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摇篮”马尔伯勒中学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顿公学是英国王室、政界商界精英的培训地,曾造就了20位英国首相,有着“政客摇篮”的美誉。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英国还有所堪称“夫人摇篮”的中学——马尔伯勒中学。马尔伯勒中学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1843年建校,1968年开始招收女生。
  纵观这所中学毕业的女生,她们中的不少人有着最闪亮最显赫的“某某夫人”头衔:如黛安娜·卡尼,英国央行行长马克·卡尼的夫人;萨利·伯考,英国下议院议长约翰·伯考的夫人;弗朗西斯·奥斯本,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的夫人……其中最出名的当然是萨曼莎·卡梅伦和凯特·米德尔顿,前者是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的夫人,后者是英国未来国王威廉的夫人。
  马尔伯勒中学除了培育政客夫人,还有许多女毕业生在IT界、时尚界、好莱坞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阿曼达·哈莱克是英国贵族哈莱克的前夫人,还当过“时装界老佛爷”卡尔·拉格斐多年的缪斯女神;乔治娜·查普曼,英国设计师,是超级制片人、电影大亨哈维·韦恩斯坦的夫人等。
  马尔伯勒中学招收女生的历史只有短短四十多年,却造就了一大批“名流夫人”,这所学校的独到之处到底在哪呢?英国《每日邮报》记者卡恩,接连几个月,对一些相关人员进行了随访,总想从中撕出一条“缝”。
  毕业于马尔伯勒中学、在一家奢侈生活公司工作的24岁女子萨莎·霍华德,在谈到学校的“独特”之处时说:学校教会她积极主动,迫使自己发挥潜力,掌握了把事情摆平的能力。她还透露一个秘密,学校不反对女生和男生相处。上中学的第一个学期,她每个周末都去野营,和男生一起生篝火、做饭。
  一名最近刚毕业的学生汤马斯认为,母校会出如此多杰出女校友,并不奇怪:“基于学校成熟的寄宿制度,女生们骄人的成绩也很重要,所以进入社会后会很受欢迎。”
  马尔伯勒中学毕业多年的女校友、英国著名小说家E·F·本森说:“这是一所好学校,能帮助学生面对这个世界。每个人都受到了平等对待,给予了学生足够自信。”
  作为英国《每日邮报》的知名记者,卡恩对这样的随访结果感觉到“不尽如人意”。别说随访,就是坐在家里闭门造车,或许卡恩也会想到这些说辞。
  如何“抠”出马尔伯勒中学在培养“夫人摇篮”方面的独到之处呢?最后,卡恩把“宝”押到了马尔伯勒中学前校长尼古拉斯·桑普森的身上。
  “教育的宗旨是塑造学生个性而不是制造学习机器。要说有什么独到之处,那就是在招生时,不求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但力求能力最全面的学生!”桑普森还打着生动的比方:“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一模一样的产品,学校就像造船厂,要让每艘船都能独立航行。”
  接着,桑普森列举了一个事例:2012年,该校有20%的女生考入牛津及剑桥大学。而学校教授的科目中,课外活动设置的时间和内容最多,学校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学习乐器,歌唱团每年前往欧洲各地巡回演出,学生每年都有机会滑雪及前往摩纳哥等地出游,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慈善或义工活动。
  让学校真正成为培养人的摇篮,那就要学会放手,更不要把學生学习的好坏作为培养人才的唯一“尺度”。要知道,教育的宗旨是塑造学生个性,而不是制造学习机器!
其他文献
向往阳光下的海南,向往海南不一样的阳光,想着那大朵大朵的白云,于是在寒假时跑去小住了半月,在那里暖和着,感受阳光下的不一样。  饭桌上,我的海南朋友告诉我:“这是秋刀鱼。”  “就是流行歌里唱的那条秋刀鱼,阿姨,您尝一尝。”我朋友的儿子,小向导似的,说着先给我儿子夹了一块。  “海南的秋刀鱼,是不是也带着阳光的香啊?”  “你怎么知道哩,阿姨,就是香得跟阳光一样,它几乎没有鱼刺,含在嘴里,就跟吞了
在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上,如果树太高大没法用斧子砍倒,当地人就会采用吼叫的办法:伐木人天一亮就爬上树,出其不意地张开嗓门冲它大吼一声。这样连续30天,树就会死去,轰然倒下,原理是叫喊声杀死了树的灵魂。据村民们讲,这个办法总是很见效。嗨,这些可怜的土著人,这样奇妙的丛林习惯。冲着大树叫喊实在是太原始了,可他们确实没有可以利用的现代技术和科学头脑。  我常常冲着老婆、孩子、电话、电视、报纸、电脑叫喊,
总有一群人,初次遇见时,她们文静可爱,一副窈窕淑女的模样,好似天上掉下的林妹妹。慢慢熟络后,你才会发现她们各种的无厘头。  对,总有这样一群人,她们不是淑女,但她们可爱又好玩。  一如我的室友,我不确定,她们是不是被外星人调包了,因为她们根本不是我第一次走进寝室时认识的模样。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室友过生日,我们在寝室庆祝,吃了蛋糕,喝了点小酒。然后发现,一只小强君晃晃悠悠地从我的蚊帐往我下铺的蚊
这个社会,每个人都热爱监督,都是优秀的监督者,而非优秀的行动者。  换一个说法就是,我们都有一双监督别人的眼睛,却对自己熟视无睹,都有一腔公平和正义,却只是要别人公平,要他人正义。尘世间的崇高,不是以这样的方式被发现的,而是以这样的方式被沦陷的。  道理很简单,当崇高被追索,良知便易凋零。  透过别人的不是,应该看到的是自我的不足。然而现实的情况是,透过别人看到的,永远是别人。这从动机上也不难理解
生物艺术家杰瑞·李发明了一套能逐渐分解尸体的寿衣,名叫蘑菇寿衣。  这套寿衣通体黑色,由串着蘑菇的有机棉线编制而成。寿衣上还绣着类似蘑菇菌丝的网状条纹,这些条纹便代表着蘑菇的生长轨迹。寿衣外还覆盖了一层供蘑菇生长的胶质。  蘑菇通常生长在森林中、有腐殖质的木头上。研究表明,它们可以在任何有机物质上生长并将其分解,被科学家誉为“地球上的分解大师”,因此它成了连接生死的中介生物。经过反复研究,杰瑞·李
设计师伊米莉亚·卢赫特和阿恩·西布蘭特克一直期望能够创造一款可以允许绿色植物在密闭空间内持续成长的灯具。为了实现这个厚望,他们提出了许多设想,在反复的验证下,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这款被命名为“Mygdal Plantlamp”的点子上。  这款灯具内部的LED灯与植物会形成一个自循环的迷你生态环境,使植物在不需要浇水,也不需要阳光照射(LED灯成为阳光的替代品)的情况下持续生长。设计师还在玻璃灯罩上
在说正题之前,我得先说明,我从来没有为国家而战,也从来没有拒绝为国家战斗;我从来没有参加过救火,也从来没有在海上面对过风暴;我甚至没有爬过山、没有从高处跳下——不管是因为绝望还是只为好玩,都没有。我从没有斗过牛,也从没有在数千人面前表演过。  我不是个勇敢的人。在过去三年里,我所做的事就是拜访世界各地的勇敢者,他们已经做过上述这类事情中的一件或多件,或者做过更加勇敢的事情。我想发现他们为什么能表现
小学三年级,当时的台湾仍很穷。这天课堂上,老师谈到电器,便要同学说说家里的电器。我第一个被点名,想了很久才回答,电锅、电扇、电灯泡。“电灯泡”才出口,老师和同学就笑开了,因为别人讲的是电视、电冰箱、电唱机,甚至还有人说电热毯——毯子有电,不会电死人吗?  从此,别人的嘲笑就跟了我半辈子。我初中進了台北最好的大同中学,上学途中遇到小学三年级的电器老师,他见到我的制服竟目瞪口呆,问:“张国立,你进了大
费恩从少年时期就喜爱上了摄影。在一次上课时,老师介绍了美国自由女神像,其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女神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身着古罗马长袍,右手高擎长达12米的火炬。火炬代表自由的灯火,永远表达着美国人民争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她的力量是上帝赋予的。  听到这些,费恩便想拍摄自由女神的照片,可是女神的照片很多人都拍摄过了,再拍已经没有什么新意,除非是有别出心裁的创意。在一次上摄影课时,
在春天的田野上,花团锦簇、蜂飞蝶舞。植物们争相用艳丽的花朵吸引“媒人”,用香甜的花蜜,招待“媒人”。作为回报,蜂蝶颠儿颠儿地帮植物传授花粉,促使雌雄花朵完婚。  在这成千上万场看似喜气洋洋的嫁娶中,没有谁在意少数“媒婆”的郁郁寡欢——前后被两朵花扇了两巴掌,却始终不明所以。  这暴打“媒婆”的强势植物,叫花柱草。  单看花柱草的外形,你怎么也不会把它与强势这个词联系起来。茎秆和花朵都很纤细,花朵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