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行旅图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s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樊圻,明末清初金陵八家中的领军人物。
  “圻”字有两个读音,一读作qí,另一读作yín。起初我不知道该读哪个音,后来得知樊圻还有一个也画画、但名气不如他响的哥哥,单名沂。于是茅塞顿开,不再纠结,此“圻”应读作qí。
  至于我自主定义他为明末清初金陵八家中的“领军人物”,其理由也很简单。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有关对金陵八家的介绍,几乎无一例外的把樊圻的名字列于第二,(说明:此中不存在按年龄为序的问题,因为八人中绝大多数人的生卒年至今不详。)就像査士标作为新安派的领军人物永远排列第二位一样。多少年来,中国美术史给出的这个位子,或说是一种列序,一定是有道理的。细审樊圻的绘画成就,相较于其他各位,他对中国绘画的贡献,我以为绝不辱此名位。
  秋山行旅图,作于辛巳长夏,1641年的夏天。这应该是我们见到的樊圻最早期作品。准确的说,在他传世不多的作品中,尤其是署有年款的,至今我尚未见到他辛巳(1641年)以前的作品。但令人惊奇的是,他似乎不像其他任何一位画家那样,早、中、晚期的作品必有个萌发、成熟、超迈的过程。后文引用孔尚任的诗充分说明樊圻绘画成名极早,可证我的这个看法。用他1641年的秋山行旅图与他作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的山水立轴和现藏南京博物院的春山策杖图比较,也就是用其最早期作品与其存世最后一年的作品相较,完全比不出秋山行旅图丝毫的稚嫩来。这也正是我顷心购藏此画的原因。
  秋山行旅,这一题材是历代画家人人热衷表现的内容。历史上著名的山水画家所作秋山行旅、溪山行旅或关山行旅图大多成其一生中的力作代表,甚至因此一图成名,例如关仝、范宽、燕文贵等等。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可以当之无愧地作为中国山水画高峰时期杰出的代表。今天,她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十件镇院之宝中排名第一的藏画,可谓是国宝中的至宝。
  樊圻的秋山行旅图轴,高一百二十六厘米,宽五十厘米,设色绢本。此图相较于上面提到的历代名作,画面上不像那些北方画家的作品壮气夺人,高山仰止,“昏黑中层层深厚”的有萧疏森冷气概。标准的樊圻风格,画的是江南的秋山行旅。此图着墨不多,笔触细腻,爽秀静洁,明丽动人。“S”形构图的山峦虽高耸云端,然尽以短披麻间小斧劈皴法画出,皴法干净利落。山石结构完成后,作者在峦头局部略染淡墨,然后尽以淡赭打底,再从山顶向下轻染汁绿,部分不染,薄染轻收,仔细用水,不留笔痕,使之过渡自然。山顶的礬石特意留下几处没染汁绿,部分山脊处也裸露着原先補底的淡赭。(现在看上去既像受光面,又像是没有植被的石或土。)待干后,礬头复以浓墨点苔。沟壑间浓云薄雾,蒸腾缥缈,空灵绝妙。图上,乔木苍翠,红叶满山。前景两棵古松右倾斜立,呼应着占有大半幅面的“S”形山脊线;三棵红枫,两棵立于松下,一棵平伸向左,横卧于水边坡石上,树下有行人羁旅。(赏者当于此处想象出另一诗意秋景:西风吹下红雨来。)由这枫树下行人走去的方向,慢慢引开我们的视线,山脚水边有酒肆、茅店、人家隐在红绿苍翠中。这里颇为热闹,店外歇着牲畜;店里坐着几个打尖的客人;酒旗用竹杆高挑着在秋风里飘;右边,隔着篱笆园圃,窗内可见一人闲坐……再远处,山路上一前一后两挑担人;沿途向上,山道转角处,有一戴笠骑驴者眼见着就要消失在山后了。绕过一个山头,山腰上有一背负者一荷担人;苍松下,丛树旁似有几户山里人家;再而后的山,已看不见了路。山,却还有那么的高,路,一定还很远很远……
  樊圻的秋山行旅图画面丰富而生动,典型的小青绿画法,充分表现着他的个人风格。他的风格是什么呢?或说他的个人特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樊圻的画虽从传统中来,他学董、巨,学李唐,学刘松年,学赵松雪,也掺杂着学吴门四家,但他绝非泥古不化。他的画里没有生搬前人的东西,他是一个尚创新,尚自我,尚写实的大画家。
  多少人学古泥古,无论自己身居何处,画出的山水风情地貌皆与己无关,与现实无关,习惯的是在画上注曰“以某某法写之”,“拟某某笔意”,尤其在明末清初,当时的四王就是如此。再如明中期的唐六如,著名吴门四子之一,生长在山水清秀的江南,但他的山水贯用大斧劈皴,巉岩壁立,大石斧劈,用笔粗重,用墨深黑。这样说六如居士绝不是说他画得不好。大家都知道唐伯虎的名气要比樊会公大多了。那我要说什么呢?我想说:唐伯虎的山水画法学李唐,学刘松年,自己创作时只是因循守旧而已,这方面不如樊会公。
  会公的画,用筆细腻谨严,简练含蓄,风范缜密。他工整设笔,施以淡墨薄染,其短披麻表现江南的山坡草皮,以小斧劈表现坡上或水口裸露的石头,山体的秀逸之美,石头的坚实之感,皆由他工中带写的画法,典雅而高贵的表现了出来。在这幅画中,因作者采用了深远的视角,所有的点景骑乘人物皆大小如豆,这样的处理无疑增加了画面的空阔感。把点景人畜故意推远,也就避免了大块平面重色,尽量让空灵清秀的山水说话,更好地突出了他的个人风格。他画的人畜及房屋虽小,但却十分精致,用线精劲、生动、准确,似在兰叶描与铁线描之间,由这种规整求细的笔法可见他写实能力之高超。而他的树法深得吴门画派的淡远、轻灵、多姿、古雅的意趣。总之,这一切的一切,让他用来表现江南秀色是再贴切不过了。简言之,他的个人风格及特点是:风格高爽,肃穆恬静,景象幽雅,气息宛然。
  樊圻,字会公,江宁人。所有相关他的资料都认为他生于1616年,但笔者见清张庚《国朝画徵录》中的这段文字后,对其生年始有存疑。这段文字云:“东塘赠会公诗云‘叉头挑出古云烟,混入时流乞画钱。内府收藏君总在,标题半是启祯年。’”东塘乃清初传奇剧本《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他与樊圻是同时代人,而《国(清)朝画徵录》“创始于康熙后壬寅,脱稿于雍正乙卯”。这都是距樊圻的生活年代最近的人和事,其记载应相对可信。孔尚任说内府收藏的樊圻画上,落款半是天启、崇祯年的。我们知道明天启年自1621年至1627年,前后只六七年光景,若樊圻生于1616年,那1621年(天启元年)时他虚岁6岁,1627年(天启七年)时他虚岁12岁。内府若真有其天启时款的藏画,我看只能是儿童画了。限于所有资料,笔者只能暂放存疑,待来日有心之人,如《王鉴生年考》的作者李安源先生,或如另篇《王鉴生年考》的作者白谦慎先生、章晖女士等找出可确信的考证来。
  清初大书家王铎尝题樊圻小景画云:“洽公吾不知为谁,此幅全摹赵松雪、赵大年,穆然恬静,若厚德醇儒,敦庞湛凝,无忒无恌,灯下睇观,觉小雷、大雷、紫溪、白岳一段,忽移于尺幅间矣。”因小印模糊,误视会公为洽公,圻后即以洽公行,感知己也。有道是:小印漫漶觉斯蒙,误将洽会相混同。厚德醇儒感知己,自此改会作洽公。此自作诗,记樊圻改字。
  至于他的卒年,因为可见他最后三件落款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的作品,所以有了一个不确定的说法“卒于1694年后”。这三件中一件春山策杖图现藏南京博物院。
  后附说明:此作曾经张效彬,丁念先递藏。
  1、张效彬(1882—1968) 名玮、字效彬,号敔园。河南固始人。曾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经济学,回国后任教于京师法政新学堂。北洋政府时期,曾出使俄罗斯,先后任赤塔领事、伊尔库兹克总领事、彼得堡总领事,十月革命后回国。富收藏,曾建私人博物馆。书法宗北碑,楷书尤精。
  2、丁念先 (1906—1969),浙江上虞人。字守棠,斋号念圣楼。工书画,精隶书。二十年代加入上海题襟馆,后从丁辅之、高野侯等人另组古欢今雨社。历任中国画会总干事。收藏古籍碑帖及书画文物极精。1961年在台湾博物馆举办《念圣楼书画展》。
其他文献
<正>204.5cm&#215;110.3cm纸本墨笔贵州省博物培藏款识.吟窗昼巫时,抱卷静相对。爱彼王者香。堪为君子佩。新罗山人写并题j钤印喦(白)秋岳氏(朱)竹园(朱)静者心多妙(白)沈云(
期刊
从玻璃幕墙材料的选用、玻璃幕墙的物理性能、防火性能、节能设计、防排水构造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介绍了玻璃幕墙设计时应遵守的一般原则。
耳鸣是最常见的耳科疾病,病因众多,机制不明,对耳鸣进行一定的分类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本文对听觉系统,听觉系统外系统,心理情绪系统,管控系统在耳鸣中的发病机制做简要综述,
肿瘤及其微环境来源的外泌体miRNAs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运动;通过介导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转移靶器官间的信息交流促进肿瘤细胞定向转移;诱发肿瘤细胞对顺铂和吉西他
<正>羽毛球项目是中学生极为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在开设羽毛球模块教学中发现,尽管该项目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之一,但由于受长期自娱自乐形成的错误技术影响,使得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技术也不断进行革新,传统的经济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网络经济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而逐渐发展壮大,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实体经济
虚拟现实是一项人机交互式界面技术,可以较为真实的模拟人处于自然环境中的行为。空间位置跟踪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表现直接影响虚拟现实交互过程中的
<正>信息不对称与融资难社会上一直以来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指责不绝于耳。批评较多指向了商业银行机构。有些从道德角度批评银行嫌贫爱富、缺乏社会责任;有些指责国有银行"喜
<正>随着科技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进一步发展,企业业务多角化、企业产品个性化,经营空间扩大化,企业集团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组织模式。企业集团在应用传统的资本
阴道微生态评价对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AV)及其混合感染的诊断具有一定优势,提高了AV的诊断率、减少了漏诊率。目前诊断方法仍以形态学湿片检测进行AV评分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