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晚清民初西藏通行的《西藏白话报》和《藏文白话报》,宣扬民主、平等、崇尚教育等现代思想文化观念,是晚清以来白话文推广和传播的一项重要实践.由于西藏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些白话报刊又呈现出与其他地区白话报刊不同的特征.文章梳理两份白话报刊的创办始末和刊载内容,探究蕴藏其中的现代国家想象和现代书写方式.
【机 构】
:
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陕西咸阳712082
【基金项目】
:
2016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学视野中中国近现代时期汉语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6ZDA18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民初西藏通行的《西藏白话报》和《藏文白话报》,宣扬民主、平等、崇尚教育等现代思想文化观念,是晚清以来白话文推广和传播的一项重要实践.由于西藏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些白话报刊又呈现出与其他地区白话报刊不同的特征.文章梳理两份白话报刊的创办始末和刊载内容,探究蕴藏其中的现代国家想象和现代书写方式.
其他文献
文章整理了安多藏语单元音的音位分布,同时使用声学实验方法分析了藏语安多话的单元音的音高、时长、音强和共振峰等参数.研究发现,单元音基频约在190Hz~280Hz范围.当浊辅音/r/为相邻辅音时,基频通常会降低.时长方面,元音在音节结构中的位置、前后辅音的发音方式差异都会影响元音时长.此外,后接辅音对元音的影响比前接辅音更大.音强方面,后、高圆唇元音/o、u/的音强偏高,反而前低、次低的元音音强偏小,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现象.另外,从元音格局来看,/e/的位置要比/i/更高是本次研究中发现的特殊现象.
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源泉,本质上它是对民族生命力的自信.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追溯民族精神的渊源,具有文化寻根的价值和意义.远古神话传说是中华民族精神孕育的雏形形态和民族文化基因的原始载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是中华民族文化长河“源头的源头”,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解析发掘远古神话传说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基因,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的独特个性与精神追求,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力,凝聚民族向心力,拓展民族文化感召力.
在全球化经济浪潮的席卷下,民族文化面临传承发展的危机与挑战.梅卓的《佛子》从文学视角分析了藏族文化在市场经济、文化知识和思想观念的冲击下悄然发生变迁,人们逐渐摆脱宗教的束缚,更加关注自我生活、、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时候,人本主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研究认为传统文化要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投入到全球化大背景下的文化交流,摒弃自己文化中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因子,吸取世界先进文化的养分,才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才能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民族文化的引领作用.
大慈法王释迦也失是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藏学界特别关注和重点研究的西藏历史人物之一,作为宗喀巴主要弟子之一,代表宗喀巴于永乐朝和宣德朝两次奉旨进京,分别被封西天佛子大国师、大慈法王.文章主要关注的是释迦也失1414年第一次奉命进京朝见永乐皇帝地点问题,以及朱棣所作相关安排的历史背景,并由此进一步延展出明朝中央政府对刚刚兴起的格鲁派的支持态度.
《拔协》作为后弘期初期的历史文本,对后期的西藏历史编纂学有深刻的影响.至于该文本的史源及流传,在学界始终是个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自12世纪以降,以“续补版”为主体的《拔协》诸版本出世以来,个别文本的跋文中对《拔协》的史源问题作出简要的梳理.文章旨在梳理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吐蕃碑文和敕令及其传世文本的对比研究,提出所有《拔协》版本都以《吐蕃兴佛记》(())为蓝本的依据,兼论《拔协》在吐蕃晚期至归义军时期,在吐蕃腹心地区及敦煌一带的传播情况.
《格萨尔王》丰富而深邃的生态伦理思想,蕴含形式正当、实质向善和手段有效的实践理性诉求.操持自然主义消弭主客对立的生活实践话语,它们适恰地融透于“史诗”的字里行间,既洋溢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也刻画出神河圣山拳拳亲切之爱,如同涓涓细流浸润着人们的心灵,推动着民族生态实践理性的梯次升华.新时代,这些生态实践理性能够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西藏自治区(简称西藏)边境地带的乡村振兴不仅是西藏整体推进乡村振兴伟大实践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国整体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央关心的重要问题.文章结合全国的宏观背景,选择西藏边境地带的乡村振兴作为研究内容,集中探讨了该地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特殊性或特殊矛盾,积极推进该地带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和对策等问题,期待对西藏推进边境地带乡村振兴的实践有所参考.
文章基于1990-2019年金融发展和西藏农牧区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从金融发展规模、效率、结构三个维度分析其对西藏农牧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金融发展规模、效率、结构与西藏农牧区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稳定关系;金融发展规模、结构与农牧区经济增长具有双向因果关系,符合需求追随和供给引导理论,金融发展效率对农牧区经济增长仅存在间接因果关系;在给予金融发展规模一个正向刺激后,对农牧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期后由负转正,持续上升,在第7期达到峰值.
在传统诗歌意象体系渐渐凝固僵化的态势下,孙士毅藏事诗基于对川藏地理、自然、人文景象的体认与探索,创造出一个以新地域性意象、民族性意象大量运用为外在形貌特征,以突出细节与真实体验、趋于多元包容、神秘陌生为内在艺术新变特征的川藏地域意象体系.这令渐趋固化的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系统焕发出新的活力,让藏事诗成为一种不同于唐代边塞诗的新型边塞诗.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由政府或企业主导的传统旅游开发决策形式,逐步转变为包括目的地居民在内的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决策,旅游开发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目的地社区及居民对旅游活动的参与和支持.一方面,让社区居民能够共享发展的成果,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另一方面,也使旅游开发具有更广泛的基础,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通过实证分析西藏农牧区居民认同感对旅游发展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牧区居民认同感正向影响旅游发展意愿;(2)农牧区居民认同感正向影响社区依恋与社区参与;(3)社区依恋与社区参与对居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