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将80例肺结核咳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为65.0%,高于对照组的42.5%(P<0.05)。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垂体后叶素可显著提高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疗效,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用药期间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调整剂量,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 肺结核 咯血 垂体后叶素 疗效 护理
肺结核常见并发症为咳血,如大量咳血会造成病灶扩散、窒息、感染以及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对肺结核合并咳血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止血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了护理体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肺结核合并咳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将80例肺结核咳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2~71岁,平均(47.7±8.4)岁;咳血量110~650ml,平均(348.2±28.6)ml;类型:空洞型24例,浸润性16例。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0~73岁,平均(48.1±7.9)岁;咳血量100~600ml,平均(351.7±30.5)ml;类型:空洞型27例,浸润性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结核、止咳、化痰、抗感染、止血芳酸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垂体后叶素10U加入500ml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每分钟15~25滴,维持24h,根据患者咳血情况调整垂体后叶素滴速和剂量。两组患者均治疗1周。
1.3 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要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和药品,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注意皮肤色泽、肢体温度、呼吸频率及有无出血症状,如患者咳血时出现出现抽搐、口唇发绀、呼吸急促、张口瞠目、目光呆滞等表现,则判断患者是否为咳血窒息,及时进行抢救处理。垂体后叶素治疗期间,要加强巡视,详细记录患者用药前后症状体征,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滴速,不定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及时对并发症进行处理。
1.3 疗效评价
根据实用内科学中的疗效评价标准进行判断[2],显效:治疗3d后患者咳嗽、咳血、呼吸困难、气促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未出现新鲜咳血;有效:治疗5d患者患者咳血时间间隔延长,咳嗽、呼吸困难、气促等临床症状减少;无效:用药7d后患者咳血未停止,咳嗽、呼吸困难、气促等临床症状无减轻或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效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以轻中度为主,无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给予对症处理、调整滴速等处理后缓解。其中观察组发生胃肠道反应17例,心悸5例,胸闷2例,血压升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0%;对照组发生胃肠道反应11例,心悸、胸闷个2例,血压升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3,P<0.05)。
3 讨论
近几年,在环境污染加剧、流动人口增加等因素影响下,我国肺结核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3]。结核病属慢性疾病,治疗周期较长,短时间内难以治愈或见效,其中35%左右的肺结核患者往往伴有咳血表现,当出现大咳血时极易引起窒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于肺结核伴有咳血患者,临床中应当高度重视,及时给予有效的止血治疗。
垂体后叶素是临床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止血药物,俗称内科止血钳,其止血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刺激患者的迷走神经,使得患者心率降低,从而控制出血,达到减少出血量的目的。同时,垂体后叶素还具有血管收缩作用,收缩患者的小动脉和肺部毛细血管,减少肺部血流量,从而形成有效止血。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不过既往研究显示[4],垂体后叶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治疗中及治疗后较易引发腹痛、头晕、呕吐、心悸、胸闷等不良反应。本组患者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5%。因此,在用药期间必须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医护人员要加强巡视,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定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垂体后叶素剂量和滴速,对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要及时给予处理,并严格掌握垂体后叶素适应证,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常规治疗联合垂体后叶素可显著提高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疗效,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用药期间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调整剂量,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利,周美兰,王长武,等.武汉市汉阳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31(1):43-45.
[2] 喻长发,陈小琴.肺结核咯血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8):126-127.
[3] 蔡玉梅60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100-101.
[4] 刘后春,谢永斌.垂体后叶素与酚妥拉明联用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抗感染医学,2015,12(1):110-112.
作者简介:王登梅,出生年月1974.12.25,苗族,本科,主管护师,单位:贵州省黄平县人民医院 感染科。
【关键词】 肺结核 咯血 垂体后叶素 疗效 护理
肺结核常见并发症为咳血,如大量咳血会造成病灶扩散、窒息、感染以及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对肺结核合并咳血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止血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了护理体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肺结核合并咳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合并肺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将80例肺结核咳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2~71岁,平均(47.7±8.4)岁;咳血量110~650ml,平均(348.2±28.6)ml;类型:空洞型24例,浸润性16例。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0~73岁,平均(48.1±7.9)岁;咳血量100~600ml,平均(351.7±30.5)ml;类型:空洞型27例,浸润性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结核、止咳、化痰、抗感染、止血芳酸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垂体后叶素10U加入500ml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每分钟15~25滴,维持24h,根据患者咳血情况调整垂体后叶素滴速和剂量。两组患者均治疗1周。
1.3 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后要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和药品,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注意皮肤色泽、肢体温度、呼吸频率及有无出血症状,如患者咳血时出现出现抽搐、口唇发绀、呼吸急促、张口瞠目、目光呆滞等表现,则判断患者是否为咳血窒息,及时进行抢救处理。垂体后叶素治疗期间,要加强巡视,详细记录患者用药前后症状体征,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滴速,不定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及时对并发症进行处理。
1.3 疗效评价
根据实用内科学中的疗效评价标准进行判断[2],显效:治疗3d后患者咳嗽、咳血、呼吸困难、气促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未出现新鲜咳血;有效:治疗5d患者患者咳血时间间隔延长,咳嗽、呼吸困难、气促等临床症状减少;无效:用药7d后患者咳血未停止,咳嗽、呼吸困难、气促等临床症状无减轻或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效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以轻中度为主,无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给予对症处理、调整滴速等处理后缓解。其中观察组发生胃肠道反应17例,心悸5例,胸闷2例,血压升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0%;对照组发生胃肠道反应11例,心悸、胸闷个2例,血压升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3,P<0.05)。
3 讨论
近几年,在环境污染加剧、流动人口增加等因素影响下,我国肺结核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3]。结核病属慢性疾病,治疗周期较长,短时间内难以治愈或见效,其中35%左右的肺结核患者往往伴有咳血表现,当出现大咳血时极易引起窒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于肺结核伴有咳血患者,临床中应当高度重视,及时给予有效的止血治疗。
垂体后叶素是临床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止血药物,俗称内科止血钳,其止血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刺激患者的迷走神经,使得患者心率降低,从而控制出血,达到减少出血量的目的。同时,垂体后叶素还具有血管收缩作用,收缩患者的小动脉和肺部毛细血管,减少肺部血流量,从而形成有效止血。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不过既往研究显示[4],垂体后叶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治疗中及治疗后较易引发腹痛、头晕、呕吐、心悸、胸闷等不良反应。本组患者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5%。因此,在用药期间必须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医护人员要加强巡视,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定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垂体后叶素剂量和滴速,对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要及时给予处理,并严格掌握垂体后叶素适应证,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常规治疗联合垂体后叶素可显著提高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疗效,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用药期间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调整剂量,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利,周美兰,王长武,等.武汉市汉阳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31(1):43-45.
[2] 喻长发,陈小琴.肺结核咯血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8):126-127.
[3] 蔡玉梅60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100-101.
[4] 刘后春,谢永斌.垂体后叶素与酚妥拉明联用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抗感染医学,2015,12(1):110-112.
作者简介:王登梅,出生年月1974.12.25,苗族,本科,主管护师,单位:贵州省黄平县人民医院 感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