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外部环境复杂性增加,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
◎ 记 者: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您对总体状态如何评价?
宁吉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强多重目标、多种政策、多项改革的协调配合,适时加大定向调控力度,着力培育发展新动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同时稳中有难、稳中有险。
总体平稳:奠定坚实基础
◎ 记 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突出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宁吉喆:一是经济增速“稳”。一季度、二季度和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均增长7%,符合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同时,上半年全国25个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或以上。需要看到的是,这个7%的增长是一个调速不减势的增长,是在我国经济总量已经很大并迈向高收入国家进程中实现的,带来的增量与90年代中期全年经济总量相当,比去年7.3%和前几年两位数增长还要多,也比今年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增量都要多,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二是就业形势“稳”。前8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52万人,失业率继续稳定在较低水平。重点群体就业得到较好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稳中有升,截至9月1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7.7%,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创业和参与创业的大学生同比增加6.8%。二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为17436万人,同比增加18万人。三是居民收入“稳”。居民收入保持“双快”增长格局,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6%,继续快于经济增速;同时,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8.3%,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速1.6个百分点。四是农业生产“稳”。夏粮产量14107万吨,增产447万吨,增产3.3%;夏收油菜籽产量1388万吨,比上年增加16万吨,增长1.2%;早稻产量3369万吨,产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秋粮长势良好。五是物价涨幅“稳”。农业生产的好形势为稳定物价提供了重要基础,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前8个月上涨1.4%,涨幅处于全年调控目标范围之内。
上述“五个稳”,不仅稳定了经济、稳定了民生,也为稳定社会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稳中有进”:势头向好
◎ 记 者:经济运行的“稳中有进”,主要体现为哪几个方面?
宁吉喆:一是“进”在“双创”活力增强上。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热情持续高涨,前8个月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日均新增1.14万家,注册资本增长40%以上。创新驱动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前7个月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56.7%;各类创业集聚区、创客中心、服务平台蓬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收入和利润保持较快增长。二是“进”在经济结构调整上。在三大需求中,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拉动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0%;同时,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投资明显快于工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均明显快于高耗能行业。在三大产业中,服务业增长加速并继续领跑,产业结构由工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特征更加明显,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4%,占GDP比重为52.5%,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和2.1个百分点;同时,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也提升到56%。工业内部结构加快调整,煤炭、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中缺乏竞争力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而高技术产业增长明显快于整体工业,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产量成倍增长。三是“进”在区域协调发展上。“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三大战略正在加快从蓝图向现实、从规划向项目转化,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同时,国家级新区、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在区域发展中的新引擎、新载体、新样板作用更加突出,一批新的区域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正在加快形成。四是“进”在城乡统筹发展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全国有24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台了具体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有29个省份解决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问题。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已经颁布实施,长三角、成渝、哈长等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别是棚户区改造快速推进。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等一批政策文件先后出台。五是“进”在生态环境改善上。生态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节能环保取得积极进展。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9%,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2.9%、3.2%、4.6%、8.8%以上,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总体继续好转。生态文明体制改,总体方案及配套文件发布实施。
上述“五个进”,集中体现了经济发展的结构、质量、效益,体现了发展后劲和可持续性,归结起来,就是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向好。
还要看到的是,今年以来一大批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特别是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价格等改革以及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已经并将继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并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困难风险:“形有波动、势仍向好”
◎ 记 者:请您谈谈经济运行“稳中有难、稳中有险”的主要内容。
宁吉喆:主要表现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存在以下“五难一险”:一是投资持续增长“难”。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小幅放缓,前8个月增长10.9%。由于传统制造业投资趋于饱和、商品房库存较大、基础设施投资制约较多,目前投资者的信心和投资意愿普遍低迷,企业效益下滑和资金供需不匹配等也导致投资能力下降,已出台政策传导到实际投资还需要一个过程,前8个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2.7%,投资后劲不足问题突出。二是外需拓展扩大“难”。今年以来出口相关指标表现低迷,前8个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下降1.4%,对欧盟和日本出口分别下降4.7%和10.4%。从目前国际环境看,外部市场需求依然疲弱,而竞争越来越激烈,出口先导指数、PMI新出口订单等先行指标继续回落,出口低迷态势短期内难以明显扭转。三是企业生产经营“难”。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工业品价格深度下跌,加大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已连续42个月下降,8月份降幅达5.9%。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传统行业产能利用率下降、开工不足的情况比较普遍;前7个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降幅比上半年扩大0.3个百分点。8月份制造业PMI为49.7%,时隔半年后再次滑落至临界点以下。四是财政收入增加“难”。受经济增速放缓、企业效益下滑、价格水平较低以及结构性减税等因素综合影响,今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明显放缓,前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增长5.2%,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38.4%,部分省份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五是部分发展改革措施落地“难”。受配套政策措施不够完善、改革推进不够同步以及“不作为” “乱作为”等因素影响,部分已出台政策和改革举措落实中存在的慢半拍、落地难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和改革效果及时发挥。六是金融领域风险有所显现。今年以来,产能过剩、地方债务、房地产泡沫等方面一些点状风险多发、散发,虽已采取措施得到治理,但由于有的领域风险相互关联,出现外溢传染的可能性增大。6月下旬以来股市多次剧烈回调,多方采取措施后虽逐步趋稳,但成效还有待巩固;受美联储加息预期等影响,国际收支平衡方面出现一些压力。同时应当看到,我国金融等领域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虽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困难与挑战因素增多,但主要经济指标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活力动力持续增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民生保障继续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国民经济总体上正朝着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方向发展,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中国经济“形有波动、势仍向好”。
展望未来:机遇大于挑战
◎ 记 者:今后的国内经济走势大体是什么状况?
宁吉喆: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从挑战看,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经整整过去7年,但全球经济总体仍处于恢复调整阶段,世界经济在调整分化中延续弱势复苏态势,同时又面临不少新的不确定因素,外部环境对我国不利的一面可能上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将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值下调至3.3%,低于去年实际增速0.1个百分点。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可能进一步干扰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如美联储加息时间、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特别是美联储一旦加息,对资金跨国流动、国际股市汇市和大宗商品价格,以及相关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尚难预料。总体上看,外部环境的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运行的不利影响有可能加大。与此同时,国内经济深度调整还将持续,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在去库存、去杠杆、去泡沫进程中,需求弱化的影响还将惯性延续;劳动力、土地要素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上升,加之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部分企业的困难可能继续加重;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运行分化更加明显,一些领域的风险隐患有可能进一步凸显。
在看到风险挑战的同时,更要看到下一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重大机遇。一是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没有变,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扎实推进,将为我国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企业“走出去”发展提供更多机遇。二是国内外信息网络、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技进步方兴未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3D打印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有助于我国打造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培育转型发展的新优势。三是尽管我国要素成本上升较快,低成本竞争优势减弱,但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产业配套能力很强、劳动力素质较高,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比较优势依然较强,有利于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四是我国还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阶段,经济发展拥有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增速仍走在全球前列。五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有利于创业创新创造的市场环境加快形成,“三大战略”扎实推进,将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六是我们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有执行力很强的各级党政机关,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有较大空间和回旋余地,有大量国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政策“工具箱”储备的政策工具比较充足,同时宏观调控理念和方法也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上述这些因素,都将为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应对策略:保持定力 迎难而上
◎ 记 者:面对当前形势,我们该如何应对?其相关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宁吉喆:总之,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但对发展环境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也不可低估。在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国内发展加快转型叠加、周期性波动和结构性矛盾交织、短期因素和长期问题并存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运行向好动力和下行压力相持,新增长动力成长和传统增长动力减弱对冲,影响经济运行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为此,我们既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又要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宁可把困难看得更重一些、把各项准备做得更充分一些,近期与长期相结合,发展与改革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在稳增长上再鼓一把劲、促改革调结构上再加一把力,通过改革创新激活力、结构调整添动力,顶住下行压力、巩固向好势头,促进经济行稳致远,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下一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部署,按照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不断创新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及时进行预调微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突出激发创业创新动力,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大力推进改革攻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精心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狠抓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 记 者: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您对总体状态如何评价?
宁吉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强多重目标、多种政策、多项改革的协调配合,适时加大定向调控力度,着力培育发展新动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同时稳中有难、稳中有险。
总体平稳:奠定坚实基础
◎ 记 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突出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宁吉喆:一是经济增速“稳”。一季度、二季度和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均增长7%,符合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同时,上半年全国25个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或以上。需要看到的是,这个7%的增长是一个调速不减势的增长,是在我国经济总量已经很大并迈向高收入国家进程中实现的,带来的增量与90年代中期全年经济总量相当,比去年7.3%和前几年两位数增长还要多,也比今年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增量都要多,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二是就业形势“稳”。前8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952万人,失业率继续稳定在较低水平。重点群体就业得到较好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稳中有升,截至9月1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7.7%,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创业和参与创业的大学生同比增加6.8%。二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为17436万人,同比增加18万人。三是居民收入“稳”。居民收入保持“双快”增长格局,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6%,继续快于经济增速;同时,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8.3%,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速1.6个百分点。四是农业生产“稳”。夏粮产量14107万吨,增产447万吨,增产3.3%;夏收油菜籽产量1388万吨,比上年增加16万吨,增长1.2%;早稻产量3369万吨,产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秋粮长势良好。五是物价涨幅“稳”。农业生产的好形势为稳定物价提供了重要基础,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前8个月上涨1.4%,涨幅处于全年调控目标范围之内。
上述“五个稳”,不仅稳定了经济、稳定了民生,也为稳定社会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稳中有进”:势头向好
◎ 记 者:经济运行的“稳中有进”,主要体现为哪几个方面?
宁吉喆:一是“进”在“双创”活力增强上。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热情持续高涨,前8个月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日均新增1.14万家,注册资本增长40%以上。创新驱动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前7个月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56.7%;各类创业集聚区、创客中心、服务平台蓬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收入和利润保持较快增长。二是“进”在经济结构调整上。在三大需求中,消费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拉动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0%;同时,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投资明显快于工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均明显快于高耗能行业。在三大产业中,服务业增长加速并继续领跑,产业结构由工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特征更加明显,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4%,占GDP比重为52.5%,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和2.1个百分点;同时,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也提升到56%。工业内部结构加快调整,煤炭、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中缺乏竞争力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而高技术产业增长明显快于整体工业,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产量成倍增长。三是“进”在区域协调发展上。“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三大战略正在加快从蓝图向现实、从规划向项目转化,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同时,国家级新区、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在区域发展中的新引擎、新载体、新样板作用更加突出,一批新的区域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正在加快形成。四是“进”在城乡统筹发展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全国有24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台了具体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有29个省份解决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问题。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已经颁布实施,长三角、成渝、哈长等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别是棚户区改造快速推进。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等一批政策文件先后出台。五是“进”在生态环境改善上。生态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节能环保取得积极进展。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9%,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2.9%、3.2%、4.6%、8.8%以上,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总体继续好转。生态文明体制改,总体方案及配套文件发布实施。
上述“五个进”,集中体现了经济发展的结构、质量、效益,体现了发展后劲和可持续性,归结起来,就是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向好。
还要看到的是,今年以来一大批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特别是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财税金融价格等改革以及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已经并将继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并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困难风险:“形有波动、势仍向好”
◎ 记 者:请您谈谈经济运行“稳中有难、稳中有险”的主要内容。
宁吉喆:主要表现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存在以下“五难一险”:一是投资持续增长“难”。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小幅放缓,前8个月增长10.9%。由于传统制造业投资趋于饱和、商品房库存较大、基础设施投资制约较多,目前投资者的信心和投资意愿普遍低迷,企业效益下滑和资金供需不匹配等也导致投资能力下降,已出台政策传导到实际投资还需要一个过程,前8个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2.7%,投资后劲不足问题突出。二是外需拓展扩大“难”。今年以来出口相关指标表现低迷,前8个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下降1.4%,对欧盟和日本出口分别下降4.7%和10.4%。从目前国际环境看,外部市场需求依然疲弱,而竞争越来越激烈,出口先导指数、PMI新出口订单等先行指标继续回落,出口低迷态势短期内难以明显扭转。三是企业生产经营“难”。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工业品价格深度下跌,加大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已连续42个月下降,8月份降幅达5.9%。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传统行业产能利用率下降、开工不足的情况比较普遍;前7个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降幅比上半年扩大0.3个百分点。8月份制造业PMI为49.7%,时隔半年后再次滑落至临界点以下。四是财政收入增加“难”。受经济增速放缓、企业效益下滑、价格水平较低以及结构性减税等因素综合影响,今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明显放缓,前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增长5.2%,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38.4%,部分省份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五是部分发展改革措施落地“难”。受配套政策措施不够完善、改革推进不够同步以及“不作为” “乱作为”等因素影响,部分已出台政策和改革举措落实中存在的慢半拍、落地难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和改革效果及时发挥。六是金融领域风险有所显现。今年以来,产能过剩、地方债务、房地产泡沫等方面一些点状风险多发、散发,虽已采取措施得到治理,但由于有的领域风险相互关联,出现外溢传染的可能性增大。6月下旬以来股市多次剧烈回调,多方采取措施后虽逐步趋稳,但成效还有待巩固;受美联储加息预期等影响,国际收支平衡方面出现一些压力。同时应当看到,我国金融等领域风险总体上是可控的。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虽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困难与挑战因素增多,但主要经济指标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活力动力持续增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民生保障继续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国民经济总体上正朝着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方向发展,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中国经济“形有波动、势仍向好”。
展望未来:机遇大于挑战
◎ 记 者:今后的国内经济走势大体是什么状况?
宁吉喆: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从挑战看,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经整整过去7年,但全球经济总体仍处于恢复调整阶段,世界经济在调整分化中延续弱势复苏态势,同时又面临不少新的不确定因素,外部环境对我国不利的一面可能上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将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值下调至3.3%,低于去年实际增速0.1个百分点。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可能进一步干扰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如美联储加息时间、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特别是美联储一旦加息,对资金跨国流动、国际股市汇市和大宗商品价格,以及相关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尚难预料。总体上看,外部环境的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运行的不利影响有可能加大。与此同时,国内经济深度调整还将持续,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在去库存、去杠杆、去泡沫进程中,需求弱化的影响还将惯性延续;劳动力、土地要素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上升,加之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部分企业的困难可能继续加重;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运行分化更加明显,一些领域的风险隐患有可能进一步凸显。
在看到风险挑战的同时,更要看到下一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重大机遇。一是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没有变,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扎实推进,将为我国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企业“走出去”发展提供更多机遇。二是国内外信息网络、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技进步方兴未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3D打印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有助于我国打造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培育转型发展的新优势。三是尽管我国要素成本上升较快,低成本竞争优势减弱,但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产业配套能力很强、劳动力素质较高,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比较优势依然较强,有利于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四是我国还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阶段,经济发展拥有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增速仍走在全球前列。五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有利于创业创新创造的市场环境加快形成,“三大战略”扎实推进,将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六是我们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有执行力很强的各级党政机关,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有较大空间和回旋余地,有大量国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政策“工具箱”储备的政策工具比较充足,同时宏观调控理念和方法也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上述这些因素,都将为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应对策略:保持定力 迎难而上
◎ 记 者:面对当前形势,我们该如何应对?其相关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宁吉喆:总之,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但对发展环境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也不可低估。在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国内发展加快转型叠加、周期性波动和结构性矛盾交织、短期因素和长期问题并存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运行向好动力和下行压力相持,新增长动力成长和传统增长动力减弱对冲,影响经济运行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为此,我们既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又要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宁可把困难看得更重一些、把各项准备做得更充分一些,近期与长期相结合,发展与改革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在稳增长上再鼓一把劲、促改革调结构上再加一把力,通过改革创新激活力、结构调整添动力,顶住下行压力、巩固向好势头,促进经济行稳致远,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下一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部署,按照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不断创新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及时进行预调微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突出激发创业创新动力,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大力推进改革攻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精心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狠抓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