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舶来品”,中国钢琴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无数的高质量钢琴作品。在中国钢琴创作中,复调技法不断被应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成为中国钢琴不断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本文多角度客观分析了复调技法,多层次探讨了中国钢琴创作中复调技法的应用以及发展。
【关键词】中国钢琴创作;复调技法;应用;发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一、复调技法
就复调而言,是指超过两段(也包含两段)相互区别、联系的声部,这时声部可以和其他不同类型的声部相互融合,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客观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和声关系,也可以单独存在。如果不同类型的旋律相互对比着有机结合,便会形成对比复调,所谓的模仿复调是指相同旋律的一种先后模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音响效果,促使所创作的钢琴作品更具表现力、感染力、生命力。复调属于西方钢琴创作中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创作技法之一,频繁被使用。20世纪初期是中国钢琴创作的开端,复调技法已逐渐被应用到中国钢琴创作中,为其注入了不可忽视的新鲜血液,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钢琴的创作发展,能够更好地呈现出钢琴创作者借助钢琴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利于听众更好地走进钢琴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其产生心灵碰撞,和中国钢琴作品交流,有效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客观需求。
二、中国钢琴创作中复调技法的应用和发展
(一)起步阶段
20世纪初期,钢琴逐渐传入中国,这是中国钢琴创作的起步时期,很多喜欢钢琴的有志之士纷纷走上了创作中国钢琴作品的路。就复调技法来说,已逐渐被应用到钢琴创作中,逐渐被应用到艺术歌曲钢琴伴奏中,比如,《大江东去》、《思乡》,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丰富了音乐伴奏,至今,这些歌曲都极具魅力。以《思鄉》为例,在复调技法作用下,一种别样的意境呈现在大众面前,歌曲整体艺术表现力得到很好地提升。又比如,《西楼怀远》是刘雪庵的代表作品之一,复调技法被巧妙应用到该作品创作中,以4个8音符一组的形式进行合理化处理,极大地提高了音乐作品的感染力。站在客观角度来说,在起步阶段,复调技法已成功应用到中国钢琴创作中,说明复调技法是可以应用到中国钢琴创作中的,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二)发展阶段
经历大约半个世纪发展之后,中国钢琴创作也步入到发展阶段,而复调技法的应用也日渐深入,以传统复调音乐体裁为中心的钢琴作品层出不穷,比如,赋格曲、固定低音变奏曲。以《民歌主题创意曲》为例,创作者将“对比、模仿”技术巧妙应用其中,准确把握传统民歌特点、性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再创造,有着较好的听觉效果。同时,在发展阶段中,复调技法也被逐渐应用到其他体裁的钢琴作品创作中,比如,非复调体裁。在创作钢琴作品中,创作者纷纷站在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复调技法,开始创作以非复调体裁为中心的鋼琴作品,巧妙利用复调技法,科学处理钢琴作品某段落,处理模仿复调等,和传统赋格曲相比,这类处理手法更加灵活、自由,也使创作的音乐作品更具生命力。在这一阶段,中国钢琴创作者对复调技法已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钢琴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停滞阶段、繁荣阶段
1.停滞阶段
在文革时期,各类艺术形式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中国钢琴也不例外,处于停滞阶段,所呈现出的钢琴艺术形式并不多。在停滞阶段,中国钢琴创作者借助样板戏,创作了一些钢琴作品,比如,《红灯记》、《北风吹》、《红色娘子军》,这和当时所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能随意改变原作旋律、结构等,否则在文革浪潮中极易被攻击,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中国钢琴创作并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极具优势的复调技法也无法灵活应用到中国钢琴创作中。此外,在文革期间,还有一些钢琴创作者通过改变民族音乐进行钢琴创作,但钢琴创作空间仍然比较狭小,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并不多,比如,《松花江上》、《洛阳河》。在改编民族音乐过程中,创作者巧妙应用了原标题,以歌颂为中心,也就是说,钢琴创作被无数的条条框框所限制,不利于提高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在此过程中,部分创作者仍然从不同角度入手优化利用复调技法,来提高所创作的钢琴作品整体影响效果,《欢乐的牧童》便是代表作之一。在创作其过程中,创作者将复调技法巧妙应用其中,客观呈现出牧童的天真活波。
2.繁荣阶段
对于复调技法来说,在停滞阶段之后,也逐渐步入繁荣阶段。随着改革开放钟声的敲响,中国艺术创作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中国钢琴创作不断被注入新鲜血液,呈现出繁荣景象,多样化的复调技法不断被应用到各类中国钢琴创作中,丰富中国钢琴创作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钢琴的持续稳定发展。具体来说,赋格曲属于复调发展过程中的最高形式,难度相当大,但无数中国钢琴创作者对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借助交替调式,有效扩展赋格主题调性,促使创作的钢琴作品具体独特的魅力。在繁荣阶段,无数中国钢琴创作者不断探索、尝试,继承之前优秀钢琴作品技法的同时,也将多样化的新音乐材料不断应用到钢琴创作中,为钢琴创作带来了全新的活力,比如,巧妙对比多个音乐形象,音乐节奏更加丰富,尤其是音色方面的对比,客观对比极端音区音乐基础上,音乐表现力得以有效提高。从某种角度来说,随着中国钢琴创作不断发展,复调技法在其中的重要性不断显现,各类复调技法频繁出现,为提高音乐作品整体艺术效果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三、结语
总而言之,自钢琴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而复调技法的应用和发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应用和发展中,复调技法对中国钢琴创作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有着较高的利用价值,需要将其更好地应用到中国钢琴创作中,促使中国钢琴事业长足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世界钢琴艺术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迂志勇.近现代钢琴作品中创作思想和作曲技法的探索与应用[J].艺术教育,2014(06):95.
[2]莫莉.浅议复调技法在钢琴作品中的广泛运用[J].音乐时空,2011(06):55-57.
【关键词】中国钢琴创作;复调技法;应用;发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一、复调技法
就复调而言,是指超过两段(也包含两段)相互区别、联系的声部,这时声部可以和其他不同类型的声部相互融合,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客观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和声关系,也可以单独存在。如果不同类型的旋律相互对比着有机结合,便会形成对比复调,所谓的模仿复调是指相同旋律的一种先后模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音响效果,促使所创作的钢琴作品更具表现力、感染力、生命力。复调属于西方钢琴创作中不可忽视的关键性创作技法之一,频繁被使用。20世纪初期是中国钢琴创作的开端,复调技法已逐渐被应用到中国钢琴创作中,为其注入了不可忽视的新鲜血液,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钢琴的创作发展,能够更好地呈现出钢琴创作者借助钢琴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利于听众更好地走进钢琴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其产生心灵碰撞,和中国钢琴作品交流,有效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客观需求。
二、中国钢琴创作中复调技法的应用和发展
(一)起步阶段
20世纪初期,钢琴逐渐传入中国,这是中国钢琴创作的起步时期,很多喜欢钢琴的有志之士纷纷走上了创作中国钢琴作品的路。就复调技法来说,已逐渐被应用到钢琴创作中,逐渐被应用到艺术歌曲钢琴伴奏中,比如,《大江东去》、《思乡》,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丰富了音乐伴奏,至今,这些歌曲都极具魅力。以《思鄉》为例,在复调技法作用下,一种别样的意境呈现在大众面前,歌曲整体艺术表现力得到很好地提升。又比如,《西楼怀远》是刘雪庵的代表作品之一,复调技法被巧妙应用到该作品创作中,以4个8音符一组的形式进行合理化处理,极大地提高了音乐作品的感染力。站在客观角度来说,在起步阶段,复调技法已成功应用到中国钢琴创作中,说明复调技法是可以应用到中国钢琴创作中的,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二)发展阶段
经历大约半个世纪发展之后,中国钢琴创作也步入到发展阶段,而复调技法的应用也日渐深入,以传统复调音乐体裁为中心的钢琴作品层出不穷,比如,赋格曲、固定低音变奏曲。以《民歌主题创意曲》为例,创作者将“对比、模仿”技术巧妙应用其中,准确把握传统民歌特点、性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再创造,有着较好的听觉效果。同时,在发展阶段中,复调技法也被逐渐应用到其他体裁的钢琴作品创作中,比如,非复调体裁。在创作钢琴作品中,创作者纷纷站在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复调技法,开始创作以非复调体裁为中心的鋼琴作品,巧妙利用复调技法,科学处理钢琴作品某段落,处理模仿复调等,和传统赋格曲相比,这类处理手法更加灵活、自由,也使创作的音乐作品更具生命力。在这一阶段,中国钢琴创作者对复调技法已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钢琴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停滞阶段、繁荣阶段
1.停滞阶段
在文革时期,各类艺术形式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中国钢琴也不例外,处于停滞阶段,所呈现出的钢琴艺术形式并不多。在停滞阶段,中国钢琴创作者借助样板戏,创作了一些钢琴作品,比如,《红灯记》、《北风吹》、《红色娘子军》,这和当时所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能随意改变原作旋律、结构等,否则在文革浪潮中极易被攻击,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中国钢琴创作并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极具优势的复调技法也无法灵活应用到中国钢琴创作中。此外,在文革期间,还有一些钢琴创作者通过改变民族音乐进行钢琴创作,但钢琴创作空间仍然比较狭小,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钢琴作品并不多,比如,《松花江上》、《洛阳河》。在改编民族音乐过程中,创作者巧妙应用了原标题,以歌颂为中心,也就是说,钢琴创作被无数的条条框框所限制,不利于提高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在此过程中,部分创作者仍然从不同角度入手优化利用复调技法,来提高所创作的钢琴作品整体影响效果,《欢乐的牧童》便是代表作之一。在创作其过程中,创作者将复调技法巧妙应用其中,客观呈现出牧童的天真活波。
2.繁荣阶段
对于复调技法来说,在停滞阶段之后,也逐渐步入繁荣阶段。随着改革开放钟声的敲响,中国艺术创作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中国钢琴创作不断被注入新鲜血液,呈现出繁荣景象,多样化的复调技法不断被应用到各类中国钢琴创作中,丰富中国钢琴创作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钢琴的持续稳定发展。具体来说,赋格曲属于复调发展过程中的最高形式,难度相当大,但无数中国钢琴创作者对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借助交替调式,有效扩展赋格主题调性,促使创作的钢琴作品具体独特的魅力。在繁荣阶段,无数中国钢琴创作者不断探索、尝试,继承之前优秀钢琴作品技法的同时,也将多样化的新音乐材料不断应用到钢琴创作中,为钢琴创作带来了全新的活力,比如,巧妙对比多个音乐形象,音乐节奏更加丰富,尤其是音色方面的对比,客观对比极端音区音乐基础上,音乐表现力得以有效提高。从某种角度来说,随着中国钢琴创作不断发展,复调技法在其中的重要性不断显现,各类复调技法频繁出现,为提高音乐作品整体艺术效果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三、结语
总而言之,自钢琴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而复调技法的应用和发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应用和发展中,复调技法对中国钢琴创作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有着较高的利用价值,需要将其更好地应用到中国钢琴创作中,促使中国钢琴事业长足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世界钢琴艺术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迂志勇.近现代钢琴作品中创作思想和作曲技法的探索与应用[J].艺术教育,2014(06):95.
[2]莫莉.浅议复调技法在钢琴作品中的广泛运用[J].音乐时空,2011(06):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