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谷融:我一生就是爱玩,从来没有做学问

来源 :阅读(书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ng_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家钱谷融先生于2017年9月28日晚9时08分在上海市华山医院逝世,享年98岁。这一天也是他的生日,当天上午,他的家人、学生都来到华山医院病房为先生祝寿、合影留念,先生精神也很好。钱先生很高兴,还自己切了蛋糕。华山医院负责照料钱先生的一位护士说,虽然平时交流不多,但先生很乐观,每次去打针发药都是笑嘻嘻,他心衰很厉害,还有其他病被限制喝水,“有两天他和我们说,好想吃冰激凌。”
  一、师生回忆:“无能懒散”的魅力
  钱谷融先生的散淡,是他出了名的“符号”。很多学者写过他的这一特征,有的还分析出其间蕴含的哲理韵味,可谓切中肯綮。钱先生真的像他自嘲的那样“无能懒散”吗?是,也不是。他骨子里有魏晋风骨,不愿去争世俗名利。在给学生上课时,他还是“最有名的老讲师”,很多人曾为他不平,他却淡然笑之。如今成了“名教授”,他也似乎“无感”,依然过着“无能懒散”的生活,读书散步,自得其乐。
  我辈学生最早认识钱先生,是在华东师大77级中文系的课堂上,他讲《雷雨》,讲曹禺,顺带谈及“文学是人学”,娓娓而谈,不疾不徐,不像严肃的导师,更像思考着的散文家,一副性情中人的做派。他真是名副其实的“散淡之人”,不管什么场合请他讲话,他一开口,必是先“自贬”一下,念一下“无能懒散”的四字经,然后再切入主题。听得出来,他的“自评”,是出于真心。
  钱先生虽然非常随意,却是很有原则的。很多场合,他是“每请必到”,但是“到场”归到场,却几乎从不发言,尽了“名家捧场”的义务,却从不说违心之言。我见过多次,主持者好歹要让他发言,他坚辞;实在捱不过,就非常简练地说几句,先祭出“四字经”,表示自己孤陋寡闻,然后言简意赅地评点几句,从来不说溢美之词,哪怕是谁谁谁的纪念会上。完了身子往后一靠,不多说一句。当然,这也就够了,要紧的是先生的到场。
  与他对“大名人”从不溢美的态度相反,他对“小凡人”却亲切有加。比如很多年来,曹杨邮局的一位邮递员与钱先生关系甚笃,每有先生邮件,都为他送上楼,有时还来先生家中与之共弈一局。老先生从无等级观念,他善待每个人,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杨扬是钱谷融的学生,谈及对恩师的印象,杨扬说,钱谷融从未训斥过自己的弟子,一直非常关爱学生。他的学生中有不少名人,也有很多默默无闻的,钱谷融对他们都一视同仁。此外,杨扬印象最深的是,钱谷融时常教育学生要踏踏实实做人,要有真才实学。在学生们眼中,他是一位慈爱的长者,深具平民精神的一代名师。
  杨扬说:“作为学生,我非常怀念他。钱先生培养了无数的学生,他一生教书育人,是德高望重的名师,影响了无数的人。他热爱文学,把文学当作生命的一部分,他倡导‘文学是人学’,这是他自己对读书和人生经验的提炼。他是一个自由散淡的人,也是一个善良睿智的人,他是我们很多人学习的榜样。”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晓明是钱老的第一代研究生。那天上午,王晓明到医院看望钱先生,为钱先生庆祝百岁生日。“昨天是他正式进入一百岁。他像往常那样微笑着,招呼看望者,房间里摆满鲜花,儿子女儿都在身边。”王晓明说,“从学生的角度,我还是很欣慰的。人总要离开这个世界。钱先生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依然保持着尊严、很从容。”
  王晓明说起钱先生的经历,“他在华师大教书,我们进学校的时候他还只是讲师,尽管他的学术水准比当时很多教授都高。”
  讓王晓明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华师大曾于1979年左右召开全国文艺理论研讨会,王晓明当时是学生,就坐在会堂后排听着。“当时主持人说我们请钱谷融教授讲话,钱先生就笑嘻嘻上去了,解释说:‘我不是教授,是讲师’。当时来的都是全国文艺理论界的学者,觉得这太荒唐了,还联名写过意见。很快,钱先生直接从讲师升到正教授,他也可以名正言顺地(以正导师身份)指导我们这些硕士研究生了。”
  “钱先生是通达的人,他大概不在意这些。但是从旁人的角度来看,一个真有水准的学者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就不能容忍了,这就有一个学术公正的问题了。”王晓明感慨,那个事对他这样当时二十来岁的青年学子而言是有触动的,“出现了不公正的事,大家会起公愤,会提出来,而有关方面也会迅速改正,这就让年轻人对学术界,对今后的人生,有了信心。”
  在一篇《祖师爷大寿》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毛尖回忆过钱老九十大寿时的场景:钱先生鹤发童颜地坐在台上,台下是钱门弟子,钱门徒孙,徒徒孙,以及天南海北赶来的文学研究者,四面八方的媒体记者。
  “寿会上,有人窃窃私语,左看钱先生闲云野鹤,右看钱先生游戏人生,凭什么在学术界赢得了如此崇高的地位?嘿嘿,这个真是不消与人说!一定要追究,那我可以说,其中倒是藏着钱门秘籍。”毛尖说,“静下来,让我们在文学史上找一找,有几个人的文艺思想,能够从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一路贯穿到今天?今天我们坐在屋子里重新讨论钱先生,需要为他辩解一个字一个句子吗?九十年了,他说他献身文学,那是无怨无悔,无怨还容易,无悔的人,现当代文学史上,有几个?”
  在很多人看来,钱先生是个特别真实、好玩的老头。“从小,外公外婆宠溺我们,父母要揍我们的时候,我们逃进外公房间,外公当门一站:谁敢揍你们!父母软了,我们爽了。”在毛尖的心里,钱老就是华师大那个当门一站宠溺他们的外公。
  “论文写得不好,答辩时候慌。钱先生说,论文小事情,宽袍大袖送我们下山。他的宽容一边让我们松口气,一边也更加羞惭。”毛尖说,“这是钱先生的方法,他几乎从不批评我们,常常,他用他自己也懒散的说法庇护我们,说现代文学也没啥意思,让我们顺杆觉得思考不深不能怪我们,但深夜里想想,他挂在嘴上的懒散也好,无能也好,本质上是一种剑法。在这个剑法的笼罩下,我们以优渥的方式继续热爱文学继续厕身学院。”
  上海作协副主席、作家赵丽宏也是华师大中文系的毕业生,赵丽宏还记得,刚进大学时,他的课很受大家喜欢。“他当时还是讲师,从来不摆架子,讲课有自己的见解。我觉得他对《雷雨》的解读,从艺术、人性去分析,无人可及。他讲课时也很有自己的个性,会说我这个已经讲过了,再讲就没有意思了。但是我们还是很喜欢听他讲。”赵丽宏说。   20世纪80年代的华师大中文系诞生了许多作家、诗人,赵丽宏说,“在我看来,华师大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了那么多作家,和他是有关系的。他和徐中玉都鼓励学生写作。我们华师大有个作家群,和他们这群老先生很有关系。钱先生和徐先生性格也不大一样,徐先生比较认真,钱先生很淡的,一直淡淡的,说自己是懒惰的。他不是故作谦虚,他的书和其他名教授比也少。但是他的文章是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他一篇文章能够抵得上别人几本书,一篇文章几个观点能影响一个时代。”
  二、爱玩:生活与学问融为一体
  钱谷融先生一生追求快乐,生前喜欢有人陪他玩。下象棋、打桥牌和打麻将。其中最喜欢打麻将。
  谈到“玩”,钱先生从学生时代起就爱玩麻将。钱先生说,打麻将要带钱的,“一次顶多输20块。”“打麻将很好玩,刻刻有变化,时时有希望,总是有好牌来。如果毫无希望,活着很难受的,我们就是打发时间是吧。我一生就是玩,从来没有做学问。”
  钱谷融先生的学问在中国文艺思想界很受尊重,他强调文学是写人的,因此要真正懂得文学、研究文学,“必须首先做一个心地坦荡、人品磊落的人,因为只有一个真诚的人,才能感受和欣赏真的美”。只是他本人谦虚地笑着说,“以前我的一些学术观点和主张,实际上是常识性的。”他的“玩”“学问”和“人生”已相融为一体。
  钱谷融喜欢有人陪他玩。除了下象棋,钱先生也喜欢打桥牌和打麻将,麻将是从学生时代玩到现在的。在重庆读大学那会儿,他常常逃课跑去茶馆里面泡壶茶,边喝茶边读书。“要是有人来了,我就打麻将,有的玩就不读书了。”他说话时喜欢乐呵着,说到玩就更乐呵了。“学生时代只要有人找我玩,我就马上去玩了。我以前在师大教书时,有个人常来跟我下棋,我们一下一整天,有的时候还下到晚上。”
  象棋、桥牌和麻将,这三样东西钱谷融都喜欢玩,但显然他最喜欢玩的还是麻将,“桥牌没麻将好玩,我是感情冲动的人,不够冷静。”言外之意,他的性格打起桥牌来没那么合适。但是不管是桥牌还是麻将,都需要四个人,家里常常凑不齐这么多的人,他就只好去下棋。“我是被动的,他来我们就玩,学生不来,我也只有看书看电视。”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朱国华说,钱谷融的一生都在追求善美。他的善在于首先为他人考虑,每次学生来家里拜访他,他都会把学生送到家门口;这次住院,很多学生到医院来看他,没过几分钟他就赶学生走,怕耽误他们时间。而他对美的追求在于,他富有幽默感,很讲究生活的趣味,总能把平庸的世界变得优美有趣。除此之外,钱谷融也是一位性情中人,他爱读《世说新语》,随性求真的魏晋风度正是他性格的体现。
  在朱国华看来,钱谷融也是一个老顽童,当朱国华跟他下棋时,朱国华输给了他,他很认真地说:“这不是你让我的,你就是下不过我。”朱国华觉得这说明钱谷融有一颗童心。很多人习惯戴着社会的面具,失去了真诚,而钱谷融依然保有这种真诚,可见他不光写了《论“文学是人学”》,更把这种精神和理念融入了自己的人生中。
  钱先生常说:我这个人既无能又懒惰,这绝不是谦虚。至于我的名徒,我觉得是来料好,我只是进行了加工。这些名徒把我抬高了。我带学生,都是让他们自由发展。人的短处和长处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你把他短处拘束了,往往长处也发挥不出来。以前我的一些学术观点和主张,实际上是常识性的。我这个人一生随波逐流,不太计较名利,有口饭吃就行。但是,饭没得吃就不行。
  谈到学问,钱先生说自己看东西全凭爱好,“懒惰又无能”。藏书众多的钱谷融,趁着几年前家里装修,散掉了自己绝大部分藏书。他说自己一生没做过学问,看东西全凭爱好。“懒惰”和“无能”,是钱谷融反复用来形容自己的两个词。
  钱家的藏书曾经让许多好书者羡慕不已,但趁着几年前的那次装修,他散掉了自己绝大部分的藏书。当时他叫了好些朋友、学生来家里任意选书,据说陈子善挑了五捆走,其他人也都各有所获。挑剩下的书还卖了一万两千块钱。家里除了留了些工具书、和他常翻的《世说新语》,其余几乎都是外文书了。钱先生说,散了藏书“不心疼,身外之物,无所谓的。”
  平日里他大都在自己的卧室里呆着,翻书看电视。《世说新语》是他翻得最多的书,他到现在还有六个版本。问他最喜欢里面的哪些内容,他就会说“很难说了,那么多,看了也不记得呀。”
  有人说《论“文学是人学”》有什么了不起,赵丽宏认为,说这种话的人非常浅薄。“在那个时代能说出这样的话,一是睿智,要有深刻的见解,也要有勇气。他也从不更改自己的观点。他一辈子保持了一件事,很不容易,就是他不想写的文章,他从来不写。他写的文章一定是自己想写的。我们的老师就是我们的榜样。”
  趙丽宏说,直到去世前,钱先生都是头脑清晰,精神开朗的。他的生命有质量,他是一个有福的人。“我和他很有感情。他人很好,而且宽容,经历了这么多创伤、磨难依然豁达、宽容、不记仇。他是一个特别谦和、睿智、豁达的先生。”
  钱谷融先生讲“文学是人学”,他强调文学是写人的,是写给人看的,是以影响人的思想感情为目的的,因此要想真正懂得文学,研究文学,必须首先做一个心地坦荡、人品磊落的人,因为只有一个真诚的人,才能感受和欣赏真的美。
  虽然在华师大一直教现代文学,但其实钱谷融对现代文学却是兴趣全无。至于当代文学,他说“根本就不大看了。”“我不做学问,看东西全凭爱好。我一生没做过学问,真的,我是懒惰、无能。”“懒惰”和“无能”,钱谷融反复在强调着。
  钱谷融最喜欢的作家是托尔斯泰,“小说里托尔斯泰最好了”这话他也说了不止一次。“梅里美也还可以。”总之他认为,最好的小说产生在18、19世纪,而20世纪的小说多了理性,少了情感。“昆德拉、卡夫卡我也看,但都不使我激动,魔幻现实主义也没有什么。20世纪以后的文学思想力量大于感情力量,理性太强了,思辨的东西太多。”
  卧室里的电视常常开着,钱谷融总是定格在戏曲频道,京戏、昆曲、越剧他统统喜欢听,但吴剧他是不爱听的。以前他也收过自己喜欢的唱段的光碟,还会出去听听戏,现在出去比以前麻烦了。他喜欢听余叔岩和杨宝森的戏,但现在也不大听光碟了,电视上播什么他就听什么。他喜欢听戏多过听讲话,“听讲话还要动脑子,现在人的讲话很多又言之无物。”   一边开着电视听戏,一边翻翻英文原版的《傲慢与偏见》或是英文版托尔斯泰的书,这就是钱谷融最普通的一天里最普通的景象。
  三、谈人生:当年也曾想自杀,而今愿天朗气清
  钱谷融曾经说过,自己的人生梦想就是像孔子一样,带着72贤士周游列国。现在问起他的这个梦想时,他反问一句“我说过这话吗?”顿了顿他才说,“碰到有灵性的学生,那也是很愉快的,上课时他们眼神都很专注,自己也很高兴。”后来聊到他的生日,他说自己阳历生日是9月28日,“和孔子一天。”
  在特殊的年代,食物也给了他诸多慰藉。“解放以前国民党让我很失望,解放后以为从此天晴,结果还是运动不断,我被批了38年。我也没什么罪过,被批的时候也难受。不过开完批判大会,我们一家4口坐一辆三轮车,就出去下馆子去了。”上海从前有名的馆子不多,钱谷融带着家人一家一家吃下来,每一家连着吃半年,每个周末都去吃。
  当年遭批判时的钱谷融就像今天这样看得开?也并非如此。钱先生说自己也有过自杀的念头,后来一看,那些比我年纪大的,比我有威望的人也都挨批判。自己的一生,多灾多难,小时候碰到了江浙战争。1937年抗战逃难到四川,后来又是解放战争。再后来自己受批判,批了38年,做了38年讲师。
  自己还算看得开,批完下馆子,不然真受不了。这些你们都是不大能理解的……自己现在希望国泰民安,天朗气清。
  钱谷融以现代文学批评名世,最爱的却是魏晋文学。余嘉锡版的《世说新语》一直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北王南钱”声誉卓著。“北王”指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辞世的北京大学教授王瑶先生。“南钱”指的正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钱谷融先生。钱谷融以现代文学批评名世,但最爱的却是魏晋文学。余嘉锡版的《世说新语》一直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在中文系任教时,钱谷融教授的是现当代文学课程。但他表示“我是实在不喜欢现当代文学的。”而对于不喜欢的原因,钱先生认为“主要还是文章不好,除了鲁迅和周作人,其他都不大喜欢。”
  但钱先生说自己喜欢魏晋文学,倒是很有迹可循。“伍叔傥先生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钱谷融在中央大学念书时,中文系的老师伍叔傥就很爱好汉魏六朝文学,自称就是做“衰”文的(苏东坡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钱谷融的老师伍叔傥先生,是浙江温州人。方东美评价伍叔傥,谓其一生风流倜傥,特立独行,乃魏晋间人。当下人們对于钱谷融先生的心仪,也多是对他那“魏晋风度”的景仰。钱先生自己也说过,“作为伍先生的弟子,我别的没学到,独独对于他懒散、随便、不以世务经心的无所作为的态度刻骨铭心,终于成为我性格中的一部分。”钱先生这些自谦之词,恰恰说明他从伍先生那里学到的正是魏晋间人的风神。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远不只是知识的传承,更多的还是心灵深处的交融。也正是“魏晋间人”,把钱先生与伍先生这对师生的血脉贯通、融合在了一起。
  “文学就是人学”在60年前的提出曾为钱老召来许多麻烦。1957年,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了一次大规模的学术讨论会,钱老于那年2月初写成了《论“文学是人学”》一文。之后,钱谷融受到批判。如今,这已经成为当代文学的一个事件。
  受批后,钱先生曾经几次胃出血,他甚至动过自杀的念头,钱先生说,“第一次受批判特别受不了,特别在开始的时候,甚至想过自杀,(看到)许多年纪比我大很有威望的人都在被批判,就想开了。”“文学就是人学”也不是自己提的,最早是知道高尔基有把文学叫做人学的意思,我认为他有这样的意思,所以就写了。后来接受许杰老师的建议,把论文题目写成《论“文学是人学”》,原来以为写个“论”字就不会有太大麻烦,但最后还是没有逃过。”但在钱先生看来,这次批判却有点因祸得福,意外批出了“名声”,他就是这么乐观。
  “文学就是人学”批判风波还没有平息,钱谷融又凭着自己的兴趣写了曹禺的《〈雷雨〉人物谈》。“当时我从来没有想过是否要担心再批判,我是因为自己不是错的所以才写,就算是批判了我也不认为是错的。”之后钱老遭受批斗十多年,期间四次胃大出血,“不过最后一次1968年大出血后就从来没有犯病了,老了身体反而好了。”钱老对所有都那么乐观。“但这些我都无所谓。后来学校要开批判大会,都提我钱谷融来批判,我都习惯,无所谓!”钱先生说。
  钱先生认为,做学问和做人一样,第一要正直,第二要诚恳,做人不能弄虚作假,读书尤其不该弄虚作假。两篇文章让钱先生遭到批判,一批就是38年,而他也因此当了38年的讲师。
  钱谷融先生有下馆子的嗜好,甚至在一次批判会后,他“立刻与家人一道,租乘三轮车外出下饭馆吃饭去了”。在三年前的一次采访中,钱谷融说:“我一般是半年吃一家,这半年里专门在这一家吃,下半年再换另一家。没几家,都吃遍了。”据说炒虾仁、炒鳝糊、砂锅鱼头和炭烤猪颈肉是钱谷融最爱的四道菜。“龙虾当然也爱吃,但太贵,吃不起”,他笑笑说。
  2017年5月,钱谷融住院期间毅然参与央视《朗读者》节目的录制。作为这档节目最年长的“朗读者”,很多人记住了钱谷融的音容笑貌—他朗读了鲁迅先生的《生命的路》:“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钱谷融先生创言“文学是人学”,作为一代文论大家,钱谷融的为人、为学,都让后人高山仰止。影响了几代人的文学观。他为人散淡而世事洞明,他一直被门生尊称为“先生”。斯人已逝,道德文章长留。从此,我们少了一位可爱可敬的先生,多了一份无法忘却的怀念。
  (摘编自《中国艺术报》《丽娃记忆:华东师大口述实录》等)
  钱谷融,原名钱国荣,文艺理论家。江苏武进人,1919年9月28日生,1942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国文系。历任重庆市立中学教师,交通大学讲师,华东师范大学讲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研究所所长,《文艺理论研究》主编。著有《论“文学是人学”》《文学的魅力》《〈雷雨〉人物谈》《散淡人生》等。1987年获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终身成就奖。
  钱先生长期从事文学理论和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2014年12月,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奖词评价他作为“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影响深远的一代大家”“理论、评论、赏析皆有传世的独特建树。”
其他文献
2019年4月28日,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的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拉开大幕,这标志着从4月29起到10月7日,长达162天的国际园艺盛会将向中外游客开放。人与自然在这里精彩相遇,中国与世界在这里交互融通。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今天,中国园林推开国门、走向世界,独具匠心的中国建筑元素也越来越多地融入外国的建筑中。  正所谓,有一种美叫中国园林,青砖黛瓦、
期刊
杨公井和太平南路的三岔口,有一间古朴的民国风格的小楼。门上,红底金字招牌写着“古籍书店”,再上面,是一块石刻招牌,雕着“中华书局”。  这家书店,是杨公井的标志性建筑物,记录着小街逝去的繁华。  陆费逵  南京古籍书店的前身,是中华书局南京分局。  小楼有三层,一排排朱红书柜,堆满了各式文史书籍和书画。  买书的人不多,大多是老读者—戴老花眼镜,穿白色衬衫、灰色裤子。  环顾四周,斑驳的红漆地板、
期刊
隋唐的帝室都是北周将领的后代,最初都来自尔朱荣率领的六镇军人,其中包括胡人和汉人,但即便是汉人,也已经相当程度地胡化。这个军事集团的领袖们,几乎家家都是胡汉通婚,所以隋唐帝室都兼有胡汉血统。在隋代取得南朝领土以前,六镇集团的行为仍旧保持强烈的胡风。整体来讲,唐代的君主传统,不论是生活习惯还是族群观念,其实并不符合汉文化的模式。例如,他们的婚姻关系相当混乱,子承父妾、兄弟相残、亲戚杀戮如仇人。至于女
期刊
这里是披露的几页友人的来信。  ……你问我在热闹场合和人们交往的时候我常是显得愉快、开脱,为什么在信札文稿里流露在笔底下的却往往那样寂寞忧郁(用你的话形容,说像海上的雾天,或梅雨的江南)?这要分析说明是徒劳的,像不易答复为什么月光素淡而太阳光却亮得耀眼。若是勉强找理由,像普通医生对一般没有把握的病症,漫指为流行性感冒那样,我说我怕是客居的心情在作祟吧。  平常我总爱把世人分作两种:一种是客居而像主
期刊
我喜欢读书,喜欢到书摊淘书。  那是一个深秋的雨后的傍晚,在珠江河南岸一个路边不起眼的书屋里,我随意地在杂乱的书堆中翻寻着,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跳進眼帘—《林清玄散文》,我赶快把书抽出,店里的书可都是二手书—基本上都是孤本。  这本书是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1月第三次出版的,封面为胶版印刷,一幅抽象的图片连贯着封面和封底,黄色白色相间的扉页上录有林清玄先生的经典语句:“醉后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
期刊
1995年的春晚——那时候我还经常看电视,春节晚会上的一首歌狠狠打动了我:老狼唱的《同桌的你》。至今我还记得歌词的只言片语“——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  流行歌曲很像流感,非常容易传染。随着这歌声,一股怀旧风强劲刮起。老同学之间纷纷串联。大学、中学、小学都搞校友聚会。一时间,三日
期刊
本书,读得我满心喜悦。  旅人不同于常人,有一种独特的心境,他们在荒漠相遇,在街市邂逅,一抬眼就能彼此沟通。读这本书也是这样,才翻几页就知道遇上了同道,因为我也称得上是一个老资格的旅行者。同时我也立即明白,为什么这本书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就能在英语世界销售40万册。世上同道不少。  为此我要郑重地把这本书推荐给中国读者,因为他们中有很多人已经是旅行者,或者正在准备做旅行者。这本书就是阿兰·德波顿的《
期刊
青春不语,苍天含泪。时间见证了我们因为一位青年扶贫干部的离去而流露出的哀伤。  10月7日晚,国庆假期即将结束。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结束了脱贫成果验收工作,坐上回县里的车,打算加班写验收报告。不料途经陇南武都区两水镇时,车辆坠河,张小娟不幸遇难,年仅34岁。  张小娟是藏族人,1985年出生于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2003年,她考入中央民族大学,
期刊
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1891),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之一,与纳撒尼尔·霍桑齐名。梅尔维尔生前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在20世纪二十年代声名鹊起,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文学的巅峰人物之一。 英国作家毛姆认为他的《白鲸》是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其文学史地位更在马克·吐温等人之上。梅尔维尔也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亚”。  第三天的清晨是在几乎所有人的瞭望之中到来的。  就像前几天他们遇到
期刊
2019年12月29日,由省作家协会和高郵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六届汪曾祺文学奖日前在高邮揭晓。由国内著名评论家组成的评委们现场投票,最终评选出莫言的《等待摩西》、鲁敏《火烧云》、艾玛《白耳夜鹭》、叶兆言《滞留于屋檐的雨滴》、毕飞宇《两瓶酒》、阎连科《道长》、次仁罗布《红尘慈悲》、姚鄂梅《旧姑娘》8部作品获第六届汪曾祺文学奖。  据介绍,本届汪曾祺文学奖组委会全面梳理了2017-2018年短篇小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