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老师们最为头疼的事,费时费力不说,还收效甚微。学生说:“作文最难写,我绞尽脑汁还是写不好。”而面对着收上来的学生习作,教师的脸上也挂满了忧虑。他们说:“作文最难教,我想方设法却效果不佳。”“难写”与“难教”的教学矛盾往往导致“怕写”与“怕教”的心理症结,严重挫伤了师生的写作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心理或真切的体验,反对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有创新,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力求文章有新观点、新信息;写作要善于想象和联想,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
现实与新课标的要求怎样才能达到一致呢?
一、激发写作兴趣,积极参与写作
1.以练笔入手激发兴趣
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精致的本子来写随笔,并为自己的随笔本起一个漂亮的名,这是激发他们练笔的第一步。随笔每天坚持写,每天上交老师批阅。老师对随笔提到的人、事发表看法,这样容易博得学生的信任,让他们愿意通过本子与老师交流,这是引导学生打开“话匣子”的方法。同时,这也改变学生没话写的局面,变被动地要“我”写为“我”想写。学生的随笔本里不仅有文字,学生还可以在文字旁边画插图、贴画,反正一切美的东西都可以搬上本子。这样体现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期末还可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随笔进行评比表彰。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是利用教材创设情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本资源,利用课文素材,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续写、改写、仿写或是写读后感等,把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作文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有不少人物描写片断,写得非常传神。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对班级某一同学进行描写,然后让大家猜测写的是哪位同学。
二是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情境。写作源于生活,善于抓住生活的契机,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的瞬间,体味生活,写出心中的感悟。比如,让学生仔细观察课间同学活动,然后写写“课间十分钟”。关注生活,不仅留心发生在身边的事,也要关注广播、电视、报刊上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真实性较高、实效性强,可以当写作素材,使学生创作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重视阅读教学,以读带写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关系。”阅读是一种学习,而写作却是一种创造。鼓励学生多读课外读物,特别是名著。读经典名著,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深远的作用,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积累他们的文化底蕴、处世经验,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进取精神。
当然,教师要做好引领工作,使学生有阅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把教科书上的名著节选作为名著推荐的切入口,设疑激趣,开启学生名著阅读的大门。一个学期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读三四本名著。教师可以上几节导引课,以激发学生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做摘录、卡片,如何赏析精彩语句,教学生对精彩语段进行仿写等。凡此种种都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当然,我们还可以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展示课,如选取里面精彩的章节,把它改写成剧本进行表演,改剧本就是一个写作的过程;也可以进行读书笔记展示评比活动;也可以写写读后感等。
除了读名著,学生还可以读一些文质兼美的名家散文;也可以读一些科普类的书籍以增加知识储备。看《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它们大多篇幅短,内容涉及面广。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写出个性化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述,为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这是要求学生的作文要有个性。
独创性表达是个性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写作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从语言形式到表现手法、文体等进行不断的创新,表现出学生的独特个性特征。这是写作走向成熟、形成独特风格的时候。这时候的作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其激励功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能充分展示其写作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打破束缚思想的框架,给他们思想、言论以自由,使他们毫无顾忌地道出自己的心声,讲出自己要讲的话,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个性,学生写作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许学生作文中某种表述不合常规甚至与老师的思想观点相左,老师应该有包容、宽容之心。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白孩子与成人之间的差异,蹲下身来和学生一起看世界,用一颗爱心想学生之所想。我们只有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他们才愿意在作文中表现出他的独特性。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难啃的骨头之一,但是只要我们一线语文老师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实踐,学生作文状况会有所改观,学生就会快乐地作文。
(责任编辑 韦 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心理或真切的体验,反对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有创新,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力求文章有新观点、新信息;写作要善于想象和联想,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
现实与新课标的要求怎样才能达到一致呢?
一、激发写作兴趣,积极参与写作
1.以练笔入手激发兴趣
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精致的本子来写随笔,并为自己的随笔本起一个漂亮的名,这是激发他们练笔的第一步。随笔每天坚持写,每天上交老师批阅。老师对随笔提到的人、事发表看法,这样容易博得学生的信任,让他们愿意通过本子与老师交流,这是引导学生打开“话匣子”的方法。同时,这也改变学生没话写的局面,变被动地要“我”写为“我”想写。学生的随笔本里不仅有文字,学生还可以在文字旁边画插图、贴画,反正一切美的东西都可以搬上本子。这样体现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期末还可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随笔进行评比表彰。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是利用教材创设情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本资源,利用课文素材,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续写、改写、仿写或是写读后感等,把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作文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有不少人物描写片断,写得非常传神。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对班级某一同学进行描写,然后让大家猜测写的是哪位同学。
二是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情境。写作源于生活,善于抓住生活的契机,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的瞬间,体味生活,写出心中的感悟。比如,让学生仔细观察课间同学活动,然后写写“课间十分钟”。关注生活,不仅留心发生在身边的事,也要关注广播、电视、报刊上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真实性较高、实效性强,可以当写作素材,使学生创作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重视阅读教学,以读带写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关系。”阅读是一种学习,而写作却是一种创造。鼓励学生多读课外读物,特别是名著。读经典名著,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深远的作用,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积累他们的文化底蕴、处世经验,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进取精神。
当然,教师要做好引领工作,使学生有阅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把教科书上的名著节选作为名著推荐的切入口,设疑激趣,开启学生名著阅读的大门。一个学期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读三四本名著。教师可以上几节导引课,以激发学生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做摘录、卡片,如何赏析精彩语句,教学生对精彩语段进行仿写等。凡此种种都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当然,我们还可以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展示课,如选取里面精彩的章节,把它改写成剧本进行表演,改剧本就是一个写作的过程;也可以进行读书笔记展示评比活动;也可以写写读后感等。
除了读名著,学生还可以读一些文质兼美的名家散文;也可以读一些科普类的书籍以增加知识储备。看《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它们大多篇幅短,内容涉及面广。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写出个性化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述,为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这是要求学生的作文要有个性。
独创性表达是个性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写作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从语言形式到表现手法、文体等进行不断的创新,表现出学生的独特个性特征。这是写作走向成熟、形成独特风格的时候。这时候的作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其激励功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能充分展示其写作才能的空间,鼓励学生打破束缚思想的框架,给他们思想、言论以自由,使他们毫无顾忌地道出自己的心声,讲出自己要讲的话,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个性,学生写作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许学生作文中某种表述不合常规甚至与老师的思想观点相左,老师应该有包容、宽容之心。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白孩子与成人之间的差异,蹲下身来和学生一起看世界,用一颗爱心想学生之所想。我们只有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他们才愿意在作文中表现出他的独特性。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难啃的骨头之一,但是只要我们一线语文老师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实踐,学生作文状况会有所改观,学生就会快乐地作文。
(责任编辑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