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致病因素分析及处理措施探讨

来源 :健康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imim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在PICC导管留置管患者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月-2018年5月146例PICC导管留置管患者,随机分为针对组和对照组,针对组利用针对性护理进行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的护理,对照组利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针对组总有效率96.38%,对照组总有效率72.29%,差异明显(P<0.05)。结论:PICC导管留置管在临床应用较多,出现静脉血栓主要由于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等原因,本文利用针对性护理为患者进行静脉血栓的处理,取得显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PICC导管留置管;针对性护理;静脉血栓;致病原因;处理措施
  PICC导管留置管是在外周静脉中,置入静脉导管,以减少外周静脉穿刺,改善患者输注效果的处理措施,但随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穿刺导管留置时间不断增加,由PICC导管留置产生的并发症也随之出现,其中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较高,危险性较强。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在发病后,需通过更加有效的措施避免静脉血栓造成不良影响,并尽快帮助患者清除血栓[1-2]。针对临床上PICC导管留置管产生的靜脉血栓的原因开展分析,认为从源头杜绝患者静脉血栓的产生,是保证患者留置管使用安全的关键,本文对所选PICC留置管患者中,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开展护理,对比护理效果,总结患者出现经脉血栓的原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8年1月-2019年5月166例PICC导管留置管患者,随机分为针对组和对照组,83例/组。针对组男42例,女41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55.07±14.83)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5.02±1.98)年,留置管位置:贵要静脉置管61例,肘正中静脉置管17例,其他静脉置管6例。对照组男39例,女44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59.17±12.83)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4.13±2.87)年,留置管位置:贵要静脉置管61例,肘正中静脉置管17例,其他静脉置管6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利用普通护理,针对组利用针对性护理。包括拔管护理、饮食护理、穿刺位置护理。
  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PICC置管、静脉血栓之间的关系,保证患者依从护理,保证病房环境,并利用心理疏导完善护理工作。
  拔管护理:在确诊患者出现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后,拟行抗凝治疗后,需立即为患者开展拔管护理,拔管时积极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静脉血栓的危害,并告知患者拔管后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并积极配合拔管处理。
  饮食护理:患者拔管后不可食用刺激性食物,并在重新选择位置置管后叮嘱患者大量饮水,并食用水果和蔬菜,保证饮食清淡,营养丰富,减少患者由于饮食不当对留置管创口产生刺激,也减少患者由于高脂饮食增加血液粘稠度,加重或影响血栓治疗。
  穿刺位置护理:拔管后叮嘱患者不可沾水,固定好留置管后不可随意挪动,且叮嘱患者随时与护理人员沟通,积极、尽快解决患者的不良反应,在患者重新选择留置管位置后,也需要为患者开展穿刺位置的护理,避免患者再次出现血栓,给予康惠尔透明敷贴贴予PICC穿刺点上方预防静脉血栓,并予每日两次冲管,以脉冲式及正压封管,每周二次更换敷贴,预防血栓形成。
  1.3 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静脉血栓消失,未见复发且未见并发症;有效:患者静脉血栓清除,出现并发症但及时处理;无效:患者静脉血栓未得到有效清除,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对比两组静脉血栓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静脉血栓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数±标准差(`x±s),t检验,计数资料:总有效率,率(%),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针对组总有效率96.38%,对照组总有效率72.29%,两组静脉血栓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明显(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临床高发,患者发病后存在水肿、肢体疼痛等症状,严重时造成患者脑梗死,不但影响患者生命安全与治疗,还造成患者剧烈疼痛,无法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对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开展分析后发现,患者如在穿刺时出现血管壁损伤,容易造成血栓产生[3]。且如患者由于原因等因素产生血小板功能异常,血液高凝状态等,也会造成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产生,如患者存在静脉血流瘀滞的问题,也会造成患者存在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4-5]。上述原因中,以血管壁损伤、血小板功能异常、血液高凝为主要的发病因素。本文对所选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针对性护理的作用在于,能够增加护理人员对患者静脉血栓发病原因的掌握能力,在处理和护理工作中更加专业化。加大了护理工作的针对性,本文研究中针对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血栓消失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新娟,郭杰,田素斋.精细化护理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39(05):594-597.
  [2]齐榕,邹爱芳,陈雪帷,曾圣燕.9例头颈肿瘤患者经PICC输注榄香烯致4级静脉炎并静脉血栓的护理[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05):139-141.
  [3]周华,刘扣英,崔焱,PICC导管异位与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4,29(8)20-22.
  [4]王朋朋,应燕萍,吴林秀,凌瑛,黄惠桥,陈国连.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带管肿瘤出院患者两种导管维护方式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03):296-301.
  [5]霍玉青,郭英,秦芳,刘长民.改良《PICC相关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对肿瘤患者风险预测效能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07):43-45.
其他文献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pidemiolog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infection according to age group. Methods: H. pylori infection data among 1 965 consecut
张波,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河北省第5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师从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从医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strogenic effect of (8,9)-furanyl-pterocarpan-3-ol (FPC) on growth of human breast cancer T47D cells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目的探讨胶质瘤中Toll样受体2(TLR2)与自噬相关蛋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74例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其中WHO分级Ⅰ~Ⅱ级32例,Ⅲ级20例,Ⅳ级2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检测TLR2、自噬相关蛋白LC3B、Beclin 1与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情况,分析TLR2和LC3B、Beclin 1之间相关性。结果在高级别
目的探讨全程营养管理对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营养变化的影响,为规范肿瘤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拟行第一次化疗的患者88例,将患者按病种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的抗肿瘤治疗手段相同,同时均予以常规营养支持(根据患者开始化疗入院时的营养筛査及营养评估情况,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予以具体的膳食指导),干预组在常规营养支持基础上,营养师定期随
人参是传统的药材,在药材使用方面,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人参广泛应用于食品和药品原料中.人参提取物在市场上有很多规格,生产企业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提取.人参提取物通常要经过
1例55岁女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继发急性胰腺炎患者静脉滴注头孢米诺钠2 g、2次/d。8 d后腰腹部以下皮肤出现大面积瘀斑,以双下肢为著。实验室检查示凝血酶原时间(PT)63.0 s,凝血酶原活动度(PTA)0.12,INR 5.21,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结果示凝血因子Ⅱ活动度0.32、凝血因子Ⅶ为0.02、凝血因子Ⅹ为0.27。考虑为头孢米诺钠致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缺乏症。立即停用头孢米诺钠并给予维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全身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病情不可逆转,大部分肾病患者最终会发展为晚期肾衰或提前死于心血管并发症.中医治疗此病临床上
目的探讨第10号染色体丢失的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PTEN)抑制剂双过氧化矾(BPV)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兔角膜基质细胞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研究。选取10只健康清洁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采用组织块酶消化法获得原代兔角膜基质细胞并常规培养。取第2代细胞随机分为不同浓度梯度的LPS组(0.1、1、10 μg/ml)及BPV组(250、500、1 000 nmol/L)进行预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bowel inflammation and/or parasite control is altered in the absence of the T cell adhesion molecule CD2.METHODS: Wildtype (WT)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