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部央视开年大戏在众多偶像、仙侠剧中突围而出,让历史正剧重新焕发光彩。
新年伊始,讲述康熙年间一代廉吏生平事迹的历史正剧《于成龙》在央视一套播出,随即引发热议。《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盛赞这部作品:“当下我们正在进行反腐败斗争,虽然已经取得了压倒性的态势,但是反腐斗争仍然艰巨复杂,我们的时代需要更多胸怀国家、心系民生、清白一心可对天地的‘于成龙’。”
农历正月初二(1月29日),央视八套黄金档再次播出该剧。“一剧两开年”,可见《于成龙》所引发的话题热度和广泛讨论。继《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之后,国内已经很多年没再产生过如此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历史正剧了。在《芈月传》《大唐荣耀》等戏说类题材一统天下的电视银屏上,《于成龙》的“逆袭”,说明历史正剧在当下这个时代,仍然具有旺盛的需求与生命力。
从历年的传统看,开年热播的电视剧往往都会切合当前时代的重大议题。《雍正王朝》热播时,恰值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推行国企改制并铁腕反腐,电视剧对雍正力排众议、锐意革新的刻画,自然让观众联想到当时大刀阔斧的改革进程。2007年一开年,《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台首播,这部经典历史剧展现了嘉靖年间,从朝廷到各级官府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尤其是对嘉靖皇帝和海瑞浓墨重彩的刻画,既体现了历史剧的现实关怀,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明君清官情结。
《于成龙》的播出同样如此。在《于成龙》第一集播出之前,央視一套播出的是关于中纪委内部反腐的宣教纪录片。这样的编排顺序,用意一目了然。电视剧对于于成龙这个人物的性格塑造,在很大程度上正体现了中国民众对新时代语境下党员领导干部的期许和重望。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年少时历经流寇之乱、明清易代等政治变故,44岁才正式步入仕途,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当时的广西属于烟瘴险恶之地,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接受了清廷的委任。
于成龙到罗城时,这里遍地荒草,城内只有居民6家,茅屋数间,县衙也只是3间破茅草房,他只得寄居于关帝庙里。同来的5名仆从或死或逃,他却以坚强的意志扶病理事,缉捕盗匪、改革盐务、修复城池,迈开了仕宦生涯的第一步。
此后,于成龙历任知州、知府等地方官,一直做到藩臬二司、督抚大员。虽然官阶越升越高,却始终清廉自守。去直隶,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他“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有了“于糠粥”“于青菜”“于豆腐”等外号;他只身天涯,不带家眷,与结发妻子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他的清操苦节享誉当时,被康熙皇帝称誉为“天下第一廉吏”。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4月的一个早晨,于成龙起床准备办公,在走出房门的时候旧疾发作,临危之际吩咐了部分紧要公务,就坐在椅子上去世了,享年67岁。他的灵柩启运回乡时,男女老幼、商贩僧侣步行相送20余里,一路哭声震天。
在导演吴子牛看来,一生秉持“勿昧天理良心”信念的于成龙,所满足的正是当下民众对有担当、干实事的官员干部的想象和期待:“中国老百姓有一个对‘盛世’的渴望心态,在这个心态里,他们对所谓的‘父母官’有很深的期待。于成龙这个清官,是当今老百姓的需求。”
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吴子牛曾创作过《天下粮仓》《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收视、口碑双收的历史正剧。如同于成龙的清廉简朴,吴子牛拍戏也以“抠”著称:他从来不坐房车,永远坐在监视器前;也很少选用大牌演员,比如此次扮演于成龙的演员成泰燊,虽然不是观众熟悉的面孔,却是实力雄厚的演技派,而且此前就已在电视剧《天地民心》中塑造过另一位山西廉吏——寿阳人祁寯(音同“俊”)藻。
尽管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优秀的演员,但对吴子牛来说,《于成龙》的拍摄过程还是异常艰辛,整个剧组团队813人,3个摄制组同时推进,从寒冬拍到盛夏,山西、横店、无锡、广西一路跋涉。年过六旬的吴子牛感觉自己像在中国大江南北流浪苦修了一遭,病了好几次。
在剧情的处理上,吴子牛同样颇费苦心,在贴合历史的同时,也注重对现实政治的呼应。比如在历史中,如果没有上司们的赏识推荐,于成龙很难在20年的宦海生涯中一路平步青云,从七品知县擢升为一品大员。而电视剧不只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淡化,反而强化了于成龙性格中刚直、冲动的一面。比如安排了他在正式步入仕途前就为民请命、抗击暴政的情节,对于成龙在福州挑战福建巡抚、总督乃至康亲王等上司的权威,同时不顾布政使章吉仁是其同窗、同乡好友,执意彻查通海案的举动,也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刻画。这样的艺术处理,凸显了于成龙敢于担当的形象,也彰显了他在当下中国的现实意义:身处重重关系网络和人情桎梏中,这位不畏权贵的“闯祸界老司机”,正是我们时代的一股激流和正气。
如果还要说不足的话,那么就是于成龙的形象塑造得过于正面,有些失去了人性意义上的真实感和复杂性。电视剧中,于成龙面对权贵势力的欺压威吓,似乎从来没有害怕和动摇过。这样的塑造在提升人物境界的同时,也拉远了观众与人物的距离。鲁迅先生批评《三国演义》的那句话——“写关羽之义而似伪,状诸葛多智而近妖”,或许也可以用在电视剧《于成龙》上。
但这种“高大全”和“伟光正”,或许正寄寓了《于成龙》创作团队的一缕理想主义情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电视剧中于成龙走出山西时,他的老师对他讲的一句话。在吴子牛看来,这8个字涵盖了所有“好官”的人生信条:“能够做到造福一方,这是一个优秀官员最高的境界,如果每一个地方官员都能造福他所在的地方,那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是天堂了。”
新年伊始,讲述康熙年间一代廉吏生平事迹的历史正剧《于成龙》在央视一套播出,随即引发热议。《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盛赞这部作品:“当下我们正在进行反腐败斗争,虽然已经取得了压倒性的态势,但是反腐斗争仍然艰巨复杂,我们的时代需要更多胸怀国家、心系民生、清白一心可对天地的‘于成龙’。”
农历正月初二(1月29日),央视八套黄金档再次播出该剧。“一剧两开年”,可见《于成龙》所引发的话题热度和广泛讨论。继《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之后,国内已经很多年没再产生过如此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历史正剧了。在《芈月传》《大唐荣耀》等戏说类题材一统天下的电视银屏上,《于成龙》的“逆袭”,说明历史正剧在当下这个时代,仍然具有旺盛的需求与生命力。
从历年的传统看,开年热播的电视剧往往都会切合当前时代的重大议题。《雍正王朝》热播时,恰值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推行国企改制并铁腕反腐,电视剧对雍正力排众议、锐意革新的刻画,自然让观众联想到当时大刀阔斧的改革进程。2007年一开年,《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台首播,这部经典历史剧展现了嘉靖年间,从朝廷到各级官府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尤其是对嘉靖皇帝和海瑞浓墨重彩的刻画,既体现了历史剧的现实关怀,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明君清官情结。
《于成龙》的播出同样如此。在《于成龙》第一集播出之前,央視一套播出的是关于中纪委内部反腐的宣教纪录片。这样的编排顺序,用意一目了然。电视剧对于于成龙这个人物的性格塑造,在很大程度上正体现了中国民众对新时代语境下党员领导干部的期许和重望。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年少时历经流寇之乱、明清易代等政治变故,44岁才正式步入仕途,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当时的广西属于烟瘴险恶之地,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接受了清廷的委任。
于成龙到罗城时,这里遍地荒草,城内只有居民6家,茅屋数间,县衙也只是3间破茅草房,他只得寄居于关帝庙里。同来的5名仆从或死或逃,他却以坚强的意志扶病理事,缉捕盗匪、改革盐务、修复城池,迈开了仕宦生涯的第一步。
此后,于成龙历任知州、知府等地方官,一直做到藩臬二司、督抚大员。虽然官阶越升越高,却始终清廉自守。去直隶,他“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他“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有了“于糠粥”“于青菜”“于豆腐”等外号;他只身天涯,不带家眷,与结发妻子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他的清操苦节享誉当时,被康熙皇帝称誉为“天下第一廉吏”。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4月的一个早晨,于成龙起床准备办公,在走出房门的时候旧疾发作,临危之际吩咐了部分紧要公务,就坐在椅子上去世了,享年67岁。他的灵柩启运回乡时,男女老幼、商贩僧侣步行相送20余里,一路哭声震天。
在导演吴子牛看来,一生秉持“勿昧天理良心”信念的于成龙,所满足的正是当下民众对有担当、干实事的官员干部的想象和期待:“中国老百姓有一个对‘盛世’的渴望心态,在这个心态里,他们对所谓的‘父母官’有很深的期待。于成龙这个清官,是当今老百姓的需求。”
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吴子牛曾创作过《天下粮仓》《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收视、口碑双收的历史正剧。如同于成龙的清廉简朴,吴子牛拍戏也以“抠”著称:他从来不坐房车,永远坐在监视器前;也很少选用大牌演员,比如此次扮演于成龙的演员成泰燊,虽然不是观众熟悉的面孔,却是实力雄厚的演技派,而且此前就已在电视剧《天地民心》中塑造过另一位山西廉吏——寿阳人祁寯(音同“俊”)藻。
尽管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优秀的演员,但对吴子牛来说,《于成龙》的拍摄过程还是异常艰辛,整个剧组团队813人,3个摄制组同时推进,从寒冬拍到盛夏,山西、横店、无锡、广西一路跋涉。年过六旬的吴子牛感觉自己像在中国大江南北流浪苦修了一遭,病了好几次。
在剧情的处理上,吴子牛同样颇费苦心,在贴合历史的同时,也注重对现实政治的呼应。比如在历史中,如果没有上司们的赏识推荐,于成龙很难在20年的宦海生涯中一路平步青云,从七品知县擢升为一品大员。而电视剧不只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淡化,反而强化了于成龙性格中刚直、冲动的一面。比如安排了他在正式步入仕途前就为民请命、抗击暴政的情节,对于成龙在福州挑战福建巡抚、总督乃至康亲王等上司的权威,同时不顾布政使章吉仁是其同窗、同乡好友,执意彻查通海案的举动,也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刻画。这样的艺术处理,凸显了于成龙敢于担当的形象,也彰显了他在当下中国的现实意义:身处重重关系网络和人情桎梏中,这位不畏权贵的“闯祸界老司机”,正是我们时代的一股激流和正气。
如果还要说不足的话,那么就是于成龙的形象塑造得过于正面,有些失去了人性意义上的真实感和复杂性。电视剧中,于成龙面对权贵势力的欺压威吓,似乎从来没有害怕和动摇过。这样的塑造在提升人物境界的同时,也拉远了观众与人物的距离。鲁迅先生批评《三国演义》的那句话——“写关羽之义而似伪,状诸葛多智而近妖”,或许也可以用在电视剧《于成龙》上。
但这种“高大全”和“伟光正”,或许正寄寓了《于成龙》创作团队的一缕理想主义情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电视剧中于成龙走出山西时,他的老师对他讲的一句话。在吴子牛看来,这8个字涵盖了所有“好官”的人生信条:“能够做到造福一方,这是一个优秀官员最高的境界,如果每一个地方官员都能造福他所在的地方,那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是天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