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静配中心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来源 :健康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95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在静配中心感染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分析与研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6月实施常规管理的静配中心作为常规组,工作人员30名,将2018年7月-2018年12月采取PDCA循环管理的静配中心作为研究组,工作人员30名,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空气沉降菌生成率为7.07%,低于常规组的36.34%,结果对比差异较大(P<0.05);研究组工作人员工作合格率为96.67%,高于常规组的80.00%,结果对比差异较明显,(P<0.05)。结论:在静配中心感染管理中的应用PDCA循环,可以有效降低空气沉降菌生成率,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质量,进而更好预防和控制感染,值得在静配中心感染管理中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PDCA循环;静配中心;感染管理
  引言
  静配中心是药品调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进行全静脉营养、抗生素等静脉药物的混合调配,其目的在于提高静脉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在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和药物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据数据资料统计,静配中心感染率在百分之十左右,因此,静配中心不仅需要做好药物的配置,还应该将感染管理放在首位,本次研究在不同阶段分别实施常规管理和PDCA循环,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8年6月实施常规管理的静配中心作为常规组,工作人员共30名,其中男性11名、女性19名,年龄区间在23~42岁之间,平均年龄(32.6±5.7)岁;将2018年7月-2018年12月采取PDCA循环管理的静配中心作为研究组,工作人员共30名,其中男性10名、女性20名,年龄区间在22~43岁之间,平均年龄(32.9±5.4)岁;经统计学对不同组工作人员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计算后发现差异较小,(P>0.05),故研究结果可以形成有效对比。
  1.2 方法
  常规组工作人员实施常规管理,严格按照静配中心相关规章制度做好药品管理、清洁消毒、以及人员管理等。
  研究组工作人员应用PDCA循环,(1)计划,总结分析静配中心沉降菌的检测结果,找出导致菌落过多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措施与办法,同时预测可能会出现的其他问题,做好预防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感染控制目标,针对目标不断改进和完善计划。(2)执行,选择一名经验丰富、管理能力较好的工作人员作为感染管理组长,其他成员做好感染情况监测,其中,沉降菌、浮游菌等是检测的关键,详细记录相关数据资料,一旦发现造成感染的因素,一定要进一步进行检测确定,同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和办法,及时排除感染因素。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学习与培训,树立良好的预防感染的意识,正确、合理使用无菌物品,严格落实与执行预防感染规章制度。(3)检查,医院加强对静配中心感染管理的工作检查,静配中心也要不定时对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进行检查与考核,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正意见和办法,另外,在做好人员检查的同时也需要加大对静配中心设施设备的检查。(4)处理,处理阶段属于PDCA循环的最后环节,在这一阶段中主要需要对计划、执行、以及检查三个环节进行总结,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制定解决办法,防止以后再次出现同样问题[2]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空气沉降菌生成率。
  (2)观察两组工作人员工作质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软件统计数据,沉降菌生成率、工作质量为计数资料,%表示,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空气沉降菌生成率比较
  研究组空气沉降菌生成率为7.07%,低于常规组的36.34%,结果对比差异较大(P<0.05),见表1。
  2.2 两组工作人員工作质量比较
  研究组工作人员工作合格率为96.67%,高于常规组的80.00%,结果对比差异较大(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现代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液体药物种类越来越多,为临床治疗带来力极大的便利,静脉给药过程会使药物直接进入体内,因此,药效发挥较快,且疗效也比较明显,但是静脉给药过程中也会出现药品差错情况,为患者带来健康风险,造成严重后果[3]。静配中心是静脉给药的源头,负责药物的混合与调配,在静脉给药治疗中担负着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职责,一旦静配中心出现差错、感染,就会直接影响静脉药物治疗效果,不仅会威胁患者生活安全,也会造成药物资源浪费。PDCA循环是一种可以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模式,主要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各个环节衔接有序,且可以周而复始进行,在循环过程中通过分析现状,发现问题,进而找出影响因素,针对实际因素提出解决办法并严格执行,因此,就能够不断解决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质量[4]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空气沉降菌生成率为7.07%,低于常规组的36.34%,结果对比差异较大(P<0.05);研究组工作人员工作合格率为96.67%,高于常规组的80.00%,结果对比差异较大(P<0.05),说明PDCA循环在静配中心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好。
  综上所述,在静配中心感染管理中的应用PDCA循环,可以有效降低空气沉降菌生成率,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质量,进而更好预防和控制感染,值得在静配中心感染管理中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彩玲,蔡倩萍,李宝瑜.PDCA循环模式在静配中心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8,35(06):94-95.
  [2]彭晓玲,鲁慧彬,伍媚.PDCA循环模式在静配中心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11):181-183.
  [3]吴群芳.PDCA循环在我院静配中心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0):167-169.
  [4]蒋素素.PDCA循环在静配中心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1):142-14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鼻腔冲洗联合TDP(特定电磁波治疗器)治疗儿童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 在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内收治的儿童鼻-鼻窦炎患儿中选择100例且分成对照组、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单纯TDP治疗,研究组TDP+鼻腔冲洗治疗。对比评价临床疗效。結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4%高于对照组82%,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鼻腔冲洗联合TDP治疗儿童鼻-鼻窦炎的疗效确切,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社区输液室存在的输液安全进行研究,并对其预防管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将目前社区输液室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其预防管理对策进行商讨后,予以实施。结果:观察组通过提升护理人员的法制及安全意识,严格规章制度,加强其岗位责任感及服务意识,不良事件及投诉率有明显下降,且患者满意率有显著提升,与对照组比较,。结论:通过将社区输液室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然后制定一系列预防管理对
期刊
摘要:目的:调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之比(MH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NLR)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Gensini评分将纳入889例ACS患者分为三组:低危,中危和高危。结果:logistic回归显示,MLR和NLR的组合在区分高危人群方面有更好的性能。结论:MHR和NLR可能是预测ACS严重程度的标志。  关键词: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之比;中性粒
期刊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血液标本采集中存在的护理缺陷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站2019年1—5月的33215例血液标本,分析血液标本采集中57例存在护理缺陷的原因,结合原因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结果对该次33215例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在57例有护理缺陷的血液标本中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30例(52.6%)是该次采血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标本质量缺陷15例(26.3%)是该次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的适应症和远期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对照组患者给予椎管环形减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分析胸腰椎骨折手术的适应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所有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分别提高了1
期刊
成功的桡动脉穿刺是经桡动脉入路必要条件,是进行桡动脉介入操作的前提,桡动脉穿刺方便,安全,但由于其解剖结构较细,尤其是桡动脉较弱时穿刺难度明显增加,但相比于股动脉,桡动脉较为细小且易于痉挛,所以桡动脉的穿刺难度高于股动脉,尤其是存在桡动脉发育异常,精神紧张等不利因素的患者.穿刺可能会变的更为困难。也可以桡动脉穿剌是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第一个技术难关,掌握规范,合理的穿刺技术有利于提高桡动脉穿刺的成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象选取为80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选取时间为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期间,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0例采用常规手段治疗的患者纳入対照组,另外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在临床应用硝苯地平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在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4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45例高血压患者在服用硝苯地平进行临床治疗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症状,其中16例腹泻、11例牙龈增生、7例皮肤瘀斑、5例大量利尿、3例耳痛、2例手指关节红肿、1例血糖的不可逆升高。结论 通过对硝苯地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miR-331-3p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肿瘤特征关系。方法 RT-PCR方法检测25例肝硬化患者,20例慢性肝炎患者,50例HCC患者血清miR-331-3p含量。结果 miR-331-3p对HCC有诊断效能(AUC=0.740),并与肿瘤的大小及是否具侵袭血管或淋巴明显相关。结论 miR-331-3p是HCC诊断潜在标志物。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微小RNA;血清;诊断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疗法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9月-2019年8月本院接诊的急性脑梗塞病患70例,用数字抽签法均分2组。实验组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对比NIHSS评分和疗效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15d后Barthel指数(70.22±4.68)分、NIHSS评分(5.43±1.02)分,优于对照组(62.17±4.36)分、(7.4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