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未来对人才的要求是必然要有自己的特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而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因此少年儿童了解中国文化传统,提高文化素质、品德修养,重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幼儿园;传统文化;培养幼儿;优良品格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5-0063-01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4月5日前后清明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等),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节日习俗,感受简单的历史文化,但涉及的内容还是不够丰富、不够全面。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还可以多加入一些关于古典文学的内容,如中国的经典故事、成语故事、唐诗宋词等。那么,在幼儿园中大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对幼儿来说到底有哪些意义呢?
首先,可以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萌发民族自豪感。如“有趣的汉字”,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象形字,知道汉字与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由此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探索的兴趣。通过对古典文学、经典故事、成语故事、传统节日以及民间游戏活动的接触和学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明显增强了。日常生活中,幼儿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学,对中国的一些经典动画片也逐渐地喜欢了,并由此感受到中国傳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萌发民族自豪感。
其次,可以培养幼儿的成功感。经历过早期阅读的幼儿比同龄幼儿有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也有更多的自尊、自信、自强和自律精神。幼儿学习以后,经常在家人、老师和小伙伴面前诵读,由此获得成功感,变得非常有自信。
最后,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利用幼儿时期的记忆力去记下这些永恒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对一个人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听读记忆是幼儿最自然的学习方式,错过这一时期就会错过人生的最佳记忆期。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其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传统文化为华夏子孙留下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使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现代人们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吸收了大量的西方文化,特别是我们的孩子逐渐为外来的新奇事物所吸引,但是对老祖宗的东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文化内涵缺少了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当今我国基础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正被纳入到正常的教学目标中去。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仍然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因此,本人认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培养幼儿优良品格尤其重要。
首先,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加深对祖国五千年文化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五言绝句李绅的《悯农》、李白的《静夜思》、骆宾王的《咏鹅》、孟浩然的《春晓》,语义浅显、用字自然、感染力强;典故《夸父追日》《盘古开天》等表现了智慧和力量;《闻鸡起舞》《岳母刺字》《卧薪尝胆》更是颂扬爱国主义、树立崇高理想的好作品。
其次,可以让幼儿接受优秀文学熏陶,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古人写诗词非常讲究炼字炼句,如陆游的著名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的是山村景色美丽迷人、杨柳叠翠、山花映红,这优美的文字与意境,对幼儿来说应该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具有优美音韵、意境美妙、语言凝练的作品如《忆江南》《枫桥夜泊》《山行》等,使幼儿欣赏到一幅幅富有色彩、流动感的画面,在感受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成语“入木三分”让孩子认识了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并欣赏了他的作品,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书法的传统美。
第三,对幼儿人格塑造、传统美德的形成、情操的陶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培养孩子今后做人、做中国人、做胸怀壮志的现代中国人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中国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最常见的是“四二一”式的家庭模式。在这种成长环境中,很多的孩子存在着普遍性的问题: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蛮横,自私,合作与分享能力差。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幼儿园时期开始的基础教育应当让传统文化教育占据相当的内容。《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让孩子懂得谦让、智慧、勇敢的美好品德。《弟子规》《三字经》让孩子们懂得了礼貌待人,明白是非、善恶、好坏,学会关心帮助他人。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传统文化经典中汇集了中国很多思想精粹和美德,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东西。比如:热爱学习,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这种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应当从儿童时期熏陶、浸润。
关键词 幼儿园;传统文化;培养幼儿;优良品格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5-0063-01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4月5日前后清明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等),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节日习俗,感受简单的历史文化,但涉及的内容还是不够丰富、不够全面。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还可以多加入一些关于古典文学的内容,如中国的经典故事、成语故事、唐诗宋词等。那么,在幼儿园中大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对幼儿来说到底有哪些意义呢?
首先,可以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萌发民族自豪感。如“有趣的汉字”,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象形字,知道汉字与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由此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探索的兴趣。通过对古典文学、经典故事、成语故事、传统节日以及民间游戏活动的接触和学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明显增强了。日常生活中,幼儿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学,对中国的一些经典动画片也逐渐地喜欢了,并由此感受到中国傳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萌发民族自豪感。
其次,可以培养幼儿的成功感。经历过早期阅读的幼儿比同龄幼儿有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也有更多的自尊、自信、自强和自律精神。幼儿学习以后,经常在家人、老师和小伙伴面前诵读,由此获得成功感,变得非常有自信。
最后,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利用幼儿时期的记忆力去记下这些永恒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对一个人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听读记忆是幼儿最自然的学习方式,错过这一时期就会错过人生的最佳记忆期。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其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传统文化为华夏子孙留下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使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现代人们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吸收了大量的西方文化,特别是我们的孩子逐渐为外来的新奇事物所吸引,但是对老祖宗的东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文化内涵缺少了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当今我国基础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正被纳入到正常的教学目标中去。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仍然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因此,本人认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培养幼儿优良品格尤其重要。
首先,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加深对祖国五千年文化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五言绝句李绅的《悯农》、李白的《静夜思》、骆宾王的《咏鹅》、孟浩然的《春晓》,语义浅显、用字自然、感染力强;典故《夸父追日》《盘古开天》等表现了智慧和力量;《闻鸡起舞》《岳母刺字》《卧薪尝胆》更是颂扬爱国主义、树立崇高理想的好作品。
其次,可以让幼儿接受优秀文学熏陶,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古人写诗词非常讲究炼字炼句,如陆游的著名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的是山村景色美丽迷人、杨柳叠翠、山花映红,这优美的文字与意境,对幼儿来说应该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具有优美音韵、意境美妙、语言凝练的作品如《忆江南》《枫桥夜泊》《山行》等,使幼儿欣赏到一幅幅富有色彩、流动感的画面,在感受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成语“入木三分”让孩子认识了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并欣赏了他的作品,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书法的传统美。
第三,对幼儿人格塑造、传统美德的形成、情操的陶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培养孩子今后做人、做中国人、做胸怀壮志的现代中国人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中国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最常见的是“四二一”式的家庭模式。在这种成长环境中,很多的孩子存在着普遍性的问题:缺乏爱心,不尊敬长辈,蛮横,自私,合作与分享能力差。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幼儿园时期开始的基础教育应当让传统文化教育占据相当的内容。《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让孩子懂得谦让、智慧、勇敢的美好品德。《弟子规》《三字经》让孩子们懂得了礼貌待人,明白是非、善恶、好坏,学会关心帮助他人。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传统文化经典中汇集了中国很多思想精粹和美德,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东西。比如:热爱学习,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这种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应当从儿童时期熏陶、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