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化学科普中的人文素养教育

来源 :化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o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史资源,对这些资源的挖掘、解读,形成化学科普题材,既是化学教育的需要,也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的现实要求.以寒食散为例,探讨中国古代化学史资源所蕴含的人文素养教育价值,认为化学科普中汲取历史资源,不仅增加了科普的趣味性,有利于向公众普及化学知识,还有助于公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其他文献
细菌污染已成为食品,医疗和环境等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由于数十年来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得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有机抗菌剂、无机抗菌剂和天然抗菌剂在处理细菌污染问题时均有各自的缺点,因此有必要开发新型的抗菌剂和高效的抗菌方法.光催化技术由于其操作易控、能耗低、催化效率高等优点,已成为抗菌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有机多孔材料(POPs)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电荷传输特性和带隙的可调性,表现出较高的光催化活性,使其在食品保鲜、医学诊断、抗菌涂层和废水处理等重要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启动了化学工程实践博士项目,迄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该项目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独创,其模式较为新颖,有典型性与代表性.该模式突破了钟摆现象二元分割范式的制约,体现出跨学科多元整合的特色.在实践中,多元整合的特色体现在历史演进、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及培养路径方面.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创新高层次化学相关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意义重大.可运用跨学科多元整合模式,从树立多样化人才培养理念、打造跨学科教师队伍、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出发,打破化学相关专业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