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根据农村小学资源现状,我们试图通过实施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积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经验。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德育;农村教育;资源
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是对课改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经验的梳理、总结和超越,是一次重要跃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课程体系结构性的重大突破,其对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农村小学受办学现状、教师资源、教学资源的限制,尽管很多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中,做了不懈的努力,但依然是摸著石头过河、收效甚微,没有达成课程的规范。《指导纲要》的颁布,无疑给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指明了方向,为之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结合农村小学实际,本人就开设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与认识。
一、农村小学开设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符合《指导纲要》精神内涵
1.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将之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我校在德育工作中,为了避免德育课的枯燥和空洞说教,积极实施以学生体验为主的“体验式细节德育”。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我们把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来做,即依据学生的品德成长需要,将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以实践活动为形式,以体验和感悟为主要途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当然,在实践活动中,要想解决问题,定会用到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说,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综合知识、综合技能、综合品德的综合形成过程。
《指导纲要》还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这些基本理念,在农村小学来讲,最容易实施的就是德育方面的。因为德育教育的范围最广,就德育本身来讲,最具综合性、生活性、开放性、多元性,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重视的内容。
2.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中价值体认的核心位置
在小学阶段具体目标中,这样阐述第一个目标——价值体认:通过亲历、参与少先队活动、场馆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理解并遵守公共空间的基本行为规范,初步形成集体思想、组织观念,培养对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感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可见,价值体认置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核心地位,犹如顶灯,指引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价值体认为核心目标,让价值体认照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田野,这样的目标定位有很高的价值立意。
价值是理想中的事实。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附着在活动中,价值体认是在活动过程中孕育、形成和提升的。而《纲要》中要求的基本行为规范、集体思想、组织观念和爱国价值观,正是德育教育要求的范畴。只要我们把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好、实施好,《指导纲要》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就可以实现,才能确保价值体认这个具体目标的核心地位与价值。
3.完全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内容与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课程内容必须遵循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连续性和整合性。在小学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根据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活动方式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技能,侧重加强社会服务、职业体验、党团队教育活动和博物馆参观,让他们从感性的角度,实现“体验”“体悟”“体认”。在活动设计时可以有所侧重,以某种方式为主,兼顾其他方式;也可以整合方式实施,使不同活动要素彼此渗透、融合贯通。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各类活动的支持作用,有效促进观念碰撞、交流协作、品德形成与经验分享等。
二、农村小学开设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开设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落实教育方针的必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写入教育方针,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将德育教育要作为教育的基础。实施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落实德育教育的基础地位,把人的教育放置在活动中、实践中、感悟中,形成的良好习惯、良好行为和良好品德,才是真实的、永久的、固化的。
2.开设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农村教育资源实际的必然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绝大多数农村小学觉得无处下手、无所适从。课程体系的理解与把握、师资的配备与培训、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教育环境的利用与创设等,都觉得很欠缺。校本教材开发,缺少理论支撑,存在比较多偏颇和不足;从知识体系来讲,一般化、直观化、表面化较多,知识化、体系化、技术化较少;从教材使用来说,大多是摆摆样子,要作为教材使用,经费支撑没有保障。基于以上问题,从师资来讲,我们与其挣扎考察探究、设计制作等专业性特别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不如开设人人都熟悉、资源相对丰富、范围更广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开设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符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需求
就农村学生的实际而言,相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对现代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相对不足,文明意识有待提高,各种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还不尽如人意,或许还存有一些不良品德,基于科学探究、设计制作、综合解决问题、信息技术能力等方面来说,农村小学的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困难,我们只有从最基本的方面入手,通过开设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达到一定水平,待教育发展到一定水平,再实施较高层次的综合类实践活动课程。
三、农村小学开设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具体要求
1.课时安排
根据《指导纲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2课时,而我们实施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单独占用课时,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占用课时,每学期共8课时。
2.教学内容
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根据各年级《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设计教学内容,每学期设计4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教材的有效补充和拓展,以便进一步形成教材所要达成的目标。
3.领导管理
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学校教务处、德育处和少先大队共同领导管理。从计划设计、集体备课、教学实施、教育科研、评价导向等方面,加强对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服务、研究、管理和督促,确保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立德树人的政治性、增强体验的实践性、提升素质的综合性全面得到体现。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德育;农村教育;资源
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是对课改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经验的梳理、总结和超越,是一次重要跃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课程体系结构性的重大突破,其对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农村小学受办学现状、教师资源、教学资源的限制,尽管很多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中,做了不懈的努力,但依然是摸著石头过河、收效甚微,没有达成课程的规范。《指导纲要》的颁布,无疑给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指明了方向,为之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结合农村小学实际,本人就开设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与认识。
一、农村小学开设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符合《指导纲要》精神内涵
1.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将之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我校在德育工作中,为了避免德育课的枯燥和空洞说教,积极实施以学生体验为主的“体验式细节德育”。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我们把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来做,即依据学生的品德成长需要,将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以实践活动为形式,以体验和感悟为主要途径,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当然,在实践活动中,要想解决问题,定会用到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说,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综合知识、综合技能、综合品德的综合形成过程。
《指导纲要》还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这些基本理念,在农村小学来讲,最容易实施的就是德育方面的。因为德育教育的范围最广,就德育本身来讲,最具综合性、生活性、开放性、多元性,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重视的内容。
2.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中价值体认的核心位置
在小学阶段具体目标中,这样阐述第一个目标——价值体认:通过亲历、参与少先队活动、场馆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理解并遵守公共空间的基本行为规范,初步形成集体思想、组织观念,培养对中国共产党的朴素感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可见,价值体认置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核心地位,犹如顶灯,指引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价值体认为核心目标,让价值体认照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田野,这样的目标定位有很高的价值立意。
价值是理想中的事实。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附着在活动中,价值体认是在活动过程中孕育、形成和提升的。而《纲要》中要求的基本行为规范、集体思想、组织观念和爱国价值观,正是德育教育要求的范畴。只要我们把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好、实施好,《指导纲要》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就可以实现,才能确保价值体认这个具体目标的核心地位与价值。
3.完全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内容与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课程内容必须遵循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连续性和整合性。在小学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我们根据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活动方式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技能,侧重加强社会服务、职业体验、党团队教育活动和博物馆参观,让他们从感性的角度,实现“体验”“体悟”“体认”。在活动设计时可以有所侧重,以某种方式为主,兼顾其他方式;也可以整合方式实施,使不同活动要素彼此渗透、融合贯通。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各类活动的支持作用,有效促进观念碰撞、交流协作、品德形成与经验分享等。
二、农村小学开设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开设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落实教育方针的必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写入教育方针,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将德育教育要作为教育的基础。实施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落实德育教育的基础地位,把人的教育放置在活动中、实践中、感悟中,形成的良好习惯、良好行为和良好品德,才是真实的、永久的、固化的。
2.开设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农村教育资源实际的必然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绝大多数农村小学觉得无处下手、无所适从。课程体系的理解与把握、师资的配备与培训、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教育环境的利用与创设等,都觉得很欠缺。校本教材开发,缺少理论支撑,存在比较多偏颇和不足;从知识体系来讲,一般化、直观化、表面化较多,知识化、体系化、技术化较少;从教材使用来说,大多是摆摆样子,要作为教材使用,经费支撑没有保障。基于以上问题,从师资来讲,我们与其挣扎考察探究、设计制作等专业性特别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不如开设人人都熟悉、资源相对丰富、范围更广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开设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符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需求
就农村学生的实际而言,相对于城市学生来说,对现代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相对不足,文明意识有待提高,各种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还不尽如人意,或许还存有一些不良品德,基于科学探究、设计制作、综合解决问题、信息技术能力等方面来说,农村小学的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困难,我们只有从最基本的方面入手,通过开设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达到一定水平,待教育发展到一定水平,再实施较高层次的综合类实践活动课程。
三、农村小学开设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具体要求
1.课时安排
根据《指导纲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2课时,而我们实施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单独占用课时,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占用课时,每学期共8课时。
2.教学内容
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根据各年级《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设计教学内容,每学期设计4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教材的有效补充和拓展,以便进一步形成教材所要达成的目标。
3.领导管理
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学校教务处、德育处和少先大队共同领导管理。从计划设计、集体备课、教学实施、教育科研、评价导向等方面,加强对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服务、研究、管理和督促,确保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立德树人的政治性、增强体验的实践性、提升素质的综合性全面得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