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山水画创作中“势”与“质”的辩证关系初探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she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结合山水画创作从绘画理论与绘画实践方法出发,来具体论述了东北地区长白山地域风格山水画将如何创作,在绘画理论中“势”与“质”的阐述基础上加以总结,并从具体绘画创作实践经验中归纳创作方法,为今后的山水画创作提供可参照的理论依据,依靠“势”与“质”的有机配合,形成统观全局,独特丰满的艺术张力,使山水画创作中“势”与“质”充分发挥在长白山地域山水画创作上。
  关键词:山水画创作;势与质;长白山地域风格山水画
  中图分类号:J2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192-02
  长白山是我国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山地景观之一。山中一年四季风光秀丽、景色迷人。长白山的雪之“白”和山中松树之“黑”,浑然天成的成为东北画家山水画创作的素材。作为东北画家,白雪和黑松是画家创作作品中非常重要的表现内容,没有什么能像雪后的长白山那样更能体现她的美丽与神秘。
  作为东北地域的画家,如何在创作中将地域文化与山水画创作结合得完美无缺,主要体现在情与景、法与理的完美结合。“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是古画论中对于山水画的一种要求。通过理解和实践后,所谓“势”和“质”并不仅仅是指远观的整体和近看的精到。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势”和“质”二者要兼而有之,要使山水画作品既具有外在摄人心魄的气势,又有内在耐人寻味的本质内涵,这才是我们在山水画创作中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将具有东北特色的地域风格完美的呈现到创作中去则体现在山水画创作中“势”与“质”的结合中。关于“势”,在古代山水画论中早有论述,画论中论述的“远则取其势”常指画面的整体和远观效果。我通过实践理解认为,山水画中的“势”所涵盖的含义并不仅仅如此。在山水画创作中除了强调整体的势态以外,更注重的应是画面中每个个体相互贯穿的气势和个体与整体之间形成的走势而升发成的“气”。因此“势”除了对于整体远观之外,主要是指所有形体之间相互贯穿后形成的整体气势。因此“势”在山水画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幅山水画作品,气势和态势的处理得当,不论你如何经营布置画面,任何一个小的部分都能相互连贯通畅。山水之“势”,在历代画论中多有论及,可谓是山有山势、峰有峰势、树木有树木之势、水口有水口之势,此外还有风势、云势、泉水之势、枝条之势、石势……总之,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体势和形势。但是,光有具体的形象走势还不足以构成画面,只有将具体形象的“势”和整体画面的“势”联系在一起后升发出的气势,使画面中贯穿的“气”与“势”互相游走,才能使画面具有更深层次的丰富内容。山水之气势,就是指画中山石与山石、树木与树木、峰峦与云气之间相互映照、相互依存、相互连贯的气势,同时也是指各个物体所呈现的体势和气概。
  关于“近取其质”,画论中本认为是绘画中要注重局部具体形象的表现,是创作者对表现对象进行细致的刻画和深入的研究。但是除此之外,细致刻画形象的同时还要将对象的神态、精髓和本质的精神内涵在画面中加以呈现,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画中的本质内涵。一幅优秀的山水画作品,除了整体造势可给欣赏者带来震人心魄的感觉,之后还能让人细细回味和体会的就是画面中本质的、具有深刻精神内涵的具体内容。这些本质的、具有深刻精神内涵的具体内容就体现在画面中的任意一处,包括点、线条、墨的黑白……这些构成画面最基本的元素也就成了体现画面精髓的地方。对那些大小不一的点、粗细不同的线和深浅各异的墨色进行得心应手的控制和运用,使其融入创作者的情感,让它们为画面整体气势服务。种种因素概括起来就是画论中一再强调的中国画独有的魅力所在——笔墨。
  通过对山水画创作中“势”和“质”的理解,使我们在领会中国传统的绘画风格的基础上,更深层地认识到在具体山水画创作中,要有对画面整体和局部的把握和控制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如何去利用具体形象形成走势,相互贯穿去营造气势,使画面既具有恢弘博大的“势”又具有精到细微的“质”的创作理念。较之东北地域特色的长白山风光,尤其是长白山的雪景风光,在自然界中已经给我们呈现了无与伦比的神仙画卷,雪中的“白”与山石树木的“黑”就是中国画中最经典的黑与白。那么,如何将两者进行很好的控制把握,是我们在山水画创作中研究和思考的方面。
  目前对于山水画的“势”和“质”的理解普遍认为是山水的远观近取,因此只有在创作中把握整体气势的同时又在局部中体现内在精神所在,才可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来。当今好多画家要么把表现放在第一位,为了使自己作品在视觉上达到先声夺人的气势,过度而夸张的使用大量技法来表现,失去了中国画传统中所拥有的笔墨韵味和内敛之气。要么故意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的去拿捏笔墨,忽视了画面中黑白、虚实、笔墨、线条的实际含义,忽视了笔墨在画面全局的作用,而造成对于山水画整体的把握不够,使画面成了玻璃碎片般的拼凑之作。在山水画创作中,都离不开“转移摹写”、“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气韵生动”等诸多要素,但是不论如何运用和发挥都离不开中国画以笔墨和意境为上的审美准则。在具有地域特征的山水画作品中,除了山水语言的笔墨精神还需要具有震撼心灵的造势和具有地域特征的表现语言之外,还需要同时具备山水画笔墨精华和山水的逼人气势以及体现地域特点的表现方法,这样才可称之为是表现地域特征的山水画精品。笔墨语言及地域表现方式即为山水画之质,由此而产生的东北地区山水黑白分明和辽远壮阔的山水画风格即为“势”。“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正是对山水画创作的生动总结。因而在山水画创作中,不应只关注物体的具体形象,应将形象融合在画面的整体中,使整体的“势”和内在的“质”得到更深层的体现。因此通过本文的论述,我深刻体会了“势”和“质”其实不仅仅包含的是整体与局部,实际上是画面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结合,概括起来无外乎就是山水画本身所应该表现的“势”和“质”。
  在山水画创作中,既要把握好画面中全局的尺度,同时也要注意到局部的细微之处,只有做到点和面的全局控制,才能够将神采和气韵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完美的表现到创作中去。一幅精彩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山水画作品,其作画的精髓就在于依靠“势”与“质”的有机配合,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势”与“质”在画面中应有的审美效能。在画面处理和完善的过程中,“势”的精彩离不开“质”的烘托,同样“质”的耐人寻味也离不了“势”的悉心营造。其中“质”是基础,“势”是重点,重视“质”、追求“势”正是中国山水画创作与其他绘画所不同的独特之处。同时,“势”与“质”的关系也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有机整体观。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整体和部分的有机结合,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整体观强调画面的虚实、黑白、空间,追求表现的是墨的浓淡、线的粗细、点的疏密,隐显之间互为补充,即用“势”与“质”相生相融的法则创作出和谐、匀称、精妙的艺术美。不追求完全的气势,也不追求细致中的谨慎,只有两者共有、相互配合、相互生长、追求意境深远的空灵才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最终目标,只有将“势”与“质”在作品中良好的发挥,才能将长白山地域景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下卷)[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614,806-820.
  [2]孟兆臣.画品[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0:4,31.
  [3]潘天寿.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2005:38.
  作者简介:冯葳(1978-),女,北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系国画教研室教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美术学。
其他文献
"三包"政策是许多消费者放心购买商品的定心丸。但如果"包换"是无休止地换,只怕会带来更多的麻烦。近日,北京的韩小姐不小心将自己的HTC DLX/X920e手机屏幕摔坏了,到售后网点维修
针对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结合本校各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建立以应用为目的、以资源为工具、以实践为手段开放教学
分析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根据"1+X"课程设置方案中的课程整合要求,按照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对计算机基础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相应调整方案。
本文结合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背景,在研究分析印度和爱尔兰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讨改进高职院校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措施,提出以"产学合作、嵌入教学、顶岗实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老年需求消费将成为一个新兴的消费增长点,这使养老地产业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养老地产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
在电力系统中,很多变压器接地的中心点都存在着直流电位差,这种电位差导致了直流偏磁现象。直流偏磁对变压器产生了很多危害,因此,对于变压器设计、制造和使用部门来说,都对直流偏
仔猪实行早期断奶是目前养猪生产中防控疫病,提高母猪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如果饲养管理和技术水平跟不上,就会有许多仔猪断奶后绝食、消瘦、腹泻。这是当前养猪场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指导不到位、质量不高的问题,分析软件工程专业特点,参考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各种方法,提出以敏捷开发和极限编程为指导的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实
基于电液加载伺服系统的特点和控制要求,对系统的控制单元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在系统结构上采用了计算机监控模式。经过比较分析,选择了一种对模型精度要求较低的双值动态矩形控
室内设计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浓重一笔,它既体现了人类在生存发展中的科技思维,更体现了人类的历史文化文明在生活家居中的指引作用。而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