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度辅导是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更是教育环境多样化的客观要求。深度辅导的实质内涵是,在帮助学生解决或缓解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促进学生尽早明确个人发展方向、加快学生个性化成长成才。在这一内涵指导下’实践中唯有构建起“立体化”的辅导模式,不断完善和提高辅导技能,辅导员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生活中的贴心人、学习上的指导者和心理上的疏导者,才能使深度辅导真正实现其目的,达到效果。
关键词:深度辅导;立体化;个性化
2008年,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北京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北京市辅导员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为此,北京市教工委特别提出要把“确保每名学生每年都能得到至少一次有针对性的深度辅导”作为对辅导员工作的一项具体要求。
深度辅导,就是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帮助其解决存在的问题与困扰,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有力支持。从深度辅导的定义出发,本文对深度辅导的具体内容、实际意义、开展形式和技能要求进行初步探讨。
一、深度辅导实际意义的深层解读
1.深度辅导符合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
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规定了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10年要达到15%的目标,在“十五”规划中这一目标又被提前到了2005年。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正式开始连续大规模的扩招,启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已有学者指出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之后,学生和高校教师、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呈现了若干本质性的变化:扩招之后学生数量急剧增加,生师比变大,由此导致师生关系紧密性减弱,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减少;半结构化的课程模式和灵活的学分制度造成了高校和专业之间更大的学生流动;现代网络通讯手段在校园中的流行和使用,要求师生关系出现新的人际沟通模式。高等教育大众化出现的这一系列变化,要求辅导员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扩大工作的覆盖范围——不仅要包括特殊群体学生、各类学生骨干,更要包括普通学生群体,努力做到对每一位学生都能进行富有个性化的深度辅导。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是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这必然导致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前的精英化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通过精英化教育培养出社会的精英阶层;其教育对象也是学生中的精英群体。接受高等教育之前,他们无论在学习能力还是自我管理、自我规划等方面都已经具备良好的素质。然而,教育大众化之后,很多学生的学习需要督促,日常生活需要管理,人生发展需要协助规划。因此,深度辅导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2.深度辅导是应对教育环境多样化的举措
经过高校财政改革、扩大招生以及院校合并等变革后,我国高等院校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等教育系统也呈现了多样化、分层发展的趋势。与此对应,高等院校的学生群体也出现了多样性的变化: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日益复杂,就学期待、学习能力、学业成就、在校生活方式和就业选择等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在新形势下学生面临多样化环境、有多样化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在这样的环境和要求下,高等学校的学生工作需要向“人本化”、“个性化”变革。深度辅导强调的是辅导者与被辅导者面对面深度交流,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方法,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和才能协助其完成不同的人生规划。因此,深度辅导符合教育环境多样化的客观要求。
3.深度辅导的意义在于解决问题,更促进学生的成才发展
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学生工作的落实主要在于“抓两头,促中间”,意图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工作目标和原则来看,深度辅导的实际意义在于通过个性化引导促进学生的成才和发展。
作为高校的一名普通辅导员,笔者在和同事的沟通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工作干部对深度辅导的理解还是停留在解决已存在的问题上。这样的理解导致现阶段很大一部分的深度辅导对象还仅停留在学业遇到困难、遭受情感困扰以及人际关系存在障碍等群体上,很难扩大深度辅导的覆盖范围,更难于实现深度辅导促进学生成才的目标。有的学校、学院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情况,然后进行深度辅导。这样的方式固然在辅导中更具针对性,也暴露出为解决问题而辅导的认识误区。
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面对多样化的教育环境和差异化的学生需求,学生工作的重点应逐渐从解决学生问题向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转变,落实深度辅导的实际意义,发挥深度辅导应有的效果。
二、积极开展“立体化”的深度辅导工作
1.建立学生“立体化”档案
精英化教育培养出来的社会精英有着很多共性的特点,但是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千差万别、特点各异,发展方向更是各不相同,因此对其信息的掌握就要体现全面性,也就是为每个学生创建“立体化”档案:要知道学生的基本情况,也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需掌握学生的发展愿景,更要清楚学生的能力、特长;档案中要包括学生的常态信息,也要及时补充学生的动态情况。“立体化”档案可以协助辅导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深度辅导。基于“立体化”档案,辅导员可以深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能力特长,初步判断适合学生的发展方向,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发展引导。
“立体化”档案中的常规资料可以通过集体排查获得,个性化信息则需要学工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日积月累。“立体化”档案是实现——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良好服务和有力支持——深度辅导目的的重要保障。
2.开展形式多样的深度辅导
相关文件要求深度辅导采取一对一的形式,并且辅导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个小时。结合实践经验,辅导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
惯用的“一对一”谈话形式虽然可以为师生问交流提供良好的氖围,但过于刻板,有时会影响辅导的效果。有的学生本来就对老师有所忌惮,在“一对一”的环境下,虽然老师尽力调节气氛,学生却更加拘谨,不敢畅所欲言。因此,深度辅导中,可以以同寝室、好朋友或是班委主要成员等具有共性的学生小群体作为谈话单位,开展具有“座谈”性质的辅导。这样的形式可以借用“同伴关系”缓解学生和老师谈话时的紧张情绪,提高辅导效率;更为重要的是,让彼此有共性的学生在一起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通过这样的小组辅导,也可以使学生互相监督,减少了老师对学生跟踪辅导的工作量。
深度辅导的实质是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成才,所以辅导的形式也不该拘泥于谈话。例如,某一学生入学后对非本专业、 学科的知识产生兴趣,那么辅导员就该为其发展提供更多帮助,如为学生介绍专业导师、帮学生留意相关培训等。也就是说,凡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的帮扶性工作都应将其作为深度辅导的抓手,积极予以落实。
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化信息手段的发展,也可以利用QQ、MsN、人人网等信息媒介与学生进行交流。借助博客等网络手段能够从更宽广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发现其潜力,促进其发展。实践中,唯有牢牢地把握深度辅导的实质,积极扩展深度辅导的外延,努力丰富深度辅导的形式,才能真正实现对人才的个性化培养,才能真正达到深度辅导的效果。
3.加强辅导效果的反馈和跟踪
传统意义的深度辅导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深度辅导结束后,短时期内效果不错,或者学生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发展方向得以明确。但由于学生自身性格中的某些原因或客观环境的某些变化,这种良好的势头并没有保持下去,使得辅导的效果大打折扣。可见,认为辅导之后可以一劳永逸的想法往往会导致前功尽弃。
鉴于这种情况,深度辅导效果的最终实现离不开必要的反馈和跟踪。辅导员要保持对学生的长期关注和引导,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对学生的认识和判断,针对学生的不同反应和特点制定匹配程度高、形式灵活多变的辅导方案。加强辅导效果反馈和跟踪的本质是要建立起学生和老师之间长期、高效的交流渠道和情感纽带,使辅导的良好效果得以保持,有利于促成深度辅导实际意义的最终实现。另外,不能不提的是,深度辅导过程中的反馈和跟踪同样有利于学生“立体化”档案的不断丰富,这也将更有力地指导深度辅导工作的进一步有效开展。
三、有效开展深度辅导工作的技能要求
深度辅导的内容涉及学生的思想、心理、发展、就业以及生活等多个方面,对于价值观已经初步形成的大学生群体而言,辅导员不能仅仅凭自己的经验与认识,还必须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不断发展。这要求辅导员不能只会处理日常事务,而应该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专家,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深度辅导。
1.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第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协调解决人的个性发展与人的社会化发展的矛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第三,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力弘扬和强化民族精神。因此,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要准确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增强政治责任感。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加强锻炼,不断提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
有人会问,深度辅导的实质意义在于培养个性化人才,那么辅导员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吗?回答是肯定的。无论是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最终目的都是促进其为社会服务。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出色的人才也无益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时的成功不等于一世的成就,没有健全的人格必将制约其长远的发展。作为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其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保障。因此,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是众多必备能力中的核心和基础。
2.心理咨询的专家
新形势下,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成为心理咨询的专家,已成为高校辅导员有效进行学生教育工作的一种补充。
首先,发展健康心理,可以带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相互协调和全面发展,对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潜能开发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重要作用,况且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也正是深度辅导的工作目的。其次,深度辅导的工作内容包括促进发展、解决问题。作为辅导员,引导学生在面对学习、交友、恋爱、生活等种种实际问题时如何自我调节、减轻压力、正确抉择,顺利地度过大学生活,同样需要心理咨询能力的保障。第三,在辅导工作中,常常需要辅导员与学生进行深度谈话,但大多数学生在谈话中会心存防备、有所保留,如何使学生吐露心声、畅所欲言,解决学生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扰,及时发现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能力特长,都有赖于一些心理学知识小技巧的运用。当代高校辅导员应不断学习心理知识、努力提高心理辅导水平,从而切实加强深度辅导的效果。
3.职业生涯规划的专家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体现了科学性与规范性、技术性与艺术性、服务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的工作特征,需要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组织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要求辅导员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熟悉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有较强的责任心,了解每一个学生,可以为学生提出恰当的建议,引导他们走上与自身素质相符合的职业道路,实现其人生价值。
辅导员要依据职业发展理论和大学生成长规律,确定各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重点内容,以便条理规范地进行各个阶段的指导工作。辅导员在确定好各年级、各阶段的重点工作时,要考虑组织策划大量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达到各阶段的指导目标,鼓励和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与社会需求、行业发展结合起来,进行客观、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大部分辅导员在走上工作岗位时,没有储备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并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因此,辅导员要在工作中及时“充电”,加快适应工作需要,努力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专家,进而为深度辅导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深度辅导;立体化;个性化
2008年,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北京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北京市辅导员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为此,北京市教工委特别提出要把“确保每名学生每年都能得到至少一次有针对性的深度辅导”作为对辅导员工作的一项具体要求。
深度辅导,就是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帮助其解决存在的问题与困扰,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有力支持。从深度辅导的定义出发,本文对深度辅导的具体内容、实际意义、开展形式和技能要求进行初步探讨。
一、深度辅导实际意义的深层解读
1.深度辅导符合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
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规定了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10年要达到15%的目标,在“十五”规划中这一目标又被提前到了2005年。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正式开始连续大规模的扩招,启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已有学者指出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之后,学生和高校教师、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呈现了若干本质性的变化:扩招之后学生数量急剧增加,生师比变大,由此导致师生关系紧密性减弱,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减少;半结构化的课程模式和灵活的学分制度造成了高校和专业之间更大的学生流动;现代网络通讯手段在校园中的流行和使用,要求师生关系出现新的人际沟通模式。高等教育大众化出现的这一系列变化,要求辅导员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扩大工作的覆盖范围——不仅要包括特殊群体学生、各类学生骨干,更要包括普通学生群体,努力做到对每一位学生都能进行富有个性化的深度辅导。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是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这必然导致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前的精英化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通过精英化教育培养出社会的精英阶层;其教育对象也是学生中的精英群体。接受高等教育之前,他们无论在学习能力还是自我管理、自我规划等方面都已经具备良好的素质。然而,教育大众化之后,很多学生的学习需要督促,日常生活需要管理,人生发展需要协助规划。因此,深度辅导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2.深度辅导是应对教育环境多样化的举措
经过高校财政改革、扩大招生以及院校合并等变革后,我国高等院校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等教育系统也呈现了多样化、分层发展的趋势。与此对应,高等院校的学生群体也出现了多样性的变化: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日益复杂,就学期待、学习能力、学业成就、在校生活方式和就业选择等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在新形势下学生面临多样化环境、有多样化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在这样的环境和要求下,高等学校的学生工作需要向“人本化”、“个性化”变革。深度辅导强调的是辅导者与被辅导者面对面深度交流,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方法,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和才能协助其完成不同的人生规划。因此,深度辅导符合教育环境多样化的客观要求。
3.深度辅导的意义在于解决问题,更促进学生的成才发展
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学生工作的落实主要在于“抓两头,促中间”,意图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工作目标和原则来看,深度辅导的实际意义在于通过个性化引导促进学生的成才和发展。
作为高校的一名普通辅导员,笔者在和同事的沟通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工作干部对深度辅导的理解还是停留在解决已存在的问题上。这样的理解导致现阶段很大一部分的深度辅导对象还仅停留在学业遇到困难、遭受情感困扰以及人际关系存在障碍等群体上,很难扩大深度辅导的覆盖范围,更难于实现深度辅导促进学生成才的目标。有的学校、学院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情况,然后进行深度辅导。这样的方式固然在辅导中更具针对性,也暴露出为解决问题而辅导的认识误区。
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面对多样化的教育环境和差异化的学生需求,学生工作的重点应逐渐从解决学生问题向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转变,落实深度辅导的实际意义,发挥深度辅导应有的效果。
二、积极开展“立体化”的深度辅导工作
1.建立学生“立体化”档案
精英化教育培养出来的社会精英有着很多共性的特点,但是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千差万别、特点各异,发展方向更是各不相同,因此对其信息的掌握就要体现全面性,也就是为每个学生创建“立体化”档案:要知道学生的基本情况,也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需掌握学生的发展愿景,更要清楚学生的能力、特长;档案中要包括学生的常态信息,也要及时补充学生的动态情况。“立体化”档案可以协助辅导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深度辅导。基于“立体化”档案,辅导员可以深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能力特长,初步判断适合学生的发展方向,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发展引导。
“立体化”档案中的常规资料可以通过集体排查获得,个性化信息则需要学工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日积月累。“立体化”档案是实现——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良好服务和有力支持——深度辅导目的的重要保障。
2.开展形式多样的深度辅导
相关文件要求深度辅导采取一对一的形式,并且辅导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个小时。结合实践经验,辅导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
惯用的“一对一”谈话形式虽然可以为师生问交流提供良好的氖围,但过于刻板,有时会影响辅导的效果。有的学生本来就对老师有所忌惮,在“一对一”的环境下,虽然老师尽力调节气氛,学生却更加拘谨,不敢畅所欲言。因此,深度辅导中,可以以同寝室、好朋友或是班委主要成员等具有共性的学生小群体作为谈话单位,开展具有“座谈”性质的辅导。这样的形式可以借用“同伴关系”缓解学生和老师谈话时的紧张情绪,提高辅导效率;更为重要的是,让彼此有共性的学生在一起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通过这样的小组辅导,也可以使学生互相监督,减少了老师对学生跟踪辅导的工作量。
深度辅导的实质是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成才,所以辅导的形式也不该拘泥于谈话。例如,某一学生入学后对非本专业、 学科的知识产生兴趣,那么辅导员就该为其发展提供更多帮助,如为学生介绍专业导师、帮学生留意相关培训等。也就是说,凡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的帮扶性工作都应将其作为深度辅导的抓手,积极予以落实。
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化信息手段的发展,也可以利用QQ、MsN、人人网等信息媒介与学生进行交流。借助博客等网络手段能够从更宽广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发现其潜力,促进其发展。实践中,唯有牢牢地把握深度辅导的实质,积极扩展深度辅导的外延,努力丰富深度辅导的形式,才能真正实现对人才的个性化培养,才能真正达到深度辅导的效果。
3.加强辅导效果的反馈和跟踪
传统意义的深度辅导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深度辅导结束后,短时期内效果不错,或者学生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发展方向得以明确。但由于学生自身性格中的某些原因或客观环境的某些变化,这种良好的势头并没有保持下去,使得辅导的效果大打折扣。可见,认为辅导之后可以一劳永逸的想法往往会导致前功尽弃。
鉴于这种情况,深度辅导效果的最终实现离不开必要的反馈和跟踪。辅导员要保持对学生的长期关注和引导,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对学生的认识和判断,针对学生的不同反应和特点制定匹配程度高、形式灵活多变的辅导方案。加强辅导效果反馈和跟踪的本质是要建立起学生和老师之间长期、高效的交流渠道和情感纽带,使辅导的良好效果得以保持,有利于促成深度辅导实际意义的最终实现。另外,不能不提的是,深度辅导过程中的反馈和跟踪同样有利于学生“立体化”档案的不断丰富,这也将更有力地指导深度辅导工作的进一步有效开展。
三、有效开展深度辅导工作的技能要求
深度辅导的内容涉及学生的思想、心理、发展、就业以及生活等多个方面,对于价值观已经初步形成的大学生群体而言,辅导员不能仅仅凭自己的经验与认识,还必须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不断发展。这要求辅导员不能只会处理日常事务,而应该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专家,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深度辅导。
1.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第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协调解决人的个性发展与人的社会化发展的矛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第三,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力弘扬和强化民族精神。因此,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校辅导员,要准确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增强政治责任感。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加强锻炼,不断提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
有人会问,深度辅导的实质意义在于培养个性化人才,那么辅导员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吗?回答是肯定的。无论是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最终目的都是促进其为社会服务。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出色的人才也无益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时的成功不等于一世的成就,没有健全的人格必将制约其长远的发展。作为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其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保障。因此,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是众多必备能力中的核心和基础。
2.心理咨询的专家
新形势下,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成为心理咨询的专家,已成为高校辅导员有效进行学生教育工作的一种补充。
首先,发展健康心理,可以带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相互协调和全面发展,对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潜能开发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重要作用,况且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也正是深度辅导的工作目的。其次,深度辅导的工作内容包括促进发展、解决问题。作为辅导员,引导学生在面对学习、交友、恋爱、生活等种种实际问题时如何自我调节、减轻压力、正确抉择,顺利地度过大学生活,同样需要心理咨询能力的保障。第三,在辅导工作中,常常需要辅导员与学生进行深度谈话,但大多数学生在谈话中会心存防备、有所保留,如何使学生吐露心声、畅所欲言,解决学生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扰,及时发现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能力特长,都有赖于一些心理学知识小技巧的运用。当代高校辅导员应不断学习心理知识、努力提高心理辅导水平,从而切实加强深度辅导的效果。
3.职业生涯规划的专家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体现了科学性与规范性、技术性与艺术性、服务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的工作特征,需要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组织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知识,要求辅导员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熟悉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有较强的责任心,了解每一个学生,可以为学生提出恰当的建议,引导他们走上与自身素质相符合的职业道路,实现其人生价值。
辅导员要依据职业发展理论和大学生成长规律,确定各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重点内容,以便条理规范地进行各个阶段的指导工作。辅导员在确定好各年级、各阶段的重点工作时,要考虑组织策划大量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达到各阶段的指导目标,鼓励和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与社会需求、行业发展结合起来,进行客观、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大部分辅导员在走上工作岗位时,没有储备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并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因此,辅导员要在工作中及时“充电”,加快适应工作需要,努力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专家,进而为深度辅导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