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文”合一的文言文教学途径探索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nli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智慧结晶。它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多样的表达方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占据语文阅读的半壁江山。教师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注重文言文语言的特殊性,引导学生注重文言文的“言”和“文”,从而有效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索了在文言文学习中“以言带文”“以文带言”“言文互动”的教学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 以言带文;以文带言;言文互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借助工具书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文言句式及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的文化内涵,领悟作品的深层含义,从而形成自我的情感和思考。”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读懂文言文的内容,体会文言作品的文字艺术魅力,从而探究出作品的深层内涵。文言文作为中华传统语言文化的智慧结晶,有着特殊的语言形式。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的时候,需要注重对文言文语言形式的把握,同时借助文本欣赏文言文的语言魅力及表达技巧,形成自我独特的阅读体验。
  但在目前的文言文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1.注重知识灌输,重文轻言。许多教师受高考指挥棒的驱使,在文言文教学中只注重讲解文言字词的意思,文言文翻译成了文言文讲解的重点。长此以往,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被削减,思维钝化。2.注重活动,重文轻言。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不少教师高举“文化”的大旗,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化的熏陶,大量讲解文本中的人物经历、语言艺术、情感主旨,忽略了文言文以“言”为基础的原则,导致学生对一般的文言字词都感到陌生,文言文学习能力也随之退化。3.注重形式,忽略内在联系。不少教师意识到“文”“言”并重,但是在讲解的过程中无法将“文”与“言”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致使上课时间分配出现问题,造成了“文”与“言”“两张皮”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主要体现在文章的字、词、句、语法、修辞等外在形式上。“文”是文言作品的情感抒发,是作者的精神内涵。由此,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效实现“言”“文”合一,“文言并重”,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才能有效把握文言作品的内涵,探究作者的深层情感。
  一、言为心声,以言带文
  文言文是以“言”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文言的独特语言形式承载着作者独特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的语言形式,体会“言”的妙处,从而让“语言”成为了思想内容表达的载体。
  首先,因声求义,以言带文,达到真正的言文统一。优秀的文言篇章有音美、形美、义美的特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古汉字的音、形、义,从而积累大量的文化知识,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识。比如,我们在学习《阿房宫赋》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品味文本中音韵美。如“二川溶溶”“盘盘焉”“囷囷焉”“春光融融”“风雨凄凄”“辘辘远听”等,学生发现作品中大量使用叠词,朗读起来具有一种轻柔美。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品味,要求学生删减这些叠词,体悟作品表达的情感又怎样的变化。学生前后进行对比,会发现原文的情感更加的浓烈。杜牧在文本中通过“溶溶”“融融”“凄凄”等叠词是为了表达出秦王朝宫内奢靡愉悦的宫廷生活,而多次使用“焉”字除了具有停顿的作用以外,还要强调出“奢侈、靡费”的状态。
  其次,借助形义,建构思维导图,达到文言统一。每一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文,在它的文字运用上必然有其独到之处。语言文字千变万化,语言的起伏往往会带动学生情感的变化。教师需要借助文言字词的形义,让学生将语言文字的知识与语言文化的内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体悟出作品的内涵。比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我们不妨让学生梳理文本中的重点文言实词,然后抓住其中文言字词,理解字义,来打通与文本内涵的关联,从而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笔者在执教的时候从学生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中,抽出了“贰”和“缒”两个重点的文言实词,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构建关于这两个文言实词的思维导图。比如,学生围绕“缒”构建了以下思维导图:
  缒:本义,绳索(名词)→在绳子上放下去(动词)→拽、拉(动词)
  教师要求学生借助“缒”字的意思为“用绳子系出去,引导学生思考:烛之武为何要用绳子系出去,而且选择在夜晚。学生的思维被激发,纷纷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认为:城墙太高,烛之武身材矮小,需要借助“缒而出”;有的学生认为:烛之武为了避开众人的眼光,选择“夜缒而出”,以免引起敌国的怀疑;有的同学认为:“夜缒而出”表明了烛之武不畏惧艰难险阻,挺身而出,是一种爱国的体现。教师由此让学生联系文本前后的内容,体会“国君眼中的烛之武”和“现实中的烛之武”。两者形象形成对比,学生体会出了烛之武在民族大义面前的舍弃私利,放下成见,一心为国的博大胸襟。
  二、以文带言,落实文言字词
  文言文以“言”为基础,语言是作者融合情感的载体。“言”是“文”的基础,“文”是“言”的升华。“文”与“言”两者是同等重要的。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以文带言,落实文言字词。
  首先,紧扣文本的画面,理解“言”的大意。比如,学习《登泰山记》的时候,教师可以抓住姚鼐的语言修辞,体悟其在文章言辞上“雅洁有序”。笔者在执教的时候,引导学生绘制泰山夕照的图景,从而体悟“苍山负雪”的美景。学生在绘制的圖景的过程中,会发现整幅图画有一种厚重感。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这种厚重感着重表现在文本中的哪一个字上。学生会自然地得出“负”字,进而理解“负”的含义。学生精确地表达出“负”为“背”,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青山与雪的关系表达出来,从而暗示出了泰山犹如人之脊梁,有一种“阴阳割昏晓”之感。
  其次,抓住文本的文化内涵,落实“言”。“文”是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赏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法等方面。“文”和“言”两者是不可分割、水乳交融的整体。教师需要善于抓住“文”,注重“古代文化的传承与熏陶”,从而落实“言”的基础。还以《登泰山记》为例,作者在叙述的语言上非常有序,全文按照时间和游踪的顺序展开,脉络清晰,有条不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重点描写的画面,从而体悟游记写景的画面美。比如,学生会梳理出:着重描绘“苍山负雪图”和“泰山日出图”两幅画面,一笔带过岱祠、碧霞元君祠、古石刻以及山顶风貌。教师借助这引导学生品味“苍山负雪”的画面,要求学生进行头口描述。学生会描述道:作者顶着寒风,冒着大雪,风尘仆仆地赶赴泰安,一路登山险峻陡峭的泰山,迷雾冰滑,艰辛不易。学生在构图解说中,找出文章中关键字词,着重理解字意。比如,“自”“乘”“历”“穿”“越”五个字,写出了旅途艰难跋涉。“磴几不可登”中“几”写出了几乎不可攀登,而登山山顶可谓毅力非凡。由此,学生从作品的画面和情感,逆向推出文本中重点字词内涵,强化文言文中“言”的基础。
  总之,文言文教学应该是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统一。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意识“言”“文”的双向平衡,两者相互依偎,相互渗透的关系。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在“言”的基础上,强化对“文”的理解,在“文”的体悟上,落实“言”的内容。文言文教学只有从语言知识上升到语言鉴赏,学生才能感受领悟古文中的思想和艺术的魅力。
  [作者通联:江苏扬州市江都区丁沟中学]
其他文献
卡环是目前可摘局部义齿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固位体.富有弹性的卡环臂伸入基牙倒凹区从而获得固位效果,而影响卡环固位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1.摩擦系数;2.倒凹深度3.制作卡环
钢筋是最为重要的建筑原材料,其质量是工程质量最重要的砝码.在钢筋的使用中要做好检测和监督工作,保障钢筋能够得到合理、正确的使用,避免给工程质量造成一系列的麻烦.本文
摘 要 语文思维是与数学思维、艺术思维、科学思维等并列的学科思维,以解决语言文字运用中相关问题为目的,具有载体的言语性、内容的人文性、影响的综合性、过程的实践性等特点。  关键词 语文思维;学科思维;基本特点   中小学各门课程全部强调“思维发展与提升”,但人们对这个“思维”却知之甚少。作为学科思维之一的“语文思维”,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其研究概况、含义与特点。   一、语文思维研究概况  
大部分数学物理方法教材直接给出了勒让德方程本征值的表达式,比较突兀,学生也难以理解.为消除学生在此处的学习障碍,直接从勒让德方程的一般形式入手,通过常点邻域的级数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为切实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强化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方面加强对现状的反思,契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加强对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以我国为中心的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双向转移”,特别是制造业对外转移较为活跃,一方面附加值较低的产业群向要素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或地区转移,另一方
众所周知,机械电子学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它的潜力很大,而且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很是惊人.目前,在国内有许多的问题都存在于机械电子行业之中,例如:企业中对于研发的投入比较少,
分析了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价值,说明了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故障预测需求,介绍了两种维护模式(通用模式和三级维护模式)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实际应用,旨在为更好地开展机电设备
目的探究后腹腔镜联合下腹小切口肾盂癌根治性切除术对肾盂癌患者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肾盂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
阅读照亮人生,学习成就梦想。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当校长,应该说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思路何来,动力何在?我想,是书籍,是阅读,给了我不断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