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趣,是指人们在力求认识和从事某种活动时的心理倾向,是智力潜在的动力。一个学生只有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学生积极性发挥程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一旦对教学的内容以及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就已成功一半。
中学生对体育课一开始比较热情,但是对教学内容往往感到枯燥,特别是一堂课下来,大多数学生累得腰酸腿疼,下次再上体育课往往心存畏惧。学生对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还在于体育器材和场地的短缺,很多活动无法正常展开,无法用游戏的形式开展体育教学,导致难以提高课堂的气氛。这些都从客观上限制了学生参与体育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兴趣的产生。此外,很多学校依然把升学率放在首位,很多学生把时间都花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无暇顾及体育锻炼,直接造成体育教学处于被动局面,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完成。因此,采用各种措施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一、努力创造有利环境,激发学生兴趣
面对很多学生不重视体育的现状,体育教师应该从体育的重要性上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中学生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对新奇的事物很感兴趣,并常常想去亲身体验。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多准备一些新器材。新的器材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探索与获得驾驭器材技能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努力探索新颖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们常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说利用丰富奇特的场地器材是为了引起学生“看热闹”的兴趣。那么“热闹”之后,我们应在“门道”上多下工夫。
第一,培养学生角色认同感,锻炼其自我组织能力;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发挥自身长处;抓住机遇,充分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肯定自我,激起学生全面发展的信心。
过去,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绝大多数放任自流,大多采用“放羊式”教学方式。大多数同学缺乏运动知识,对漫无目的的“玩耍式”体育产生厌倦。因此,教师要建立课堂常规,必须向文化课一样,培养体育骨干,教给学生一些基本队列知识以及调动队伍的技能,并及时给其创造实践机会。这样,学生会在不断展现自我中体会到紧张和快乐,以及在评比中得到表扬后觉得自豪与满足,这些都会使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日益加强。
第二,改变一贯的“高压灌输型”为“启发尝试型”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一切积极因素去自觉主动练习。
体育锻炼是个艰苦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从中受益并得到某种心理满足,学生才会有参加的兴趣。以往为了通过体育考试,老师往往建议学生放弃其他,专攻几个跑、跳、投的项目,单调、枯燥、累人,学生得不到乐趣。体育教学当然不能拒绝跑、跳、投等基本形式的项目,但也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练习。
从形式上来说,教师可以迎合学生竞争心强的心理,尽量采用游戏、比赛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控制强度,防止疲劳后出现伤害事故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而有损培养起来的兴趣。
从方法上来说,教师在新课中尽量用形象通俗的语言去讲解所示范的动作要领,启发学生从主到次,从局部到整体,从不同角度去仔细观察,并努力用慢节拍去模仿。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动作,依靠自己的理解尝试着做,然后再对照老师的示范逐渐进行自我纠正,改正一些细节上的不足。这样,在动作的整个形成过程中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第三,教师也可以将音乐带入体育课堂,掌握节奏,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在音乐的陶冶下积极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运用音乐,一方面锻炼其动作节奏感,另一方面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音乐来振奋学习精神、延缓疲劳或使肌肉放松。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堂课,保持并发展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因地制宜地举行单项体育比赛,如年级排球赛、篮球赛、全校拔河比赛、抖空竹比赛等,这样一方面可补充体育课时不多的遗憾,通过对优胜者的表彰,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拼搏精神,激励学生不断追求进步。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有体育天赋的学生,从而进行辅导。
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而且还可以纠正学校重视文化课学习,忽视体育教学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项目上尽显风采,满足他们争强好胜、爱表现的心理,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体育的热情,为将来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淮北矿业集团祁南煤矿学校)
中学生对体育课一开始比较热情,但是对教学内容往往感到枯燥,特别是一堂课下来,大多数学生累得腰酸腿疼,下次再上体育课往往心存畏惧。学生对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还在于体育器材和场地的短缺,很多活动无法正常展开,无法用游戏的形式开展体育教学,导致难以提高课堂的气氛。这些都从客观上限制了学生参与体育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兴趣的产生。此外,很多学校依然把升学率放在首位,很多学生把时间都花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无暇顾及体育锻炼,直接造成体育教学处于被动局面,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完成。因此,采用各种措施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一、努力创造有利环境,激发学生兴趣
面对很多学生不重视体育的现状,体育教师应该从体育的重要性上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中学生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对新奇的事物很感兴趣,并常常想去亲身体验。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多准备一些新器材。新的器材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探索与获得驾驭器材技能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努力探索新颖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们常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说利用丰富奇特的场地器材是为了引起学生“看热闹”的兴趣。那么“热闹”之后,我们应在“门道”上多下工夫。
第一,培养学生角色认同感,锻炼其自我组织能力;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发挥自身长处;抓住机遇,充分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肯定自我,激起学生全面发展的信心。
过去,由于受升学率的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绝大多数放任自流,大多采用“放羊式”教学方式。大多数同学缺乏运动知识,对漫无目的的“玩耍式”体育产生厌倦。因此,教师要建立课堂常规,必须向文化课一样,培养体育骨干,教给学生一些基本队列知识以及调动队伍的技能,并及时给其创造实践机会。这样,学生会在不断展现自我中体会到紧张和快乐,以及在评比中得到表扬后觉得自豪与满足,这些都会使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日益加强。
第二,改变一贯的“高压灌输型”为“启发尝试型”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一切积极因素去自觉主动练习。
体育锻炼是个艰苦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从中受益并得到某种心理满足,学生才会有参加的兴趣。以往为了通过体育考试,老师往往建议学生放弃其他,专攻几个跑、跳、投的项目,单调、枯燥、累人,学生得不到乐趣。体育教学当然不能拒绝跑、跳、投等基本形式的项目,但也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练习。
从形式上来说,教师可以迎合学生竞争心强的心理,尽量采用游戏、比赛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控制强度,防止疲劳后出现伤害事故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而有损培养起来的兴趣。
从方法上来说,教师在新课中尽量用形象通俗的语言去讲解所示范的动作要领,启发学生从主到次,从局部到整体,从不同角度去仔细观察,并努力用慢节拍去模仿。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动作,依靠自己的理解尝试着做,然后再对照老师的示范逐渐进行自我纠正,改正一些细节上的不足。这样,在动作的整个形成过程中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第三,教师也可以将音乐带入体育课堂,掌握节奏,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在音乐的陶冶下积极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运用音乐,一方面锻炼其动作节奏感,另一方面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音乐来振奋学习精神、延缓疲劳或使肌肉放松。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堂课,保持并发展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因地制宜地举行单项体育比赛,如年级排球赛、篮球赛、全校拔河比赛、抖空竹比赛等,这样一方面可补充体育课时不多的遗憾,通过对优胜者的表彰,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拼搏精神,激励学生不断追求进步。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有体育天赋的学生,从而进行辅导。
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而且还可以纠正学校重视文化课学习,忽视体育教学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项目上尽显风采,满足他们争强好胜、爱表现的心理,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体育的热情,为将来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淮北矿业集团祁南煤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