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语文课改的一大亮点,它是陶行知先生“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的最好体现,如果各校认真践行,将对课改的成功起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综合性学习在农村中学却遭遇了“轰轰烈烈——冷板凳”这一尴尬。为什么综合性学习如此不给力呢?笔者就实施过程中凸显出的困惑和出路进行了思考和探讨,以促进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实施。
一、综合性学习在农村中学实施的现状
语文综合性学习旨在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然而综合性学习在农村教学中却不尽如人意。综合性学习的现状可以用“门庭冷落,冷冷清清”来形容。记得新课改之初,综合性学习也曾经开展得轰轰烈烈,但几年下来,它却悄无声息了。很多教师在平吋的教学中根本没有重视综合性学习,把它仅当成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有些教师虽然进行了这方面的教学,却仅仅是蜻蜓点水,把教材中的学习内容简单当成教学任务完成了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综合性学习内容在农村中学只是一段单纯的附在单元后的文字,没有任何重要性可言。
二、综合性学习在农村学校艰难实施的原因
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农村中学的尴尬现状不能不让人深思,笔者认为造成以上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由于中考这根“指挥棒”的存在,语文教师很难站在大语文的背景下潇洒地施展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且对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大多以笔试形式出现,占分比例不大,农村教师基本遵循“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的教学逻辑,对综合性教学重视不够,因此综合性学习成了空文。第二,学科之间矛盾大。农村中学学生生源相对较差,其他科目的教师往往采用试题形式反复训练,这就大大占用了学生有限的课外时间。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多,所需资料广,花费时间多,如果每个专题都仔细开展,就势必影响到其他学科,这是它教学落空的又一大原因。第三,农村教师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不及城区教师。大多数老师仅仅是教课本,没有深挖教学资源,也形成不了明确的活动步骤,这使得综合性学习的趣味性和活动性得不到体现。第四,很多教师没有汲取其他语文教师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各自为政,语文教研组的合力作用没有有效发挥。
三、语文综合’陸学习的应对措施
1.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因为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所以不要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看成可有可无的环节。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和意义,站在大语文的背景下实施教学。
2.教师要钻研教材,整体规划,有的放矢。解决综合性教学与其他学科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取舍。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册都安排了六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六册共36次综合性学习。教师必须对这36次的综合性学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们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可分主题活动类和专题探究类两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属于主题活动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则属于专题探究类。主题活动类比较容易把握,花费时间相对较少,容易体现语文课程特点;专题探究类则相对不好把握。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有所选择和侧重。例如,我在八年级下册中往往会选择《献给母亲的歌》《到民间采风去》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专题开展活动,其他几个专题则采用小活动形式。这样既节约了时间,也落实了综合性学习。
3.农村教师要善于利用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我们要关注学生生活和热点话题,开发各种资源,比如利用家庭资源,实施综合性学习方法。以本人教学为例,在《献给母亲的歌》的综合性学习中,我课前引导学生给母亲献上一句心里话,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整理有关图片、摄影和广告作品,并制作成课件;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熟知课文和阅读材料中出现的有关母亲的名言、谚语、对联、诗词和文章;利用音影资料,让学生学唱歌曲《妈妈的吻》。再比如七年级上册“童话寓言”单元,我们根据该单元故事性强的特点,将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改编成课本剧。学生们自编自演了精彩的情节,滑稽的表演引得同学们开怀大笑,课堂沉闷的气氛一扫而光。
4.教师应明确活动步骤,积极准备,参与指导。综合性学习也离不开教师微观调控。首先,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确定专题。例如在《到民间采风去》,先拿出一则宁波人砍价的笑话,激发他们探求本地方言的兴趣,然后和学生共同确定“家乡素描”“认识方言”“节日习俗”和“乡土发现”四个专题。然后,制订计划,参与指导。我按照学生所住区域把他们分成四个研究小组,并指导他们分别对以上四个专题进行探究。要求小组成员从本地的地形风貌、遗址文化、本地方言、节日风俗、民歌民谣、名人故事等方面去搜寻资料,协助组长制定时间进度表和组员评价表。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向当地精通习俗的老人进行了社会调查,翻阅了大量地方书籍,做了大量笔记,查阅了网络资料,并进行组织筛选。最后,学生的才智得以充分地发挥:“家乡素描”组拍摄了家乡朝拜胜地五磊寺、美丽的杭州湾大桥和上林湖风景,还通过绘画展示了家乡“过去一现在一未来”的历史演变过程;“节日习俗”组制作了课件,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展示本地的端午习俗和婚嫁礼仪;“认识方言”组别出心裁,通过小品形式展示方言,既有趣味又体现了地方特色;而“乡土发现”组则讲了初唐书法家虞世南、抗倭英雄戚继光等名人的故事,并让小组合唱了本地民谣。活动气氛活跃,呈现形式多样。
5.教师必须改变各自为政的做法,发挥教研组合力,共享资源。例如八年级《莲文化的魅力》这一综合性学习,我们先为各个教师分配任务,请教师从莲与现实生活、莲与科学知识、莲与文学中确定一个专题进行活动。活动实施以后,好的绘画作品,精彩的文章,新颖的手抄报,美丽的图片等精彩纷呈。我们把这些活动成果汇总整理,制作成课件并分析活动得失。这样做充分发挥了年级组的合力,还得到了其他学科教师的支持,效果很好。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全新的领域。只有教师出力,学生的活动才能给力。我深信: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农村中学的综合性学习一定会别有洞天。
一、综合性学习在农村中学实施的现状
语文综合性学习旨在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然而综合性学习在农村教学中却不尽如人意。综合性学习的现状可以用“门庭冷落,冷冷清清”来形容。记得新课改之初,综合性学习也曾经开展得轰轰烈烈,但几年下来,它却悄无声息了。很多教师在平吋的教学中根本没有重视综合性学习,把它仅当成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有些教师虽然进行了这方面的教学,却仅仅是蜻蜓点水,把教材中的学习内容简单当成教学任务完成了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综合性学习内容在农村中学只是一段单纯的附在单元后的文字,没有任何重要性可言。
二、综合性学习在农村学校艰难实施的原因
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农村中学的尴尬现状不能不让人深思,笔者认为造成以上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由于中考这根“指挥棒”的存在,语文教师很难站在大语文的背景下潇洒地施展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且对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大多以笔试形式出现,占分比例不大,农村教师基本遵循“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的教学逻辑,对综合性教学重视不够,因此综合性学习成了空文。第二,学科之间矛盾大。农村中学学生生源相对较差,其他科目的教师往往采用试题形式反复训练,这就大大占用了学生有限的课外时间。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多,所需资料广,花费时间多,如果每个专题都仔细开展,就势必影响到其他学科,这是它教学落空的又一大原因。第三,农村教师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不及城区教师。大多数老师仅仅是教课本,没有深挖教学资源,也形成不了明确的活动步骤,这使得综合性学习的趣味性和活动性得不到体现。第四,很多教师没有汲取其他语文教师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各自为政,语文教研组的合力作用没有有效发挥。
三、语文综合’陸学习的应对措施
1.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因为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所以不要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看成可有可无的环节。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和意义,站在大语文的背景下实施教学。
2.教师要钻研教材,整体规划,有的放矢。解决综合性教学与其他学科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取舍。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册都安排了六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六册共36次综合性学习。教师必须对这36次的综合性学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们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可分主题活动类和专题探究类两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属于主题活动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则属于专题探究类。主题活动类比较容易把握,花费时间相对较少,容易体现语文课程特点;专题探究类则相对不好把握。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有所选择和侧重。例如,我在八年级下册中往往会选择《献给母亲的歌》《到民间采风去》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专题开展活动,其他几个专题则采用小活动形式。这样既节约了时间,也落实了综合性学习。
3.农村教师要善于利用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我们要关注学生生活和热点话题,开发各种资源,比如利用家庭资源,实施综合性学习方法。以本人教学为例,在《献给母亲的歌》的综合性学习中,我课前引导学生给母亲献上一句心里话,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整理有关图片、摄影和广告作品,并制作成课件;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熟知课文和阅读材料中出现的有关母亲的名言、谚语、对联、诗词和文章;利用音影资料,让学生学唱歌曲《妈妈的吻》。再比如七年级上册“童话寓言”单元,我们根据该单元故事性强的特点,将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改编成课本剧。学生们自编自演了精彩的情节,滑稽的表演引得同学们开怀大笑,课堂沉闷的气氛一扫而光。
4.教师应明确活动步骤,积极准备,参与指导。综合性学习也离不开教师微观调控。首先,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确定专题。例如在《到民间采风去》,先拿出一则宁波人砍价的笑话,激发他们探求本地方言的兴趣,然后和学生共同确定“家乡素描”“认识方言”“节日习俗”和“乡土发现”四个专题。然后,制订计划,参与指导。我按照学生所住区域把他们分成四个研究小组,并指导他们分别对以上四个专题进行探究。要求小组成员从本地的地形风貌、遗址文化、本地方言、节日风俗、民歌民谣、名人故事等方面去搜寻资料,协助组长制定时间进度表和组员评价表。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向当地精通习俗的老人进行了社会调查,翻阅了大量地方书籍,做了大量笔记,查阅了网络资料,并进行组织筛选。最后,学生的才智得以充分地发挥:“家乡素描”组拍摄了家乡朝拜胜地五磊寺、美丽的杭州湾大桥和上林湖风景,还通过绘画展示了家乡“过去一现在一未来”的历史演变过程;“节日习俗”组制作了课件,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展示本地的端午习俗和婚嫁礼仪;“认识方言”组别出心裁,通过小品形式展示方言,既有趣味又体现了地方特色;而“乡土发现”组则讲了初唐书法家虞世南、抗倭英雄戚继光等名人的故事,并让小组合唱了本地民谣。活动气氛活跃,呈现形式多样。
5.教师必须改变各自为政的做法,发挥教研组合力,共享资源。例如八年级《莲文化的魅力》这一综合性学习,我们先为各个教师分配任务,请教师从莲与现实生活、莲与科学知识、莲与文学中确定一个专题进行活动。活动实施以后,好的绘画作品,精彩的文章,新颖的手抄报,美丽的图片等精彩纷呈。我们把这些活动成果汇总整理,制作成课件并分析活动得失。这样做充分发挥了年级组的合力,还得到了其他学科教师的支持,效果很好。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全新的领域。只有教师出力,学生的活动才能给力。我深信: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农村中学的综合性学习一定会别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