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共享汽车是继共享单车后大热的行业。通过收集、整理国内汽车共享行业发展相关文献,从概念、发展历史、研究现状、未来趋势等方面,梳理了汽车共享行业的发展脉络,概述了行业发展方向,并针对眼下和未来行业的发展提出了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够对今后相关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汽车共享;研究现状;未来趋势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6.007
0 引言
汽车共享作为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新行业,以其耳目一新的概念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迅速赢得广泛的关注;但相比之下,汽车共享行业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资料则显得少而零散。本文查阅并整理了近年国内学者们对中国汽车共享行业发展的部分研究成果,从汽车共享概述、发展历史、研究现状、未来趋势等方面,对目前国内汽车共享行业发展的研究做了一个大致的介绍,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对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汽车共享概述
汽车共享(car-sharing)是指拥有汽车所有权的公司或者组织向固定的用户或者成员随时提供便捷汽车使用出行,而用户则根据使用时间、里程或者按月向公司或者组织支付费用的服务(虞同文,2016),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汽车共享将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有資源共享、减少汽车总量、保护环境的作用。
2 研究现状
我国汽车共享行业起步较晚,相关技术有待完善,因此,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了汽车共享行业的商业模式、运营管理、定价策略等方面。
2.1 商业模式
师明明(2016)提出,汽车共享行业可以采用peer-to-peer的模式,以手机APP的方式在租客和车主间构建渠道,提升车辆使用率。
张锐(2017)将国内的分时租赁业务分成具有成本优势的主机厂阵营(Gofun,Car2go),具有技术优势的互联网创业公司阵营(巴歌出行),具有客户优势的传统租车公司阵营(一嗨租车)。如果三方携手合作,无疑可以形成鲜明的互补。
马靓仪、刘新宇(2016)的观点是,他们基于安全、回报、个人因素、政策导向四个方面,研究提出应从政府层面建立信息平台才更具优势。
周溪召、江远强等(2015)则提出,汽车共享行业应当针对不同的城市和企业规模,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营、企业运营政府补贴或是政府入股企业运营三者之中的最优项。
2.2 运营管理
思略特(2017)建议,共享汽车企业可以从运营模式、收入模式、产品设计、用户选择、大数据分析五大方面来综合提升,从而保障企业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
谭奕(2017)认为,共享汽车平台可以与车企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提供车源选型,同时根据企业对车辆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研发。除此之外,双方在未来还将整合各自市场及渠道资源,共同发力汽车共享市场。
针对行业当前停车难问题,李建军(2017)总结,眼下有两种模式可以缓解该问题:一种是以途歌为代表的“接力用车”模式,淡化停车位的概念;另一种则是以联程共享为代表的网点周边“人工接送车”模式,作为网点不足的补充。
在押金管理方面,张锐(2017)认为,信用模式代替押金模式是汽车共享企业今后的走向,在此基础上,建立租赁经营者和承租人信用评价制度,构建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
2.3 定价策略
丁晓华、王冕、陈岩等(2016)对比Autolib在巴黎和EVCARD在上海的定价,发现二者的可比性,认为目前汽车共享业务应走低价路线,这在起步期对培育上海用户很有必要,也给未来价格留出上升空间。
金昕玮、肖仕周(2017)发现,汽车共享企业的主要成本包括汽车、停车场、系统维护及人力等,企业在制定价格战略时不仅需要考虑成本因素,更要结合地区的收入水平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价格策略。
周溪召、江远强等(2015)认为,中国汽车共享行业应当因地制宜,走低价路线,充分考虑人口、收入等因素,考虑与汽车租赁、出租车结合战略联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李建军(2017)提出,企业可以在还车模式和异地还车定价上下功夫,学习途歌的“自由还车模式”,不仅可以缓解共享汽车停车难的问题,还可以改善用户体验,便捷还车步骤,增加用户吸引力。
3 未来趋势
中国2016年的共享汽车市场规模仅为4亿左右,预计到2020年将增长至93亿元。尽管拥有广阔的前景,但纵观学者们对汽车共享行业未来趋势的看法,绝大部分学者的观点都属于“现实派”。
赵勇(2017)宣称,汽车共享的分时租赁模式的市场将在未来5年以超过50%的增幅发展,但成本过高和没有足够租赁牌照、车辆管理困难等问题大大限制了汽车共享企业的发展。企业必须在未来几年中,尽早锁定停车场、充电设施等核心资源;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多方合作;拥有并掌握核心技术;强化运营能力建设。
黄春华(2018)认为,汽车共享企业今后要做的,首先,是解决车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其次,要着重提高用户自身的诚信度和安全意识;第三,要注意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最后,要设法解决用车过程中违法和事故的认定问题。共享汽车未来的发展最终将围绕“创新+突破”,围绕用户创造价值。
杨攀(2017)则表示,汽车共享企业则应聚焦用户。汽车共享企业最终走向的是“自营+平台”的模式,用户的体验决定了汽车共享存在的市场空间。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建立移动出行生态圈,以生态圈的力量建立用户粘性;激活休眠用户、促使低频用户向高频用户转化、促使高频用户向高价值用户转化;并且基于用户体验的全过程,制定有针对性的用户粘性建设方法。 辛琳(2017)声称,共享汽车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应发挥其服务职能;其次,发挥网络技术实现接力用车模式;再次,要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问题;最后,必须强化行业的自律意识。
类似的,庄之蝶(2017)补充道,想让共享汽车跑得又好又快,行业规则不能完全是企业和市场行为,政府要在必要的时候介入其中,尤其是在整个行业市场次序方面,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来减少因为无序竞争产生的资源浪费。
4 结语
针对上述学者对汽车共享行业商业模式、运营管理、定价策略方面的研究,以及对未来行业趋势的各方看法,笔者认为:虽然国内汽车共享行业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不可估量的上升空间,但该行业终究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各个方面皆不够成熟且有待探索;眼下要做的,就是加强内部条件,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增强企业的核心硬实力,要有领先的技术条件和切实可行的运营管理办法,这是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未来要做的,就是要努力争取例如政策支持、企业合作等外部条件,响应国家号召,助力发展,如此双向并举,相信不久的将来,共享经济的好处将会惠及全国,汽车共享行业也将会迈进一个崭新的纪元。
参考文献
[1]周溪召,江远强,曾剑明.我国汽车共享运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05):48-49.
[2]吕晓菲.共享汽车发展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与共享单车对比论证[J].现代商贸工业,2017,(19):9-11.
[3]庄之蝶.规范行业秩序才能让共享汽车走更远[J].时代金融,2017,(16):8.
[4]丁晓华,王冕,陈岩,张英杰,张文杰.电动汽车共享商业模式的发展[J].科技导报,2016,34(06):105-110.
[5]张锐.共享汽车的越障与提速[J].上海企业,2017,(09):54-55.
[6]杨攀.共享汽车:风起前的云涌[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7,(09):48-53.
[7]李建军.共享汽车“投石问路”[J].中国设备工程,2017,(09):14-19.
[8]赵勇.分时租赁:互联网汽车共享平台的春天[J].驾驶园,2017,(04):46-51.
[9]師明明.汽车共享的peer-to-peer租赁模式——以PP租车为例[J].交通与港航,2016,3(05):33-35.
[10]辛琳.共享汽车行业的SWOT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36):32-33.
关键词:汽车共享;研究现状;未来趋势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6.007
0 引言
汽车共享作为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新行业,以其耳目一新的概念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迅速赢得广泛的关注;但相比之下,汽车共享行业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资料则显得少而零散。本文查阅并整理了近年国内学者们对中国汽车共享行业发展的部分研究成果,从汽车共享概述、发展历史、研究现状、未来趋势等方面,对目前国内汽车共享行业发展的研究做了一个大致的介绍,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对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汽车共享概述
汽车共享(car-sharing)是指拥有汽车所有权的公司或者组织向固定的用户或者成员随时提供便捷汽车使用出行,而用户则根据使用时间、里程或者按月向公司或者组织支付费用的服务(虞同文,2016),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汽车共享将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有資源共享、减少汽车总量、保护环境的作用。
2 研究现状
我国汽车共享行业起步较晚,相关技术有待完善,因此,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了汽车共享行业的商业模式、运营管理、定价策略等方面。
2.1 商业模式
师明明(2016)提出,汽车共享行业可以采用peer-to-peer的模式,以手机APP的方式在租客和车主间构建渠道,提升车辆使用率。
张锐(2017)将国内的分时租赁业务分成具有成本优势的主机厂阵营(Gofun,Car2go),具有技术优势的互联网创业公司阵营(巴歌出行),具有客户优势的传统租车公司阵营(一嗨租车)。如果三方携手合作,无疑可以形成鲜明的互补。
马靓仪、刘新宇(2016)的观点是,他们基于安全、回报、个人因素、政策导向四个方面,研究提出应从政府层面建立信息平台才更具优势。
周溪召、江远强等(2015)则提出,汽车共享行业应当针对不同的城市和企业规模,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营、企业运营政府补贴或是政府入股企业运营三者之中的最优项。
2.2 运营管理
思略特(2017)建议,共享汽车企业可以从运营模式、收入模式、产品设计、用户选择、大数据分析五大方面来综合提升,从而保障企业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
谭奕(2017)认为,共享汽车平台可以与车企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提供车源选型,同时根据企业对车辆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研发。除此之外,双方在未来还将整合各自市场及渠道资源,共同发力汽车共享市场。
针对行业当前停车难问题,李建军(2017)总结,眼下有两种模式可以缓解该问题:一种是以途歌为代表的“接力用车”模式,淡化停车位的概念;另一种则是以联程共享为代表的网点周边“人工接送车”模式,作为网点不足的补充。
在押金管理方面,张锐(2017)认为,信用模式代替押金模式是汽车共享企业今后的走向,在此基础上,建立租赁经营者和承租人信用评价制度,构建跨部门、跨区域的联合激励和惩戒机制。
2.3 定价策略
丁晓华、王冕、陈岩等(2016)对比Autolib在巴黎和EVCARD在上海的定价,发现二者的可比性,认为目前汽车共享业务应走低价路线,这在起步期对培育上海用户很有必要,也给未来价格留出上升空间。
金昕玮、肖仕周(2017)发现,汽车共享企业的主要成本包括汽车、停车场、系统维护及人力等,企业在制定价格战略时不仅需要考虑成本因素,更要结合地区的收入水平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价格策略。
周溪召、江远强等(2015)认为,中国汽车共享行业应当因地制宜,走低价路线,充分考虑人口、收入等因素,考虑与汽车租赁、出租车结合战略联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李建军(2017)提出,企业可以在还车模式和异地还车定价上下功夫,学习途歌的“自由还车模式”,不仅可以缓解共享汽车停车难的问题,还可以改善用户体验,便捷还车步骤,增加用户吸引力。
3 未来趋势
中国2016年的共享汽车市场规模仅为4亿左右,预计到2020年将增长至93亿元。尽管拥有广阔的前景,但纵观学者们对汽车共享行业未来趋势的看法,绝大部分学者的观点都属于“现实派”。
赵勇(2017)宣称,汽车共享的分时租赁模式的市场将在未来5年以超过50%的增幅发展,但成本过高和没有足够租赁牌照、车辆管理困难等问题大大限制了汽车共享企业的发展。企业必须在未来几年中,尽早锁定停车场、充电设施等核心资源;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多方合作;拥有并掌握核心技术;强化运营能力建设。
黄春华(2018)认为,汽车共享企业今后要做的,首先,是解决车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其次,要着重提高用户自身的诚信度和安全意识;第三,要注意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最后,要设法解决用车过程中违法和事故的认定问题。共享汽车未来的发展最终将围绕“创新+突破”,围绕用户创造价值。
杨攀(2017)则表示,汽车共享企业则应聚焦用户。汽车共享企业最终走向的是“自营+平台”的模式,用户的体验决定了汽车共享存在的市场空间。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建立移动出行生态圈,以生态圈的力量建立用户粘性;激活休眠用户、促使低频用户向高频用户转化、促使高频用户向高价值用户转化;并且基于用户体验的全过程,制定有针对性的用户粘性建设方法。 辛琳(2017)声称,共享汽车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应发挥其服务职能;其次,发挥网络技术实现接力用车模式;再次,要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问题;最后,必须强化行业的自律意识。
类似的,庄之蝶(2017)补充道,想让共享汽车跑得又好又快,行业规则不能完全是企业和市场行为,政府要在必要的时候介入其中,尤其是在整个行业市场次序方面,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来减少因为无序竞争产生的资源浪费。
4 结语
针对上述学者对汽车共享行业商业模式、运营管理、定价策略方面的研究,以及对未来行业趋势的各方看法,笔者认为:虽然国内汽车共享行业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不可估量的上升空间,但该行业终究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各个方面皆不够成熟且有待探索;眼下要做的,就是加强内部条件,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增强企业的核心硬实力,要有领先的技术条件和切实可行的运营管理办法,这是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未来要做的,就是要努力争取例如政策支持、企业合作等外部条件,响应国家号召,助力发展,如此双向并举,相信不久的将来,共享经济的好处将会惠及全国,汽车共享行业也将会迈进一个崭新的纪元。
参考文献
[1]周溪召,江远强,曾剑明.我国汽车共享运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05):48-49.
[2]吕晓菲.共享汽车发展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与共享单车对比论证[J].现代商贸工业,2017,(19):9-11.
[3]庄之蝶.规范行业秩序才能让共享汽车走更远[J].时代金融,2017,(16):8.
[4]丁晓华,王冕,陈岩,张英杰,张文杰.电动汽车共享商业模式的发展[J].科技导报,2016,34(06):105-110.
[5]张锐.共享汽车的越障与提速[J].上海企业,2017,(09):54-55.
[6]杨攀.共享汽车:风起前的云涌[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7,(09):48-53.
[7]李建军.共享汽车“投石问路”[J].中国设备工程,2017,(09):14-19.
[8]赵勇.分时租赁:互联网汽车共享平台的春天[J].驾驶园,2017,(04):46-51.
[9]師明明.汽车共享的peer-to-peer租赁模式——以PP租车为例[J].交通与港航,2016,3(05):33-35.
[10]辛琳.共享汽车行业的SWOT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3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