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观光国际空间站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on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期话题您给我们讲了许多有关太空旅游的知识,可否带我们到国际空间站上去旅游观光? 今天正准备带大家到国际空间站上去旅游观光。不过我们的旅游观光是属于“虚拟”性质的。也就是说,我只给大家提供图片和文字说明,能否旅游观光成功则要靠大家的想象力。
  
  请问国际空间站有多重?有多大?里面有多宽? 国际空间站在组装完成后的总质量是470吨,加压舱的总容积908立方米,相当于两架波音747客机的机舱容积之和,能容纳6名航天员在站上生活和工作半年。国际空间站是由一些大型结构件在太空组装而成,其中有美国负责的1个居住舱和两个实验室,俄罗斯负责的3个研究舱,欧洲空间局的哥伦布轨道设备以及日本的称为希望号的轨道设备。美国负责的居住舱重16.1吨,长8.36米,直径4.42米,舱内有厨房、起居室和浴室,供航天员休息和生活用;美国实验室重15.5吨,体积与居住舱相同,实验室内装有13个标准实验柜。此外,美国还负责1个称为“离心设备舱”的实验室。俄罗斯负责提供的结构件占整个国际空间站总质量的三分之一。除3个研究舱外,还负责提供1个重19.3吨的称为曙光号的多功能舱,1个重21吨的星辰号服务舱和1个能提供20千瓦电力的科学电力平台。欧洲空间局的哥伦布轨道设备包括1个加压实验室和1个外部载荷设备。日本的希望号包括1个加压实验室,1个后勤舱和1个附属设备。
  
  这样一些庞然大物如何组装成国际空间站? 为了将这些大型结构件送上轨道,大约需要45次太空运输,美国航天飞机承担着主要的太空运输任务,此外还要用俄罗斯的“质子”号运载火箭。在轨道上组装过程中,航天员总共要完成1361小时的太空行走。这样大规模的太空行走,超过美国和俄罗斯航天员以往太空行走的总和。
  
  现在有多少航天员参加过国际空间站的组装或访问过国际空间站? 到2001年8月22日为止,已经有79名航天员参加过国际空间站的组装和访问过国际空间站,其中有68名男性航天员,11名女性航天员;按国家统计,美国有58名,俄罗斯有15名,加拿大有3名,意大利、法国和日本各有1名。这些航天员中有28人进行过太空行走。对国际空间站进行访问的航天员共有3批,第一批在站上停留138天,第二批停留165天。第三批停留83天。
  
  可否带我们看看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吃什么?他们的食品有何特点?
  国际空间站的食品系统分为三大类:日常菜单食品、应急供应食品和舱外活动食品。挑选日常菜单食品的标准是适用性、营养价值和太空食用的方便性。这类食品有冷冻食品、冷藏食品和室温食品。冷冻食品包括小菜、蔬菜和各种点心;冷藏食品包括新鲜水果和蔬菜、可以在冰箱中较长期保存的食品以及一些乳制品。室温食品包括热稳定食品、无菌包装的食品,自然形态的食品以及复水饮料。日常菜单食品采用一次性使用的包装材料,这样既不用清洗,又节约用水,也不需要洗碟机。日常菜单食品是分开包装的,便于航天员挑选和搭配。应急供应食品可以提供空间站上航天员45天的食品供应。所谓应急供应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空间站发生严重事故;另一种是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正常供应航天员食品。该系统对食品的体积和质量作了严格的限制。每人每天仅提供2000千卡的热量。舱外活动食品供航天员在舱外活动(即太空行走)期间食用,包括食物和水,其中食物可提供500千卡的热量,水有1.08千克,能保证8小时的身体需要。国际空间站的具体食品包括: 冷藏食品:
  乳制品:美国干酪、乳脂干酪、酸奶油。
  水果:苹果、葡萄柚、猕猴桃、橙、李子。
  冷冻食品:
  肉蛋类:牛肉、小羊肉、火鸡肉、猪肉、海产品、蛋、面食制品和其它。 主食类、蔬菜类、水果类、甜点心、汤类、乳制品、饮料和调味品等。
  热稳定食品:
  水果、色拉、蔬菜、汤类、甜点心、调味品和饮料。
  自然形态食品:
  水果、谷类、甜点心、休闲零食、糖果。
  复水食品:主要为饮料。
  国际空间站食品的丰盛程度足可以开一间“太空餐馆”,大家是否愿意到上面去品尝品尝?
  
  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穿什么服装?
  他们是根据不同的场合和任务穿不同的服装。例如在航天飞机发射的时候,他们穿一种橘红色的加压服。这种加压服称为“发射再入服”,其主要功能是在航天飞机座舱发生故障而丧失压力时,给航天员提供正常的大气压力,以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如果航天员降落到水中,这种服装还具有保暖防寒的作用。一旦到达轨道,无论是在航天飞机内或是在国际空间站上,航天员的穿着就比较随便,他们可以穿长袖服装,可以穿短袖运动衫,甚至可以穿短裤。有时为了向地面指挥控制中心报告工作或跟群众见面,他们也会穿着比较正式的飞行服。在失重中人体总是处于飘浮状态,航天员不用行走,也不用穿鞋,因此脚上只须穿一双短袜即可。如果进行舱外活动(即太空行走),航天员必须穿上舱外活动太空服。这种服装由九层防护材料构成,可以防热、防寒、防太空碎片、防宇宙尘、还可以向航天员提供氧气。航天员在舱外活动,有时劳动量很大,身体会发散出大量的热量。为了排除这些热量,保证航天员穿着的舒适,服装最里面还有一层由冷却液管编织成的液冷服。服装内有足够的氧气、电能和各种消耗品,可以保证航天员在舱外活动8小时,返回空间站后,经过充电和补充消耗品,又可再次出舱。一般经过24次舱外活动后,这套服装应送回地面进行保养和维修。这种舱外活动太空服实际上是由几个部分组合而成,如上身、手臂、下肢和头盔等,手臂和下肢有不同的尺寸,航天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身材进行挑选。
  
  为什么发射再入服是橘红色?是不是橘红色比较美观好看?
  发射再入服采用橘红色有两个目的:其一是醒目,如果航天员紧急返回,在预定地点之外着陆,穿着这种橘红色的服装容易被营救人员发现和营救;其二是可以防鲨,据说鲨鱼不喜欢这种颜色,如果航天员降落到海中,即可防鲨鱼。
  
  航天员如何睡眠?在国际空间站上是否睡得舒服?
  国际空间站上有两个小卧室,航天员一般是睡在小卧室中。每个小卧室仅能容纳一名航天员。卧室里面除有一个睡袋外,还有一个舷窗,可以让航天员观看外面的宇宙星空。不过现在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每批是3名,因此有一人不能在小卧室中睡觉。其实在失重情况下,哪儿睡觉都一样,不一定非要在小卧室中睡。只要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将自己固定在某件物体上,不要飘来飘去,即可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在天上和在地上一样,航天员每天睡眠8小时。通常他们在睡眠中间要上厕所;有时睡不着,就通过舷窗看一看。航天员也跟常人一样,睡眠中有打鼾的,有说梦话的,甚至因作恶梦而大喊大叫的。航天员也有发生失眠的情况,特别是患空间运动病,容易干扰睡眠;有些航天员不适应太空昼夜节律的变化,也容易失眠。在太空,太阳每45分钟就升起一次,如果不戴眼罩,从舷窗射进来的太阳光会使人难以入睡。到起床的时候,国际空间站上通常是用闹钟将航天员闹醒,这一点不如航天飞机。在航天飞机上,到起床的时候地面飞行控制中心会放一段音乐。这种“起床音乐”各种各样,每天换一首,有摇滚乐、乡村音乐、古典音乐和俄罗斯的民歌等,都是航天员爱听的。
  
  航天员如何搞个人卫生?
  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每天也要梳头、剃须、刷牙和洗澡,但因为是在失重条件下,又不能大量用水,因此这些卫生工作与地面不完全相同。例如航天员洗头,不能使用普通洗发剂,而是用一种不需要清水漂洗的洗发剂。航天员每人都有一个个人卫生包,包内装有各种卫生用品,如牙刷、牙膏、牙签和肥皂等。对男航天员还装有剃须膏、安全剃须刀或电动剃须刀等;对女航天员则装有唇膏、指甲刀、皮肤清洗液和除臭剂等。在太空洗澡,是不能使用淋浴器的,而是用海绵布。每次洗澡备有二块海绵布,一块用于擦脸和头发,另一块用于擦身体。此外还有一块干布用于擦干潮湿的皮肤。在失重条件下洗澡,一般不需要太多水,因为水很容易粘附在皮肤上,不会从皮肤上流掉。
  
  航天员洗“海绵浴”时是用什么水?
  国际空间站上航天员的个人卫生用水,包括洗“海绵浴”用的水,都是经过再生处理过的废水。这些废水来源于以前的个人卫生用水,但主要是航天员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湿汽。将这些废水和湿汽收集起来,经过空间站上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证系统的再生处理,使其卫生程度达到卫生用水的标准,再供给航天员使用。总之,国际空间站是节约用水的典范,卫生用水不仅是反复使用,而且每人还要限量供应。国际空间站节约用水的原因不是因为缺水,而是因为将水从地面运送到国际空间站上去很不容易,需要很大的一笔费用。
  
  航天员的饮用水也是这种经再生处理过的废水吗?
  当然不是。航天员的饮用水都是从地面带到空间站上去的。再生处理过的废水仅供个人卫生用。
  
  航天员对国际空间站上的生活满意吗?
  一般说来是比较满意的,但也有一些小意见。例如用经过再生处理的废水作个人卫生用水,尽管它的卫生程度达到卫生用水的标准,但是一想到它的来源就令人恶心。 ★
其他文献
美国空军1月15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用大力神4B型运载火箭发射了价值8亿美元的一颗“军星”2军事通信卫星。这是2002年世界上的首次航天发射。此次发射的卫星和火箭均由洛马空间系统公司制造。这颗卫星是美国国防部迄今技术最先进的通信卫星,也是第二颗带有中等数据率有效载荷的这种卫星,数据处理速度可达1.5兆比/秒。它的升空标志着美国军用通信卫星已在地球轨道上组成一条“黄金链路”,可为美国军方和政府官员在地球
期刊
人类一直向往着登上火星,可火星上恶劣的自然条件又让人望而生畏。如何才能减少人类的风险呢?最近,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利用多个机器人在模拟火星地形的条件下实施了某些施工项目,包括由几个机器人一起抬升重物等。这意味着人类征服火星的进程将由这些机器人“迈出”第一步。这次参与试验的机器人实际上与漫游车相似。试验中,两个机器人联手部署了一座太阳能发电站。其间,它们的手臂抓住一个长2.5米的盒子,并
期刊
资源一号是一颗新型卫星,许多技术填补了我国卫星研制领域的空白,它的研制和成功运行,为我国空间技术的进步,开辟了道路。    ▲建立了高精度、高性能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公用平台  资源一号卫星公用平台能适应多用途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是具有较高自主能力和高精度的姿态控制系统以及适应变轨能力的轨道控制系统。其太阳电池帆板可单翼也可双翼,以适应不同需求的能源系统。平台中心承力筒能适应500~1000千克的有效
期刊
探险的欲望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  远古的穴居者试图越过山顶去观望远方的火光;欧洲的航海家远涉重洋去寻找新的大陆;美洲的拓荒者不远千里去发掘西部的宝藏;勇敢的航天员冒死登上月球,只是为了向地球上的同类挥一挥裹在太空服里那笨拙的双手。  就在此刻,许多人正在同心协力预备着人类的又一次探险——国际空间站(ISS),这个项目聚集了世界上16个国家的人才、技术和信念。ISS已经在地球轨道上紧锣密鼓地装
期刊
交友台  ·我是西北工业大学的一名大一学生,是一个航天迷,尤其是载人航天的爱好者。出于这个愿望,在高考中我就以进航天院校为目标,希望能为人类的航天伟业添砖加瓦。在这里我想结交一些与我有共同爱好的青年读者,我的通信地址是:  710072西安西北工业大学1098信箱蒋永光  ·我是一个太空爱好者,我很想交一些和我有同样理想的朋友,我的通信地址是:  450100河南省荥阳市乔楼乡乔楼三中三(1)班赵
期刊
期刊
期刊
为拯救冥王星探测计划,美国行星协会在写给美国国会的声明中指出:1433年,郑和的船队即将扬帆大西洋,明英宗朱祁镇将他们召回——中国失去了在哥伦布数十年前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机会;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是否又要由于目光短浅而失去另一次探索新疆界的良机?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短短数十年,人类的航天器几乎已经飞遍了太阳系的各个角落,通过对大行星、小行星、彗星、卫星的探测,绘制出了一幅生动多彩的太阳系全
期刊
期刊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对太空、对宇宙的好奇主,本刊特推出“宇航博士”栏目,欢迎提问,推荐话题,更欢迎专家和“知情者”常来作客,共同办好这个“有你、有我、有他”的互动栏目。    空间站能成为太空中的航空母舰吗?    太空跟海上不一样,大型空间站虽然相似于航空母舰,而且也有很多的军事作用,但在未来战争中还不能像航空母舰那样发挥重要的军事作用。    上一期介绍过的“载人轨道实验室”,有何军事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