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学科除了教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歌唱知识和技能外,还有一个教学任务就是音乐欣赏,这种欣赏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欣赏中审美,在审美在陶冶,这种陶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影响作用,具有很强的内化力。因此,音乐欣赏应有“意识”地进行这种陶冶。新教材音乐作品中有着极其丰富的美的内容。面对众多的审美客体,教师应做好审美教育的“导游”,集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审美教育中让学生进行性情的自我陶冶。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认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我在每上一节音乐课之前首先明确自己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怎样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兴趣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明确了兴趣的含义,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的想象是通过声音来完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能力要注意设置情节、激发兴趣、营造想象空间。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我记得一本书里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
在欣赏管弦乐《闲聊波尔卡》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营造出使学生乐学的音乐氛围,我特地将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闲聊波儿卡》音乐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一种是管弦乐,一种是维也纳童声合唱,为的是丰富听觉、引发思索、激活课堂,发展学生想象空间,提高课堂效果。当学生分别听完两首曲目时我提问:两首音乐表现同一内容,你更爱哪一首,为什么?这一问使课堂气氛即刻活跃起来,大家议论纷纷,喜爱合唱的占多数,原因是声音接近他们的年龄段。接着,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管弦乐由多种乐器演奏、气势恢弘,具有立体感;童声合唱声音具有穿透力、音色优美,极具感染力。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各具特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音乐表现形式所具有的不同魅力!
二、改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不注重表演、创作技能的发展,而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这就使课堂变得沉闷、凝重。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我有一个很好的课例:在一堂《穷出来的时尚》这节课中,老师一开始就用东北秧歌来导入,师生随着音乐而律动着,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随后老师变很自然的导入到街舞和街舞的形式。并要求同学们来表现Hiphop的舞蹈。在最后让学生自己创编说唱等形式的街舞。整堂课都是在活跃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知识、运用知识。
三、改变传统的师徒模式,追求无权威的学习机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的探究过程。
如在欣赏著名的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伴随着典雅古朴的旋律,教师可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述,启发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展开丰富的想像力,从而把学生的情感带到如诗如画般的意境中,静心聆听,眼前宛如出现一幅山水画: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优美的音乐唤起他们对美丽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给人以至高的艺术享受。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音乐艺术源远流长,独具特色,许多民族的民間戏曲,优秀传统珍品本身也包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如华彦钧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在欣赏时,让学生先聆听,在充分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委婉、铁宕起伏的意境的同时,再向学生介绍瞎子阿炳的凄凉身世,坎坷经历及所处的社会环境。《二泉映月》是阿炳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反抗情绪的潜意识的反映,表达了阿炳内心世界的痛楚与悲愤,使人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感。经过这样的介绍之后再听音乐,并提问:“这首乐曲仅仅只是好听吗?”学生沉默了。“动人心者,岂惟在乐”,沉默表示了学生对情的初步认识。接着引导学生领略我国民族乐器神奇而独特的表现力。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与爱国主义情操得到升华,激发学生继承和弘扬民族瑰宝,努力学生,为祖国明天更加辉煌添砖加瓦,这就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因此,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是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问题。只有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深刻变革,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鹏飞.如何在音乐欣赏课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7(4):20-21.
[2] 杨留民.音乐欣赏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成才之路,2010(17):11-12.
[3] 徐显斌.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6):49.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认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我在每上一节音乐课之前首先明确自己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怎样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兴趣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明确了兴趣的含义,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的想象是通过声音来完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能力要注意设置情节、激发兴趣、营造想象空间。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我记得一本书里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
在欣赏管弦乐《闲聊波尔卡》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兴趣,营造出使学生乐学的音乐氛围,我特地将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闲聊波儿卡》音乐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一种是管弦乐,一种是维也纳童声合唱,为的是丰富听觉、引发思索、激活课堂,发展学生想象空间,提高课堂效果。当学生分别听完两首曲目时我提问:两首音乐表现同一内容,你更爱哪一首,为什么?这一问使课堂气氛即刻活跃起来,大家议论纷纷,喜爱合唱的占多数,原因是声音接近他们的年龄段。接着,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管弦乐由多种乐器演奏、气势恢弘,具有立体感;童声合唱声音具有穿透力、音色优美,极具感染力。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各具特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音乐表现形式所具有的不同魅力!
二、改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不注重表演、创作技能的发展,而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这就使课堂变得沉闷、凝重。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我有一个很好的课例:在一堂《穷出来的时尚》这节课中,老师一开始就用东北秧歌来导入,师生随着音乐而律动着,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随后老师变很自然的导入到街舞和街舞的形式。并要求同学们来表现Hiphop的舞蹈。在最后让学生自己创编说唱等形式的街舞。整堂课都是在活跃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知识、运用知识。
三、改变传统的师徒模式,追求无权威的学习机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的探究过程。
如在欣赏著名的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伴随着典雅古朴的旋律,教师可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述,启发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展开丰富的想像力,从而把学生的情感带到如诗如画般的意境中,静心聆听,眼前宛如出现一幅山水画: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优美的音乐唤起他们对美丽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给人以至高的艺术享受。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传统,音乐艺术源远流长,独具特色,许多民族的民間戏曲,优秀传统珍品本身也包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如华彦钧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在欣赏时,让学生先聆听,在充分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委婉、铁宕起伏的意境的同时,再向学生介绍瞎子阿炳的凄凉身世,坎坷经历及所处的社会环境。《二泉映月》是阿炳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反抗情绪的潜意识的反映,表达了阿炳内心世界的痛楚与悲愤,使人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感。经过这样的介绍之后再听音乐,并提问:“这首乐曲仅仅只是好听吗?”学生沉默了。“动人心者,岂惟在乐”,沉默表示了学生对情的初步认识。接着引导学生领略我国民族乐器神奇而独特的表现力。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与爱国主义情操得到升华,激发学生继承和弘扬民族瑰宝,努力学生,为祖国明天更加辉煌添砖加瓦,这就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因此,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是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问题。只有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深刻变革,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鹏飞.如何在音乐欣赏课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7(4):20-21.
[2] 杨留民.音乐欣赏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成才之路,2010(17):11-12.
[3] 徐显斌.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