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生产方式的快速发展,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和柔性更强的机械化或智能化生产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产品生产的主导,而手工生产模式已经处在日益被淘汰的边缘.观察和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两种生产模式所生产的产品存在不同的认知和情感,并进而会影响他们的产品评价和购买意愿.但已有的研究认为手工生产产品(简称手工产品)较之于机器生产产品(简称“机制”产品)更容易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是源于“爱”,很显然该解释存在具体性不足的问题.而本研究认为,手工产品更容易唤起消费者的心理意象,而心理意象会驱动消费者产生心理所有权
【机 构】
: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715;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02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生产方式的快速发展,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和柔性更强的机械化或智能化生产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产品生产的主导,而手工生产模式已经处在日益被淘汰的边缘.观察和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两种生产模式所生产的产品存在不同的认知和情感,并进而会影响他们的产品评价和购买意愿.但已有的研究认为手工生产产品(简称手工产品)较之于机器生产产品(简称“机制”产品)更容易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是源于“爱”,很显然该解释存在具体性不足的问题.而本研究认为,手工产品更容易唤起消费者的心理意象,而心理意象会驱动消费者产生心理所有权和心理安全感并进而会产生溢价效应.通过3个实验,研究发现:(1)手工产品较之于“机制”产品更容易产生溢价效应;(2)手工产品的溢价效应存在多重中介机制,例如“心理意象→心理所有权”和“心理意象→心理安全感”等,同时有效排除了传统文化认同感的中介效应;(3)认知资源会调节手工产品的心理意象,并进而影响其心理所有权与心理安全感,最终会影响到手工产品的溢价效应.该研究结论不仅对深化和完善手工效应、心理意象、心理所有权和心理安全感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厂商改变生产方式、促进手工产品销售和消费者理性看待手工产品、不断提高消费能力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为深入探讨环境规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本文构建了成本最小化理论模型,从要素配置和技术创新两方面阐述了环境规制下企业的应对行为及其对利润率的影响.为了验证理论假说,本文选取2008-201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糖厂为研究样本,采用面板线性模型和门槛非线性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未进行技术创新时,正式环境规制与利润率呈负相关;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正式环境规制与糖厂利润率存在“抑制→促进→抑制”的倒“N”型门槛效应,非正式环境规制中仅教育水平与利润率存在“抑制→抑制”的单门槛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
PPP项目中风险再分担对私人部门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合同参照点效应和社会交换理论,构建了以风险再分担为前因,公平感知为中介,私人部门行为为结果的理论模型.通过对私人部门进行问卷调查,获得214份有效数据,运用结构方程、Bootstrap和PRODOCLIN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风险再分担对私人部门角色内与角色外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风险再分担对公平感知的程序公平、分配公平和互动公平三个维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公平感知在风险再分担与私人部门行为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各维度的中介效应存在差
本文基于面向农户的生产性服务及创新所形成的“社会企业+农户”契约模式,构建了一个由社会企业与农户共担成本、共享收益的合作机制.在此基础上,根据农业社会企业对农户提供的生产性服务内容的不同,区分为仅有改良投入共担的分散式、改良投入共担及生产成本节约分成的紧密式、改良结合地权入股实现收益共享的集中式三种合作契约.并将该运作体系置于双渠道环境,探讨在面临渠道冲突的情况下,农业社会企业与农户的合作机制实现过程及定价决策.
新常态经济发展阶段对我国低碳转型提出新的挑战,客观要求政府职能部门必须进行减排政策创新,由此催生了市场化减排工具——碳税正式进入我国税法体系,并引起学术界热议.本文创新性地把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独立博弈方,纳入“国家-企业”博弈模型,发现地方政府的个体碳排放决策行为严格偏离国家整体层面的最优排放决策水平.为矫正地方政府的非最优决策行为,在考虑碳排放的环境外部性特征基础上,提出差异税率碳税政策的征收依据.进而分析征收碳税对微观生产企业减排投资和市场竞争的影响.结果 显示:对于减排成本较低的企业,碳税政策不但可以
根本性创新行为因使员工在组织中最大化实现自我价值而受到学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思维在此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虽然理论上可以推导出思维有助于提升员工根本性创新行为,但批判创造思维通过何种机制来驱动根本性创新行为在学界并没有得到系统的阐发与检验.本文依托认知理论和目标设置理论构建了一个被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通过分析两个时点数据,回归结果显示:创新工作参与在两种不同思维与员工根本性创新行为关系间具有中介效应,目标清晰度正向调节了批判创造思维和创新工作参与之间正向关系,进一步,这种调节关系通过创新工作参与来
基于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和无效性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运用信息不对称性研究集团内部资本交易能否提高子公司竞争优势.以2009-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发现:集团内部资本交易倒U型影响子公司创新;对内部资本市场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子公司创新能力,削弱了资本交易与创新的倒U型关系;对外部资本市场依赖性提高了子公司创新能力,弱化了内部资本交易对创新的倒U型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企业集团子公司对内部资本市场依赖性不利于提高创新能力,民营企业集团子公司可以依赖两种资本市场提高创新绩效.
已有研究关注到中介变量在全面质量管理与创新之间的关联作用,但对中介变量与链接对象之间的内涵仍然十分模糊.本文以中资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引入组织文化智力概念作为链接全面质量管理与创新之间的中介变量,探索组织文化智力对促进全面质量管理与创新的内在机理,厘清组织文化智力的功能作用.通过选择的样本数据分析,本文发现全面质量管理在不同的创新类型下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即全面质量管理与渐进创新具有显著倒U型关系,与激进创新没有显著倒U型关系,但通过组织文化智力的中介作用,全面质量管理对渐进创新和激进创新均有重要的影响.
移动社交网络为难以融入传统社交的流动人口提供了一种沟通平台,通过分享信息,建立社会联系,从而获得社会认可.以往的研究缺乏从社会影响的视角,去研究在线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因此,居住流动性,即个体更换居住地的频率,对不同语言表达形式的在线信息分享意愿的影响研究,给信息分享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研究了居住流动性和语言极端性对信息分享意愿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低居住流动性个体,高居住流动性个体为了满足自身归属感的需求,将会避免极端性信息的分享.具体而言,当语言极端性高时,相比低居住流动性个体,
底线心智是指以获取底线结果为中心,而忽视组织其他重要事项的一维思维.目前对于底线心智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缺少关于该主题的系统综述.本文通过介绍其概念内涵和测量,进而梳理其前因、后果及作用机制,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述评,构建了底线心智研究的整体框架,并指出研究不足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本文发现,已有研究大多聚焦于探讨西方背景下底线心智的影响结果,对其前因以及中国情境下的影响结果关注不足.因此,本文从中国本土情境下底线心智概念内涵的完善、底线心智结构维度和测量工具的优化、底线心智前因后果及机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