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蓄电池的光伏储能系统及其控制策略

来源 :可再生能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force9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蓄电池的不一致性,导致光伏储能系统容量和寿命都显著下降,影响光伏系统安全.文章将分布式模块化变流器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蓄电池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新型智慧蓄电池的结构,提出基于智慧蓄电池的光伏储能系统构建方法,并分析了其总体控制策略和蓄电池SOC(State of Charge)均衡控制策略,进行了蓄电池SOC均衡控制实验和光伏储能系统能量消纳能力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智慧蓄电池的光伏储能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其中分布式模块化变流器既可以作为储能变流器,同时还能灵活有效地对蓄电池SOC进行均衡,提高了光伏储能系统的能量消纳能力.
其他文献
海上风电场用海面积有限,同时湍流低、尾流恢复慢,风力机的优化排布是增加收益的有效手段和关键技术之一.针对现有排布方法难以充分利用海上风电场规划区域,同时海上风电场集中开发,风电场之间往往相互影响等问题,文章利用基于边界适应和风电场间影响的海上风电场微观选址优化方法,结合实际算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周边风电场对目标风电场的影响程度较大,使得目标风电场的全场年净发电量比不考虑周边风电场影响时减少了1.08%;而采用边界适应优化方法后,相对于优化前遗传算法优化网格参数得到的规则排布,使得目标风电场的全场年净
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取决于地埋管换热器热阻和岩土体热物性参数的准确性.为提高土壤导热系数及换热器热阻估算的准确性,文章基于现场热物性试验,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各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情况,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测试时间对热物性估算结果的影响最大.当测试时间由50 h增至100 h时,土壤导热系数估算结果与设定值的相对误差均值由12.11%降到0.75%,地埋管换热器热阻值由0.1245(m·℃)/W变为0.1077(m·℃)/W,而加热功率、流量、埋管深度等因素对结果影响程度远小于
针对风电机组增功提效技改中叶片及其粘结部分可靠度的问题,文章采用Clayton-Copula函数对叶片主要可靠性参数进行量化,分析了极限强度、纤维间失效、疲劳强度和粘接强度的分布状态,并研究了各类失效函数对叶片总可靠系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叶片可靠度优化方法.该方法以多类型材料失效函数为设计变量,以作用力设计值、总可靠性系数和许用载荷循环次数为优化目标,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不同条件下的Pareto最优解集.针对风轮直径为82 m的1.5 MW风电机组叶尖延长算例进行分析,算例分析结
风力发电机组后机架是机舱内重要的钢结构部件,其与主机架一起承载了机舱内大部分零部件的重量和外力载荷,其可靠性和经济性对机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与研究箱型梁和工字梁结构的各截面尺寸参数对梁的抗弯强度和经济性的影响,为后机架结构设计过程中相关参数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为了研究沿海潮汐引发的周期性渗流对水平地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文章采用CFD模拟的方法,综合多孔介质中线热源理论和热渗耦合下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周期性渗流对水平埋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流方向的周期性改变削弱了地埋管换热器周围的冷热堆积,增强了换热效果;随着潮汐渗流速度增大,热迁移范围增大;与无渗流相比,渗流速度在10~25 m/d内变化时,每延米换热量提高了177%~225%,平均换热量提高了236%~340%;提高渗流速度比减小孔隙率对地埋管换热的影响更大;管群水平排布比交错排布的换热结果更优.
风电机组的大型化发展趋势伴随着叶片加长、塔筒增高会产生塔筒与叶轮共振、塔筒涡激振动现象,从而引发安全风险.为抑制机组振动,文章提出了一种3柱液态阻尼器减振装置.首先,基于STAR-CCM+软件计算阻尼器的最佳抑振设计水位;然后,对低阻尼下机组减振效果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风电场实地测试对阻尼器抑振效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阻尼器最佳装液高度为6.2 m,仿真计算的液柱频率与实际测量值吻合;流固耦合仿真计算得到的阻尼器减振效果与测试结果基本一致,现场实测减振幅度达到24.4%,证明了所述阻尼器对抑制高塔筒风
为实现微网稳定、经济运行,文章考虑微网运行控制策略和需求侧响应,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三层体系结构.该结构包括微网层(MGO)、微网集中控制层(MGC)、微网元件控制层(MGE),利用多智能体技术对发电侧、储能单元以及需求侧进行区域自治协同调控.在满足系统约束条件下,建立了以发电成本和环境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微网运行优化模型,采用多智能体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MACPSO)对所提出的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在微网运行控制策略和需求侧响应参与下,使用MACPSO算法能够有效协调各DG出力,提高储能单元使用效
针对含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系统易受到扰动而产生功角振荡的问题,提出一种新能源电力系统功角稳定分布式决策控制模型.首先,分析系统暂态过程下的功率振荡特性,对系统发生暂态及动态发电机功角失稳后的系统振荡机组群和振荡中心进行识别;然后,根据动态特性将电网分解为多个同调机组群,根据电网结构和动态特性确定可调整区域和可调整发电机;通过分析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下的系统功角稳定性,提出了新能源电力系统分布式能量最优控制模型.采用某互联电网实际系统搭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在系统发生故障时给出紧急控制措施
针对单区域交直流系统受能源类型和机组容量制约,难以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稳定控制频率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考虑多能源互补的多区域交直流系统频率稳定联合控制模型.该模型首先建立单区域多能源能量耦合模型;再基于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的能量传递关系,建立交直流系统潮流模型;然后,基于多能源互补和多区域协调,建立考虑多能源互补的多区域交直流系统频率稳定联合控制模型.通过多区域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算例分析表明,文章所提出的模型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可以实现多区域交直流系统频率稳定联合控制,降低系统运行风险.
风力发电机的弱惯性和缺乏频率控制能力会影响电力系统稳定性.文章为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设计了一种基于频率反馈锁相的频率稳定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PID控制器,将系统频率偏差馈入锁相环所测得的风机机端交流电压相角中,以实现对双馈风机控制系统dq同步坐标系的旋转,进而调整转子侧换流器和网侧换流器的输出电压相角.网侧换流器输出电压矢量和感应发电机定子绕组感应电势与风机机端电压矢量间的相对运动,可模拟同步机内电势与机端电压间的动态,从而实现双馈风机输出功率对系统频率波动的响应.分别通过根轨迹分析、时域仿真和硬件试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