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日,唐太宗李世民向群臣问策,“国之安,何也。”时任谏议大夫的魏征答曰:“政者,政之所行,在顺人心,政之所废,在逆人心。夫人恶忧劳,我逸乐之;人恶贫贱,我富贵之;人恶危坠,我存安之;人恶绝灭,我生育之。能逸乐之,则人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人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人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人为之绝灭。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亦叛。”
魏征的回答意思是:所谓政道,也即治国,只要顺应民心,政策法规才能得以贯彻执行;违背民心,政策法规就会被废弃。人民厌恶愁苦、劳累,就设法使他们安逸、快乐;人民厌恶困苦、贫贱,就设法使他们富裕、尊贵;人民厌恶危难、动荡,就设法使他们安全、稳定,人民害怕无后、死亡,就设法使他们生育、长寿。能让人民安乐的人,人民也会为他分忧,为他劳苦;能让人民富贵的人,人民也会为他甘受贫贱;能让人民安全的人,人民也会为他承受危难;能使人民休养生息的人,人民也会为他经受死亡灭绝的考验。只要满足人民的这四种欲望,远方的人自然会来亲近。国何愁不安。反之,亲近的人也会背叛。国安谈何易。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与魏征的一席对话,阐述的是统治者“为民”和老百姓“民为”的深刻的哲理关系。虽是千年以前的事,可现在读起来,其强烈的现实意义仍不亚于当年。大家都说,政府是船,百姓是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历史不乏其例。远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近到中国在历尽千辛万苦后的新生。无不佐证了这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
想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狂轰滥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367天的长征日子里,进行了300多次战斗,平均每天就要打一次遭遇战。两万五千里的路程上,日均行军74里,一路跋山涉水、爬冰卧雪、草根果腹、皮带充饥……面临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取得的是连对手都意料不到的胜利。
看现在,稚嫩的新中国平静地度过60年代初的3年自然灾害难关,战胜了90年代末的世纪洪水患难,顺利地进行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的平稳过渡……件件桩桩,是什么在发挥作用,是民为。没有人民的作为,便没有一切。
由此,党要求我们的干部应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就在情理之中。
由此,审计署迎着百姓目光,不负社会众望,要求全国审计机关加强自身建设,自然势在必行。
由此,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决定,无疑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顺民心,遂民意的力作之举。随之,一个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祥和社会将屹立在东方大地。
魏征的回答意思是:所谓政道,也即治国,只要顺应民心,政策法规才能得以贯彻执行;违背民心,政策法规就会被废弃。人民厌恶愁苦、劳累,就设法使他们安逸、快乐;人民厌恶困苦、贫贱,就设法使他们富裕、尊贵;人民厌恶危难、动荡,就设法使他们安全、稳定,人民害怕无后、死亡,就设法使他们生育、长寿。能让人民安乐的人,人民也会为他分忧,为他劳苦;能让人民富贵的人,人民也会为他甘受贫贱;能让人民安全的人,人民也会为他承受危难;能使人民休养生息的人,人民也会为他经受死亡灭绝的考验。只要满足人民的这四种欲望,远方的人自然会来亲近。国何愁不安。反之,亲近的人也会背叛。国安谈何易。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与魏征的一席对话,阐述的是统治者“为民”和老百姓“民为”的深刻的哲理关系。虽是千年以前的事,可现在读起来,其强烈的现实意义仍不亚于当年。大家都说,政府是船,百姓是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历史不乏其例。远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近到中国在历尽千辛万苦后的新生。无不佐证了这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
想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狂轰滥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367天的长征日子里,进行了300多次战斗,平均每天就要打一次遭遇战。两万五千里的路程上,日均行军74里,一路跋山涉水、爬冰卧雪、草根果腹、皮带充饥……面临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取得的是连对手都意料不到的胜利。
看现在,稚嫩的新中国平静地度过60年代初的3年自然灾害难关,战胜了90年代末的世纪洪水患难,顺利地进行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的平稳过渡……件件桩桩,是什么在发挥作用,是民为。没有人民的作为,便没有一切。
由此,党要求我们的干部应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就在情理之中。
由此,审计署迎着百姓目光,不负社会众望,要求全国审计机关加强自身建设,自然势在必行。
由此,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决定,无疑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顺民心,遂民意的力作之举。随之,一个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祥和社会将屹立在东方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