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男子网坛,瓦林卡身兼费德勒、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3人“10连败俱乐部会员”,伯蒂奇同时入选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10连败俱乐部”。不过,连败俱乐部成员这个身份并不丢人,反而是对他们实力的一种认可。
7月上句,在一场普通的ATP纽波特站第2轮比赛中,诞生了一个不寻常的纪录:35岁的美国老将迈克尔·拉塞尔击败比他小9岁的同胞阿莱克斯·库兹涅佐夫,保持了对阵后者的12战全胜。其实库兹涅佐夫有过好几次机会可以终结耻辱纪录,两人的最近3次交手,他的一发得分率都高于拉塞尔,其中一次以6-0先胜一盘,另一次全场Ace球数量以14-1占据压倒性优势,最终却都被老将逆转。
作为2004年法网青少年组男单亚军,乌克兰移民库兹涅佐夫一度被看作是罗迪克的接班人,即便后来饱受伤病困扰,仍然令人很难想象他会让身高比自己矮10多厘米的“小老头”拉塞尔扮演“克星”。去年ATP亚特兰大站首轮,也是双方交手中打得最艰苦的一次,库兹涅佐夫曾经以6-2、4-3领先,只要再保住两个发球局就能避免10连败,但他的紧张情绪却被拉塞尔敏锐地利用。“即使第2盘比分落后,我也知道他需要打得很好才能赢,我趁他紧张就捞了不少‘便宜’分数。”拉塞尔赛后颇为得意。
打法稳健的拉塞尔和以进攻见长库兹涅佐夫最近几次交手,过程有些类似于纳达尔和费德勒的交手:纳达尔对阵费德勒最早的6场胜利,其中一半都是先失一盘之后逆转获得,过去两年他又两次上演逆转好戏,直到今年罗马站,将瑞士天王送进了自己的“20败俱乐部”。
在比约恩·博格的时代,如果问谁是博格之后最出色的红土高手?那就是被他击败次数最多的3位球员:维拉斯、格鲁莱蒂斯和哈罗德一所罗门。其中格鲁莱蒂斯(Vitas Gerulaitis)这位立陶宛裔美国人虽然40岁就英年早逝,却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回忆,其中就包括那句成为他去世后悼词的“没人能连续17次战胜格鲁莱蒂斯”——1979年ATP年终总决赛半决赛,当他终于击败此前连续16次战胜自己的康纳斯之后,这样开玩笑地总结获胜原因。但在面对坚如磐石的训练伙伴兼好友博格时,格鲁莱蒂斯的另一句名言“没人能连续战胜我18次”却变成了笑柄。
格鲁莱蒂斯总共输给过博格多少次?在那个巡回赛体系和数据统计都不像现在这么严谨的时代,恐怕没有人能给出绝对准确的答案,不过1980年法网决赛,博格直落3盘击败格鲁莱蒂斯之后,当时欧美主流媒体一致将这定义为是两人交手中,博格获得的连续第18场胜利。
格鲁莱蒂斯唯一一次击败博格,则发生在1981年3月初的香港,可惜那只是一场表演赛——虽然6-4、3-6、6-4、7-6这样的比分现在看来更像大满贯赛事。那场比赛的亮点是,格鲁莱蒂斯曾经大声向博格“求饶”:“让我破发一次吧,这又不是在打温网”,引得全场爆满的观众哄堂大笑。
在当今男子网坛,瓦林卡身兼费德勒、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3人“10连败俱乐部会员”,伯蒂奇同时入选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10连败俱乐部”。不过,连败俱乐部成员这个身份也许对他们来说并不算丢人,反而是对他们实力的一种认可。他们并未失去信心,当他们不断地努力向“巨头”发起挑战时,还会得到更多中立球迷的尊重与支持。同样,曾经或者现在深陷连败泥潭的一些选手也没有因此一蹶不振,他们远比外界想象的要坚强和淡定。
美国人斯帕迪亚(Vince Spadea)保持着巡回赛级别男子网坛的最长连败纪录,1999年9月跻身世界排名前20位之后,他在接下来的8个月里却连输21场,成为媒体嘲笑的对象。苦恼的斯帕迪亚求助于运动心理学家,改变生活方式,经过艰难的爬坡,他终于在4年之后赢得唯一的巡回赛单打冠军,还达到了职业生涯最高的世界排名第18位。回头来看,那次21连败反而成了让斯帕迪亚职业生涯更传奇,乃至人生更丰富多彩的“催化剂”。
与斯帕迪亚相比,新生代球员对待连败的态度更是豁达,去年美国黑人“天才”唐纳德·扬连输17场的时候干脆“一笑而过”。最近荷兰女将鲁斯温网首轮出局,遭遇了WTA巡回赛17连败,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我已经尽力了,打得也比上个月好,这不会影响我的生活。”而本文开头提到的库兹涅佐夫,今年则是职业生涯首次能连续参加两项大满贯正选赛,他的成长恐怕少不了拉塞尔“锤炼”的功劳。
在巡回赛之下的低级别赛事中,如果能获得50连败,甚至也许比获得50连胜更容易引人关注。2008年,一位名叫罗伯特·戴(Robert Dee)的英国小伙子因为遭遇54连败,连输108盘而被众多媒体贴上了“史上最差球员”的标签,他起诉媒体并得到不少道歉,然后将那些道歉声明精心截图,贴在个人网站醒目的位置“以正视听”。像罗伯特·戴这样几乎完全是赔钱参加职业比赛,难求一胜的“旅行家”其实不在少数,他们每个人背后也都有一段独特的故事。
7月上句,在一场普通的ATP纽波特站第2轮比赛中,诞生了一个不寻常的纪录:35岁的美国老将迈克尔·拉塞尔击败比他小9岁的同胞阿莱克斯·库兹涅佐夫,保持了对阵后者的12战全胜。其实库兹涅佐夫有过好几次机会可以终结耻辱纪录,两人的最近3次交手,他的一发得分率都高于拉塞尔,其中一次以6-0先胜一盘,另一次全场Ace球数量以14-1占据压倒性优势,最终却都被老将逆转。
作为2004年法网青少年组男单亚军,乌克兰移民库兹涅佐夫一度被看作是罗迪克的接班人,即便后来饱受伤病困扰,仍然令人很难想象他会让身高比自己矮10多厘米的“小老头”拉塞尔扮演“克星”。去年ATP亚特兰大站首轮,也是双方交手中打得最艰苦的一次,库兹涅佐夫曾经以6-2、4-3领先,只要再保住两个发球局就能避免10连败,但他的紧张情绪却被拉塞尔敏锐地利用。“即使第2盘比分落后,我也知道他需要打得很好才能赢,我趁他紧张就捞了不少‘便宜’分数。”拉塞尔赛后颇为得意。
打法稳健的拉塞尔和以进攻见长库兹涅佐夫最近几次交手,过程有些类似于纳达尔和费德勒的交手:纳达尔对阵费德勒最早的6场胜利,其中一半都是先失一盘之后逆转获得,过去两年他又两次上演逆转好戏,直到今年罗马站,将瑞士天王送进了自己的“20败俱乐部”。
在比约恩·博格的时代,如果问谁是博格之后最出色的红土高手?那就是被他击败次数最多的3位球员:维拉斯、格鲁莱蒂斯和哈罗德一所罗门。其中格鲁莱蒂斯(Vitas Gerulaitis)这位立陶宛裔美国人虽然40岁就英年早逝,却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回忆,其中就包括那句成为他去世后悼词的“没人能连续17次战胜格鲁莱蒂斯”——1979年ATP年终总决赛半决赛,当他终于击败此前连续16次战胜自己的康纳斯之后,这样开玩笑地总结获胜原因。但在面对坚如磐石的训练伙伴兼好友博格时,格鲁莱蒂斯的另一句名言“没人能连续战胜我18次”却变成了笑柄。
格鲁莱蒂斯总共输给过博格多少次?在那个巡回赛体系和数据统计都不像现在这么严谨的时代,恐怕没有人能给出绝对准确的答案,不过1980年法网决赛,博格直落3盘击败格鲁莱蒂斯之后,当时欧美主流媒体一致将这定义为是两人交手中,博格获得的连续第18场胜利。
格鲁莱蒂斯唯一一次击败博格,则发生在1981年3月初的香港,可惜那只是一场表演赛——虽然6-4、3-6、6-4、7-6这样的比分现在看来更像大满贯赛事。那场比赛的亮点是,格鲁莱蒂斯曾经大声向博格“求饶”:“让我破发一次吧,这又不是在打温网”,引得全场爆满的观众哄堂大笑。
在当今男子网坛,瓦林卡身兼费德勒、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3人“10连败俱乐部会员”,伯蒂奇同时入选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10连败俱乐部”。不过,连败俱乐部成员这个身份也许对他们来说并不算丢人,反而是对他们实力的一种认可。他们并未失去信心,当他们不断地努力向“巨头”发起挑战时,还会得到更多中立球迷的尊重与支持。同样,曾经或者现在深陷连败泥潭的一些选手也没有因此一蹶不振,他们远比外界想象的要坚强和淡定。
美国人斯帕迪亚(Vince Spadea)保持着巡回赛级别男子网坛的最长连败纪录,1999年9月跻身世界排名前20位之后,他在接下来的8个月里却连输21场,成为媒体嘲笑的对象。苦恼的斯帕迪亚求助于运动心理学家,改变生活方式,经过艰难的爬坡,他终于在4年之后赢得唯一的巡回赛单打冠军,还达到了职业生涯最高的世界排名第18位。回头来看,那次21连败反而成了让斯帕迪亚职业生涯更传奇,乃至人生更丰富多彩的“催化剂”。
与斯帕迪亚相比,新生代球员对待连败的态度更是豁达,去年美国黑人“天才”唐纳德·扬连输17场的时候干脆“一笑而过”。最近荷兰女将鲁斯温网首轮出局,遭遇了WTA巡回赛17连败,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我已经尽力了,打得也比上个月好,这不会影响我的生活。”而本文开头提到的库兹涅佐夫,今年则是职业生涯首次能连续参加两项大满贯正选赛,他的成长恐怕少不了拉塞尔“锤炼”的功劳。
在巡回赛之下的低级别赛事中,如果能获得50连败,甚至也许比获得50连胜更容易引人关注。2008年,一位名叫罗伯特·戴(Robert Dee)的英国小伙子因为遭遇54连败,连输108盘而被众多媒体贴上了“史上最差球员”的标签,他起诉媒体并得到不少道歉,然后将那些道歉声明精心截图,贴在个人网站醒目的位置“以正视听”。像罗伯特·戴这样几乎完全是赔钱参加职业比赛,难求一胜的“旅行家”其实不在少数,他们每个人背后也都有一段独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