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小学低年级是孩子们踏入校园的初级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也是抓好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如果这时候能抓住教育时机,通过正确的方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文章结合教学的实际,就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出了几个有效的做法。
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实应该说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教师。家庭是教育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难以展开。成功的教育是各方面配合的结果,单凭某一方的努力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家校能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对孩子的教育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家长文化水平较低,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如:建立“家教大讲堂”,通过请教育专家授课来提高家长们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为家长订阅《父母课堂》杂志,让家长从教育刊物中获取家庭教育的知识,改变教育方法;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我们都会先和家长们交流教育的方法,运用《父母课堂》这一专业刊物向家长传授教育知识;平时通过个别家访、电访及时和家长联系,交流孩子在校的情况和在家的表现,发现问题马上商讨解决的对策,及时纠正;我校还为每一位孩子准备了一本《家校联系手册》,每一周都需要孩子、家长、教师进行填写,孩子本身、家长、教师都会为孩子本周的表现作出评价,孩子还会写上本周取得的进步、本周难忘或有意义的事。这样,家长和教师就能通过《家校联系手册》掌握孩子本周的动向,对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及时进行表扬,做得不好的地方引导他们改正。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发现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所以家校合作,共同努力,就能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班会引路,专题教育
每周一次的班会也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机。比如,通过主题班会对孩子进行适时教育是很好的教育形式。春季时,进行传染病防治的主题教育,带领孩子认识春季的几种常见传染病,教会他们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头洗澡、勤换衣物、不吃过期或变质的食品,不购买街边小摊贩的垃圾食品等,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夏季即将来临的时候,进行防溺水防强对流天气的主题教育,让孩子们懂得不能在没有熟悉水性的成年人带领下游泳;遇到雷电暴风雨天气要进行求生常识的教育,让孩子们懂得在恶劣的天气时要保护好自己;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来临之际,通过感恩的主题班会引导孩子们感受父母、教师和身边的人对自己的爱护和帮助,懂得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学科渗透,潜移默化
学科教育既是培养孩子获得各学科素养和能力的教育,更是让孩子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一位学科教师的职责所在。
如: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大胆举手发言的习惯,和同学们合作交流的习惯,勤于动脑的习惯,还有认真书写、细心审题、自觉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提出学习该学科的要求,并时刻提醒孩子们注意。比如,我在让孩子们合作学习之前,要求孩子们认真地倾听同伴的发言,因为这是对别人的尊重;轮到自己发言时也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其他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要主动地给予帮助;在自己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要虚心向同学请教。
另外,上语文课时,语文教师也应该提出该科目的学习要求,使孩子们养成写字工整、回答问题大方响亮等学习习惯。讲到思想内容深刻的文章时,应该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渗透。还要通过课文的学习,逐渐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爱看课外书的习惯。很多时候,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教給他们学科知识更为重要。像这样每个学科都严格要求,反复提醒,长期渗透,孩子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相信通过日积月累的培养,他们定能养成好的习惯。
树立榜样,身教言传
在接受师范教育的时候,相信很多教师都会给我们讲师范的含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确,教师除了能驾驭相关知识之外,还得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容易受到身边各种事物的影响,在学校,孩子们和我们接触得很多,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被他们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并渗透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中。因此,作为教师要有树立榜样的意识,以身作则,让孩子们从我们的言行中受到良好的影响和教育。
学校教育不能只关注孩子知识的获得,更应该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能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打好人生底色。有了良好的习惯,还须担心孩子学不到知识吗?
而小学低年级是孩子们踏入校园的初级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也是抓好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如果这时候能抓住教育时机,通过正确的方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文章结合教学的实际,就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出了几个有效的做法。
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实应该说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教师。家庭是教育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难以展开。成功的教育是各方面配合的结果,单凭某一方的努力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家校能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对孩子的教育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家长文化水平较低,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如:建立“家教大讲堂”,通过请教育专家授课来提高家长们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为家长订阅《父母课堂》杂志,让家长从教育刊物中获取家庭教育的知识,改变教育方法;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我们都会先和家长们交流教育的方法,运用《父母课堂》这一专业刊物向家长传授教育知识;平时通过个别家访、电访及时和家长联系,交流孩子在校的情况和在家的表现,发现问题马上商讨解决的对策,及时纠正;我校还为每一位孩子准备了一本《家校联系手册》,每一周都需要孩子、家长、教师进行填写,孩子本身、家长、教师都会为孩子本周的表现作出评价,孩子还会写上本周取得的进步、本周难忘或有意义的事。这样,家长和教师就能通过《家校联系手册》掌握孩子本周的动向,对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及时进行表扬,做得不好的地方引导他们改正。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发现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所以家校合作,共同努力,就能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班会引路,专题教育
每周一次的班会也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机。比如,通过主题班会对孩子进行适时教育是很好的教育形式。春季时,进行传染病防治的主题教育,带领孩子认识春季的几种常见传染病,教会他们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头洗澡、勤换衣物、不吃过期或变质的食品,不购买街边小摊贩的垃圾食品等,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夏季即将来临的时候,进行防溺水防强对流天气的主题教育,让孩子们懂得不能在没有熟悉水性的成年人带领下游泳;遇到雷电暴风雨天气要进行求生常识的教育,让孩子们懂得在恶劣的天气时要保护好自己;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来临之际,通过感恩的主题班会引导孩子们感受父母、教师和身边的人对自己的爱护和帮助,懂得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学科渗透,潜移默化
学科教育既是培养孩子获得各学科素养和能力的教育,更是让孩子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一位学科教师的职责所在。
如: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大胆举手发言的习惯,和同学们合作交流的习惯,勤于动脑的习惯,还有认真书写、细心审题、自觉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提出学习该学科的要求,并时刻提醒孩子们注意。比如,我在让孩子们合作学习之前,要求孩子们认真地倾听同伴的发言,因为这是对别人的尊重;轮到自己发言时也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其他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要主动地给予帮助;在自己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要虚心向同学请教。
另外,上语文课时,语文教师也应该提出该科目的学习要求,使孩子们养成写字工整、回答问题大方响亮等学习习惯。讲到思想内容深刻的文章时,应该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渗透。还要通过课文的学习,逐渐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爱看课外书的习惯。很多时候,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教給他们学科知识更为重要。像这样每个学科都严格要求,反复提醒,长期渗透,孩子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相信通过日积月累的培养,他们定能养成好的习惯。
树立榜样,身教言传
在接受师范教育的时候,相信很多教师都会给我们讲师范的含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确,教师除了能驾驭相关知识之外,还得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容易受到身边各种事物的影响,在学校,孩子们和我们接触得很多,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被他们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并渗透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中。因此,作为教师要有树立榜样的意识,以身作则,让孩子们从我们的言行中受到良好的影响和教育。
学校教育不能只关注孩子知识的获得,更应该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能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打好人生底色。有了良好的习惯,还须担心孩子学不到知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