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教学时要遵循多媒体辅助性原则,防止颠倒主次。教师应通过发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缺陷,分析出对应的措施,提高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生成;教学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和深化,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为广大教师所推崇,逐渐成为一种热潮。的确,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教学手段,它能通过图文、声像的综合作用,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充足的学习资源,也为教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教学场景,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正因如此,很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教学时容易颠倒主次,忽视了应遵循的多媒体的辅助性原则,把它奉为课堂的主宰,导致在课堂中丢失了很多不该抛弃的东西。
一、 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1.捕捉课堂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由于学生是带着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走进数学课堂并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探究来构建数学模型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随时有可能产生学习上的“意外”,教师如能捕捉住它加以开发利用,就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些教师由于受制于课件,对这些鲜活的动态生成教学资源漠然视之,甚至加以呵斥,实在令人叹息。
2.剥夺学生动手操作的快乐。苏联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外到内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数学课堂中的动手操作就是联系两者之间的重要桥梁,当学生带着原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参与动手操作时,思维的火发在碰撞中‘吱吱’燃烧,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深刻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体会一份‘思维在手中流动’的特殊快乐。”可是有的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为了体现多媒体“大容量、高效率”的优点,在制作课件时,把本该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改为课件演示,学生只能简单地说出思路就可以了,这样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二、应对措施
1.教师提高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能力。对于课堂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课前应有预设,并想好对策。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新课程课堂教学呼唤高水平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
新课程下的教学预设要求教师在通读课本、分析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整个教学系统进行规划,提出教学活动方案,包括一节课进行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知识来源、板书设计等。也就是为教学活动谋划蓝图的过程。同时密切关注课堂突发事件的发生,及时调整自己的预设。师生围绕教材展开真情的对话,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求知的欲望被激发,情感的闸门被打开,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会产生许多“预设”中未想到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些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预设引导学生做深入学习和知识拓展,充分利用有效的生成性资源,可以保证教师教学有一定方向,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评价方案,使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又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突发的生成事件作为新的教学资源(称生成性教学资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并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预设的补充。实现师生“教”与“学”的双赢。
2.让学生参与到动手实践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也能动手操作,真正参与,感受动手的快乐。
如教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通过让学生摆弄学具,比一比、量一量,可强化学生的认识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做一个圆柱和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然后让学生用倒米的方法找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先在圆柱内先装米,接着把米倒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中,并观察可以倒几次;再在圆锥内装米,接着把米倒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中,观察需几次才能倒满。反复实践,使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
总之,善于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然而,多媒体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仍然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应客观合理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方法,扬长避短,提高课堂效率。
责任编辑 晴 天
[关键词]多媒体;生成;教学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和深化,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为广大教师所推崇,逐渐成为一种热潮。的确,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教学手段,它能通过图文、声像的综合作用,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充足的学习资源,也为教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教学场景,进一步促进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正因如此,很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教学时容易颠倒主次,忽视了应遵循的多媒体的辅助性原则,把它奉为课堂的主宰,导致在课堂中丢失了很多不该抛弃的东西。
一、 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1.捕捉课堂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由于学生是带着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走进数学课堂并通过自己积极主动的探究来构建数学模型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随时有可能产生学习上的“意外”,教师如能捕捉住它加以开发利用,就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些教师由于受制于课件,对这些鲜活的动态生成教学资源漠然视之,甚至加以呵斥,实在令人叹息。
2.剥夺学生动手操作的快乐。苏联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外到内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数学课堂中的动手操作就是联系两者之间的重要桥梁,当学生带着原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参与动手操作时,思维的火发在碰撞中‘吱吱’燃烧,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深刻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体会一份‘思维在手中流动’的特殊快乐。”可是有的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为了体现多媒体“大容量、高效率”的优点,在制作课件时,把本该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改为课件演示,学生只能简单地说出思路就可以了,这样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二、应对措施
1.教师提高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能力。对于课堂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课前应有预设,并想好对策。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新课程课堂教学呼唤高水平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
新课程下的教学预设要求教师在通读课本、分析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整个教学系统进行规划,提出教学活动方案,包括一节课进行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知识来源、板书设计等。也就是为教学活动谋划蓝图的过程。同时密切关注课堂突发事件的发生,及时调整自己的预设。师生围绕教材展开真情的对话,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求知的欲望被激发,情感的闸门被打开,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会产生许多“预设”中未想到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些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预设引导学生做深入学习和知识拓展,充分利用有效的生成性资源,可以保证教师教学有一定方向,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评价方案,使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又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突发的生成事件作为新的教学资源(称生成性教学资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并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预设的补充。实现师生“教”与“学”的双赢。
2.让学生参与到动手实践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也能动手操作,真正参与,感受动手的快乐。
如教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通过让学生摆弄学具,比一比、量一量,可强化学生的认识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做一个圆柱和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然后让学生用倒米的方法找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先在圆柱内先装米,接着把米倒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中,并观察可以倒几次;再在圆锥内装米,接着把米倒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中,观察需几次才能倒满。反复实践,使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
总之,善于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然而,多媒体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仍然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应客观合理地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方法,扬长避短,提高课堂效率。
责任编辑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