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百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只要重视对学生基本题型的练习巩固,发现、归纳、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策略,同时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解题思路培养,相信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比较顺利地寻求到解题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关键词 应用题 百分数 解题方法 教学策略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很令人“头痛”的事,学生很难抽象出对象之间的内在关系。特别是对一些对于语言文字理解能力较弱、逻辑思维水平偏低的学生来说,更是理不出头绪。长此以往,有的学生甚至不看题目胡乱写些答案“交差”。为此,我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综合学生学习这类应用题时所出现的种种情况,从而形成一定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有了一定的指向作用。
一、解百分数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一直以来,学生普遍反映应用题太难学了。到了高年级之后,百分数应用题的出现使得部分学生有了“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体验。原因何在?作为小学数学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百分数应用题,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运用到的数量关系模型更多。在本阶段中,教材对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能力要求有了一定的提升,在这些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的小学生,自然对题目难以理解,解答的过程又易于混淆,甚至是不知所云、南辕北辙。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揭示解答问题的规律,突破学习上的瓶颈,使学生学得“轻松明了”是放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来谈谈对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的一些策略。
从日常的学习反馈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有时做题手忙脚乱,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不善于提取题目中的有用信息,也可能是他们不善于从整体上把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其实在数学学习中,每个学习内容都有其关键之处。如果能恰到好处地把握住解决问题的本质,那么学生对于该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自然就会顺畅多了。怎么从整体上把握呢?
1.抓关键句,把握整体数量关系。在应用题中,我们或许会发现很多的信息,但是最为重要的只是其中的一两句。怎么样才能挖掘出这样的句子呢?
某小型养殖场,鸡和鸭共有420只,鸡的只数比鸭多40%。这个养殖场中,鸡和鸭各有多少只?不难发现上题中有“鸡和鸭共有420只”这么一句话,这就是本题关键之一。那么怎样来理解呢?经过个别交流和小组论证,学生会发现其中的“和”这个字很熟悉,凭借以往的经验我们知道:在方程这一阶段,只要是求两个数的“和”,一般都是用加法的。进而思考到底“是哪两个数相加呢?”经过师生间来回的唇枪舌剑,问题的本来面目逐渐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学生逐渐能用含有文字的数量关系式来表示:“鸡的只数+鸭的只数=420”。但是,有的题目中不会直接出现“和”这个字,如:阳光小学体育组有42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0%。体育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虽然本题没有把“和”写出来,但回到生活的情景后再细细品味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它的影子。高度的概括、抽象——或许这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种体现吧!
在众多的应用题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句子中总是含有“一共”“和”“比……多”“比……少”等词语。如果我们能够紧紧抓住这些词语,并进行适当地理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一些解题时的方向性错误。这对于正确解题是一个有力的保证。
2.抓关键字,体会对象间关系。显然,如果只是从关键句下手,那么这只是把握了本题的解题方向而已,要想完整地把问题解答出来,还需要我们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一番品味——抓关键字。
再说说上面的体育组人数问题:从“阳光小学体育组有42人”中,我们可以发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42”,但是最后求的是“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这两个都是未知量,而我们接触的比较多的是只含有一个未知量的题型,还能用以往类似的方法进行求解吗?还是一切都推翻出来?
这时,我们需要向题目中的另一个条件“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0%”寻求帮助。那么,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谁是未知量x呢?
3.细化条件,体会主次关系。由于“男生人数的40%”表示的就是“女生人数”,也就是说“女生人数”可以写成“男生人数×40%”。最后我们得出了这样的推导过程:男生人数+女生人数=42,男生人数+男生人数×40%=42。经过了上面系统地分析,我们最后将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男生人数”上了,因此设男生人数为未知量x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列出如下的方程:x+40%x=42。以上的方程并不复杂,学生一般都可以正确地求出x的数值。
二、发挥“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
经过近几年的课堂教学,我发现学生中有的是思维上存在问题——想错了,有的是计算存在瑕疵——算错了。如果出现经常性的“算错”,那么我们教师就要引起重视,正确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是不懂算理,还是计算能力太低?
在“百分数应用题”这一教学内容上,很少有学生对题目的答案进行分析、验算,或许是因为百分数应用题的计算本身就很繁琐,再验算一遍那岂不是“自找麻烦”!其实,在不要求精确验算答案的正确与否时,我们可以对答案进行粗略的估算。就如上面的这一题,就有些学生得出了一些稀奇古怪的答案。如:x=300,x=3,甚至出现了分数或小数的答案。我们可以这样试想:人数应该是整数的形式,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出现小数或分数的;其次如果男女生人数一样多的话,那么男生就是21人,我们现在的答案应该在21~42之间。
问题在于这些学生对于答案没有进行一个大概的估计,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因此,要教会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解题准确率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简单的估算,学生可以粗略地判断一下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三、发现规律,重视总结
建立模式、探索规律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自主学习数学的制胜法宝。百分数的应用题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宗”指的就是“规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宗”迹,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1.注重关键句的分析。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含有分率、百分率的句子是解题的关键句。但在不少题目中,有关分率、百分率的句子常呈现省略句的形式。教学时可根据上下句的联系,进行补叙、推理训练,并列出关系式。如:“今年植树300棵,比去年增加了25%。去年植树多少棵?”“比”的前面省略了“今年”两个字,这对于理解数量关系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我们不妨用铅笔将该内容补充完整。
2.巧借辅助手段理清题意。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比较抽象,借助一些较为直观的辅助手段或许会在某种程度上为解题提供方便。画线段图就是其中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弄清有关数量与标准量的对应关系,找到解题的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作线段图训练,使学生掌握作图的基本方法:必须先画表示单位“1”的线段,再根据关系画出相应的量。在画线段图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基本的要求,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分析思考,理解数量关系,使学生的思维与作图同步协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线段图的直观启示作用。
3.鼓励多种思维的发展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生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其中,有不少方法在解决某些问题的时候显得格外方便。作为老师不应该固守自己的一套,要积极从学生的思维出发,探究其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鼓励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关键词 应用题 百分数 解题方法 教学策略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很令人“头痛”的事,学生很难抽象出对象之间的内在关系。特别是对一些对于语言文字理解能力较弱、逻辑思维水平偏低的学生来说,更是理不出头绪。长此以往,有的学生甚至不看题目胡乱写些答案“交差”。为此,我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综合学生学习这类应用题时所出现的种种情况,从而形成一定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有了一定的指向作用。
一、解百分数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一直以来,学生普遍反映应用题太难学了。到了高年级之后,百分数应用题的出现使得部分学生有了“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体验。原因何在?作为小学数学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百分数应用题,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运用到的数量关系模型更多。在本阶段中,教材对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能力要求有了一定的提升,在这些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的小学生,自然对题目难以理解,解答的过程又易于混淆,甚至是不知所云、南辕北辙。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揭示解答问题的规律,突破学习上的瓶颈,使学生学得“轻松明了”是放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来谈谈对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的一些策略。
从日常的学习反馈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有时做题手忙脚乱,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不善于提取题目中的有用信息,也可能是他们不善于从整体上把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其实在数学学习中,每个学习内容都有其关键之处。如果能恰到好处地把握住解决问题的本质,那么学生对于该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自然就会顺畅多了。怎么从整体上把握呢?
1.抓关键句,把握整体数量关系。在应用题中,我们或许会发现很多的信息,但是最为重要的只是其中的一两句。怎么样才能挖掘出这样的句子呢?
某小型养殖场,鸡和鸭共有420只,鸡的只数比鸭多40%。这个养殖场中,鸡和鸭各有多少只?不难发现上题中有“鸡和鸭共有420只”这么一句话,这就是本题关键之一。那么怎样来理解呢?经过个别交流和小组论证,学生会发现其中的“和”这个字很熟悉,凭借以往的经验我们知道:在方程这一阶段,只要是求两个数的“和”,一般都是用加法的。进而思考到底“是哪两个数相加呢?”经过师生间来回的唇枪舌剑,问题的本来面目逐渐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学生逐渐能用含有文字的数量关系式来表示:“鸡的只数+鸭的只数=420”。但是,有的题目中不会直接出现“和”这个字,如:阳光小学体育组有42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0%。体育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虽然本题没有把“和”写出来,但回到生活的情景后再细细品味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它的影子。高度的概括、抽象——或许这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种体现吧!
在众多的应用题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句子中总是含有“一共”“和”“比……多”“比……少”等词语。如果我们能够紧紧抓住这些词语,并进行适当地理解,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一些解题时的方向性错误。这对于正确解题是一个有力的保证。
2.抓关键字,体会对象间关系。显然,如果只是从关键句下手,那么这只是把握了本题的解题方向而已,要想完整地把问题解答出来,还需要我们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一番品味——抓关键字。
再说说上面的体育组人数问题:从“阳光小学体育组有42人”中,我们可以发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42”,但是最后求的是“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这两个都是未知量,而我们接触的比较多的是只含有一个未知量的题型,还能用以往类似的方法进行求解吗?还是一切都推翻出来?
这时,我们需要向题目中的另一个条件“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0%”寻求帮助。那么,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谁是未知量x呢?
3.细化条件,体会主次关系。由于“男生人数的40%”表示的就是“女生人数”,也就是说“女生人数”可以写成“男生人数×40%”。最后我们得出了这样的推导过程:男生人数+女生人数=42,男生人数+男生人数×40%=42。经过了上面系统地分析,我们最后将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男生人数”上了,因此设男生人数为未知量x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列出如下的方程:x+40%x=42。以上的方程并不复杂,学生一般都可以正确地求出x的数值。
二、发挥“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
经过近几年的课堂教学,我发现学生中有的是思维上存在问题——想错了,有的是计算存在瑕疵——算错了。如果出现经常性的“算错”,那么我们教师就要引起重视,正确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是不懂算理,还是计算能力太低?
在“百分数应用题”这一教学内容上,很少有学生对题目的答案进行分析、验算,或许是因为百分数应用题的计算本身就很繁琐,再验算一遍那岂不是“自找麻烦”!其实,在不要求精确验算答案的正确与否时,我们可以对答案进行粗略的估算。就如上面的这一题,就有些学生得出了一些稀奇古怪的答案。如:x=300,x=3,甚至出现了分数或小数的答案。我们可以这样试想:人数应该是整数的形式,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出现小数或分数的;其次如果男女生人数一样多的话,那么男生就是21人,我们现在的答案应该在21~42之间。
问题在于这些学生对于答案没有进行一个大概的估计,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因此,要教会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解题准确率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简单的估算,学生可以粗略地判断一下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三、发现规律,重视总结
建立模式、探索规律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自主学习数学的制胜法宝。百分数的应用题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宗”指的就是“规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宗”迹,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1.注重关键句的分析。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含有分率、百分率的句子是解题的关键句。但在不少题目中,有关分率、百分率的句子常呈现省略句的形式。教学时可根据上下句的联系,进行补叙、推理训练,并列出关系式。如:“今年植树300棵,比去年增加了25%。去年植树多少棵?”“比”的前面省略了“今年”两个字,这对于理解数量关系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我们不妨用铅笔将该内容补充完整。
2.巧借辅助手段理清题意。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比较抽象,借助一些较为直观的辅助手段或许会在某种程度上为解题提供方便。画线段图就是其中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弄清有关数量与标准量的对应关系,找到解题的途径。在教学时,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作线段图训练,使学生掌握作图的基本方法:必须先画表示单位“1”的线段,再根据关系画出相应的量。在画线段图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基本的要求,引导学生认真看图,分析思考,理解数量关系,使学生的思维与作图同步协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线段图的直观启示作用。
3.鼓励多种思维的发展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生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其中,有不少方法在解决某些问题的时候显得格外方便。作为老师不应该固守自己的一套,要积极从学生的思维出发,探究其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鼓励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