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实践中,创设适当的情境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它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从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中对情境创设总结如下:
一、迁移情境
也就是营造一个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特例示范,教师点拨,学生互激,教师讲析以掌握新的知识的氛围。
这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原来的认知结构,即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并以此为基点,设计新颖生动的的例子(特例),进行点拨讲析,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
如教学孙犁的散文《黄鹂》,我们可以联系初中学过的有类似写法的文章,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高尔基的《海燕》、袁鹰的《井冈翠竹》等,进而通过作者对黄鹂的四次描写以及作者感情变化的分析,深入探讨《黄鹂》是怎样托物言志的。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所谓的“物”就是黄鹂,黄鹂象征着美的事物,象征着美的化身,象征着艺术的化身。我们只有在江南那湖光山色的美丽的环境里才能“看到黄鹂的美丽的全部”,这是一种极致。黄鹂只有在这样的美好的环境中才能体现它的全部的美丽,这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志”,那就是:艺术乃至一切事物要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它的极致。
分析了文章之后,我们又要总结出其中的规律,那就是象征手法的特点:以具体的事物来表现一种抽象的意义,他们必须有相似点。到此,可以设计让学生自由发言,举一个象征的例子,要求说出象征义。接着让学生以“小草”为题,写一偏托物言志的文章。通过这样的训练,达到能力迁移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方法发现规律,并在特例的训练中教会学生迁移应用,达到学于致用的目的。
二、问题情境
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熟悉的生活实例或直观形象的实验演示引出疑问,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如把知识创设成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则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置有梯度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基本的做法。设置问题注意要命中要害,体现重点难点,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太难不好,太易更不好,因为没有达到训练的目的。
如教学《米骆斯的维纳斯》,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多媒体展示断臂维纳斯的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感觉(一定要说实话),感觉美不美,肯定了学生不同的看法之后,接着话题一转, 提出这样的问题:看来人们对美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日本作家青冈卓行的观点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表明了作者观点的中心句。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便集中到问题上来了。
三、质疑情境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我们的教师要营造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大胆质疑。所谓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有人说中国今天的教育是千人一面的教育,话虽偏激,却也言中我们教育的致命弱点。我们的教育缺乏创新,缺乏个性!是的,中国由于受到封建宗法桎梏的束缚和传统文化的制约,人对自我的追求往往是扭曲的,人最终得到的不是自我的独立性,而恰恰是自我的消解。我们教育出来的人才大多个性不明,思维缺乏创新,缺乏独立的人格力量。看看我们的课堂,有多少教師鼓励学生质疑?我们的教师习惯进行的是印证式的教学:精心设计问题,然后让学生寻找答案,而且答案要和“标准答案”一致,否则就是错的。可以说,我们的学生的创造性在一次一次的印证中被残忍地扼杀了。为此,我们的教学要开放化多元化,让我们的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迷信权威,大胆提出疑问。
比如,教学《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面对作者的“它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的观点,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甚至可以是针锋相对的观点。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我们就给子肯定。这样做,其实就是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的精神。
四、幽默情境
教师可通过生动幽默、富有情感表现力的语言来描生动的学习情景。教学幽默是一名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学经验、教学机智、教学风格等集中体现,是成功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事实上,充满情感色彩、幽默风趣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促使他们主动发展。马卡连柯说:“一个教师,如能用二十五种语调,说出同一句‘请你过来’,用不同的手势、姿态说这么一句话,还愁学生有什么样的情感世界不能把握呢?还担心有什么情感奥秘不能够了解呢?今天的素质教育,更是呼唤具有人文、情感素质的教师。
五、合作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使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 这种情境具体体现讨论式的学习和研究性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设置具有思辩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机械教条的,不仅仅是以上所谈的几点。“教学情境是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应坚持触景生情”。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实际创造性地创设不同的情境,全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迁移情境
也就是营造一个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特例示范,教师点拨,学生互激,教师讲析以掌握新的知识的氛围。
这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原来的认知结构,即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并以此为基点,设计新颖生动的的例子(特例),进行点拨讲析,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
如教学孙犁的散文《黄鹂》,我们可以联系初中学过的有类似写法的文章,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高尔基的《海燕》、袁鹰的《井冈翠竹》等,进而通过作者对黄鹂的四次描写以及作者感情变化的分析,深入探讨《黄鹂》是怎样托物言志的。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所谓的“物”就是黄鹂,黄鹂象征着美的事物,象征着美的化身,象征着艺术的化身。我们只有在江南那湖光山色的美丽的环境里才能“看到黄鹂的美丽的全部”,这是一种极致。黄鹂只有在这样的美好的环境中才能体现它的全部的美丽,这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志”,那就是:艺术乃至一切事物要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它的极致。
分析了文章之后,我们又要总结出其中的规律,那就是象征手法的特点:以具体的事物来表现一种抽象的意义,他们必须有相似点。到此,可以设计让学生自由发言,举一个象征的例子,要求说出象征义。接着让学生以“小草”为题,写一偏托物言志的文章。通过这样的训练,达到能力迁移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方法发现规律,并在特例的训练中教会学生迁移应用,达到学于致用的目的。
二、问题情境
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熟悉的生活实例或直观形象的实验演示引出疑问,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如把知识创设成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则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置有梯度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基本的做法。设置问题注意要命中要害,体现重点难点,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太难不好,太易更不好,因为没有达到训练的目的。
如教学《米骆斯的维纳斯》,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多媒体展示断臂维纳斯的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感觉(一定要说实话),感觉美不美,肯定了学生不同的看法之后,接着话题一转, 提出这样的问题:看来人们对美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日本作家青冈卓行的观点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表明了作者观点的中心句。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便集中到问题上来了。
三、质疑情境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我们的教师要营造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大胆质疑。所谓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有人说中国今天的教育是千人一面的教育,话虽偏激,却也言中我们教育的致命弱点。我们的教育缺乏创新,缺乏个性!是的,中国由于受到封建宗法桎梏的束缚和传统文化的制约,人对自我的追求往往是扭曲的,人最终得到的不是自我的独立性,而恰恰是自我的消解。我们教育出来的人才大多个性不明,思维缺乏创新,缺乏独立的人格力量。看看我们的课堂,有多少教師鼓励学生质疑?我们的教师习惯进行的是印证式的教学:精心设计问题,然后让学生寻找答案,而且答案要和“标准答案”一致,否则就是错的。可以说,我们的学生的创造性在一次一次的印证中被残忍地扼杀了。为此,我们的教学要开放化多元化,让我们的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迷信权威,大胆提出疑问。
比如,教学《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面对作者的“它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的观点,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甚至可以是针锋相对的观点。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我们就给子肯定。这样做,其实就是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的精神。
四、幽默情境
教师可通过生动幽默、富有情感表现力的语言来描生动的学习情景。教学幽默是一名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学经验、教学机智、教学风格等集中体现,是成功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事实上,充满情感色彩、幽默风趣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促使他们主动发展。马卡连柯说:“一个教师,如能用二十五种语调,说出同一句‘请你过来’,用不同的手势、姿态说这么一句话,还愁学生有什么样的情感世界不能把握呢?还担心有什么情感奥秘不能够了解呢?今天的素质教育,更是呼唤具有人文、情感素质的教师。
五、合作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使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 这种情境具体体现讨论式的学习和研究性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设置具有思辩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机械教条的,不仅仅是以上所谈的几点。“教学情境是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应坚持触景生情”。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实际创造性地创设不同的情境,全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