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短札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ianh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戴笠”之一说
  
  《读书》二○○四年第六期刘东先生的《舞蛇者说》提及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之所以取名“戴笠”、字“雨农”,可引申为“雨地寒士”的形象,暗示出“出身寒微”、“贫贱不移”乃至“富贵不忘”等一系列附着了正面伦理价值的语义:亦可引申出“蒙面”的语义,并借此暗示出“行踪飘忽不定”的意思。
  我曾见过另外一种说法。胡燮敏所辑《名人名号趣闻》中有记载:“……在他(戴笠)出生前,他的父亲在浙江省江山县碌口镇住宅大院做关帝会时,被人放火烧着了房屋。后来,乌云骤起,下起了暴雨,浇灭了大火。于是,他父亲认为祖上缺水,便给他起名为戴笠,字雨农。意为头上戴了斗笠,能避阳求水,给他弟弟取名为‘云霖’。”
  “戴笠是极端信命的人。相面先生给他算命,认为他缺水忌土。因而,在军统局里,他用了许多带水的化名,如江汉清、江淘、徐清波、海涛源、沈沛霖等。而用得最多的还是沈沛霖,因为自从他用了这个化名,他就飞黄腾达、事事顺手。到了一九四四年,他的秘书认为此名用得过滥,建议他更名‘洪淼’。戴笠一听,觉得这个名字确实比沈沛霖含水分更多,马上就采纳了。”
  这些说法与刘先生文章的主旨无关,这里只是聊备一说。
  
  编辑手记
  
  天气渐热的时候,在北大与清华之间的咖啡馆里,一群法学学者应《读书》之邀讨论“知识产权与法律移植”。若没有这样的讨论,像我这样的外行还真是对有关部门落实知识产权的巨大努力缺乏真切的了解。以现在法律移植的速度和规模,我们实实在在地知道所谓“全球化”及其规则体系是如何重构我们的生活世界的。同样是立法,执行的力度可能完全不一样。比如说劳动法十年前即已颁布,除了个别的条款(如禁止童工)之外,在各地的实践中往往不能落实。为什么呢?
  类似的情况不独法律实践领域如此,知识界的情况也经常是相似的。比如说,在天气大热之际,一些朋友聚在一起讨论劳动产权问题,那些久违的政治经济学术语似乎重新获得了与当代生活的相关性。但是,与有关私产入宪的热烈讨论相比,有关劳动产权的讨论简直就是大河中的微澜,激不起浪花。为什么呢?
  回答这些“为什么”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去面对这些“为什么”之后的为什么。社会的转型既能够激发人们逐浪前行的弄潮激情,也能够激发另一些人难以遏止的危机意识。在观望那些一往无前的潮流之余,这些满怀疑虑的人们重新开始追问有关“目的”——也就是“为什么”之后的为什么——的问题:我们的各种努力的最终意义究竟是什么?
  在思想文化史上,追问目的的方式各式各样,其中之一是重新诠释经典,从而对“最终问题”的追问总是与“如何正确地诠释”的问题纠缠在一起。张汝伦为康德逝世二百年所写的纪念文章重提目的论问题,他对康德的诠释与对现代虚无主义的质疑纠缠在一起。因此,重提目的论问题本身比能否解决这个目的论问题更具有现实性。杨立华对“正确诠释”儒学经典的诉求将他引向对“颂”的追索——这个追索是对“颂声绝响、风雅失正的境况”的拒绝和批判。我毫不怀疑,这些追问本身必定会遭致或深或浅的怀疑。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这种怀疑的力量远远大于上述追问的力量。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
  雨后的夜仍然闷热。在我的窗外,是一条僻静的马路;在马路的北侧是平坦的人行道;在人行道上,躺满了住在附近简易房中的来自各地农村的建筑工人。这会儿已是深夜,陆续有人站起来,往闷热的房子里走去。望着他们被路灯照亮的背影,忽而想起傍晚时分路过工地附近,刚刚下班的工人们正在往简易房的方向走去,他们互相交谈、嬉笑,辛苦和快乐全都写在他们的身体和脸上。
  一切都安静下来了,是一样的夜。
其他文献
“倒霉”与“王帽子”    在梅贻琦一九三一年接任清华大学校长之前,清华在一年之内,接连发生三起倒校长的风波,罗家伦、乔万选和吴南轩先后被师生倒掉轰走。可是自梅出掌清华之后,“倒风”遂止,梅一直在校长位置上安安稳稳地坐到了江山易色之时。梅自己对此解释说,这是因为没有人愿意倒霉(梅)。其实,这只是玩笑而已,倒是梅贻琦的另一个说法道出了他长治久安的秘密,在西南联大期间,在清华师生为他服务清华二十五年举
期刊
本文的核心论点是:有台湾主体意识的民主运动必定要清理与美国帝国主义的关系。  《台湾社会研究季刊》(以下简称“台社”)在一九八八年发刊时,以站在民间社会的立场参与台湾的民主运动来自我定位,这个立场在过去十六年没有改变,所以台社也不会像某些团体一样因为政权的移转而变成御用,更不会像以前民主运动圈的一些朋友那样,现在会说台湾的民主已经完成,不要用高标准来衡量。作为永远的反对派,我们认为民主是永远的革命
期刊
明年将是万隆会议召开五十周年。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纪念它,但它的确是人类社会在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会议之一。万隆会议集中体现了当时亚非拉世界的两个思想,一个是对社会主义的向往,一个是对民族国家作为反殖民反霸权、发展本土社会的基本组织结构的信仰。这两个思想在理论上并不完全一致,因为按马克思的设想,民族国家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应该基本消亡。但是在五十年代,亚非拉世界面临的最根本的实际问题是反对帝国主义,
期刊
一九六二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英国的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美国的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具有英国和新西兰双重国籍的莫里斯·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以奖励他们在核酸分子结构方面的发现及其在生物体的信息传递中的意义”。虽然授奖词没有直接提到这三位科学家在一九五三年证明了脱氧核糖核酸(也就是DNA)的双螺旋结构,但科学界公认,这一
期刊
读出的教训    温铁军  读史,非史学界的文人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民间所喜闻乐见之野史、“戏说”,平头百姓更是“庸者见庸,俗者见俗”。当李亚平把那本《帝国政界往事——公元一一二七年大宋实录》的草稿交到我手上的时候,让我写一句话作为封底文字。这对我这个没有做过古代史研究的人来说有些难,但好歹同事一场!几次婉拒不成,便接了这活儿。  书稿到手之后正赶上去东北出差,没想到的是,路上一翻便不
期刊
  
期刊
综观欧洲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人们不难发现,欧洲联合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发端到今天,其主体机构的构成及其运作机制几乎未变。而且,这半个多世纪中,除了一九七九年起实行欧洲议员直接普选、一九八八年设立欧洲初审法院以外,欧洲共同体对包括共同体部长理事会在内的“五大班子”从没有进行过重大或实质性的改革。我们一方面慨叹“欧洲联合大厦”的缔造者们远见卓识和深思熟虑,另一方面也注意到,随着欧洲建设的东扩和深化,机构
期刊
皮埃尔·罗桑瓦朗(Pierre Rosanvallon)教授作为法国学术界的一颗新星,经历了一条很特殊的学术道路。他毕业于法国高等商业学校,然后长期为法国一个著名工会组织“劳动者民主联盟”做顾问工作,成为了工会活动家。他也曾经担任法国著名政治家米歇尔·罗卡尔的顾问,因此,本来可以走上政途,但是,他选择了从事知识分子的工作,对西方和法国的民主的观念形成和演进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就这个题目已写过十五
期刊
中国的“三农”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农业、农村、农民的结构性边缘化:农业无法真正走向市场,农村无法真正融入现代社会,农民身份自由受到限制。这种结构性边缘化使中国健康的市场机制无法形成,使农民的权益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维护。在这一认识基础上,社会各界形成了一种广泛的共识:把农民纳入市场机制,融入现代社会,是农民摆脱边缘化和结构性贫困的最终出路,也是农民维护自身权益的合理性选择。为此,国家提出了城乡统筹,
期刊
洪水与水坝    二○○四年中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公布的数据:今年,因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到了总死亡人数的77%。为什么会这么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国家防总办的人认为造成这些灾害的原因包括:多年来连续干旱,群众都是盼水、想水,但有些河道已经堵塞了,河道里面违章建筑也比较多,一旦来了大洪水,排水不畅,就会造成一些洪涝灾害。此外,中国有三分之一的水库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