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供应链及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对产业集群供应链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产业集群供应链主要表现为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加强专业化分工,形成多种形式的竞合关系,提高区域营销竞争能力四个方面。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集群的问卷调查和运用AMOS软件分析证实了上述想法。
关键词:产业集群;供应链;机理;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3.7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ase o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supply chain and industrial cluster, systematic researche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cluster supply chain. Considering main manifestations of industrial cluster supply chain are promoting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enterprise, further strengthen the specialized division, forming various forms of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regional marketing. The topic confirmed the above ideas through questionnaire in industrial cluster of Wuhan city circle and the use of AMOS software analysis.
Key words: industrial cluster; supply chain; mechanism; empirical study
1供应链理论
长期以来,企业出于对生产资料管理和控制上的目的,对为其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的其他企业一直采用投资自建、投资控股或兼并的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称之为“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核心企业在实行“纵向一体化”时可以对企业的各项活动实现强有力的控制。然而在市场竞争不断激烈,客户要求日趋严格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中,利用外包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属性。企业之间是一种水平的关系,外包商成为核心企业的供应商,这种管理模式称为“横向一体化”。
供应链就是一种“横向一体化”,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就是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的一种管理模式。可以说,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包括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
2产业集群供应链的机理及模型
2.1产业集群供应链度量指标
产业集群供应链的度量指标可以分为两大指标,第一个是供应链能力,即产业集群供应链是否具有敏捷性、客户导向性和较好的管理水平,具体的表现在于新产品上市的时间短,生产的产量和产品交付具有柔性,客户服务水平高,有较高的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产品合格率高、成本低、周转速度快等。第二个指标是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这个竞争力包含两个内容,一方面作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必须具备很好的盈利能力和市场控制能力,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信息沟通能力,能够很好的糅合节点企业;另一方面通过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和价值链的分工合作体系,激发集群的内在价值,使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而且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
2.2产业集群供应链形成机理
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临近性,和共同的文化、语言等形成的人文关系使企业之间更容易产生相互信任的关系。这不仅降低了企业运营的各种成本,也使企业之间或供应链之间形成了各种跨企业或跨链的正式或非正式合作,形成多样化的竞合关系,提升企业、供应链以及整个产业集群竞争能力。
因此,产业集群供应链形成机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专业化分工”机理、“竞争合作”机理、“经济效益”机理和“区域竞争优势”机理。“专业化分工”机理是指供应链内企业专注核心业务,具有专业化程度高的设备和员工,以及非核心业务的外包方式。“竞争合作”机理是指集群内企业通过竞争来提升各自的服务水平和核心业务水平,另外又通过跨企业或跨链间的合作以及资料的共享来提升企业应对环境的能力,降低企业成本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经济效益”机理是指由于地域及各种专业化企业的存在,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由黑洞效应和孵化效应产生的各种节点企业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区域竞争优势”机理是指通过不断优质的客户服务、满足客户及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了区位品牌,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使该产业成为区域内的支柱型产业。
2.3模型建立
产业集群竞争力是由“专业化分工”、“竞争合作”、“经济效益”和“区域竞争优势”四项所体现出来。因此,该四项对产业集群竞争力有正向影响。供应链能力主要表现为“专业化分工”、“竞争合作”和“经济效益”三项。因此,该三项对供应链能力有正向影响。
在产业集群内部,存在大量从事相似行业的企业,为了满足核心企业的要求,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必须进行专业化的分工,从而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这为集群内的竞争合作提供了条件。同时,企业间或供应链间的竞争合作淘汰了一些不能够符合要求的企业,留下了一些更有实力、服务水平更高的企业,逼迫企业走专业化道路来提升企业应对环境的能力,促进了集群进一步专业化分工。因此,“专业化分工”与“竞争合作”相互影响。
专业化分工为集群内各企业提供了外部规模经济效益;而且企业可以将自己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企业来做,减少了次要部门的投入压力;专业化的服务水平降低了企业及供应链的运作成本。另一方面,企业为了提升产品附加值而获取更多的利润,将进行进一步分工,以延伸完善产业链条;并且,核心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能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更加专业化的企业来为其服务。因此,“专业化分工”与“经济效益”相互影响。
通过集群内部的竞争合作,筛选出来能够生存的企业都是服务水平和业务水平较好的企业,能够满足市场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因而提升了区域竞争优势。当产业集群有了良好的口碑,有了一定品牌知名度时,更多新的企业将会进驻或创办在集群中,参与并加剧了集群内的竞争合作。因此,“竞争合作”与“区域竞争优势”相互影响。“集群供应链实现机理模型”如图1所示。
提出假设:
H1:经济效益对供应链能力有正向影响;H2:专业化分工对供应链能力有正向影响;H3:竞争合作对供应链能力有正向影响;H4:区域竞争优势对供应链能力有正向影响;H5:经济效益对集群竞争力有正向影响;H6:专业化分工对集群竞争力有正向影响;H7:竞争合作对集群竞争力有正向影响;H8:区域竞争优势对集群竞争力有正向影响;H9:经济效益和专业化分工存在相互影响;H10:专业化分工和竞争合作存在相互影响;H11竞争合作和区域竞争优势存在相互影响。
3实证研究及路径分析
3.1分析方法选择
由于结构方程模型有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容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存在测量误差、可同时估计因子结构和因子关系、能有效估计整个模型拟合度、容许较大弹性测量模型的优点。因此,我们选用结构方程分析作为本文的论证方法,使用AMOS软件作为检验结构方程模型的工具。
3.2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本文采用里克特量表法,从数字1—5依次为对问题中所描述状况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无法确定、同意、非常同意。
本问卷一共包含6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供应链能力调查,包括三个指标:敏捷性、客户导向性和管理水平;第二部分是专业化分工,包括三个指标:企业专注度、专业化程度和企业外包;第三部分是竞合效应,包括两个指标:企业经营风险测量和企业创新能力测量;第四部分是经济效应,包括两个指标:外部经济效益和运营成本;第五部分是区域营销优势,包括两个指标:区位品牌和客户服务水平;第六部分是产业集群状况调查,包括两个指标:核心企业和供应链管理。表1罗列了具体的变量体系。
研究对象为武汉城市群9个城市产业集群中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造业企业。问卷发放对象涉及行业包括电子、电气、机械、纺织、汽车、冶金等行业,企业规模从年营业额几千万到几亿元不等。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4份,问卷有效率52%。本研究样本总量N=104>100,因此适合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3.3结构方程模型的估计与评价
将调查问卷数据收集整理后,运用AMOS软件进行分析,得出原模型路径图,如图2。
据此可知,x2=206.52,x2/df=2.37<3,P=0.492,GFI=0.894>0.85,AGFI=0.843>0.8,NFI=0.891,NNFI=0.970>0.9,CFI
=0.97>0.9,RMSEA=0.028<0.05。大部分指标(如:GFI、AGFI、NNFI等)都达到了最理想的状态。NFI值虽然没有达到最理想指标但是也已经非常接近最佳值。这表明该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从表2可以看出,模型中每条路径的C.R.值大于1.96,说明该路径在p=0.05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性。
4总结
从图2和表2可以得出:(1)“专业化分工”和“竞争合作”对“供应链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正向作用。通过专业化的分工,每个企业各司其职,在与集群内其他同质企业的竞争合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供应链中各个节点的能力,不仅能更好的为核心企业服务,还能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敏捷性和柔性。(2)“竞合合作”和“区域竞争优势”对“集群竞争力”有着非常积极的正向作用。要在集群内部培养出有一定实力和品牌优势的核心企业,以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吸引力,从而不断的吸引新的企业加入到集群中去。通过竞争合作淘汰掉一些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以更加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区域品牌,增强集群竞争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要建设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就必须提升产业集群供应链水平。通过提升敏捷性、柔性和客户导向性来提升供应链能力。通过专业化服务和跨企业或跨链之间的竞争合作来提升核心企业乃至整个集群的竞争力。我们要以供应链为载体,将原本只是在地域上的整体转变成组织结构上的一个整体,以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升效率。促进集群内部人员之间的流动,尤其是高级人员之间的流动,鼓励企业之间和供应链之间的合作,鼓励新的企业或新的技术进入集群参与集群内的竞争,通过不断的交流与沟通让知识和技术在集群内传递,实现专业化分工和自主创新。
参考文献:
[1] 侯杰泰,等. 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李怀祖. 管理研究方法论[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3] 马士华,林勇,陈志祥. 供应链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 郑健壮,李迅. 集群竞争力形成机理的研究:理论与实证[J]. 浙江学刊,2005(6):163-168.
[5] 范佳静,曹敏. 第三方物流满意度影响因素测评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7(5):118-119.
[6] 殷茗,赵嵩正. 供应链协作信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3):80-85.
关键词:产业集群;供应链;机理;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3.7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ase o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supply chain and industrial cluster, systematic researche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cluster supply chain. Considering main manifestations of industrial cluster supply chain are promoting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enterprise, further strengthen the specialized division, forming various forms of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regional marketing. The topic confirmed the above ideas through questionnaire in industrial cluster of Wuhan city circle and the use of AMOS software analysis.
Key words: industrial cluster; supply chain; mechanism; empirical study
1供应链理论
长期以来,企业出于对生产资料管理和控制上的目的,对为其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的其他企业一直采用投资自建、投资控股或兼并的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称之为“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核心企业在实行“纵向一体化”时可以对企业的各项活动实现强有力的控制。然而在市场竞争不断激烈,客户要求日趋严格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中,利用外包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属性。企业之间是一种水平的关系,外包商成为核心企业的供应商,这种管理模式称为“横向一体化”。
供应链就是一种“横向一体化”,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就是把不同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的一种管理模式。可以说,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包括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
2产业集群供应链的机理及模型
2.1产业集群供应链度量指标
产业集群供应链的度量指标可以分为两大指标,第一个是供应链能力,即产业集群供应链是否具有敏捷性、客户导向性和较好的管理水平,具体的表现在于新产品上市的时间短,生产的产量和产品交付具有柔性,客户服务水平高,有较高的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产品合格率高、成本低、周转速度快等。第二个指标是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这个竞争力包含两个内容,一方面作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必须具备很好的盈利能力和市场控制能力,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信息沟通能力,能够很好的糅合节点企业;另一方面通过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和价值链的分工合作体系,激发集群的内在价值,使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而且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
2.2产业集群供应链形成机理
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临近性,和共同的文化、语言等形成的人文关系使企业之间更容易产生相互信任的关系。这不仅降低了企业运营的各种成本,也使企业之间或供应链之间形成了各种跨企业或跨链的正式或非正式合作,形成多样化的竞合关系,提升企业、供应链以及整个产业集群竞争能力。
因此,产业集群供应链形成机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专业化分工”机理、“竞争合作”机理、“经济效益”机理和“区域竞争优势”机理。“专业化分工”机理是指供应链内企业专注核心业务,具有专业化程度高的设备和员工,以及非核心业务的外包方式。“竞争合作”机理是指集群内企业通过竞争来提升各自的服务水平和核心业务水平,另外又通过跨企业或跨链间的合作以及资料的共享来提升企业应对环境的能力,降低企业成本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经济效益”机理是指由于地域及各种专业化企业的存在,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由黑洞效应和孵化效应产生的各种节点企业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区域竞争优势”机理是指通过不断优质的客户服务、满足客户及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了区位品牌,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使该产业成为区域内的支柱型产业。
2.3模型建立
产业集群竞争力是由“专业化分工”、“竞争合作”、“经济效益”和“区域竞争优势”四项所体现出来。因此,该四项对产业集群竞争力有正向影响。供应链能力主要表现为“专业化分工”、“竞争合作”和“经济效益”三项。因此,该三项对供应链能力有正向影响。
在产业集群内部,存在大量从事相似行业的企业,为了满足核心企业的要求,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必须进行专业化的分工,从而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这为集群内的竞争合作提供了条件。同时,企业间或供应链间的竞争合作淘汰了一些不能够符合要求的企业,留下了一些更有实力、服务水平更高的企业,逼迫企业走专业化道路来提升企业应对环境的能力,促进了集群进一步专业化分工。因此,“专业化分工”与“竞争合作”相互影响。
专业化分工为集群内各企业提供了外部规模经济效益;而且企业可以将自己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企业来做,减少了次要部门的投入压力;专业化的服务水平降低了企业及供应链的运作成本。另一方面,企业为了提升产品附加值而获取更多的利润,将进行进一步分工,以延伸完善产业链条;并且,核心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能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更加专业化的企业来为其服务。因此,“专业化分工”与“经济效益”相互影响。
通过集群内部的竞争合作,筛选出来能够生存的企业都是服务水平和业务水平较好的企业,能够满足市场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因而提升了区域竞争优势。当产业集群有了良好的口碑,有了一定品牌知名度时,更多新的企业将会进驻或创办在集群中,参与并加剧了集群内的竞争合作。因此,“竞争合作”与“区域竞争优势”相互影响。“集群供应链实现机理模型”如图1所示。
提出假设:
H1:经济效益对供应链能力有正向影响;H2:专业化分工对供应链能力有正向影响;H3:竞争合作对供应链能力有正向影响;H4:区域竞争优势对供应链能力有正向影响;H5:经济效益对集群竞争力有正向影响;H6:专业化分工对集群竞争力有正向影响;H7:竞争合作对集群竞争力有正向影响;H8:区域竞争优势对集群竞争力有正向影响;H9:经济效益和专业化分工存在相互影响;H10:专业化分工和竞争合作存在相互影响;H11竞争合作和区域竞争优势存在相互影响。
3实证研究及路径分析
3.1分析方法选择
由于结构方程模型有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容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存在测量误差、可同时估计因子结构和因子关系、能有效估计整个模型拟合度、容许较大弹性测量模型的优点。因此,我们选用结构方程分析作为本文的论证方法,使用AMOS软件作为检验结构方程模型的工具。
3.2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本文采用里克特量表法,从数字1—5依次为对问题中所描述状况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无法确定、同意、非常同意。
本问卷一共包含6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供应链能力调查,包括三个指标:敏捷性、客户导向性和管理水平;第二部分是专业化分工,包括三个指标:企业专注度、专业化程度和企业外包;第三部分是竞合效应,包括两个指标:企业经营风险测量和企业创新能力测量;第四部分是经济效应,包括两个指标:外部经济效益和运营成本;第五部分是区域营销优势,包括两个指标:区位品牌和客户服务水平;第六部分是产业集群状况调查,包括两个指标:核心企业和供应链管理。表1罗列了具体的变量体系。
研究对象为武汉城市群9个城市产业集群中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造业企业。问卷发放对象涉及行业包括电子、电气、机械、纺织、汽车、冶金等行业,企业规模从年营业额几千万到几亿元不等。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4份,问卷有效率52%。本研究样本总量N=104>100,因此适合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3.3结构方程模型的估计与评价
将调查问卷数据收集整理后,运用AMOS软件进行分析,得出原模型路径图,如图2。
据此可知,x2=206.52,x2/df=2.37<3,P=0.492,GFI=0.894>0.85,AGFI=0.843>0.8,NFI=0.891,NNFI=0.970>0.9,CFI
=0.97>0.9,RMSEA=0.028<0.05。大部分指标(如:GFI、AGFI、NNFI等)都达到了最理想的状态。NFI值虽然没有达到最理想指标但是也已经非常接近最佳值。这表明该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从表2可以看出,模型中每条路径的C.R.值大于1.96,说明该路径在p=0.05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性。
4总结
从图2和表2可以得出:(1)“专业化分工”和“竞争合作”对“供应链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正向作用。通过专业化的分工,每个企业各司其职,在与集群内其他同质企业的竞争合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供应链中各个节点的能力,不仅能更好的为核心企业服务,还能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敏捷性和柔性。(2)“竞合合作”和“区域竞争优势”对“集群竞争力”有着非常积极的正向作用。要在集群内部培养出有一定实力和品牌优势的核心企业,以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吸引力,从而不断的吸引新的企业加入到集群中去。通过竞争合作淘汰掉一些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以更加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区域品牌,增强集群竞争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要建设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就必须提升产业集群供应链水平。通过提升敏捷性、柔性和客户导向性来提升供应链能力。通过专业化服务和跨企业或跨链之间的竞争合作来提升核心企业乃至整个集群的竞争力。我们要以供应链为载体,将原本只是在地域上的整体转变成组织结构上的一个整体,以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升效率。促进集群内部人员之间的流动,尤其是高级人员之间的流动,鼓励企业之间和供应链之间的合作,鼓励新的企业或新的技术进入集群参与集群内的竞争,通过不断的交流与沟通让知识和技术在集群内传递,实现专业化分工和自主创新。
参考文献:
[1] 侯杰泰,等. 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李怀祖. 管理研究方法论[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3] 马士华,林勇,陈志祥. 供应链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 郑健壮,李迅. 集群竞争力形成机理的研究:理论与实证[J]. 浙江学刊,2005(6):163-168.
[5] 范佳静,曹敏. 第三方物流满意度影响因素测评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7(5):118-119.
[6] 殷茗,赵嵩正. 供应链协作信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3):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