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沫若曾指出:“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有对言语的敏感……这种敏感的养成,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要紧。” 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一年级的新教材——图文并茂、充满童趣,使学生想读、愿读、乐读,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很有作用。
一、 在模仿中培养语感
由于小学生的词汇比较贫乏,掌握的句式也非常有限,因而学习语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的分析,而是靠对语言的直接感受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要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让学生通过直接的感官感受到课文所要表达的一种感情,一种意境。因为一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意会能力很强,这就需要教师示范朗读或听配乐朗读,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在教学《雨点》这篇课文时,注重了教师的范读,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读课题时用非常轻快的语气:雨点。学生兴味盎然地听着,慢慢进入意境了。读“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一句时,我语调轻轻的,好像生怕吵醒小雨点一样。读“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这两句时,声音由慢变快,由低到高,仿佛使人看到了水在小溪里缓缓地流动,在江河里奔腾不息的情景。而读到“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时,语气更加强,语调也更加高了,夸张的范读使学生好像看到了大海的波涛汹涌,浪花飞溅。然后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我发现,不用指导,学生也能模仿我读得活灵活现,他们一个比一个读得像,一个比一个读得夸张。教师投入的范读,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使他们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能,自然地培养了自己的语感。
二、 在情境中培养语感
1. 创造语境,把握语感
由于一定的言语对象总是存活于一定的环境之中,语感把握言语对象总是自然而然地联系它所处的语境进行理解。如果将它孤立出来,就有可能不知所云或不能更好地理解。教师要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把握好时机,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围绕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为课堂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筑路架桥。一年级的课文中有很多是学生所喜爱的寓言、童话,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童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从而把自己化为故事中的小精灵。有了这样的体会,对文章所要揭示的道理的把握就得心应手了。
在阅读《做什么事最快乐》时,先出示生满蛀虫的老树图,让学生说说树爷爷的心情和想法,这时他最需要什么?小朋友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此时再读啄木鸟说的话:“捉虫最快乐!”让学生体会到啄木鸟是在为别人做事而感到快乐的。这样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情感,获得对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以此丰富思想情感,激发朗读欲望。再通过表演进一步感悟青蛙妈妈说的话:“为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你就会觉得最快乐!”
2. 比较思考,体会语感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创设一些比较性的练习情境,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比较有很多种,可以是近义词的比较、反义词的比较、换词比较、删补词语比较、多义词比较等方法。比如《小池塘》一文中有一句话:“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这里的“一闪一闪、明亮”,不仅写出了小池塘在春风的吹拂下,水波荡漾的情景,而且体现了池水清莹澄澈,明亮艳丽,才会倒映出天光云影、日月星辰,使得小池塘更加美丽可爱。让学生比较,如果这样来写“小池塘就像一只大眼睛”好不好?为什么?从而体会语言的生动,用词的准确。这里用的就是删补词语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比较、思考,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积累一定的词汇。
三、 在遣词造句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理解句子是理解句群,甚至是理解段、篇的基础;理解简单句是理解复杂句子的基础。低年级学生语感培养应从理解简单句的训练开始。在训练过程中,一是要启发学生掌握理解句子意思的基本方法,二是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基本方法是抓主干,理解句子意思。按一定的程序教学,一是先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二是在这个基础上体会修饰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丰富的意思。语感培养一定要抓规律的东西。如写物的时候要用“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的句子;写人的要用“谁是什么”“谁怎么样”的句子。一句话的末尾要用上句号、问号、感叹号,再以课文范例进行实践检验。低年级的语感培养尤要这样。比如:可以用一些文中刚涉及到的词语让学生练习说话,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乱词成句的训练。低年级学生遣词造句要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接受能力和教材的不同特点,要体现层次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语感。
四、 在诵读和复述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1. 熟读成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同样,语感的训练也离不开背诵,古代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熟读,直到能背,让规范的、优秀的课文中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这也就是语感训练。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是不可能形成语感的。因此,要强调在朗读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其一,不读破词是初步理解句子的标志之一。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除了要求读准字音外,应把按词连读,不读破词作为基本要求。其二,要引导学生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其三,要发挥老师范读作用,让学生听读、跟读、仿读。其四,要熟读成诵,把课文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
2. 复述课文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是理解能力的训练,也是写作训练,是读写结合的一种较好的形式。新教材从第二册开始,安排了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训练。一年级的上述形式的训练,要特别强调在读懂句子、了解句子的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在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篇课文前,应就复述一句话的意思进行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打好了复述句子的基础,可就复述一段话训练,然后进入复述篇的训练。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俗话说:“要能游泳,必须下水。”学生在课堂中习得的语感,只有在更多的语言实践中运用,才能使语感不断强化。从低年级开始,就要让学生多看、多想、多说,把五彩缤纷的生活当做运用语言的广阔沃土,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主动地阅读、思考、探索,掌握一些读书、表达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不断训练他们的语感。
(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小学)
一、 在模仿中培养语感
由于小学生的词汇比较贫乏,掌握的句式也非常有限,因而学习语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的分析,而是靠对语言的直接感受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要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让学生通过直接的感官感受到课文所要表达的一种感情,一种意境。因为一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意会能力很强,这就需要教师示范朗读或听配乐朗读,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在教学《雨点》这篇课文时,注重了教师的范读,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读课题时用非常轻快的语气:雨点。学生兴味盎然地听着,慢慢进入意境了。读“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一句时,我语调轻轻的,好像生怕吵醒小雨点一样。读“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这两句时,声音由慢变快,由低到高,仿佛使人看到了水在小溪里缓缓地流动,在江河里奔腾不息的情景。而读到“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时,语气更加强,语调也更加高了,夸张的范读使学生好像看到了大海的波涛汹涌,浪花飞溅。然后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我发现,不用指导,学生也能模仿我读得活灵活现,他们一个比一个读得像,一个比一个读得夸张。教师投入的范读,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使他们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能,自然地培养了自己的语感。
二、 在情境中培养语感
1. 创造语境,把握语感
由于一定的言语对象总是存活于一定的环境之中,语感把握言语对象总是自然而然地联系它所处的语境进行理解。如果将它孤立出来,就有可能不知所云或不能更好地理解。教师要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把握好时机,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围绕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为课堂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筑路架桥。一年级的课文中有很多是学生所喜爱的寓言、童话,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童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从而把自己化为故事中的小精灵。有了这样的体会,对文章所要揭示的道理的把握就得心应手了。
在阅读《做什么事最快乐》时,先出示生满蛀虫的老树图,让学生说说树爷爷的心情和想法,这时他最需要什么?小朋友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此时再读啄木鸟说的话:“捉虫最快乐!”让学生体会到啄木鸟是在为别人做事而感到快乐的。这样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情感,获得对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以此丰富思想情感,激发朗读欲望。再通过表演进一步感悟青蛙妈妈说的话:“为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你就会觉得最快乐!”
2. 比较思考,体会语感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创设一些比较性的练习情境,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比较有很多种,可以是近义词的比较、反义词的比较、换词比较、删补词语比较、多义词比较等方法。比如《小池塘》一文中有一句话:“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这里的“一闪一闪、明亮”,不仅写出了小池塘在春风的吹拂下,水波荡漾的情景,而且体现了池水清莹澄澈,明亮艳丽,才会倒映出天光云影、日月星辰,使得小池塘更加美丽可爱。让学生比较,如果这样来写“小池塘就像一只大眼睛”好不好?为什么?从而体会语言的生动,用词的准确。这里用的就是删补词语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比较、思考,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积累一定的词汇。
三、 在遣词造句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理解句子是理解句群,甚至是理解段、篇的基础;理解简单句是理解复杂句子的基础。低年级学生语感培养应从理解简单句的训练开始。在训练过程中,一是要启发学生掌握理解句子意思的基本方法,二是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基本方法是抓主干,理解句子意思。按一定的程序教学,一是先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二是在这个基础上体会修饰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丰富的意思。语感培养一定要抓规律的东西。如写物的时候要用“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的句子;写人的要用“谁是什么”“谁怎么样”的句子。一句话的末尾要用上句号、问号、感叹号,再以课文范例进行实践检验。低年级的语感培养尤要这样。比如:可以用一些文中刚涉及到的词语让学生练习说话,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乱词成句的训练。低年级学生遣词造句要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接受能力和教材的不同特点,要体现层次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语感。
四、 在诵读和复述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1. 熟读成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同样,语感的训练也离不开背诵,古代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熟读,直到能背,让规范的、优秀的课文中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这也就是语感训练。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是不可能形成语感的。因此,要强调在朗读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其一,不读破词是初步理解句子的标志之一。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除了要求读准字音外,应把按词连读,不读破词作为基本要求。其二,要引导学生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其三,要发挥老师范读作用,让学生听读、跟读、仿读。其四,要熟读成诵,把课文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
2. 复述课文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是理解能力的训练,也是写作训练,是读写结合的一种较好的形式。新教材从第二册开始,安排了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训练。一年级的上述形式的训练,要特别强调在读懂句子、了解句子的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在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篇课文前,应就复述一句话的意思进行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打好了复述句子的基础,可就复述一段话训练,然后进入复述篇的训练。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俗话说:“要能游泳,必须下水。”学生在课堂中习得的语感,只有在更多的语言实践中运用,才能使语感不断强化。从低年级开始,就要让学生多看、多想、多说,把五彩缤纷的生活当做运用语言的广阔沃土,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主动地阅读、思考、探索,掌握一些读书、表达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不断训练他们的语感。
(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