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脊柱骨科围手术期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脊柱骨科手术患者52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按照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分对照组(26例,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26例,预防性护理干预),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压力性损伤预防效果。结果:试验组压力性损伤预防总有效率为91.89%,显著较对照组72.97%高,P<0.05。结论:在脊柱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预防压力性损伤尤为重要,其中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值得借鉴。
关键词:脊柱骨科;围手术期护理;预防性护理干预;压力性损伤
脊柱骨科患者多接受手术治疗,由于病情限制,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肢体制动,血液循环变慢,易出现压力性损伤情况,影响患者机体状态,甚至干扰术后恢复,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 [1]。而针对压力性损伤情况,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可有效预防,因此临床日渐重视预防措施的探究,但尚未形成统一方案,具体护理方式选择值得深入探究。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选定脊柱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探究不同护理方式预防压力性损伤效果,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有效指导,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收治的脊柱骨科手术患者52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按照護理方式进行分组,分对照组(26例)、试验组(2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30-65岁,平均(42.63±2.88)岁,手术时间1-5h,平均(3.13±1.21)h;试验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30-64岁,平均(42.12±2.74)岁,手术时间1-6h,平均(3.54±1.33)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术后加强巡视,定期观察患者受压部位皮肤情况,保证被褥整洁,环境干燥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叮嘱患者及时更换贴身衣物;试验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术前重视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使用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评分超过10分提示存在风险,超过20分则风险较高,护理人员应针对上述患者进行针对性处理,详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增加巡视次数;术中抑制应激反应,手术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合理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补液进行预加热处理,对于暴露非手术部位遮盖,使用保温毯,对皮肤进行正规消毒;强化术后预防工作,术后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状态,检查受压部位皮肤情况,换药时在身体两侧方式防渗单,避免造成潮湿情况,全部操作均遵照无菌操作原则。
1.3 观察指标
预防效果评估,评估标准参照文献[2]拟定,显效:患者术后皮肤状态良好,皮肤完整,未出现白红斑情况;有效:患者术后皮肤受压部位泛红,皮肤出现缺损情况;无效:患者术后皮肤缺损严重,累及真皮层,甚至伴有脓液性水泡,总有效率为前两个等级占比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表示形式为[n/(%)],通过分析值进行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
2 结果
试验组压力性损伤预防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较对照组69.23%高,P<0.05,详见表1。
3.讨论
脊柱骨科患者病变或损伤较为严重,同时手术治疗应激刺激明显,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机体代谢减慢。血液循环受限,受压部位易出现压力性损伤情况,一旦出现压力性损伤情况,会加重患者不适感,不利于术后恢复,因此需结合实际需求,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压力性损伤预防效果优于对照组,具体原因分析如下:预防性护理干预以防范为核心,结合患者身体状态和疾病恢复需求,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3]。针对脊柱骨科手术患者,护理人员术前加强皮肤状态评估工作,确定压力性损伤高风险患者,予以重点观察,术中则重视减少应激性刺激,合理控制手术室温度和湿度,缓解外界环境因素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刺激,术后则重视巡视,注重防潮,为患者提供干燥整洁环境,保证无菌操作,进而有效抑制压力性损伤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更加注重危险因素确定和预防工作,并非单纯地进行环境干预和调节,而是更具针对性,结合患者危险程度制定护理方案,针对性消除危险因素,进而达到更好地预防效果。
综上,在脊柱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预防压力性损伤尤为重要,其中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菊云, 杨丽华, 樊玲丽, 等. 226名护士对围术期患者压力性损伤的认知及预防行为现状[J]. 护理学报, 2017,24(18):48-52.
[2]袁航, 王莺. 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室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18,24(6):605-607.
[3]赵丹, 王志稳. 骨科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18, 33(22):37-41,60.
关键词:脊柱骨科;围手术期护理;预防性护理干预;压力性损伤
脊柱骨科患者多接受手术治疗,由于病情限制,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肢体制动,血液循环变慢,易出现压力性损伤情况,影响患者机体状态,甚至干扰术后恢复,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 [1]。而针对压力性损伤情况,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可有效预防,因此临床日渐重视预防措施的探究,但尚未形成统一方案,具体护理方式选择值得深入探究。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选定脊柱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探究不同护理方式预防压力性损伤效果,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有效指导,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收治的脊柱骨科手术患者52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按照護理方式进行分组,分对照组(26例)、试验组(26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30-65岁,平均(42.63±2.88)岁,手术时间1-5h,平均(3.13±1.21)h;试验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30-64岁,平均(42.12±2.74)岁,手术时间1-6h,平均(3.54±1.33)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术后加强巡视,定期观察患者受压部位皮肤情况,保证被褥整洁,环境干燥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叮嘱患者及时更换贴身衣物;试验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术前重视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使用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评分超过10分提示存在风险,超过20分则风险较高,护理人员应针对上述患者进行针对性处理,详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增加巡视次数;术中抑制应激反应,手术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合理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补液进行预加热处理,对于暴露非手术部位遮盖,使用保温毯,对皮肤进行正规消毒;强化术后预防工作,术后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状态,检查受压部位皮肤情况,换药时在身体两侧方式防渗单,避免造成潮湿情况,全部操作均遵照无菌操作原则。
1.3 观察指标
预防效果评估,评估标准参照文献[2]拟定,显效:患者术后皮肤状态良好,皮肤完整,未出现白红斑情况;有效:患者术后皮肤受压部位泛红,皮肤出现缺损情况;无效:患者术后皮肤缺损严重,累及真皮层,甚至伴有脓液性水泡,总有效率为前两个等级占比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表示形式为[n/(%)],通过分析值进行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
2 结果
试验组压力性损伤预防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较对照组69.23%高,P<0.05,详见表1。
3.讨论
脊柱骨科患者病变或损伤较为严重,同时手术治疗应激刺激明显,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机体代谢减慢。血液循环受限,受压部位易出现压力性损伤情况,一旦出现压力性损伤情况,会加重患者不适感,不利于术后恢复,因此需结合实际需求,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压力性损伤预防效果优于对照组,具体原因分析如下:预防性护理干预以防范为核心,结合患者身体状态和疾病恢复需求,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3]。针对脊柱骨科手术患者,护理人员术前加强皮肤状态评估工作,确定压力性损伤高风险患者,予以重点观察,术中则重视减少应激性刺激,合理控制手术室温度和湿度,缓解外界环境因素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刺激,术后则重视巡视,注重防潮,为患者提供干燥整洁环境,保证无菌操作,进而有效抑制压力性损伤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更加注重危险因素确定和预防工作,并非单纯地进行环境干预和调节,而是更具针对性,结合患者危险程度制定护理方案,针对性消除危险因素,进而达到更好地预防效果。
综上,在脊柱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预防压力性损伤尤为重要,其中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李菊云, 杨丽华, 樊玲丽, 等. 226名护士对围术期患者压力性损伤的认知及预防行为现状[J]. 护理学报, 2017,24(18):48-52.
[2]袁航, 王莺. 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室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18,24(6):605-607.
[3]赵丹, 王志稳. 骨科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18, 33(22):37-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