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六安市裕安区新安镇农业管理服务站,安徽六安 237151;2 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安徽六安 237006)
摘 要:通过对3个不同播期、3种播量的2因素3水平9处理的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播量对皖油29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播期和播量互作显著地影响油菜产量,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皖油29在直播条件下适当早播有利于夺得高产。皖油29在9月25日播种、播种量3.0kg/hm2处理时产量最高。
关键词:皖油29;播期;密度;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1-40-02
影响油菜产量的因素有品种的组合类型、群体纯度及对不同生态条件的适应性等[1],可以通过试验示范因地制宜确定调控播期、密度等。适期早播有利于延长冬前营养生长期,为高产奠定丰厚的物质基础[1];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因品种和种植方式不同存在差异,但密度过小或过大对产量均有影响[3-8]。皖油29是六安市农科所选育的油菜新品种,在六安地区有较大种植面积。为确定组合的最优栽培模式和增产关键技术,笔者研究了不同播期、密度对皖油29产量的影响,以期确定适宜播期、播种密度,为提高油菜产量寻求科学种植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1年秋在六安市农科所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前茬为大麻,土壤为砂壤,地势平坦,肥力均匀。供试油菜品种为皖油29。
1.2 试验设计 皖油29为试验品种,采用直播播期(T)和播量(Q)的2因素各3水平9处理的随机区组设计,播期分别为9月25日(T1)、10月5日(T2)、10月15日(T3);播量(Q)分别为3.0kg/hm2(Q1)、3.75kg/hm2(Q2)、4.5kg/hm2(Q3)。小区面积20m2,3次重复,四周设保护行。试验采用条直播,统一肥量。尿素(含氮量46%)用量为375kg/hm2,基肥:苗肥:薹肥按5∶2∶3的比例施用。各处理的其他肥料用量一致,分别为过磷酸钙750kg/hm2、氯化钾150kg/hm2和硼砂15kg/hm2,全部作基肥施用。小区全部单收计产。试验数据采用DPS7.05进行试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播量对皖油29产量的影响 各处理对皖油29产量影响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的互作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F=20.68**,P<0.01)。而播量对皖油29产量无显著影响。由表1可知,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下降趋势,T1播期的产量与T2、T3播期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T2和T3播期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皖油29在直播条件下,适当早播有利于夺取高产。同时,在T1较早播期处理下,随着播量的增加,皖油29的产量呈下降趋势,但在T2和T3播期处理下,产量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皖油29在直播条件下,早播应适当稀植,迟播应适当密植。
注:同列数字无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有显著差异,无相同大写字母表示在0.01水平有显著差异。
2.2 不同处理对皖油29经济性状的影响 不同的播期和播量对皖油29的经济性状有较大的影响(表2),株高和出苗率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降低;一次有效分枝和单株有效角数随着播期的推迟和播量的增加而减少;播期和播量对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分析皖油29直播条件下,早播高产的主要原因就是适期早播,提高了出苗率(即增加了单位密度),增加了有效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角数。
3 小结
播种期是调节油菜生长发育、保障关键生育阶段与最适气候同步的最有效措施,是实现高产栽培的前提。本试验研究与前人结果[1-2]一致,适期早播有利于获得高产。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协调个体与群体矛盾,建立高产高效群体结构的重要环节。本试验中播期、播期与播量的互作对产量有着显著影响,且以9月25日播种、播量为3.0kg/hm2处理产量水平最高,达2 871.5kg/hm2,其次为9月25日播种、播量为3.75kg/hm2处理,产量为2 802.5kg/hm2。说明皖油29须采取适期早播,配合合理密植,才能获得高产。
在直播条件下,适当早播、合理播量是提高油菜产量首要措施,如因特殊原因不得不推迟播期的情况下,应适当增加播种量来保证其产量。
参考文献
[1]傅庭栋.杂交油菜的育种与利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85-201.
[2]刘后利.实用油菜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3]陈新军,戚存扣,高建芹,等.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油菜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1(1):29-30.
[4]蒲惠明,傅寿仲,戚存扣,等.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油菜若干性状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1(3):28-30.
[5]黄秀芳,孙敬连,孙旭明,等.不同密度、施氮量对史力丰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1):9-12.
[6]沈维良,刘凤英.密度与氮肥对油菜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0,6(5):40-41.
[7]王玲燕,徐克林.双低油菜“沪油15”氮肥用量与移栽密度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03,(3):53.
[8]周可金,孙维登,杨建群,等.杂交油菜高产栽培多因素组合数学模型研究[J].生物数学学报,1998,13(4):549-553.
(责编:徐世红)
摘 要:通过对3个不同播期、3种播量的2因素3水平9处理的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播量对皖油29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播期和播量互作显著地影响油菜产量,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皖油29在直播条件下适当早播有利于夺得高产。皖油29在9月25日播种、播种量3.0kg/hm2处理时产量最高。
关键词:皖油29;播期;密度;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1-40-02
影响油菜产量的因素有品种的组合类型、群体纯度及对不同生态条件的适应性等[1],可以通过试验示范因地制宜确定调控播期、密度等。适期早播有利于延长冬前营养生长期,为高产奠定丰厚的物质基础[1];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因品种和种植方式不同存在差异,但密度过小或过大对产量均有影响[3-8]。皖油29是六安市农科所选育的油菜新品种,在六安地区有较大种植面积。为确定组合的最优栽培模式和增产关键技术,笔者研究了不同播期、密度对皖油29产量的影响,以期确定适宜播期、播种密度,为提高油菜产量寻求科学种植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1年秋在六安市农科所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前茬为大麻,土壤为砂壤,地势平坦,肥力均匀。供试油菜品种为皖油29。
1.2 试验设计 皖油29为试验品种,采用直播播期(T)和播量(Q)的2因素各3水平9处理的随机区组设计,播期分别为9月25日(T1)、10月5日(T2)、10月15日(T3);播量(Q)分别为3.0kg/hm2(Q1)、3.75kg/hm2(Q2)、4.5kg/hm2(Q3)。小区面积20m2,3次重复,四周设保护行。试验采用条直播,统一肥量。尿素(含氮量46%)用量为375kg/hm2,基肥:苗肥:薹肥按5∶2∶3的比例施用。各处理的其他肥料用量一致,分别为过磷酸钙750kg/hm2、氯化钾150kg/hm2和硼砂15kg/hm2,全部作基肥施用。小区全部单收计产。试验数据采用DPS7.05进行试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播量对皖油29产量的影响 各处理对皖油29产量影响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的互作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F=20.68**,P<0.01)。而播量对皖油29产量无显著影响。由表1可知,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下降趋势,T1播期的产量与T2、T3播期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T2和T3播期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皖油29在直播条件下,适当早播有利于夺取高产。同时,在T1较早播期处理下,随着播量的增加,皖油29的产量呈下降趋势,但在T2和T3播期处理下,产量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皖油29在直播条件下,早播应适当稀植,迟播应适当密植。
注:同列数字无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有显著差异,无相同大写字母表示在0.01水平有显著差异。
2.2 不同处理对皖油29经济性状的影响 不同的播期和播量对皖油29的经济性状有较大的影响(表2),株高和出苗率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降低;一次有效分枝和单株有效角数随着播期的推迟和播量的增加而减少;播期和播量对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大。分析皖油29直播条件下,早播高产的主要原因就是适期早播,提高了出苗率(即增加了单位密度),增加了有效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角数。
3 小结
播种期是调节油菜生长发育、保障关键生育阶段与最适气候同步的最有效措施,是实现高产栽培的前提。本试验研究与前人结果[1-2]一致,适期早播有利于获得高产。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协调个体与群体矛盾,建立高产高效群体结构的重要环节。本试验中播期、播期与播量的互作对产量有着显著影响,且以9月25日播种、播量为3.0kg/hm2处理产量水平最高,达2 871.5kg/hm2,其次为9月25日播种、播量为3.75kg/hm2处理,产量为2 802.5kg/hm2。说明皖油29须采取适期早播,配合合理密植,才能获得高产。
在直播条件下,适当早播、合理播量是提高油菜产量首要措施,如因特殊原因不得不推迟播期的情况下,应适当增加播种量来保证其产量。
参考文献
[1]傅庭栋.杂交油菜的育种与利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85-201.
[2]刘后利.实用油菜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3]陈新军,戚存扣,高建芹,等.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油菜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1(1):29-30.
[4]蒲惠明,傅寿仲,戚存扣,等.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油菜若干性状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1(3):28-30.
[5]黄秀芳,孙敬连,孙旭明,等.不同密度、施氮量对史力丰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1):9-12.
[6]沈维良,刘凤英.密度与氮肥对油菜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0,6(5):40-41.
[7]王玲燕,徐克林.双低油菜“沪油15”氮肥用量与移栽密度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03,(3):53.
[8]周可金,孙维登,杨建群,等.杂交油菜高产栽培多因素组合数学模型研究[J].生物数学学报,1998,13(4):549-553.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