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巨大肺大疱合并同期双原发肺癌1例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64岁。咯血2天。胸部CT提示两上肺巨大肺大疱,两肺可疑结节影(图1)。纤维支气管镜及多次痰检无阳性发现。经对症治疗咯血好转。2010年5月行右侧剖胸探查。术中见右肺上叶巨大肺大疱,极少上叶正常组织,上叶前段肿块约1.5 cm×1.O cm×1.0 cm,快速冰冻示腺癌,遂行右上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示右上肺中分化腺癌,淋巴结无转移。3个月后复查X线胸片提示左肺小结节无缩小,再次左侧剖胸行左上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病理示左上肺中分化鳞癌,淋巴结无转移。随访7个月肿瘤无复发。

其他文献
在外科学之林,胸心外科学是诞生较晚但成长最快的一门学科.中国胸心外科独立建科始于20世纪40年代,并于同期完成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工作,如吴英恺院士1940年实施首例食管癌切除和1944年实施的首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
期刊
目的 探讨肿瘤跨肺裂侵犯对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及合适的TNM分期.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肺科医院1997年至2007年接受根治性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病例临床和随访资料.将术后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原发肿瘤是否跨肺裂侵犯,分别统计性别、年龄、吸烟史、肺功能、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病理类型,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
为推动两岸三地的医学交流,提升世界华人胸外科医师的影响力,促进我国与欧美医疗先进国家的经验技术交流,由世界华人胸外科学会、医学参考报社、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分会胸腔镜外科学组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暨胸部微创中心及南京明基医院协办的第四届世界华人胸外科学会学术年会于2011年6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隆重召开。
期刊
1965年至2005年,我们采用改良Heller手术+膈肌瓣成形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20例。其中94例获得5年以上的长期随访。现将其远期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期刊
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我们采用超细硅胶弹性引流管(艾贝尔,8FR,20 cm,225 ml/min,外径3 mm、内径2 mm)在395例普胸外科手术中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本组男231例,女164例;平均年龄(54.5±16.3)岁.395例中肺部恶性肿瘤97例、良性肿瘤35例、肺大疱26例、食管癌133例、贲门癌95例、纵隔肿瘤9例.考虑到脓胸术后坏死及
期刊
病人女,71岁.突发剧烈胸痛4 h.既往高血压史10年余,收缩压最高达180 mmHg(1 mmHg=0.133 kPa).查体:血压160/70 mm Hg,痛苦貌,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期刊
漏斗胸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胸壁畸形之一.一百年来无数学者试图用不同方法取得漏斗胸手术治疗的良好效果,并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漏斗胸手术经历了骨切除、胸肋骨截骨、截骨加外固定、截骨加内固定、翻转法及不截骨的外固定等阶段。
期刊
胸腺瘤是一种上皮来源的肿瘤,在成人前上纵隔肿瘤中约占47%.临床可表现为胸痛、气促、咳嗽等.晚期可有上腔静脉综合征、一侧膈肌瘫痪、声音嘶哑、胸腔、心包积液等.由于胸腺瘤的侵袭性及易复发的特点,其治疗方案一直是广大医师探索的领域。
期刊
巨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sDisease,CD)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于1956年由Castleman等首次报道[1],主要临床分型为单中心型和多中心型.单中心型常局限于单个淋巴结发病,多中心型的典型表现为全身多发淋巴结增大.组织学分为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混合型.透明血管型CD约占单中心型CD病人的90%[2].而大多数多中心型CD的病人是浆细胞
期刊
漏斗胸是小儿常见的胸壁畸形,Nuss术目前已成为治疗漏斗胸的首选术式.2004年9月至2010年4月,我们完成302例Nuss手术,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取出钢板92例,现总结移除钢板的经验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92例病儿手术时年龄5~16岁,平均8.6岁.NUSS术后1~3年,平均2.3年取出钢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