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以来,欣赏课被列入了“音乐感受与鉴赏”的领域,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提升音乐课堂的魅力,让学生展开“音乐欣赏”的翅膀呢?
一、简介背景是“音乐欣赏”的前提
音乐教材中的一些歌曲常有特殊的创作背景,有些歌曲还具有创作的故事或创作花絮。如果在学唱歌曲前把它们简要地介绍给学生,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一步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音乐欣赏”的空间里。例如在教《卖报歌》时,可以把聂耳当年在上海认识了一个叫“小毛头”的报童,了解到他的生活十分艰难后,写下这首歌的经历讲给学生听。通过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报童无依无靠、吃不饱、穿不暖的滋味,想象一下报童忍着饥饿和内心痛苦,在凄风苦雨中奔跑叫卖的情景,从而在学生心田里埋下了对报童无比同情之感,为接下来学唱时展开“音乐欣赏”作好了先导与准备。
二、创设情境是“音乐欣赏”的基础
柏拉图说“好奇者,知识之门。”好奇是儿童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课堂上应注重情境创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就是再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景中进行着一种情景交融的课堂活动。比如欣赏日本乐曲《樱花》时,随着音乐的慢慢响起,孩子们时而舒适地闭上眼睛沉浸在樱花的世界里,时而身体随着音乐的节拍微微地摇动,时而嘴里哼唱着“樱花呀,樱花呀,暮春三月天空里……”的歌词,笑脸又一次在孩子们的心中绽放!然后让孩们跟着我轻柔的钢琴声,让学生用和妈妈说悄悄话似的声音去演唱日本民歌《樱花》,体会歌曲的情绪。而后结合日本的风俗与人文特点,互相交流日本的文化,这些内容延展到音乐与社会生活,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三、激发兴趣是“音乐欣赏”的桥梁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阳光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 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在课内多听几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发学生欣赏音乐兴趣的火花。如在欣赏《春节序曲》时,当进行到乐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的,等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去想象出锣鼓喧天的场景后,我给学生提供锣、鼓、镲、三角铁,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并用以上的打击乐器去表现自己心中热闹欢腾的场景。话音未落,大部分学生一拥而上,这难道不是学生渴望体验、积极展示艺术魅力的体现吗?此刻,我灵机一动,把打击乐器分给个别平时不积极的同学,平时积极的同学用各种乐器的打击动作和模仿各种乐器音响来表现,以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一声令下,教室欢腾一片,有乐器的声音,有嘴巴模仿各种乐器的歌声,同时还有旁边同学的喝彩声,大家乐在其中。见到如此欢快的场景,我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动作融合进去,顿时,表演的同学更加起劲了。同学们感受到学习音乐的无限乐趣,师生之间都在一种轻松愉悦中度过快乐的四十分钟,学生的思维就会很快进入神秘的夜空,插上“音乐欣赏”的翅膀。
四、舞蹈表演是“音乐欣赏”的展现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如在欣赏《森林狂想曲》时,许多孩子都跃跃欲试,脸上的表情显得很丰富。于是,我想:何不顺水推舟,让孩子们尽情表演这首曲子呢?于是第一段音乐欣赏一遍后我就让孩子们表演了,不过我很快发现孩子们的表演有许多类同,所以我放慢了活动的进度。我请学生带着问题仔细地又欣赏了一遍音乐,请孩子们想象森林中的动物会做些什么?可以用些什么动作来表演。通过提问,孩子们的思路开阔了许多,再一次表演时动作就丰富了,有吃草的、游泳的、爬树的、散步的等等。这样让学生主动地听、说、想、看、做,使学生充分想象,感受音乐旋律,理解音乐后,进而学会演绎音乐,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舞和曲結合紧密、妥贴,展现了一幅音乐的生动画面,有助于学生“音乐欣赏”的进一步展开。
五、评价机制是“音乐欣赏”的升华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欣赏乐曲《赛马》时,我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我会问一些较难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旋律重复出现速度有何变化?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我就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如:渐慢时伸出一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我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充分体验“音乐欣赏”的魅力。
总之,一堂充满魅力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樂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提升音乐课堂的魅力,让学生展开“音乐欣赏”的翅膀呢?
一、简介背景是“音乐欣赏”的前提
音乐教材中的一些歌曲常有特殊的创作背景,有些歌曲还具有创作的故事或创作花絮。如果在学唱歌曲前把它们简要地介绍给学生,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一步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音乐欣赏”的空间里。例如在教《卖报歌》时,可以把聂耳当年在上海认识了一个叫“小毛头”的报童,了解到他的生活十分艰难后,写下这首歌的经历讲给学生听。通过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报童无依无靠、吃不饱、穿不暖的滋味,想象一下报童忍着饥饿和内心痛苦,在凄风苦雨中奔跑叫卖的情景,从而在学生心田里埋下了对报童无比同情之感,为接下来学唱时展开“音乐欣赏”作好了先导与准备。
二、创设情境是“音乐欣赏”的基础
柏拉图说“好奇者,知识之门。”好奇是儿童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课堂上应注重情境创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就是再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景中进行着一种情景交融的课堂活动。比如欣赏日本乐曲《樱花》时,随着音乐的慢慢响起,孩子们时而舒适地闭上眼睛沉浸在樱花的世界里,时而身体随着音乐的节拍微微地摇动,时而嘴里哼唱着“樱花呀,樱花呀,暮春三月天空里……”的歌词,笑脸又一次在孩子们的心中绽放!然后让孩们跟着我轻柔的钢琴声,让学生用和妈妈说悄悄话似的声音去演唱日本民歌《樱花》,体会歌曲的情绪。而后结合日本的风俗与人文特点,互相交流日本的文化,这些内容延展到音乐与社会生活,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三、激发兴趣是“音乐欣赏”的桥梁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阳光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 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在课内多听几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发学生欣赏音乐兴趣的火花。如在欣赏《春节序曲》时,当进行到乐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的,等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去想象出锣鼓喧天的场景后,我给学生提供锣、鼓、镲、三角铁,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并用以上的打击乐器去表现自己心中热闹欢腾的场景。话音未落,大部分学生一拥而上,这难道不是学生渴望体验、积极展示艺术魅力的体现吗?此刻,我灵机一动,把打击乐器分给个别平时不积极的同学,平时积极的同学用各种乐器的打击动作和模仿各种乐器音响来表现,以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一声令下,教室欢腾一片,有乐器的声音,有嘴巴模仿各种乐器的歌声,同时还有旁边同学的喝彩声,大家乐在其中。见到如此欢快的场景,我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动作融合进去,顿时,表演的同学更加起劲了。同学们感受到学习音乐的无限乐趣,师生之间都在一种轻松愉悦中度过快乐的四十分钟,学生的思维就会很快进入神秘的夜空,插上“音乐欣赏”的翅膀。
四、舞蹈表演是“音乐欣赏”的展现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如在欣赏《森林狂想曲》时,许多孩子都跃跃欲试,脸上的表情显得很丰富。于是,我想:何不顺水推舟,让孩子们尽情表演这首曲子呢?于是第一段音乐欣赏一遍后我就让孩子们表演了,不过我很快发现孩子们的表演有许多类同,所以我放慢了活动的进度。我请学生带着问题仔细地又欣赏了一遍音乐,请孩子们想象森林中的动物会做些什么?可以用些什么动作来表演。通过提问,孩子们的思路开阔了许多,再一次表演时动作就丰富了,有吃草的、游泳的、爬树的、散步的等等。这样让学生主动地听、说、想、看、做,使学生充分想象,感受音乐旋律,理解音乐后,进而学会演绎音乐,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舞和曲結合紧密、妥贴,展现了一幅音乐的生动画面,有助于学生“音乐欣赏”的进一步展开。
五、评价机制是“音乐欣赏”的升华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欣赏乐曲《赛马》时,我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我会问一些较难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旋律重复出现速度有何变化?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我就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如:渐慢时伸出一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我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充分体验“音乐欣赏”的魅力。
总之,一堂充满魅力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樂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