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和国家推进改革开放成果共享的一项重要战略。城乡一体化,既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过程,又是增强农村人口素质、增进农村文明程度的过程。随着陕西省府谷县国民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功能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只有尽快实现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逐步融合城乡文明,才能实现城市与乡村的自然融合,最终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然而,府谷县农业立地条件差,产业化发展水平低,城乡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实现城乡共富,需要充分认识城乡发展的现实,寻求一条城乡共建共享的新路子。
一、府谷县情概况
(一)府谷县基本情况
府谷县位于陕西省最北端,总面积3229平方公里,总人口24.2万。近年来,府谷县紧紧围绕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全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民企集团化战略,积极推进资源转化,着力打造产业集群,不断改善基础条件,全面发展民生事业,县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11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3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27元,县域综合实力连续3年稳居陕西省第一位,跃居“西部十强”第6位、“全国百强”第69位,成为陕西乃至全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今年县域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城乡发展优势条件
府谷是国家规划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陕西省规划建设的煤电化载能工业园区,被誉为“黄河金三角”。府谷统筹城乡发展的优势有:
第一,府谷境内资源富集,比较优势明显。一是水资源优势突出。二是煤炭储量丰富。三是要素资源富集。四是电力供应充足。五是区位优势明显。
第二,立地条件优越。府谷依托自然地理条件,整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片区,西部产煤区、东部工业区和南部农业区。近年来坚持“三线”发展战略,即以府店公路、府准公路和黄河沿线为轴线,依托中心城镇,增强“三线”辐射功能,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商业、餐饮等服务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每个区域都根据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依托当地条件,集中打造,连片发展。
第三,有一批干事创业的民营企业家。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府谷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的理念深入人心,他们能积极响应政府“双百”帮扶工程、“3331”扶贫工程,投身新农村建设。广大民营企业家不断参与社会扶贫与公益事业,为府谷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以及通讯设施建设等办了许多大事、好事和实事,极大地推动了府谷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城乡统筹发展措施及成效
(一)把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发展作为基础工程
借鉴先进地区的建设经验,结合各镇实际,准确把握重点镇的发展定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突出“夯实基础、因地制宜、完善功能、突出特色”的重点,不断完善集镇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集镇发展环境。结合地理位置、产业特点和发展现状,对城中村改造和15个镇的城镇化建设进行了统一规划。完成了25个村庄的总规和45个村庄的详规,编制完成了《全县城乡一体化规划》,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体系基本形成。按照“项目支撑,产业带动”的思路,在集镇建设总体规划中,突出产业对集镇建设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规划建设一批有区域经济特色、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产业,推动集镇经济多元化、规模化发展。
(二)把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按照基础先行的建设思路,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集镇功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的原则,强力推进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两纵三横”铁路发展规划和“四纵四横一环城”公路发展规划为重点,不断扩大全县城乡路网覆盖面,实现了“乡乡通油、村村通达”的目标,基本实现了西部产煤区、东部工业区和南部农业区的相互贯通,形成了重要干线公路为主骨架、乡村公路为辐射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力地促进了集镇的快速发展。全面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实施信息入村、通乡光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县15个镇全部实现互联网接入、移动电话网络和广播电视全覆盖。全力实施村庄绿化、人畜饮水、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等各项重点工程,镇、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三)把统筹城乡工农业发展作为主要抓手
积极稳妥地推进乡村布局整合,按照收缩转移、集中发展的思路,加大整建制移民和村落整合力度,减少村委数量,集中精力打造100个重点新农村,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小城镇为支撑、重点新农村为延伸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按照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实现产业和项目对集镇建设发展的有效支撑。
工业方面,规划建设郭家湾、庙沟门、清水川、皇甫川四大工业园区和新尧等八个兰炭产业园区,引进神华、华能、大唐、中煤、淮北、陕煤等国有大企业,建设大型资源转化项目,着力打造煤转电、煤化工、煤电载能产业链,形成工业园区化、循环化、集群化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吸纳带动作用,有序推进农业、农民、土地和第三产业向园区转移集中,带动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了镇、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农业方面,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农业,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业,规划建设四大特色农业园区、“五个万亩”高产示范基地和100个现代农业小区。县财政注资1亿元,组建农业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培植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形成了基地支撑、小区带动、龙头企业引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县上每年安排2000万元农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以日光温室、大棚蔬菜为主的设施种植业和以生猪、羊、蛋鸡为主的规模养殖业,为集镇和农村居民的就业和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
(四)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作为关键环节 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解决老百姓上学、看病、就业、住房、养老等难题,极大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2008年在全省率先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肉蛋奶补贴工程;在全面兑现“两免一补”的基础上,普及了15年免费教育,不断加快集镇幼儿园和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有效解决了集镇居民上学难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双补双管四结合”的医改模式。全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五保对象实行集中供养,对城乡6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养老金。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就业培训资金,实施青年农民培训计划,安排3000万元专项就业资金,促进社会就业。
(五)把民企共建共享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力量
深入实施“双百”帮扶工程,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赞助,社会捐助”的思路,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动员工矿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集镇和新农村建设,建成了以芦草畔新农村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农村建设典型,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建立煤炭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大力实施煤矿采空区塌陷区恢复治理和移民搬迁工程,极大地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初步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地区“村企共建、利益共享、和谐发展”的社会管理创新之路,得到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在鼓励民营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帮扶领域,想方设法为群众提供增收致富的渠道。通过参股分红、吸纳就业、提供三产服务、扶持农业产业等方式,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六)把创新机制管理作为统筹发展的重要突破
围绕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集镇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为集镇发展预留足够的建设用地。采取奖励、补贴等办法,鼓励农民退出宅基地或承包地,支持重点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互相挂钩,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凡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的当地居民及办理落户手续的外来人员,均实行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待遇。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鼓励集镇将成片宅基地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整合,用于城镇的开发建设。土地出让金收益除用于农民安置补偿和缴纳相关税费外,剩余部分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体系,在户籍、土地、税收、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予以保障。充分考虑镇区居民的分布特点、人口数量等因素,按照就近方便、便于管理、便于服务的原则,以小区、楼栋、街巷为基础,积极推行集镇居民社区化管理,不断提升集镇管理服务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降低进镇农民创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比照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政策,认真落实再就业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等惠民政策,为进镇农民提供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形成进得来、稳得住、能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城乡统筹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
尽管近年来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农业生产也呈现出较快增长的趋势,但从总体上来看,府谷农业弱质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农业增长速度落后于地方财政的增长速度,农民收入也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2011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5倍。在南部农业发展地区,差距更为明显。
(二)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受户籍制度约束,农民在社会保障、养老、就业、住房等方面不能与城里人享受同等待遇。比如在社会保障方面,当前府谷农村社保体系建设刚刚起步,除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外,其它保障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老师大多被选调到城区,城区学校生源爆满,而农村留守教师多,但缺乏高水平专职教师。
(三)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
农村特别是南部地区经济条件较差,目前没有大的企业带动发展农村集镇。西部地区煤炭工业发展迅猛,但由此造成村镇布局不合理,垃圾处理、生态保护设施缺乏。东南部黄河沿岸是黄土峡谷丘陵区,立地条件相对较差。
(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相关政策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府谷县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需要下更大决心来调整人民收入分配结构,切实向农村特别是东南部地区农村倾斜。特别是要加大基础产业、弱势领域、公共服务、民生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力度,需要在粮食生产、主要畜牧产品生产等弱势产业方面建立补贴制度,尽管府谷地方财力近几年增长较快,但仍满足不了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改进措施
(一)进一步做好城乡建设规划
为确保新农村建设科学有序,必须规划先行,以科学完善的规划为指导,减少村镇建设的盲目性、随意性,提升建设水平,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好城乡建设规划。着眼于推进农村城镇化,将城市规划理念引入乡村建设,编制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整建规划。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发展带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高水平地科学谋划农村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建设等布局和实现途径。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利用新一轮土地总体规划调整的有利时机,盘活村庄建设用地,尽可能将村庄建设的留用地留出来、调整好。
(二)进一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统筹规划全县的产业布局,突出城乡各自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把农民的持续增收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规模成片”的要求,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特色产业支撑作用,建设产业基地,发展高效农业,着力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推动农业发展升级。围绕府谷特色产业,搞好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科研攻关,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完善流通体系,切实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适应市场的能力。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扶持开发农家乐项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进一步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落后是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重要原因,是当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长远发展规划,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的延伸。下大力气建设完善农村公路、桥梁、供电、饮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进一步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问题相当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突出抓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整合优化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城乡文化资源共享。三是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降低群众看病成本。四是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逐步让农民老有所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
(陕西省府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高和平供稿)
一、府谷县情概况
(一)府谷县基本情况
府谷县位于陕西省最北端,总面积3229平方公里,总人口24.2万。近年来,府谷县紧紧围绕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全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民企集团化战略,积极推进资源转化,着力打造产业集群,不断改善基础条件,全面发展民生事业,县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11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3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27元,县域综合实力连续3年稳居陕西省第一位,跃居“西部十强”第6位、“全国百强”第69位,成为陕西乃至全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今年县域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城乡发展优势条件
府谷是国家规划的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陕西省规划建设的煤电化载能工业园区,被誉为“黄河金三角”。府谷统筹城乡发展的优势有:
第一,府谷境内资源富集,比较优势明显。一是水资源优势突出。二是煤炭储量丰富。三是要素资源富集。四是电力供应充足。五是区位优势明显。
第二,立地条件优越。府谷依托自然地理条件,整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片区,西部产煤区、东部工业区和南部农业区。近年来坚持“三线”发展战略,即以府店公路、府准公路和黄河沿线为轴线,依托中心城镇,增强“三线”辐射功能,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商业、餐饮等服务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每个区域都根据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依托当地条件,集中打造,连片发展。
第三,有一批干事创业的民营企业家。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府谷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的理念深入人心,他们能积极响应政府“双百”帮扶工程、“3331”扶贫工程,投身新农村建设。广大民营企业家不断参与社会扶贫与公益事业,为府谷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以及通讯设施建设等办了许多大事、好事和实事,极大地推动了府谷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城乡统筹发展措施及成效
(一)把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发展作为基础工程
借鉴先进地区的建设经验,结合各镇实际,准确把握重点镇的发展定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突出“夯实基础、因地制宜、完善功能、突出特色”的重点,不断完善集镇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集镇发展环境。结合地理位置、产业特点和发展现状,对城中村改造和15个镇的城镇化建设进行了统一规划。完成了25个村庄的总规和45个村庄的详规,编制完成了《全县城乡一体化规划》,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体系基本形成。按照“项目支撑,产业带动”的思路,在集镇建设总体规划中,突出产业对集镇建设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规划建设一批有区域经济特色、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产业,推动集镇经济多元化、规模化发展。
(二)把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按照基础先行的建设思路,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集镇功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的原则,强力推进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两纵三横”铁路发展规划和“四纵四横一环城”公路发展规划为重点,不断扩大全县城乡路网覆盖面,实现了“乡乡通油、村村通达”的目标,基本实现了西部产煤区、东部工业区和南部农业区的相互贯通,形成了重要干线公路为主骨架、乡村公路为辐射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力地促进了集镇的快速发展。全面完成了城乡电网改造,实施信息入村、通乡光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县15个镇全部实现互联网接入、移动电话网络和广播电视全覆盖。全力实施村庄绿化、人畜饮水、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等各项重点工程,镇、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三)把统筹城乡工农业发展作为主要抓手
积极稳妥地推进乡村布局整合,按照收缩转移、集中发展的思路,加大整建制移民和村落整合力度,减少村委数量,集中精力打造100个重点新农村,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小城镇为支撑、重点新农村为延伸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按照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实现产业和项目对集镇建设发展的有效支撑。
工业方面,规划建设郭家湾、庙沟门、清水川、皇甫川四大工业园区和新尧等八个兰炭产业园区,引进神华、华能、大唐、中煤、淮北、陕煤等国有大企业,建设大型资源转化项目,着力打造煤转电、煤化工、煤电载能产业链,形成工业园区化、循环化、集群化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吸纳带动作用,有序推进农业、农民、土地和第三产业向园区转移集中,带动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了镇、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农业方面,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农业,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业,规划建设四大特色农业园区、“五个万亩”高产示范基地和100个现代农业小区。县财政注资1亿元,组建农业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培植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形成了基地支撑、小区带动、龙头企业引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县上每年安排2000万元农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以日光温室、大棚蔬菜为主的设施种植业和以生猪、羊、蛋鸡为主的规模养殖业,为集镇和农村居民的就业和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
(四)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作为关键环节 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解决老百姓上学、看病、就业、住房、养老等难题,极大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2008年在全省率先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肉蛋奶补贴工程;在全面兑现“两免一补”的基础上,普及了15年免费教育,不断加快集镇幼儿园和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有效解决了集镇居民上学难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双补双管四结合”的医改模式。全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五保对象实行集中供养,对城乡6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养老金。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就业培训资金,实施青年农民培训计划,安排3000万元专项就业资金,促进社会就业。
(五)把民企共建共享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力量
深入实施“双百”帮扶工程,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赞助,社会捐助”的思路,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动员工矿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集镇和新农村建设,建成了以芦草畔新农村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农村建设典型,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建立煤炭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大力实施煤矿采空区塌陷区恢复治理和移民搬迁工程,极大地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初步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地区“村企共建、利益共享、和谐发展”的社会管理创新之路,得到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在鼓励民营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帮扶领域,想方设法为群众提供增收致富的渠道。通过参股分红、吸纳就业、提供三产服务、扶持农业产业等方式,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六)把创新机制管理作为统筹发展的重要突破
围绕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集镇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为集镇发展预留足够的建设用地。采取奖励、补贴等办法,鼓励农民退出宅基地或承包地,支持重点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互相挂钩,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凡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的当地居民及办理落户手续的外来人员,均实行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待遇。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鼓励集镇将成片宅基地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整合,用于城镇的开发建设。土地出让金收益除用于农民安置补偿和缴纳相关税费外,剩余部分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体系,在户籍、土地、税收、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予以保障。充分考虑镇区居民的分布特点、人口数量等因素,按照就近方便、便于管理、便于服务的原则,以小区、楼栋、街巷为基础,积极推行集镇居民社区化管理,不断提升集镇管理服务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降低进镇农民创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比照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政策,认真落实再就业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等惠民政策,为进镇农民提供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形成进得来、稳得住、能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城乡统筹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
尽管近年来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农业生产也呈现出较快增长的趋势,但从总体上来看,府谷农业弱质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农业增长速度落后于地方财政的增长速度,农民收入也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2011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5倍。在南部农业发展地区,差距更为明显。
(二)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受户籍制度约束,农民在社会保障、养老、就业、住房等方面不能与城里人享受同等待遇。比如在社会保障方面,当前府谷农村社保体系建设刚刚起步,除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外,其它保障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老师大多被选调到城区,城区学校生源爆满,而农村留守教师多,但缺乏高水平专职教师。
(三)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
农村特别是南部地区经济条件较差,目前没有大的企业带动发展农村集镇。西部地区煤炭工业发展迅猛,但由此造成村镇布局不合理,垃圾处理、生态保护设施缺乏。东南部黄河沿岸是黄土峡谷丘陵区,立地条件相对较差。
(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相关政策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府谷县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需要下更大决心来调整人民收入分配结构,切实向农村特别是东南部地区农村倾斜。特别是要加大基础产业、弱势领域、公共服务、民生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力度,需要在粮食生产、主要畜牧产品生产等弱势产业方面建立补贴制度,尽管府谷地方财力近几年增长较快,但仍满足不了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改进措施
(一)进一步做好城乡建设规划
为确保新农村建设科学有序,必须规划先行,以科学完善的规划为指导,减少村镇建设的盲目性、随意性,提升建设水平,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做好城乡建设规划。着眼于推进农村城镇化,将城市规划理念引入乡村建设,编制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整建规划。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发展带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高水平地科学谋划农村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建设等布局和实现途径。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利用新一轮土地总体规划调整的有利时机,盘活村庄建设用地,尽可能将村庄建设的留用地留出来、调整好。
(二)进一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统筹规划全县的产业布局,突出城乡各自的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把农民的持续增收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规模成片”的要求,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特色产业支撑作用,建设产业基地,发展高效农业,着力建设现代化农业体系,推动农业发展升级。围绕府谷特色产业,搞好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科研攻关,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完善流通体系,切实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适应市场的能力。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扶持开发农家乐项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进一步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落后是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重要原因,是当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长远发展规划,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的延伸。下大力气建设完善农村公路、桥梁、供电、饮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进一步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问题相当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突出抓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整合优化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城乡文化资源共享。三是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降低群众看病成本。四是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逐步让农民老有所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
(陕西省府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高和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