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冲击波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持续了十年的原油超级周期轰然终结。
  作为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超期周期的始作俑者,美联储(Fed)此次则扮演了掘墓人的角色——美联储即将步入加息周期,美元重新步入强势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2013年将为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敲响丧钟,并推动市场进入下一个十年。”早在2013年上半年,花旗银行就在大宗商品研究报告中发出警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股票和大宗商品的互动性减弱、美元走强等因素,标志着“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的终结”。
  虽有上述预警,但阵痛仍来得那么剧烈。从2014年三季度开始,国际原油价格就一路下滑,连续刷新阶段新低,跌幅之大,速度之快让市场咋舌。并且与2008年金融危机时油价暴跌不同,如今的经济虽然谈不上欣欣向荣,但更没有陷入危机。
  在没有明显利空打击下,油价已经不回头的跌去了20%以上,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原油价格的暴跌?中金公司在研报中表示,原油过去十年的超级周期,主要推动力来源于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而在原油需求难以大幅提振的同时,供给却出现持续增长。近年来,美国页岩油产量维持着10%以上的同比增长,叠加伊拉克、利比亚产量恢复,基本面再度宽松宣告超级周期结束,油价进入下行轨道。
  问题是,原油价格不可思议的下跌态势还会继续吗?在原油价格下跌的过程中,又有几家欢乐几家愁呢?
  油价跳水下跌
  11月14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收盘报每桶75.82美元,至此,原油期货合约已经是连续七周收跌,创下了1986年以来最长的周下跌纪录。6月底时,原油价格还在100美元/桶之上高不可攀,如今仅仅不到5个月时间,原油价格已经跌去了20%以上,能否守住70美元都成了未知数。
  与此同时,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同一时间收盘报79.41美元/桶,这也是该指数自2010年9月以来首次跌破80美元重要关口,刷新四年多以来的新低。自7月原油价格开始下跌以来,布伦特油价累计下跌了28%,纽约油价累计下跌近25%。
  本轮油价下跌肇始于三季度。6月底时,纽约原油价格还在100美元之上,自进入7月开始,油价便开始跌跌不休。由于美国经济好于预期以及美联储继续削减QE的影响,纽约油价先是失守百元关口;紧接着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又下调向亚洲出口原油的官方售价,原油供应充裕的预期压低油价跌破了90美元/桶整数关。
  但这一切还没有终结。在跌破90美元/桶之后,高盛、美银美林等机构纷纷出具报告,纷纷下调2015年原油预期价格。其中,美银美林下调2015年布伦特及美原油价格预估,并表示未来美原油可能跌至75美元/桶;高盛则大幅下调2015年原油目标价,将2015年一季度和下半年WTI(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油价目标从每桶90美元下调至75美元,布伦特油价目标从100美元下调至85美元。
  本就积重难返的油价更加雪上加霜。油价迅速放量下跌。80美元/桶的价格被轻松击穿。仅仅几个月时间,原油预期就从原本的供给短缺转为供给过剩,由于供应充足的预期,以及美国终结QE(量化宽松)美元走强,油价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将持续低迷。
  不得不提的是,在本轮油价下跌过程中,作为主要石油输出口,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对油价的下跌并没有恐慌,甚至随着11月27日欧佩克会议临近,市场已经将油价止跌回升的最后希望依托于该组织的限产行动,盼望成员国能达成减产共识,从而力保油价转势。不过从目前来看,油价下跌似乎并未触痛产油国减产神经。
  作为欧佩克主要成员国之一,沙特阿拉伯这个全球最大的原油出口国并没有大幅减产以应对油价下跌,即使多数人认为沙特是时候降低产量以遏制油价继续下跌了。因为即使减产了,油价也并不见得会回升。
  近日,欧佩克公布了每个月的例行报告。报告显示,10月份该组织原油产量总数下降了22.64万桶/天,达到3025万桶/天,这是自2013年3月以来最大的降幅。其中,沙特日产量平均下降了6.99万桶,达到960万桶/天,是过去7个月以来最低产量。然而在报告出炉当日,布伦特原油价格就跌破了80美元/桶,显然,如果减产的代价换不回油价的回升反而失去了原油的市场份额,那么欧佩克产油国减产的动力自然就不存在了。
  对于财政收入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来说,油价下跌显然不是好消息。即使像沙特这样的低成本产油大国,也认为100美元/桶左右是一个合理的价格。而俄罗斯同样依靠原油出口维持财政收入。根据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Sberbank)的计算,原油价格需要维持在104美元/桶,俄罗斯才能维持收支平衡。如果原油价格维持在90美元/桶,2015年俄罗斯财政收入将因此减少1.2%。
  有人欢喜有人愁,低油价对产油国不是好事,但对于进口国来说,就直接意味着减少相关支出了。
  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下跌迅速传导至国内。11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90元和180元,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史无前例的“八连跌”,调价后,国内汽柴油零售价跌至四年半以来新低。而从目前油价的低迷表现来看,甚至“九连跌”的新纪录也不无可能。
  市场上现在到处释放着悲观的预期,经济增长的前景也并不乐观。作为最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3%,略高于预期,但仍有所放缓,创下2009年一季度以来新低,而各机构对于中国2015年经济预期普遍认为将进一步放缓。
  与此同时,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最新数据,下调了2014年全球原油需求预期12万桶/日,也将2015年全球石油需求下调至9271万桶/日,此前的预期为9289万桶/日。国际能源署(IEA)也大幅下调2014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至2009年来的最低水平。供应不减,需求下降,从最基本的供需来看,高价石油的“苦日子”似乎不会很快回来了。
  可以说,本轮油价下跌是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最惨烈的一次,对于下跌原因,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声音,其中以阴谋论最为吸引市场关注的神经。那么导致本轮油价下跌的原因有哪些呢?阴谋论的声音是否存在其合理的逻辑呢?   油价下跌探究
  由于信息不对称,假想者利用这种不对称臆断出结果以满足好奇者的疑问,而任何事件的发生,从后向前推导似乎都是提前策划好的,这也是阴谋论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曾表示,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不排除是一场针对俄罗斯的阴谋”。作为一种与地缘政治相关度很高的品种,原油价格的一举一动引发各种猜测并不意外。
  针对本轮油价下跌,一种流行的观点就认为,油价大幅下跌是美国与沙特阿拉伯联手所致,目标是向俄罗斯施压。银河证券分析师裘孝锋指出,原油价格需要维持在104美元/桶,俄罗斯才能维持收支平衡,而110美元/桶上方,才能为俄罗斯GDP做出正面贡献。而油价越低,俄罗斯经济受到的影响就越加明显。
  可见,目前俄罗斯财政收入严重依赖原油出口,其半数的财政收入来自原油和天然气。在西方制裁和卢布下滑压力下,能源价格走低将重创俄罗斯经济,这样就可以给俄罗斯总统普京制造麻烦,减少普京对抗西方的底牌。
  巧合的是,本轮油价下跌始于2014年7月份。而就在这个月,马来西亚航空MH17航班在乌克兰东部反对派控制地区被导弹击落,机上297人全部遇难,乌克兰政府与反对派相互指责对方击落了飞机。7月29日,欧盟和美国指责俄罗斯破坏乌克兰东部稳定,宣布对俄罗斯采取经济制裁。
  路透社报道援引了解内情的知情人士消息称,作为欧佩克的领导之一,沙特官员在与原油市场投资者和分析师的私下会议中传达出完全不同的信息:沙特已准备好接受油价低于每桶90美元,甚至是80美元,可以忍受的时长大概是一两年。阴谋论的弥漫似乎不言自明。
  从油价上来说也不难理解。中国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而俄罗斯的财政收入半数维系在石油等出口收入上。因此无论是油价涨跌,都会给两国之中的一国造成不利的影响,而由于国际原油的价格掌握在西方少数几个国家手中,这已经为阴谋论埋下了伏笔。
  因为油价涨,可以说是给中国设“圈套”,油价跌则会对俄罗斯财政造成严重影响,在中美俄关系并不稳固的情况下,阴谋论很容易解释得通,但无论油价涨跌都成了阴谋,油价的定价就过于简单了。
  但这并不是说地缘政治对油价没有影响。平安证券就认为,美国仍然是主导油价走势的首要因素。美国边际产量的变化将影响到原油市场的供需平衡,并且美国在地缘政治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如果美国倾向于维持或者扩大对俄经济制裁,那么油价可能出现长时间持续低于80 美元的局面,直至俄罗斯出现妥协。
  客观上讲,本轮油价下跌给依靠能源出口的俄罗斯等国家确实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加剧了石油出口国经济的衰退。甚至有观点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油价下跌加速苏联倒台叠加到俄罗斯身上,如果美国等国能这么轻易的操纵油价,这种看法过于失真了。
  高油价时代,俄罗斯从高油价中获取了不菲的收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此也是一直知晓,如果它可以轻松地操控油价,美国早就应该下手让油价始终维持在低位以打压俄罗斯,为何甘心这么多年让俄罗斯坐享丰厚利润?这又做何解释呢?
  原油说到底还是一种商品,即使这种商品已经期货化、金融化,但还是摆脱不了商品的属性,“原油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这里面有供需的因素、美元的因素和政治因素等”。裘孝锋认为,影响油价变动的因素有更多、更重要的因素。
  首先,从供求上来说,目前,世界石油的消费国主要分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两大阵营。这其中,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缓慢,对能源的需求基本不会有太多的变化,新兴市场国家是油价变动的主要驱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下调了2014-2015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IMF将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由前值3.4%下调至3.3%,将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由前值4%下调至3.8%。
  与此同时,IMF下调了新兴市场2014年经济增长预期0.2个百分点至增长4.4%,下调2015年增长预期0.2个百分点至增长4%。但对中国2014年GDP增长预期在7.4%保持不变,经济增速放缓,石油需求也必然随之减少。国际能源署10月14日将2014年石油需求增长预期由70万桶调低到20万桶,跌至五年以来最低点。
  与此同时,欧佩克发布月度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原油需求将滑落至2920万桶/天,比当前需求减少约100万桶/天。据悉,欧佩克国家石油部长会议将于11月27日在维也纳召开,会议主题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是否需要首次减产来应对油价下跌。
  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推动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走强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虽然国际大宗商品持续走低的根本原因是产能过剩与有效需求之间巨大的缺口,但中国的需求放缓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在北京举行APEC期间,澳洲铁矿石交易接近崩盘虽有夸大意味,但足以说明中国需求的影响力。
  原油的需求也是如此。美国能源情报署表示,2013年9月份,美国日均石油消费量比国内日均石油产量多出624万桶,中国的这一数据则是630万桶,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中国经济增速的变动势必对油价带来直接影响。
  刚刚过去的2014年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7.3%,创2009年一季度以来新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势必会降低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的增长,对油价的悲观预期也不足为奇。
  需求一般,产油国的石油供应却是源源不断。美国能源部出具的11月库存报告显示,美国原油产量已经上升到了29年来最高水平的每日900万桶。按照这个产量计算,美国已经快要追平日产量960万桶的沙特阿拉伯。
  面对油价下跌,欧佩克却并不愿意减产,甚至内部还打起了价格战。该组织的报告显示,欧佩克9月的原油日产量增加了40.2万桶至3047万桶,原油产量升至2013年夏天以来的最高水平。10月初,沙特将基准油价降至将近六年来最低,伊朗随后大幅下调销往亚洲的11月交割原油期货价格,折扣幅度创将近六年新高。   虽然10月份沙特减产了近7万桶,使得欧佩克当月产量减少至3025万桶,但对油价的下跌并没有任何影响。
  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正在摆脱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并且甚至有可能成为石油输出国。国际能源署最新预测显示,美国在2015年就会超过沙特和俄罗斯成为世界最大产油国,比其此前预测的2017年时间点更早。美国页岩油气开苏的提速无疑是本轮油价调整的一大变量。
  由于压裂开采和水平钻探技术的发展,美国原油产量在过去几年大幅提升。新技术使得过去难以利用的,位于页岩地质带的石油和天然气可以被开采。
  据美国能源署披露,2014年9月份美国原油日产量870万桶,为1986年7月份以来的最高月度产量。预计2014年美国原油日产量854万桶,2015年将达到950万桶,达到197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主要原因即是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其原油产量出现爆发式增长,原油供应出现过剩。
  高盛此前的报告曾指出,美国大规模的页岩油开采使得成本曲线趋于平缓,布伦特原油每桶85美元是美国页岩油生产成本的底线。只要价格在实际成本曲线之上,美国页岩油开采商就可盈利。
  高盛分析师最新表示,当WTI油价处在每桶75美元至80美元的区间时,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将削减产量,页岩油成本又一次下降,另一家机构摩根士丹利估计开采美国页岩油的平均盈亏价格是每桶76-77美元。
  国际能源署11月12日发布的2014年全球能源展望报告称,油价下跌可能导致美国页岩油投资2015年减少10%,使得这个让美国成为全球主要供应国的产业成长放缓。
  “原油的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四季度是单季度需求最高的季节,如以2014年来衡量,四季度需求93.9百万桶比全年的需求高1.3百万桶”,裘孝锋表示。北半球的取暖季节即将开始,欧盟各国对俄罗斯的天然气需求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俄罗斯的主动权将会增加。
  “供需变化和地缘政治都对油价有着很大影响,但对于这次油价下跌,说到底还是能源结构转型的结果。”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对《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表示,这里面的始作俑者就是美国页岩油气的大规模开发,虽然目前美国还没有放开出口限制,但是这已经是美国政府的题中之义了,提前打压产油国就可以获得出口市场。
  而俄罗斯转而向中国加大出口油气资源,这会引发沙特的紧张,韩晓平表示。因为沙特已经是中国第一大原油出口国,中国大规模增加其他国家的油气资源进口,必然会减少从沙特的进口量,这显然是沙特不愿意看到的。
  随着油价跌破80美元,美国页岩油气生产商的压力也逐步增大,如果国际油价继续下挫,就可能影响到北美石油领域的长期性投资,美国页岩油公司用于扩大产能的资本支出可能将被削减,届时美国页岩油气产业的压力就会相应增加。
  但韩晓平对此却并不完全赞同。他表示,页岩油气的技术一直在提高,类似于IT技术的更新换代,大量资本的进入使得页岩油气有了更新技术的驱动力,技术更新意味着成本下降,即使油价下跌,页岩油气仍能保持成本优势。
  目前,美国依然延续着40多年的石油出口禁令,但随着美国逐步向全球最大原油产油国迈进,放松甚至解除禁令的呼声此起彼伏。韩晓平表示,美国出口限制的打开,全球油价势必受到影响,尤其是美国大量的页岩油气出口将直接与原油展开竞争。
  此外,美元的强弱走势虽然与原油价格并不是简单的反向关系,但由于石油美元的存在,这种微妙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对国际油价走势有引导作用,随着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走强将使得原油等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不得不面临降价的压力。
  跌跌不休的油价不仅对相关上市公司的利润有着显著影响,也催生了A股市场又一次的主题性投资机会,一些原油成本消耗比较大的行业明显受益。
  油价下跌众生相
  2013年全年中国累计进口原油2.82亿吨,折合日均进口原油564万桶,这就意味着,即使2014年进口原油没有增加,原油价格每下跌1美元就能为中国石油进口节省超过20亿美元,下跌10美元,中国就会节省200亿美元的支出。
  国家海关总署11月8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中国10月份原油进口量同比大幅增加18%,达到2409万吨。同时10月份原油进口量比9月份减少了15.4%,10月份没有出口任何原油。国际油价的持续走低,对于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而中国迅速增加从海外进口原油则可能是为国内的石油战略储备快速扩容。
  海关总署最近几个月公布的原油进口统计数据证明了这一点。7月份中国原油进口量为2375万吨,平均单价为786.53美元/吨;8月份,中国原油进口量很快就达2519万吨,环比增加了6.1%。
  而到了9月份,原油进口量还在持续扩大。来自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当月中国原油进口量跃升至2757.71万吨,环比增加了9.5%,平均油价则降低至743.75美元/吨。10月份近乎“疯狂”的抢购虽然略有放缓,但仍旧延续了低价买进的机会。
  目前,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相当于70天左右的应急供应量,而按照国际能源署的说法,各国必须拥有相当于90天进口需求的战略石油储备,日前,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上,中国也宣布将定期发布石油库存数据。在油价较低的情况下,中国逢低买入以充实石油战略储备并不意外。
  而且,韩晓平表示,中国定期公布石油储备可以增加信息透明度,对于稳定油价有一定作用。
  低油价也意味着居民负担的减轻。中金公司估算,国际原油价格平均每下行10美元/桶,中国企业和居民将节省开支1070亿元,约相当于2013年GDP的0.2%,相当于全部A股上市公司利润的4.5%。
  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则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油价下跌对于石化产业链中的下游企业和航空等运输业的公司来说,无疑是减轻了巨大的成本开支,但是对于依靠油价上涨盈利的公司来说,2014年的下半年日子肯定会非常难过。   油价下跌首当其冲的就是对航空公司的巨大利好。对于这些耗油大户来说,油价下跌直接意味着成本的降低。年报显示,2013年,中国国航(601111.SH)航空燃料成本为337.22亿元,占总成本的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也达到40.8%。
  除了国航外,东方航空(600115.SH)的飞机燃料也达到306.81亿元,占总成本的比例为34.19%,南方航空(600029.SH)的航油成本为355.38亿元,占总成本的比例为40.82%。可见,油价下跌将大幅有利于航空公司未来的业绩改善。
  兴业证券指出,目前国际油价同比已经下降20%左右,如果维持现有价格,预计2015年油价同比下降15%左右,油价大幅下跌将使航空公司成本端显著下降,东航、南航、国航对应增厚的利润分别为 25.7亿元、33.8亿元、30.4亿元。
  中国国航公布的数据就印证了这一点,10月,不含控股企业,公司航油采购总量为34.1万吨,采购均价为6694元/吨,同比下降9.3%。这就是说,仅10月一个月,国航航油采购成本同比就减少超过2亿元。而Wind统计显示,整个10月,申万航空运输二级指数上涨达到12%,同期沪指上涨仅仅只有2%左右。
  与航空业一样,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原油价格的巨幅波动将对化工行业整体盈利产生较大影响。但对于本就产能过剩的化工子行业来说,油价的下跌将使其失去价格支撑,反而成为拖累。需求向好的子行业成为油价下跌的受益者。
  在油价下跌和需求低迷的双重打击下,近日部分石化产品的价格跌幅甚至超过了油价。烯烃、芳烃价格走低,染料、助剂行业则开始获益。与此同时,与石油存在竞争关系的煤制油受到的冲击不言而喻。
  “油价在80美元/桶时,间接煤制油仍会有一定的盈利,但当油价下降到60美元/桶时,又很困难了。”民生证券指出。
  与实业企业不同,在油价下跌的局面下,投资主题偏能源类的基金则遭遇到了业绩滑铁卢,这其中资源类QDII基金遭遇到的打击最为严重。
  在2014年6月底,华宝兴业标普油气基金还刚刚创下1.23元的最好净值水平,但随后便掉头向下直线跳水,截至11月20日,净值徘徊在0.95元左右,年初至今的业绩在所有基金中排名倒数第一。
  跟华安标普石油一样,投资油气能源类的其余QDII基金同样表现惨淡。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资源、诺安油气能源和华安标普全球石油同样是跌幅居前。
  除了上投摩根基金之外,其余三只基金都是在6月份刚刚写下各自基金成立以来的净值最高纪录。但随着国际油价在三季度上演的疯狂式下跌,三只基金年内的高收益快速由正转负,还在百余只QDII基金中大幅领跌。
  由于QDII基金投资海外市场,尤其像华宝兴业标普油气基金还专注于油气上游领域,油价上涨时自然分享超额收益,但油价下跌时所受到的影响也是首当其冲,与之相比,国内偏能源投资主题的基金似乎并没有“伤筋动骨”。
  成立于2007年3月的中海能源策略基金是国内第一只能源主题性基金,公司宣称对外投资目标是以能源投资为主题,80%以上的非现金资产投资于此。但油价的大跌并没有对基金净值造成影响,公司净值还在10月创下了年内的次新高。
  这并不是说中海能源策略基金投资的上市公司恰恰都是油价下跌的受益股,实际上,该基金重仓股与能源主题似乎并不相关。三季报显示,在其前十大重仓股中,包括了两家金融企业,两家医药公司,甚至还有一家白酒公司,前十大重仓股中没有一家公司与能源直接相关,没有遵守契约反而让公司躲过一劫。
  类似的,另一只以能源为标的的基金——景顺长城能源基建基金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在油价下跌的三季度,该基金净值不但没有下跌反而创下了年内新高,在公司三季度的十大重仓股中,有一半与能源基建没有任何关系。
其他文献
宁波精达成形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公司”,603088.SH)是一家专业生产换热器装备、精密压力机的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公司具备空调换热器整条生产线的设计和制造能力,为多家全球领先空调企业的装备提供商。公司在空调换热器装备行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所生产的空调换热器装备产品自2011年以来的市场占有率均为行业第一。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年鉴》2012年,中国
期刊
有时候反其道而行之是值得的,尤其是当股市大幅下挫的时候。虽然2014年选股已变得非常困难,但是骏利资本(Janus Capital)的基金经理人丹·柯兹洛斯基(Dan Kozlowski) 已大获成功,并取得了可观的利润。  2014年,在他的理念指引下,规模达42亿美元的杰纳斯反向基金(Janus Contrarian)的业绩不仅领先于大盘蓝筹股型基金,而且还高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约一个百分点。
期刊
过去两年的经济是曲折的,而宏观的政策则是别扭的。经济艰难地在7.5%上下苦苦支撑,政策既不想刺激,但又不愿意经济过快地下行,从而形成了以定向宽松为主的“微刺激”。  这种刺激的特点是:断断续续,时有时无,无法形成稳定的信心和预期;哪有窟窿补哪里,只有结构作用,没有总量效果,它只起到了平滑经济波动的作用。GDP数字上倒并不难看,可工业、消费、投资纷纷创下多年来的最低水平,私人投资毫无起色。  为什么
期刊
从1941年3月11日到1945年12月1日,即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到战争结束的5年时间,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向盟国提供了价值500多亿美元的货物和劳务,各国的黄金源源不断流入美国,美国的黄金储备也从1938年的145.1亿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亿美元,约占世界黄金储备的59%,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与
期刊
之前市场已经普遍接受了中国经济内需不足以及政府对经济下滑容忍度提高,加上全球大宗商品熊市,因此2014年经济增长和通胀继续回落的结局并不出乎意料。在稳增长方面,政府年内逐步实施的基建投资,减少房地产市场管制,以及放松货币政策等措施,力度超出了大部分市场机构的预期。但其效果平平,反而更加印证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之大。  目前的刺激措施依然不足以提振内需,全球经济迟缓的复苏也没有制造出足够强劲的外需。因
期刊
A股市场融资余额上限超过1.5万亿元,与目前近7000亿元的融资余额相比,天花板远未到来。  从4000亿元到7000亿元!不到半年的时间,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就迅猛增长近一倍,创出历史新高。  经济低迷似乎阻挡不住A股市场走强的步伐,2014年以来,市场多了一个全新的加杠杆投资工具——融资融券,作为一种创新业务,其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随着融资融券业务已逐步转为证券公司的常规业务,它正成为A股
期刊
2010年12月,成功借壳*ST鑫新的中文传媒(600373.SH)本来从事的是传统出版行业,2014年6月通过收购互联网平台企业智明星通,开启全媒体业务转型。  对于这一收购行为,众多研究机构积极看多,但市场却反应平平,中文传媒复牌后仅仅收获一个涨停板,与以往同类并购案连续数个涨停板大不同。最引人注意的是,复牌当天即6月24日卖出前五名的金额为3.99亿元,远远超过买入前五名金额1.42亿元。本
期刊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老白干酒(600559.SH)拟定增融资8.25亿元,其中两家战略投资者和经销商锁定6亿元,2.25亿元或让老白干酒员工参与;此次定增融资的并购对象是张家口长城酿造(集团)。”  11月14日,老白干酒所发布的公告基本证实了这一传闻。“喝”了老白干酒的人自然欣喜若狂,不过也有投资者质疑,老白干酒存在压低业绩的嫌疑。  这也不难理解。2013年,包括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
期刊
众望已久的沪港通开通的首日出现了反高潮,上海和香港股市高开30分钟后随即开始下跌。此后的交易日,沪港通净买入额持续缩小。一些市场人士认为,这反映了市场的冷淡和沪港通的到来无关重要。而在日本经济衰退的消息影响下,港股更跑输沪股。  再回头看沪港通开启前的上一个交易日,11月14日,当天海外市场的港股美国ADR、恒指夜期和中国ETF均显著上升,其中A股ETF飙升近4%。加上当时中国宣布沪港通投资者将连
期刊
华联综超(600361.SH)下半年的股价表现相当抢眼,从6月30日收盘的4.48元一路上涨。尤其是10月中旬对赛马会题材股的热炒,引起公司股价在10月16日与17日两天连续涨停,至10月20日达到近期最高价7.1元。之后由于公司发布澄清公告以及媒体的深入报道,华联综超的股价似乎开始步入了下跌通道,仅在10月20-23日就下跌了15.1%。截至11月18日收盘,华联综超的股价为6.01元,市值为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