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好采访,说要到棚里才化妆,黄海波还真戴着顶帽子穿件羽绒服牛仔裤就来了,没有事先自己捯饬,随意自然,靴子部分却非常酷,是黄海波的心头爱。本来约好的一对一,也变成了黄海波和几个工作人员热闹轻松的聊天,他说话的时候,典型的北京爷们意见领袖,总有魅力吸引一堆人过来听,随口冒出俏皮话,不时地引发大笑。黄海波直爽坦白得不像个演员,经纪人会在旁边拉拉我说这个不能写,那个不能写。问到不好意思的地方,会反过来逗记者,换衣服的时候,遇到喜欢的,会高兴换上,自信摆pose,脸上总是阳光。
黄海波是男人的理想状态,哪个男人不想像他那样?《激情燃烧的岁月》《永不磨灭的番号》里演军人,一身匪气、孤胆豪侠、霸气忠义不死板的军人谁都喜欢。演丈夫,《媳妇的美好时代》里聪明机智,整日在老婆妈妈中间成功斡旋,夹缝中会生存的男人才不窝囊;《咱们结婚吧》的果然,更是成功追到国民女神,经济适用男得到欣赏才励志……现在黄海波的女性粉丝很多,实际上,黄海波更能做男人讨喜教材,男人有压力、迷茫的时候,也不妨来看看他。
想结婚,修养不够才闹绯闻
黄海波说,到了这个年龄,也期待这个年龄的男人期待的事:想结婚。“结婚”这个词让他觉得特别喜庆,过生日、过春节,都赶不上这个。但是说完又提醒记者,“千万别给我写得像征婚的,太二了。” 黄海波说什么都可以计划,只有感情是不可以的。不过他有信心,结婚对他来说,是一个在将来某天肯定会完成的事情,黄海波能一口气做二十个菜,从不乱花钱,钱都交家人保管,连演戏都演不了负心汉和不孝子,朋友说,黄海波的“婚姻天分特别高”,黄海波说他很期待好丈夫这样的角色,“男人的忠诚勇敢都能在这上面体现。”
《咱们结婚吧》最近热播,黄海波最近的心情真像新婚了一样,兴奋,满足。他饰演的果然跟高圆圆饰演的杨桃求婚成功,在剧中幸福地开始了热热闹闹的小生活。黄海波说自己虽然是个能从作品中走出来的人,但这次的剧情,让他愿意再沉醉会儿。
接拍《咱们结婚吧》的时候,黄海波说,他偷偷发了一个大愿,“生活当中没完成的事,借着这个戏把它漂漂亮亮地完成出来,在戏里相爱,在戏里牵手,在戏里求婚,在戏里举行浪漫的婚礼,”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我在生活中好几次奔向那个目标,但最终都没发生,给我憋的,可有这么一个机会美满表达出来了!”随着《咱们结婚吧》的热播,和黄海波心愿的达成,黄海波现在打心眼里觉得圆满,“可过了瘾了,再加上是和圆圆搭戏。”
像很多男粉丝一样,黄海波也不回避对高圆圆的赞美,他说,圆圆是真漂亮。但黄海波说自己,在戏里虽然都是好男友好老公,戏外却只做女明星的好哥哥好朋友,从不闹绯闻,“这方面乱七八糟的事永远别找上我,”黄海波说,你去翻翻《演员的自我修养》,《喜剧之王》里说的那本书,“这本书真有!在演员创作人物,对女演员和男演员之间如何建立感情有很大章节的描述,演员的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如果说演完这个戏你在生活中出不来了,那只能说明你的修养不够。”演完戏,黄海波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回去当我的儿子去,她当她的闺女去”。别人的事情不太关心,“但是朋友需要我的帮助,绝对全力以赴义不容辞”。
追女神,只把对方当成纯粹女人
黄海波和高圆圆的火花擦得让人意想不到,拍案叫绝,很多观众看这个剧之前,都会有“这两人搭吗?”的顾虑,黄海波说,“不管别人,反正我没犹豫过。”在签约的时候黄海波就私下问高圆圆,“我说圆圆你确定是你演吗?是你演我肯定演。”叫好也是意料之中的,对此黄海波有自己的理论,“这个戏就得找我这样的,如果换成一个帅哥了,它是一个纯偶像剧了,你要知道,生活当中,奔向美好婚姻的,最终娶得美女的大多不是帅哥。”
说着说着,黄海波已经有点情感专家的味道,“如果说桃子二十多岁的时候她一定不会选择我,她会选择帅的,而剧中的杨桃已经到了成熟的年纪,见过世面的女人不会太崇拜大男子主义,要懂她,不用太帅,那中看不中用,还要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这就比较可靠。
对于女神,黄海波的态度不怵,会很有心得地对男观众进行开导,“对男人来说,你不去试试你怎么知道你不行啊,在戏里我反复地说一点,爱情的道路上,男人看待女人根本不用管身份地位,你只要看她是个女人,就够了。女人你只要看他是个男人,也就够了。”
黄海波和高圆圆的渊源绝不仅仅是好友搭档,他们还是老乡,关系好到高圆圆去给他介绍闺蜜,但感情是两个人的事儿,他没说为什么最后两人没成。后来黄海波大大小小正式不正式的相亲经历了很多次,但一直没有遇到能进“围城”的人,他也相信一见钟情,但是转眼就过去,“这东西,我说不清楚”。
像《咱们结婚吧》中,最后能走到一起的黄海波和高圆圆并不是一见钟情,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两个人都特别拧巴,所以,黄海波说,因为不是帅哥和女神的偶像剧,所以就没有一见钟情,而是现实的生活。问黄海波一见钟情是什么感觉,他有点害羞,反问记者:“这还用说么,你谈过恋爱没有,讲不讲感觉?”黄海波对这感觉的解释是“一哆嗦”,“最起码你得一见心里就一哆嗦吧,从婚姻的角度来说,真正稳定下来是在慢慢的相处过程中的,还是得讲感觉。这点人类是共通的吧。”
卖啤酒,攒钱供自己上大学
说起生意经,黄海波竟滔滔不绝,一肚子想法和点子,中高端手机一二线城市的销售策略、电商大战门道、各种奢饰品牌人员变动。快时尚品牌营销窍门、商业合作共赢,甚至搞星座手机定制,花样层出不穷,头头是道,“做生意特简单,老板到年底只看报表数据,别的什么都不看,你别和我说什么北上广的,不管,就看你的销售业绩,任何生意都是这样”。在读北影前,黄海波曾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商经历。
黄海波曾在北京市戏曲艺术学校学广告,1996年,20岁时,有个比黄海波大12岁的哥哥,是虎牌啤酒在北京的总代理,黄海波艺校毕业实习到他公司,本来他是让黄海波坐办公室混日子的,没想到黄海波在广告创意这部分脑子很“活分”。一天,黄海波说呆着没劲,那位大哥说你愿意帮我卖啤酒吗?黄海波问能挣钱吗?大哥说能,好好干绝对能。 那几年,黄海波一家都在为他发愁,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从12岁就开始演戏,跟部队其他大多数学理工科的孩子不一样,搞表演的黄海波总被认为是干“旁门左道”,父母亲的压力很大,想着将来这个迷恋打台球、天天玩、看录像带的儿子怎么办?黄海波当时听这个哥哥说能挣钱,就闪念出一个很清晰的目标:人得争口气,我要赚钱,考大学,供自己学表演。
黄海波就这样开始,在北京卖了一年的啤酒,那时候三里屯酒吧刚兴起,生意很火。黄海波每天就带着两个大哥大,还有个最早的摩托罗拉大汉显,拉着一辆车,背着装着五六万现金的大双肩书包,在三里屯进出。头一个礼拜,黄海波没干别的,就送啤酒,三辆车来回倒,到了酒吧直接找经理,主动递名片,和人说,“十箱,您尝尝,给您个人的,您尝尝。”对方看到黄海波是个小孩,又很热情,就挺照顾。就这样差不多送了一礼拜,有五六百箱,大概相当于五六万。黄海波送完之后还在家里等着,想创意,看广告,一礼拜之后,没人给他打电话,黄海波觉得不对劲,心里嘀咕,“欸,我说这什么情况?白喝啊!”他坐不住了,从礼仪学校里专门找了三个特别漂亮的女孩,都不大,跟着他一家家挨个去做调研,结果一圈调研做下来,“一百家酒吧的话,我已经拿到了四十家”。
不过黄海波真正赚到钱是在三个月以后了,当时一大桶的啤酒对外零售卖一百多块钱,实际只值七块五,“卖水和卖酒是最便宜的,这一桶对外批发差不多要25块钱,这一桶啊,但是你卖,你就可以卖到一百以上。”
当时的黄海波也已经很擅长和人打交道,不光赚钱,还考虑着怎么调动促销小姐的积极性,“当时市场那么好,1996年,人家根本不缺你这个,小费都能拿500。”黄海波手下有个管促销的, 要管理170多人,大学生一律送到黄海波这里管。当时的大学生,有一种特殊时代的小清高,因为大学不好考,都是各个地方的人尖子聚在北京,黄海波找的又是这些尖子里最漂亮的,“你想想,能不事儿吗,都跟我讲条件。”大哥还给黄海波配了个公司的副总经理,四十多岁,“那些姑娘特别烦他,到我这就没事,人缘混得贼牛逼”。黄海波就带着这样一群年龄也不大的学生,开始人生第一次淘金。
黄海波那时候就西装领带,因为年龄小,也会说话,身上也没痞气,对人特别客气,开口就是“姐姐、哥哥”地叫,有矛盾就好好跟人说,就特别多人帮他。黄海波很拼,想各式各样促销的点子,目标就是多卖酒多挣钱,不择手段要把酒卖出去,拿钱上学。
黄海波说,当时也遇到了很多考验人的事,比方有一次去结账,十天的销售应该有两万,可对方告诉他只有一万,黄海波其实心里算得过来,但并没像其他那个年龄的孩子一样冲动,找人去理论,还反着去感谢人家,接钱的时候给对方还留了五千。“别人一看心想这孩子不是不明白,觉得这么大还欺负一孩子,会不好意思”。慢慢地就是靠这份义气,黄海波越干越顺,有了积蓄。
背17万上北影,有钱也没自信
不过没多久,百威、嘉士伯开始进入中国,原先代理的品牌销量开始往下走,越来越难做,而黄海波经过几次艺考,也在1997年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入校的时候,已经身怀17万,在当年颇有“土豪”味道。
对于上大学前的成功从商经历,黄海波说,能成功,只是因为目标特别清晰,“就是在家人都反对自己干演艺这条路的时候,可以不靠家里,供自己去学表演”。而现在,他经常说的就是,不知道自己除了演戏还能干什么,做生意肯定赔,因为那时候再找不到像学表演这么渴望的事。
进了北影后,黄海波也没有把以前的经商能力当做才能,少年时商业上的成功,并没有怎么给黄海波信心,除了演戏,他觉得身上再没有技能可以养活自己。黄海波也从不避讳说自己自卑好多年,他心里的安全感,似乎只能从表演得到肯定上得来。
《媳妇的美好时代》《咱们结婚吧》一系列剧集的播映,黄海波已经有了“国民老公”的称号,很多女性都成了黄海波的忠实拥趸,都想找个这样的“有趣智慧靠谱男”过日子,于是黄海波的不自信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这个一看就让观众有兴趣的人,怎么会“自卑好多年”?黄海波感叹道,你们喜欢的,“都是戏”。
他现在呈现的这种状态,也是在多年“如何证明自己行”里沉淀的。刚上北影那会儿,是最流行陆毅的时候,黄海波说,你一看到他(陆毅),就觉得不行了,自己的出路在哪里? “但内心自卑,流露的气质却是很自负的,努力装成一只老虎,生怕别人觉得你不行”。黄海波也很敏感,对别人的评价很在意,汇报演出时,会很疯狂地投入到表演和创作中去,可同学说一句“太难看了”,就能把黄海波击倒。可黄海波从没想过放弃,就是心里反复想着,人过一辈子,总要争点啥。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的黄海波,说自己,打仗打败可以,但就是不能认输。
部队大院长大,先交心再过钱
直到2001年,黄海波遇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石光荣的大儿子石林这个角色。在这部剧里黄海波就是“石林”,他倔强、叛逆、不服输,身上自然流露出军人后裔的气质,那是一种耳濡目染的自然演绎,深深打动了观众。
同样是在部队长大,同样是部队孩子里的混不吝,黄海波的真实演绎,让观众把他和石林一起记住了,从此后,恰逢中国电视荧屏上流行部队大院的军旅戏,黄海波就赶上了这一拨,开始密集出演军人,《高原如梦》《记住》《永不磨灭的番号》《金陵十三钗》,黄海波甚至有“军人专业户”的称号,他身上本来就有的军人气质和角色一拍即合。
说起部队大院,父亲是军医,从小在大院长大的黄海波就满脸的回味。在大院的童年记忆,和同伴间的感情,他都融入到了角色中。所以他演绎的军人,不古板,有情有义,非常生动。
“很多孩子一看就是大院出来的,身上就那股劲,是因为部队讲传承。”黄海波大约八九岁的时候,大孩子们去打架去,他和哥哥就坐在那看书包,打赢了回来了,大孩子们会给黄海波和哥哥一人买根冰棍,输了回来了,大孩子的书包都得他和哥哥背着,等到黄海波长大了,也是这样的。
还有偷西瓜,黄海波住的部队大院有一片瓜田,年龄小的匍匐前进去偷,年龄大的蹲在沟里等着吃,还会拿军锹铲顺着坡挖出一个滚的痕迹,把衣服脱下来,当挡板在那屯着,怕西瓜滚出来摔烂。女孩子和电视里也一样,“由两个男生带领着,负责到那边找哨兵聊天,在哨兵边上跳绳,直到那边已完成了,派一个最小的,蹬着二八自行车,蹬半轮,嘎登嘎登的,只要一过来,一绕圈,女孩子就明白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有很多这样的镜头,对部队大院的描写非常真实,“我们那时候确实有那种大水泥管子,我们那都埋着东西,一包火柴,一袋白糖,马铃薯土豆,一打火,烤土豆,俄罗斯吃法,马铃薯蘸白糖,可棒了。”
也许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孩子都有黄海波这样的特点,热情、真诚、能交朋友、爱交心。“我小时候我姑姑对我说一句话,说你是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就傻得直冒烟了。我和人交朋友上来就交心窝子,这种亏吃了无数了。交朋友特简单,就是先过事,再过钱,最后过心,我和别人是反着的,我上来就交心。”
黄海波脾气很好,只说想说的,也希望别人能写真有的,断章取义的亏,他在《咱们结婚吧》里已经吃了,自己发表了几句婚姻看法,就让人写成是恐婚代表,上了报纸,被女友的妈妈看到过来找他打架,所以黄海波说,不是自己脾气越来越好,是越来越懂得收敛。李雪健老师说黄海波“傻人有傻福”,这种性格在表演上很好,让观众觉得这个小伙儿还挺真诚,喜欢。
到了这个年纪,黄海波感觉朋友越交越少,却越来越精,“我和不认识的人极客气,因为不是我站在台前和人谈生意,有经纪团队,得罪人的事是你们在干,不是我,但有时候他们干不好,我就说那就让我去得罪人吧。还是那句话,有朋友需要我,我绝对义不容辞。”
黄海波是男人的理想状态,哪个男人不想像他那样?《激情燃烧的岁月》《永不磨灭的番号》里演军人,一身匪气、孤胆豪侠、霸气忠义不死板的军人谁都喜欢。演丈夫,《媳妇的美好时代》里聪明机智,整日在老婆妈妈中间成功斡旋,夹缝中会生存的男人才不窝囊;《咱们结婚吧》的果然,更是成功追到国民女神,经济适用男得到欣赏才励志……现在黄海波的女性粉丝很多,实际上,黄海波更能做男人讨喜教材,男人有压力、迷茫的时候,也不妨来看看他。
想结婚,修养不够才闹绯闻
黄海波说,到了这个年龄,也期待这个年龄的男人期待的事:想结婚。“结婚”这个词让他觉得特别喜庆,过生日、过春节,都赶不上这个。但是说完又提醒记者,“千万别给我写得像征婚的,太二了。” 黄海波说什么都可以计划,只有感情是不可以的。不过他有信心,结婚对他来说,是一个在将来某天肯定会完成的事情,黄海波能一口气做二十个菜,从不乱花钱,钱都交家人保管,连演戏都演不了负心汉和不孝子,朋友说,黄海波的“婚姻天分特别高”,黄海波说他很期待好丈夫这样的角色,“男人的忠诚勇敢都能在这上面体现。”
《咱们结婚吧》最近热播,黄海波最近的心情真像新婚了一样,兴奋,满足。他饰演的果然跟高圆圆饰演的杨桃求婚成功,在剧中幸福地开始了热热闹闹的小生活。黄海波说自己虽然是个能从作品中走出来的人,但这次的剧情,让他愿意再沉醉会儿。
接拍《咱们结婚吧》的时候,黄海波说,他偷偷发了一个大愿,“生活当中没完成的事,借着这个戏把它漂漂亮亮地完成出来,在戏里相爱,在戏里牵手,在戏里求婚,在戏里举行浪漫的婚礼,”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我在生活中好几次奔向那个目标,但最终都没发生,给我憋的,可有这么一个机会美满表达出来了!”随着《咱们结婚吧》的热播,和黄海波心愿的达成,黄海波现在打心眼里觉得圆满,“可过了瘾了,再加上是和圆圆搭戏。”
像很多男粉丝一样,黄海波也不回避对高圆圆的赞美,他说,圆圆是真漂亮。但黄海波说自己,在戏里虽然都是好男友好老公,戏外却只做女明星的好哥哥好朋友,从不闹绯闻,“这方面乱七八糟的事永远别找上我,”黄海波说,你去翻翻《演员的自我修养》,《喜剧之王》里说的那本书,“这本书真有!在演员创作人物,对女演员和男演员之间如何建立感情有很大章节的描述,演员的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如果说演完这个戏你在生活中出不来了,那只能说明你的修养不够。”演完戏,黄海波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回去当我的儿子去,她当她的闺女去”。别人的事情不太关心,“但是朋友需要我的帮助,绝对全力以赴义不容辞”。
追女神,只把对方当成纯粹女人
黄海波和高圆圆的火花擦得让人意想不到,拍案叫绝,很多观众看这个剧之前,都会有“这两人搭吗?”的顾虑,黄海波说,“不管别人,反正我没犹豫过。”在签约的时候黄海波就私下问高圆圆,“我说圆圆你确定是你演吗?是你演我肯定演。”叫好也是意料之中的,对此黄海波有自己的理论,“这个戏就得找我这样的,如果换成一个帅哥了,它是一个纯偶像剧了,你要知道,生活当中,奔向美好婚姻的,最终娶得美女的大多不是帅哥。”
说着说着,黄海波已经有点情感专家的味道,“如果说桃子二十多岁的时候她一定不会选择我,她会选择帅的,而剧中的杨桃已经到了成熟的年纪,见过世面的女人不会太崇拜大男子主义,要懂她,不用太帅,那中看不中用,还要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这就比较可靠。
对于女神,黄海波的态度不怵,会很有心得地对男观众进行开导,“对男人来说,你不去试试你怎么知道你不行啊,在戏里我反复地说一点,爱情的道路上,男人看待女人根本不用管身份地位,你只要看她是个女人,就够了。女人你只要看他是个男人,也就够了。”
黄海波和高圆圆的渊源绝不仅仅是好友搭档,他们还是老乡,关系好到高圆圆去给他介绍闺蜜,但感情是两个人的事儿,他没说为什么最后两人没成。后来黄海波大大小小正式不正式的相亲经历了很多次,但一直没有遇到能进“围城”的人,他也相信一见钟情,但是转眼就过去,“这东西,我说不清楚”。
像《咱们结婚吧》中,最后能走到一起的黄海波和高圆圆并不是一见钟情,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两个人都特别拧巴,所以,黄海波说,因为不是帅哥和女神的偶像剧,所以就没有一见钟情,而是现实的生活。问黄海波一见钟情是什么感觉,他有点害羞,反问记者:“这还用说么,你谈过恋爱没有,讲不讲感觉?”黄海波对这感觉的解释是“一哆嗦”,“最起码你得一见心里就一哆嗦吧,从婚姻的角度来说,真正稳定下来是在慢慢的相处过程中的,还是得讲感觉。这点人类是共通的吧。”
卖啤酒,攒钱供自己上大学
说起生意经,黄海波竟滔滔不绝,一肚子想法和点子,中高端手机一二线城市的销售策略、电商大战门道、各种奢饰品牌人员变动。快时尚品牌营销窍门、商业合作共赢,甚至搞星座手机定制,花样层出不穷,头头是道,“做生意特简单,老板到年底只看报表数据,别的什么都不看,你别和我说什么北上广的,不管,就看你的销售业绩,任何生意都是这样”。在读北影前,黄海波曾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商经历。
黄海波曾在北京市戏曲艺术学校学广告,1996年,20岁时,有个比黄海波大12岁的哥哥,是虎牌啤酒在北京的总代理,黄海波艺校毕业实习到他公司,本来他是让黄海波坐办公室混日子的,没想到黄海波在广告创意这部分脑子很“活分”。一天,黄海波说呆着没劲,那位大哥说你愿意帮我卖啤酒吗?黄海波问能挣钱吗?大哥说能,好好干绝对能。 那几年,黄海波一家都在为他发愁,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从12岁就开始演戏,跟部队其他大多数学理工科的孩子不一样,搞表演的黄海波总被认为是干“旁门左道”,父母亲的压力很大,想着将来这个迷恋打台球、天天玩、看录像带的儿子怎么办?黄海波当时听这个哥哥说能挣钱,就闪念出一个很清晰的目标:人得争口气,我要赚钱,考大学,供自己学表演。
黄海波就这样开始,在北京卖了一年的啤酒,那时候三里屯酒吧刚兴起,生意很火。黄海波每天就带着两个大哥大,还有个最早的摩托罗拉大汉显,拉着一辆车,背着装着五六万现金的大双肩书包,在三里屯进出。头一个礼拜,黄海波没干别的,就送啤酒,三辆车来回倒,到了酒吧直接找经理,主动递名片,和人说,“十箱,您尝尝,给您个人的,您尝尝。”对方看到黄海波是个小孩,又很热情,就挺照顾。就这样差不多送了一礼拜,有五六百箱,大概相当于五六万。黄海波送完之后还在家里等着,想创意,看广告,一礼拜之后,没人给他打电话,黄海波觉得不对劲,心里嘀咕,“欸,我说这什么情况?白喝啊!”他坐不住了,从礼仪学校里专门找了三个特别漂亮的女孩,都不大,跟着他一家家挨个去做调研,结果一圈调研做下来,“一百家酒吧的话,我已经拿到了四十家”。
不过黄海波真正赚到钱是在三个月以后了,当时一大桶的啤酒对外零售卖一百多块钱,实际只值七块五,“卖水和卖酒是最便宜的,这一桶对外批发差不多要25块钱,这一桶啊,但是你卖,你就可以卖到一百以上。”
当时的黄海波也已经很擅长和人打交道,不光赚钱,还考虑着怎么调动促销小姐的积极性,“当时市场那么好,1996年,人家根本不缺你这个,小费都能拿500。”黄海波手下有个管促销的, 要管理170多人,大学生一律送到黄海波这里管。当时的大学生,有一种特殊时代的小清高,因为大学不好考,都是各个地方的人尖子聚在北京,黄海波找的又是这些尖子里最漂亮的,“你想想,能不事儿吗,都跟我讲条件。”大哥还给黄海波配了个公司的副总经理,四十多岁,“那些姑娘特别烦他,到我这就没事,人缘混得贼牛逼”。黄海波就带着这样一群年龄也不大的学生,开始人生第一次淘金。
黄海波那时候就西装领带,因为年龄小,也会说话,身上也没痞气,对人特别客气,开口就是“姐姐、哥哥”地叫,有矛盾就好好跟人说,就特别多人帮他。黄海波很拼,想各式各样促销的点子,目标就是多卖酒多挣钱,不择手段要把酒卖出去,拿钱上学。
黄海波说,当时也遇到了很多考验人的事,比方有一次去结账,十天的销售应该有两万,可对方告诉他只有一万,黄海波其实心里算得过来,但并没像其他那个年龄的孩子一样冲动,找人去理论,还反着去感谢人家,接钱的时候给对方还留了五千。“别人一看心想这孩子不是不明白,觉得这么大还欺负一孩子,会不好意思”。慢慢地就是靠这份义气,黄海波越干越顺,有了积蓄。
背17万上北影,有钱也没自信
不过没多久,百威、嘉士伯开始进入中国,原先代理的品牌销量开始往下走,越来越难做,而黄海波经过几次艺考,也在1997年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入校的时候,已经身怀17万,在当年颇有“土豪”味道。
对于上大学前的成功从商经历,黄海波说,能成功,只是因为目标特别清晰,“就是在家人都反对自己干演艺这条路的时候,可以不靠家里,供自己去学表演”。而现在,他经常说的就是,不知道自己除了演戏还能干什么,做生意肯定赔,因为那时候再找不到像学表演这么渴望的事。
进了北影后,黄海波也没有把以前的经商能力当做才能,少年时商业上的成功,并没有怎么给黄海波信心,除了演戏,他觉得身上再没有技能可以养活自己。黄海波也从不避讳说自己自卑好多年,他心里的安全感,似乎只能从表演得到肯定上得来。
《媳妇的美好时代》《咱们结婚吧》一系列剧集的播映,黄海波已经有了“国民老公”的称号,很多女性都成了黄海波的忠实拥趸,都想找个这样的“有趣智慧靠谱男”过日子,于是黄海波的不自信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这个一看就让观众有兴趣的人,怎么会“自卑好多年”?黄海波感叹道,你们喜欢的,“都是戏”。
他现在呈现的这种状态,也是在多年“如何证明自己行”里沉淀的。刚上北影那会儿,是最流行陆毅的时候,黄海波说,你一看到他(陆毅),就觉得不行了,自己的出路在哪里? “但内心自卑,流露的气质却是很自负的,努力装成一只老虎,生怕别人觉得你不行”。黄海波也很敏感,对别人的评价很在意,汇报演出时,会很疯狂地投入到表演和创作中去,可同学说一句“太难看了”,就能把黄海波击倒。可黄海波从没想过放弃,就是心里反复想着,人过一辈子,总要争点啥。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的黄海波,说自己,打仗打败可以,但就是不能认输。
部队大院长大,先交心再过钱
直到2001年,黄海波遇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石光荣的大儿子石林这个角色。在这部剧里黄海波就是“石林”,他倔强、叛逆、不服输,身上自然流露出军人后裔的气质,那是一种耳濡目染的自然演绎,深深打动了观众。
同样是在部队长大,同样是部队孩子里的混不吝,黄海波的真实演绎,让观众把他和石林一起记住了,从此后,恰逢中国电视荧屏上流行部队大院的军旅戏,黄海波就赶上了这一拨,开始密集出演军人,《高原如梦》《记住》《永不磨灭的番号》《金陵十三钗》,黄海波甚至有“军人专业户”的称号,他身上本来就有的军人气质和角色一拍即合。
说起部队大院,父亲是军医,从小在大院长大的黄海波就满脸的回味。在大院的童年记忆,和同伴间的感情,他都融入到了角色中。所以他演绎的军人,不古板,有情有义,非常生动。
“很多孩子一看就是大院出来的,身上就那股劲,是因为部队讲传承。”黄海波大约八九岁的时候,大孩子们去打架去,他和哥哥就坐在那看书包,打赢了回来了,大孩子们会给黄海波和哥哥一人买根冰棍,输了回来了,大孩子的书包都得他和哥哥背着,等到黄海波长大了,也是这样的。
还有偷西瓜,黄海波住的部队大院有一片瓜田,年龄小的匍匐前进去偷,年龄大的蹲在沟里等着吃,还会拿军锹铲顺着坡挖出一个滚的痕迹,把衣服脱下来,当挡板在那屯着,怕西瓜滚出来摔烂。女孩子和电视里也一样,“由两个男生带领着,负责到那边找哨兵聊天,在哨兵边上跳绳,直到那边已完成了,派一个最小的,蹬着二八自行车,蹬半轮,嘎登嘎登的,只要一过来,一绕圈,女孩子就明白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有很多这样的镜头,对部队大院的描写非常真实,“我们那时候确实有那种大水泥管子,我们那都埋着东西,一包火柴,一袋白糖,马铃薯土豆,一打火,烤土豆,俄罗斯吃法,马铃薯蘸白糖,可棒了。”
也许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孩子都有黄海波这样的特点,热情、真诚、能交朋友、爱交心。“我小时候我姑姑对我说一句话,说你是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就傻得直冒烟了。我和人交朋友上来就交心窝子,这种亏吃了无数了。交朋友特简单,就是先过事,再过钱,最后过心,我和别人是反着的,我上来就交心。”
黄海波脾气很好,只说想说的,也希望别人能写真有的,断章取义的亏,他在《咱们结婚吧》里已经吃了,自己发表了几句婚姻看法,就让人写成是恐婚代表,上了报纸,被女友的妈妈看到过来找他打架,所以黄海波说,不是自己脾气越来越好,是越来越懂得收敛。李雪健老师说黄海波“傻人有傻福”,这种性格在表演上很好,让观众觉得这个小伙儿还挺真诚,喜欢。
到了这个年纪,黄海波感觉朋友越交越少,却越来越精,“我和不认识的人极客气,因为不是我站在台前和人谈生意,有经纪团队,得罪人的事是你们在干,不是我,但有时候他们干不好,我就说那就让我去得罪人吧。还是那句话,有朋友需要我,我绝对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