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国著名学府到全球顶级名校,从Google资深研究员到腾讯副总裁,再从天使投资人到创业者导师,他一步步地挑战自我,追逐着自己的人生梦想
7月10日上午,在中关村华侨华人创业大会上,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410位海内外科技英才汇聚一堂。元丰资本创始人、腾讯原副总裁、Google资深研究员吴军博士在大会上作为代表发言,他说:“接下来的10到20年,中国将会有大量的跨国企业,我们不仅仅是将海外的企业带回来,还需要让中国走向世界!”
在这次会上,记者采访到吴军。他身材高挑挺拔,戴着一副中规中矩的眼镜,身着黑色西裤白色衬衫,却背着一个学生式的黑色双肩包,双手插到裤兜里,精神气儿十足的步伐透露着他我行我素的潇洒和睿智。记者跟随吴军来到VIP贵宾室内,开始了这次访谈。
吴军言语谦和、思维敏捷。从中国著名学府清华大学到全球顶级名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从全球最大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Google的资深研究员到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腾讯的副总裁,再从天使投资人到创业者导师,吴军侃侃而谈……他一步步地挑战自我,追逐着自己的人生梦想。
大学之路——从清华到约翰·霍普金斯
吴军17岁就考进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然而作为已经在清华园里生活了很长时间的“清华子弟”来讲,他并没有觉得它有特别的好。“上清华是我的选择,而选择计算机系,是因为当时热门,仅此而已。”
清华学习氛围浓厚,周围同学非常用功。当时开始学习程序设计时,计算机资源非常缺乏,一台Honeywell的中型机总是五六十人同时在使用,常常要到机房去排队,后来他发现夜里使用计算机的人比较少,就等到晚上十点钟以后去通宵机房上机。清华的教育并没有给吴军带来繁重的课业压力,他反倒过得颇为有趣。他毛遂自荐竞选上了班长,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教大家打桥牌并且组织桥牌比赛。在他的带领下,桥牌风靡一时,成了大家繁重的课业间隙舒缓压力的主要活动。除了桥牌,吴军还有很多爱好,羽毛球打得非常好。
这个计算机系的大男孩也非常热爱文学,他总是不断地借书、买书、读书,在课业之余阅读了很多欧洲古典文学作品,以及一些美国和日本作家的作品。这得益于父母对他的教育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吴军热爱古典音乐,虽然当时既没有网上的免费音乐,也没有激光唱片,要得到一盘音质较好的磁带难度都很大,但是清华的音乐室会给学生们翻录磁带 ,几毛钱一盘,相当于一两顿午饭的钱。吴军回忆道,在大学期间,他曾得过一种顽疾,每天都得去医院看病做治疗,很多课都必须请假,虽不致影响生命,但生活却因此大受其苦,功课也因此落下。这是他人生第一次遭受重大挫折,原本无忧无虑、自认为无所不能的他,变得忧心忡忡,甚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在此期间,并没有什么人真正关心过我,即使父母也无能为力。真正让我走出阴影并且从此内心变得强大的,是两个19世纪的德国人——贝多芬和尼采。贝多芬的音乐给了我力量,而尼采的超人思想则让我体会到人需要超越世俗的自己,甚至要超越生命。”
大学毕业后,吴军被分配到一个国有企业,虽然公司的性质是搞计算机研发,但是他在大学5年学习的知识根本派不上用场。于是半年后就调到销售部门去做生意了。几个月下来,吴军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如果我一直做下去,或许今天就是一个颇为成功的商人。”但在工作的两年里,他一直坚持准备TOEFL和GRE考试,但是家中没有侨眷,因此并没有出国留学的资格,于是他决定回清华继续读书。
在研究生阶段,吴军跨专业转到电子工程系的语音识专业,接下来的两年学习,才是他搞研究真正的起点。但在做科研之前,他需要在半年内补上电子工程系本科的课程内容。但是好在吴军对语音识别专业的浓厚兴趣和“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思想准备,这对他来说并非什么难事。更幸运的是,吴军遇上了一位难得的好老师——王作英教授,他的指导和教育对吴军的技术研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吴军回顾说:“在清华读研究生的阶段,最大的幸运就是找到了我一生在技术研究上的立足点。”
研究生毕业后,吴军顺理成章留在清华当老师,一干就是三年。那时候他白天做语音识别的研究,晚上读论文、写论文,发表了很多高质量的论文,同时还拿到了863计划中关于语音识别的课题里最大的项目。按照清华对年轻人提拔副教授的要求,如果他不出国,最后一年就应该当副教授了。但在一次参加国家学术会议后,吴军坚定了要出国继续学习的信念。吴军说:“那次会议以后,我发现我的水平和麻省理工或剑桥大学的学者相比,还是有不少差距,国外对我们的研究成果感兴趣的同行并不多。如果继续在清华做下去,或许这一辈子都成不了世界一流研究人才。”
1995年,吴军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录取,并且拿到丰厚的奖学金。但这次吴军来美国留学的目的已和几年前完全不同。吴军说:“我那时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在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读一个高水平的博士,然后成为这个领域的世界级专家。”吴军在霍普金斯的成绩是全A,同时也是系里成绩最好的博士生。在此期间,吴军发表了很多论文,研究成果显著,并且获得了欧洲语音大会的最佳论文奖。
从1984年进入清华到2002年博士毕业,前后经历了18年,而正是这漫长的18年,养成了吴军一辈子学习的习惯,并且得以在技术发展非常快的今天一直保持不落伍。在谈及教育时,吴军说:“当我们毕业后不需要利用学校的名气提升自己的地位,而是通过我们的成就让学校的名气得以提升时,就说明我们受到了最好的教育。”
这一点,吴军做到了。
浪潮之巅——从Google到腾讯
吴军在博士在读期间就有各大公司都争先恐后地出钱请他去做讲座,并希望吴军尽快毕业去他们那里工作,尽管从研究的成果来讲吴军当时已经完全达到了博士毕业的要求,但由于教授们的挽留,就在学校多做了半年的研究,不幸的是这一耽搁遇到了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的崩溃,导致美国就业市场的冻结,原本希望聘用他的各大公司研究所,不仅不再招人,甚至还在裁员。在等待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offer时,吴军无意间发现Google,而他在读博士时也做过一些搜索,于是主动联系了Google。Google居然马上联系吴军,并给了他比较满意的薪酬,于是他当即就答应了。一个星期后AT&T和IBM的offer也下来了。Goole当时还是一个很小的公司,他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惊讶吴军会接受Goolge的offer。但吴军说:“我一来觉得既然答应了就不要反悔了,二来对这家小公司也非常好奇,觉得年轻时还是可以赌一次,便义无反顾地来到了Google。” 吴军博士于2002年加入Google公司,担任Google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刚进入Google时,公司规模小,人员也少,干起来很辛苦。他同三位同事一起开创了网络搜索反作弊的研究领域,并因此获得Google工程奖。2003年,他和Google全球架构的总工程师朱会灿博士等共同成立了中日韩文搜索部门。吴军因此成为了是当前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为中日韩三国创造了Google的的搜索引擎。
2010年,吴军离开Google,加盟腾讯公司,担任负责搜索业务的副总裁。并担任国家重大专项“新一代搜索引擎和浏览器”项目的总负责人。两年时间,吴军无数次的往返于中国和美国之间,为了兼顾在美国的家庭和孩子,2012年,吴军离开腾讯,重回Google。吴军不但是一个科学家,对商业领域也有自己独特的观察。回到Goolge以后,他开始做一些小企业的投资,一直到现在已经投资了80多家企业,谈及到为何会做投资的问题,吴军说:“我做投资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些年轻创业者的想法来知道每天世界上在发生着什么,因为很多改变世界想法都是来源于这些创业的人,而不是来源于有经验的人。”从2007年起,他担任风险投资基金中国世纪基金董事。为了更加专注的去做投资实业,2014年他正式辞掉了Google的工作。
从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Google到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Google,从刚刚起步的腾讯公司再到中国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吴军设计的算法无一不被世界所广泛应用,这位世界顶级的语音识别专家在互联网时代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一步步的改变着这个世界。
未来之光——从投资人到创业导师
作为天使投资人,吴军在做投资选择的时候有他的原则。“宁可投二流的项目一流的人,也不要投一流的项目二流的人。每一个小公司,它想要做事和最终能不能做成事是两码事,不一定一开始能想到好点子的就能做成,人靠不靠谱很重要!”他很看重对人才的培养。“我撑死还能再干20年,如果我找一个20多岁的人,让他去创业,他能走40年,而且我同时可以辅导指点很多人。创业是年轻人的事,是要拼体力的!”如今的吴军更愿意当一位称职的创业导师,和青年人分享与交流,这正是他现在对自己的定位。到目前为止,他先后出版了《浪潮之巅》、《数学之美》、《文明之光》三本图书,第四本《大学之路》也即将面世。
在投资时,吴军除了看重创业者之外,他一定坚持只投自己擅长的IT领域,在他看来,“守纪律”是最重要的原则;其次就是看重公司的产品、项目以及想法是否跟着正确的趋势走。
在谈及未来三十年科技的发展时,吴军博士提出了三点:首先是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长期可持续地发展,需要和云计算结合,通过企业级软件和服务的革命而达成。世界上营业额最高的IT公司,除了苹果和Google,都是企业级软件和服务公司。这些公司每一个都是营业额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公司,而中小型企业级软件公司更多。但是到目前为止,移动互联网对企业级IT市场的影响力还非常小,对这部分市场的营收贡献微乎其微。从历史上看,新的行业取代旧的行业常常需要革那些影响力最大、占GDP最高行业的命。我们有理由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也是类似。由于云计算的出现,很多原本在笨重的计算机上本地运行的软件和服务,都可以放到云端,而终端就可以变得很便捷,可以小型化和移动化。这些是今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机遇。”
其次是大数据和机器智能。“大数据思维第一点,一个是‘全面性’和‘完备性’,他将来可以在大数据时代做任何事可以细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商品,每一笔交易。甚至使用情况你都能知道,这个未来的企业基本都能够做到。这就很可怕,整个产业都改了,中间好多环节都取消掉了 而且很多卖产品的人变成卖服务了。有了大数据,虽然他今天没有产生那么大的GDP,但以后30年内会彻底改变这个世界,而且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创业时有一个选择,你到底做什么? 不同的时代要做不同的事情,而不在于说你的专长在那儿。”
最后是IT与生物医疗,它的核心也是大数据,吴军说:“未来可穿戴式设备和各种智能设备将改变人类的医疗健保方式,IT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结合将大大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医疗保健这个市场将会更大。”
责任编辑 华南
7月10日上午,在中关村华侨华人创业大会上,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410位海内外科技英才汇聚一堂。元丰资本创始人、腾讯原副总裁、Google资深研究员吴军博士在大会上作为代表发言,他说:“接下来的10到20年,中国将会有大量的跨国企业,我们不仅仅是将海外的企业带回来,还需要让中国走向世界!”
在这次会上,记者采访到吴军。他身材高挑挺拔,戴着一副中规中矩的眼镜,身着黑色西裤白色衬衫,却背着一个学生式的黑色双肩包,双手插到裤兜里,精神气儿十足的步伐透露着他我行我素的潇洒和睿智。记者跟随吴军来到VIP贵宾室内,开始了这次访谈。
吴军言语谦和、思维敏捷。从中国著名学府清华大学到全球顶级名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从全球最大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Google的资深研究员到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腾讯的副总裁,再从天使投资人到创业者导师,吴军侃侃而谈……他一步步地挑战自我,追逐着自己的人生梦想。
大学之路——从清华到约翰·霍普金斯
吴军17岁就考进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然而作为已经在清华园里生活了很长时间的“清华子弟”来讲,他并没有觉得它有特别的好。“上清华是我的选择,而选择计算机系,是因为当时热门,仅此而已。”
清华学习氛围浓厚,周围同学非常用功。当时开始学习程序设计时,计算机资源非常缺乏,一台Honeywell的中型机总是五六十人同时在使用,常常要到机房去排队,后来他发现夜里使用计算机的人比较少,就等到晚上十点钟以后去通宵机房上机。清华的教育并没有给吴军带来繁重的课业压力,他反倒过得颇为有趣。他毛遂自荐竞选上了班长,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教大家打桥牌并且组织桥牌比赛。在他的带领下,桥牌风靡一时,成了大家繁重的课业间隙舒缓压力的主要活动。除了桥牌,吴军还有很多爱好,羽毛球打得非常好。
这个计算机系的大男孩也非常热爱文学,他总是不断地借书、买书、读书,在课业之余阅读了很多欧洲古典文学作品,以及一些美国和日本作家的作品。这得益于父母对他的教育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吴军热爱古典音乐,虽然当时既没有网上的免费音乐,也没有激光唱片,要得到一盘音质较好的磁带难度都很大,但是清华的音乐室会给学生们翻录磁带 ,几毛钱一盘,相当于一两顿午饭的钱。吴军回忆道,在大学期间,他曾得过一种顽疾,每天都得去医院看病做治疗,很多课都必须请假,虽不致影响生命,但生活却因此大受其苦,功课也因此落下。这是他人生第一次遭受重大挫折,原本无忧无虑、自认为无所不能的他,变得忧心忡忡,甚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在此期间,并没有什么人真正关心过我,即使父母也无能为力。真正让我走出阴影并且从此内心变得强大的,是两个19世纪的德国人——贝多芬和尼采。贝多芬的音乐给了我力量,而尼采的超人思想则让我体会到人需要超越世俗的自己,甚至要超越生命。”
大学毕业后,吴军被分配到一个国有企业,虽然公司的性质是搞计算机研发,但是他在大学5年学习的知识根本派不上用场。于是半年后就调到销售部门去做生意了。几个月下来,吴军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如果我一直做下去,或许今天就是一个颇为成功的商人。”但在工作的两年里,他一直坚持准备TOEFL和GRE考试,但是家中没有侨眷,因此并没有出国留学的资格,于是他决定回清华继续读书。
在研究生阶段,吴军跨专业转到电子工程系的语音识专业,接下来的两年学习,才是他搞研究真正的起点。但在做科研之前,他需要在半年内补上电子工程系本科的课程内容。但是好在吴军对语音识别专业的浓厚兴趣和“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思想准备,这对他来说并非什么难事。更幸运的是,吴军遇上了一位难得的好老师——王作英教授,他的指导和教育对吴军的技术研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吴军回顾说:“在清华读研究生的阶段,最大的幸运就是找到了我一生在技术研究上的立足点。”
研究生毕业后,吴军顺理成章留在清华当老师,一干就是三年。那时候他白天做语音识别的研究,晚上读论文、写论文,发表了很多高质量的论文,同时还拿到了863计划中关于语音识别的课题里最大的项目。按照清华对年轻人提拔副教授的要求,如果他不出国,最后一年就应该当副教授了。但在一次参加国家学术会议后,吴军坚定了要出国继续学习的信念。吴军说:“那次会议以后,我发现我的水平和麻省理工或剑桥大学的学者相比,还是有不少差距,国外对我们的研究成果感兴趣的同行并不多。如果继续在清华做下去,或许这一辈子都成不了世界一流研究人才。”
1995年,吴军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录取,并且拿到丰厚的奖学金。但这次吴军来美国留学的目的已和几年前完全不同。吴军说:“我那时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在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读一个高水平的博士,然后成为这个领域的世界级专家。”吴军在霍普金斯的成绩是全A,同时也是系里成绩最好的博士生。在此期间,吴军发表了很多论文,研究成果显著,并且获得了欧洲语音大会的最佳论文奖。
从1984年进入清华到2002年博士毕业,前后经历了18年,而正是这漫长的18年,养成了吴军一辈子学习的习惯,并且得以在技术发展非常快的今天一直保持不落伍。在谈及教育时,吴军说:“当我们毕业后不需要利用学校的名气提升自己的地位,而是通过我们的成就让学校的名气得以提升时,就说明我们受到了最好的教育。”
这一点,吴军做到了。
浪潮之巅——从Google到腾讯
吴军在博士在读期间就有各大公司都争先恐后地出钱请他去做讲座,并希望吴军尽快毕业去他们那里工作,尽管从研究的成果来讲吴军当时已经完全达到了博士毕业的要求,但由于教授们的挽留,就在学校多做了半年的研究,不幸的是这一耽搁遇到了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的崩溃,导致美国就业市场的冻结,原本希望聘用他的各大公司研究所,不仅不再招人,甚至还在裁员。在等待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offer时,吴军无意间发现Google,而他在读博士时也做过一些搜索,于是主动联系了Google。Google居然马上联系吴军,并给了他比较满意的薪酬,于是他当即就答应了。一个星期后AT&T和IBM的offer也下来了。Goole当时还是一个很小的公司,他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惊讶吴军会接受Goolge的offer。但吴军说:“我一来觉得既然答应了就不要反悔了,二来对这家小公司也非常好奇,觉得年轻时还是可以赌一次,便义无反顾地来到了Google。” 吴军博士于2002年加入Google公司,担任Google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刚进入Google时,公司规模小,人员也少,干起来很辛苦。他同三位同事一起开创了网络搜索反作弊的研究领域,并因此获得Google工程奖。2003年,他和Google全球架构的总工程师朱会灿博士等共同成立了中日韩文搜索部门。吴军因此成为了是当前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为中日韩三国创造了Google的的搜索引擎。
2010年,吴军离开Google,加盟腾讯公司,担任负责搜索业务的副总裁。并担任国家重大专项“新一代搜索引擎和浏览器”项目的总负责人。两年时间,吴军无数次的往返于中国和美国之间,为了兼顾在美国的家庭和孩子,2012年,吴军离开腾讯,重回Google。吴军不但是一个科学家,对商业领域也有自己独特的观察。回到Goolge以后,他开始做一些小企业的投资,一直到现在已经投资了80多家企业,谈及到为何会做投资的问题,吴军说:“我做投资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些年轻创业者的想法来知道每天世界上在发生着什么,因为很多改变世界想法都是来源于这些创业的人,而不是来源于有经验的人。”从2007年起,他担任风险投资基金中国世纪基金董事。为了更加专注的去做投资实业,2014年他正式辞掉了Google的工作。
从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Google到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Google,从刚刚起步的腾讯公司再到中国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吴军设计的算法无一不被世界所广泛应用,这位世界顶级的语音识别专家在互联网时代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一步步的改变着这个世界。
未来之光——从投资人到创业导师
作为天使投资人,吴军在做投资选择的时候有他的原则。“宁可投二流的项目一流的人,也不要投一流的项目二流的人。每一个小公司,它想要做事和最终能不能做成事是两码事,不一定一开始能想到好点子的就能做成,人靠不靠谱很重要!”他很看重对人才的培养。“我撑死还能再干20年,如果我找一个20多岁的人,让他去创业,他能走40年,而且我同时可以辅导指点很多人。创业是年轻人的事,是要拼体力的!”如今的吴军更愿意当一位称职的创业导师,和青年人分享与交流,这正是他现在对自己的定位。到目前为止,他先后出版了《浪潮之巅》、《数学之美》、《文明之光》三本图书,第四本《大学之路》也即将面世。
在投资时,吴军除了看重创业者之外,他一定坚持只投自己擅长的IT领域,在他看来,“守纪律”是最重要的原则;其次就是看重公司的产品、项目以及想法是否跟着正确的趋势走。
在谈及未来三十年科技的发展时,吴军博士提出了三点:首先是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长期可持续地发展,需要和云计算结合,通过企业级软件和服务的革命而达成。世界上营业额最高的IT公司,除了苹果和Google,都是企业级软件和服务公司。这些公司每一个都是营业额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公司,而中小型企业级软件公司更多。但是到目前为止,移动互联网对企业级IT市场的影响力还非常小,对这部分市场的营收贡献微乎其微。从历史上看,新的行业取代旧的行业常常需要革那些影响力最大、占GDP最高行业的命。我们有理由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也是类似。由于云计算的出现,很多原本在笨重的计算机上本地运行的软件和服务,都可以放到云端,而终端就可以变得很便捷,可以小型化和移动化。这些是今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机遇。”
其次是大数据和机器智能。“大数据思维第一点,一个是‘全面性’和‘完备性’,他将来可以在大数据时代做任何事可以细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商品,每一笔交易。甚至使用情况你都能知道,这个未来的企业基本都能够做到。这就很可怕,整个产业都改了,中间好多环节都取消掉了 而且很多卖产品的人变成卖服务了。有了大数据,虽然他今天没有产生那么大的GDP,但以后30年内会彻底改变这个世界,而且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创业时有一个选择,你到底做什么? 不同的时代要做不同的事情,而不在于说你的专长在那儿。”
最后是IT与生物医疗,它的核心也是大数据,吴军说:“未来可穿戴式设备和各种智能设备将改变人类的医疗健保方式,IT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结合将大大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医疗保健这个市场将会更大。”
责任编辑 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