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学习中是非常关键的,小学作为启蒙教育阶段,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迅速而正确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之正确而迅速地进行计算呢?我认为作为教师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在计算教学中,既要使学生懂得如何计算,又让他们知道为何这样计算。例如教学273÷39,学生学习用五入法试商,初商偏小要改商,这一知识,常常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错误。针对这一现象,我先让学生弄清“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大,商变小”的规律,使学生明确用五入法把39看成40来试商,试商时的除数比原来的除数大,商偏小,即余数大于除数的道理,从而建立初商偏小要改商的理性认识。通过实际做一做,让学生体会到把除数39看作40试商比较简便,因为调商次数少,初步体会如何合理试商。像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很快地掌握计算方法,有利于计算能力的提高。对于有的算理,只要把它孕伏在计算过程中,让学生在计算中明确这样算的道理。例如,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应让学生理解用一位数去乘两位数中的每一位数的实质是什么,从计算中感受到这样算的根据是两位数可以分成几十与几的和及乘法分配律。
二、引导学生在算理指导下掌握计算方法
不少学生虽然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因为算理不清,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无法适应计算学习中千变万化的各种具体情况,也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明确算理,让学生在算理指导下掌握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沟通计算方法间的联系,形成一些更加概括、更具有普遍实用性的计算方法。例如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共同特点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在教学中让学生沟通两种计算方法的联系,就可以提高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三、加强简便运算训练
简便运算就其形式而言是一种巧算,就其实质而言是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综合反映,所以加强简便运算训练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1.应加强简便运算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计算题中,简便运算题占有较大的题量,有时集中出现,有时分散出现在其他计算题中。处理好计算题一般解法和简便解法的关系,就能使枯燥无味的计算过程生动有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简便运算的优越性,把运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从而体验到简便运算带来的成功喜悦。
2.选择喜欢的方法计算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文化环境等都有所不同,他们在计算方法的选择上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教学时教师应当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包括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探究方法、选用不同的直观支撑。选择自己喜欢的或适合自身特点的计算方法,教师应当给予鼓励。如口算20×30,学生既可以先算20×3=60,再算60×10=600,也可以先算2×3=6,再在6的末尾添上两个零。
四、讲究练习形式,激发计算兴趣
教师要充分发挥各种练习形式如创设情境、进行变式训练、利用游戏等的作用,力求活而不难、易中求深,使各种练习相互协调,从而产生正向效应。利用形式多样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学生的计算兴趣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中可以进行一些变式训练。
1.改错练习,即把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错误作为新的信息,让学生指出并改正。
2.迁移性练习,如将整数四则运算法则迁移到小数的四则运算当中,将商不变性质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分数的基本性质当中。
3.技能性练习,如:口算、听算、笔算等。
4.分层练习,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简便运算题。如:470×51+47×490、88×7+22×72等。这些题不仅有利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更能唤起其他学生的计算兴趣与学习动力。
五、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俗话说得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这个道理。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只有平时多练,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才会提高;不然,学生在计算时就会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
例如:在计算3.5×20时,有学生解答成3.5×2,得到7,忘记了“20”末尾的“0”;还有的解答成35×20=700,没有注意3.5中的小数点。这些都是平时练习不够引起的。在计算练习中,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计算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时,常遇到学生计算法则是正确的但结果却是错误的,究其原因,有约分、通分的错误,有互化错误,也有百以内的口算问题。这些都反映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存在缺陷。为此,在练习中应有的放矢,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总之,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务必做到“讲方法,重技巧;激兴趣,树信心;养习惯,常练习”,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展开,从而使学生的运算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之正确而迅速地进行计算呢?我认为作为教师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在计算教学中,既要使学生懂得如何计算,又让他们知道为何这样计算。例如教学273÷39,学生学习用五入法试商,初商偏小要改商,这一知识,常常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错误。针对这一现象,我先让学生弄清“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大,商变小”的规律,使学生明确用五入法把39看成40来试商,试商时的除数比原来的除数大,商偏小,即余数大于除数的道理,从而建立初商偏小要改商的理性认识。通过实际做一做,让学生体会到把除数39看作40试商比较简便,因为调商次数少,初步体会如何合理试商。像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很快地掌握计算方法,有利于计算能力的提高。对于有的算理,只要把它孕伏在计算过程中,让学生在计算中明确这样算的道理。例如,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应让学生理解用一位数去乘两位数中的每一位数的实质是什么,从计算中感受到这样算的根据是两位数可以分成几十与几的和及乘法分配律。
二、引导学生在算理指导下掌握计算方法
不少学生虽然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因为算理不清,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无法适应计算学习中千变万化的各种具体情况,也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明确算理,让学生在算理指导下掌握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沟通计算方法间的联系,形成一些更加概括、更具有普遍实用性的计算方法。例如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共同特点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在教学中让学生沟通两种计算方法的联系,就可以提高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三、加强简便运算训练
简便运算就其形式而言是一种巧算,就其实质而言是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综合反映,所以加强简便运算训练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1.应加强简便运算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计算题中,简便运算题占有较大的题量,有时集中出现,有时分散出现在其他计算题中。处理好计算题一般解法和简便解法的关系,就能使枯燥无味的计算过程生动有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简便运算的优越性,把运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从而体验到简便运算带来的成功喜悦。
2.选择喜欢的方法计算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文化环境等都有所不同,他们在计算方法的选择上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教学时教师应当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包括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探究方法、选用不同的直观支撑。选择自己喜欢的或适合自身特点的计算方法,教师应当给予鼓励。如口算20×30,学生既可以先算20×3=60,再算60×10=600,也可以先算2×3=6,再在6的末尾添上两个零。
四、讲究练习形式,激发计算兴趣
教师要充分发挥各种练习形式如创设情境、进行变式训练、利用游戏等的作用,力求活而不难、易中求深,使各种练习相互协调,从而产生正向效应。利用形式多样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学生的计算兴趣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中可以进行一些变式训练。
1.改错练习,即把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错误作为新的信息,让学生指出并改正。
2.迁移性练习,如将整数四则运算法则迁移到小数的四则运算当中,将商不变性质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分数的基本性质当中。
3.技能性练习,如:口算、听算、笔算等。
4.分层练习,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简便运算题。如:470×51+47×490、88×7+22×72等。这些题不仅有利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更能唤起其他学生的计算兴趣与学习动力。
五、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俗话说得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这个道理。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只有平时多练,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才会提高;不然,学生在计算时就会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
例如:在计算3.5×20时,有学生解答成3.5×2,得到7,忘记了“20”末尾的“0”;还有的解答成35×20=700,没有注意3.5中的小数点。这些都是平时练习不够引起的。在计算练习中,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计算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时,常遇到学生计算法则是正确的但结果却是错误的,究其原因,有约分、通分的错误,有互化错误,也有百以内的口算问题。这些都反映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存在缺陷。为此,在练习中应有的放矢,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总之,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务必做到“讲方法,重技巧;激兴趣,树信心;养习惯,常练习”,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展开,从而使学生的运算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