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75岁。因反复胸痛胸闷、心悸10年余,于2002年12月28日入院。体检:BP130/85mmHg(1mmHg=0.133kPa),心界不扩大,心率60次/min,律不齐,无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无啰音,肝脾不肿大。心电图示窦律,房早,窦停。动态心电图示频发房早,短阵房速,室早,窦停(R-R间期2400ms)。心脏彩色超声示轻度三尖瓣及肺动脉瓣反流。入院诊断:冠心病,窦性停搏。经常规治疗后窦性停搏未见好转,于2003年1月9日安装心脏起搏器(Biotronic Actros D SN 90036493 DDD型)。心房电极在正位X线透视下定位于右心耳2点处,心房起搏阈值0.6V,感知2.5mV,阻抗500Ω,心室电极在X线透视下定位于右室心尖部,心室起搏阈值0.5V,感知8.0mV,阻抗784Ω,行双腔起搏时未见肌肉跳动,起搏器工作正常。术后次日,病人诉全身多部位肌肉跳动,以右胸壁、右腰部肌肉跳动最为显著,经处理未见好转,后经程控心房、心室输出电压,使其降至3V(原为4.8V),症状好转,但仍有多部位肌肉跳动感。描记心电图示心房感知不良(图1),考虑心房电极移位可能,经X线检查,证实为心房电极移位,心房电极尖端滑脱至上腔静脉入口处,电极头指向心房外侧壁,心室电极位置无移位。经重新安置右房电极,将右房电极尖端再次固定于右心耳2点处,描记得心房损伤电流,右房起搏阈值为1.0V,起搏器工作正常,患者全身多部位肌肉跳动消失,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