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科独特的人文科学性质决定了它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其中诗词,为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它隐含了许多难以言传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精深含义,给人以广阔的思维空间,给人以启迪。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是作者的情感体验,渗透着作者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史之所存,美之所在。诗词美化历史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创新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情操,而且能使历史课呈现出浓重的美学,文学色彩,展示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使历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使学生在诗词美的形象中认识历史,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概括历史,在艺术的斑斓中享受历史。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显示了西周奴隶制国家的强盛和周天子的无上权威,渗透着分封与宗法;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则生动地展示了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华夏的叱咤风云,再造乾坤的壮烈之举;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庆歌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章太炎1904年为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所作的讽联,将慈禧太后40年的血腥罪恶史,一联以概之,跃入学生心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生动地描绘了长征这一惊天动地、震撼中外的历史事件,讴歌了红军战士英勇豪迈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学生对英雄红军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春霄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把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的情景,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了,使学生认清了酿成“安史之乱”的根源;谭嗣同的“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能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面临着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清平乐·蒋桂战争》),一语道破新军阀混战的频繁和巨大规模,战事危及百姓,造成生灵涂炭,怎能不激起学生的强烈憎恶和愤怒呢?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抒发了思乡之愁及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讲述全国人民声讨“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时,引用何香凝的《为中日战争赠蒋介石及中国军人以女服有感而作》:“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当我朗诵完这首诗时,学生们一下子被何香凝的爱国情怀所感染,纷纷鼓掌,拍案叫好。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胡曾有“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李敬方有“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因此河”。同为唐朝诗人,对隋亡的看法就截然不同,形成对立的意境。在课堂上引出,可激发学生的议论和思辩,去探索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活跃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这是毛泽东眼中的秦始皇、汉武帝;“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是唐朝章碣《焚书坑》对秦始皇的评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再现了一个统一六国、踌躇满志、功德无量的秦王嬴政的形象,这是李白眼中的秦始皇。激励学生去探讨秦始皇是个怎样的人、对历史有何贡献?通过诗词,秦始皇这个人物形象血肉丰满,呼之欲出,对他的理性评价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写具有浓郁情感色彩的诗词,既传承了中华文化又浓缩了历史,一举两得,同时也是教师对教材的驾驭与知识点整合,更多的是开发了课程资源。如在讲太平天国运动时我作诗两首:(一)清廷无能祸事多,百万农民建天国。波澜壮阔歌可泣,千秋功过后人说。既有背景有概括评价,(二)“金田举事战旗红,对峙定鼎聚天京。 征伐东西盛义勇,变乱怎能求共荣? 防御洋人帮清忙,血染霜天泣国殇, 数年基业重归清,如烟往事水流东!概括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整个过程;在讲中国共产党诞生时,作诗概括90年历程为:(1921——1949)壮志南湖启远航,漫漫黑夜升曙光,英雄南昌红旗杨,星火燎原据井岗,遵义重镇凝壮举,抗日烽烟砥中梁,百万雄师慨而慷,共和揭开新篇章(1949——1978)天安门上红旗杨,站起来了震四方,美蒋封锁叫嚣狂,援朝卫国固边疆,鼓足干劲齐心上,跃进革命急又芒,三中全会指航向,转折迎来新篇章。(1978——2011)改革生产得解放,开放国富民又强,众志成城赴国难,钢铁长城固金汤,一心一意谋发展,特色理论帜高扬,和谐社会新理想,科学发展万年长。把中共的90年历程都写进去了,便于学生掌握知识;讲抗日战争纪念一二九运动时作诗:铁骑日寇入中原,骨肉亲人多离散,柔弱身躯赴国难,情系中华危亡间。高度概括学生了与接受并感兴趣。讲“五四运动”作诗为:春雷一声神州动,还我河山大游行。莘莘学子精英梦,唤醒工农新革命。
此外,可以整合教材,将有些课的内容诗意化概括,把教材进一步开发教学更有创意,学生学起来也容易些:如讲辛亥革命是将教材内容概括为三个话题:山雨欲来风满楼——背景篇,惊天动地谱新篇——经过篇,敢叫日月换新天----意义篇;再如讲太平天国运动时概括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兴衰历程,大同梦想与时俱进——治国纲领,浩浩乾坤树丰碑——作用与局限;抗日战争一课概括为:同仇敌忾赴国难,滔天罪行人发指;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一节概括为:昨天,不堪回首的屈辱往事,今天,紫荆花开满园春,明天,台海相连九州欢等等,
总之,诗词美化教学,诗意般的历史教学,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平时要练好内功,用心积累,厚积薄发。在历史教学中,可以用诗词来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后小节和设计试题,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历史感,使课堂充满情趣,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历史课不同于语文课,要围绕历史教学目的,结合教材,精心取舍,决不可反客为主,舍本逐末,冲淡教学重点。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是作者的情感体验,渗透着作者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史之所存,美之所在。诗词美化历史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创新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情操,而且能使历史课呈现出浓重的美学,文学色彩,展示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使历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使学生在诗词美的形象中认识历史,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概括历史,在艺术的斑斓中享受历史。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显示了西周奴隶制国家的强盛和周天子的无上权威,渗透着分封与宗法;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则生动地展示了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华夏的叱咤风云,再造乾坤的壮烈之举;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庆歌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章太炎1904年为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所作的讽联,将慈禧太后40年的血腥罪恶史,一联以概之,跃入学生心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生动地描绘了长征这一惊天动地、震撼中外的历史事件,讴歌了红军战士英勇豪迈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学生对英雄红军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春霄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把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的情景,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了,使学生认清了酿成“安史之乱”的根源;谭嗣同的“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能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面临着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清平乐·蒋桂战争》),一语道破新军阀混战的频繁和巨大规模,战事危及百姓,造成生灵涂炭,怎能不激起学生的强烈憎恶和愤怒呢?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抒发了思乡之愁及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讲述全国人民声讨“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时,引用何香凝的《为中日战争赠蒋介石及中国军人以女服有感而作》:“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当我朗诵完这首诗时,学生们一下子被何香凝的爱国情怀所感染,纷纷鼓掌,拍案叫好。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胡曾有“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李敬方有“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因此河”。同为唐朝诗人,对隋亡的看法就截然不同,形成对立的意境。在课堂上引出,可激发学生的议论和思辩,去探索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活跃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这是毛泽东眼中的秦始皇、汉武帝;“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是唐朝章碣《焚书坑》对秦始皇的评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再现了一个统一六国、踌躇满志、功德无量的秦王嬴政的形象,这是李白眼中的秦始皇。激励学生去探讨秦始皇是个怎样的人、对历史有何贡献?通过诗词,秦始皇这个人物形象血肉丰满,呼之欲出,对他的理性评价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写具有浓郁情感色彩的诗词,既传承了中华文化又浓缩了历史,一举两得,同时也是教师对教材的驾驭与知识点整合,更多的是开发了课程资源。如在讲太平天国运动时我作诗两首:(一)清廷无能祸事多,百万农民建天国。波澜壮阔歌可泣,千秋功过后人说。既有背景有概括评价,(二)“金田举事战旗红,对峙定鼎聚天京。 征伐东西盛义勇,变乱怎能求共荣? 防御洋人帮清忙,血染霜天泣国殇, 数年基业重归清,如烟往事水流东!概括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整个过程;在讲中国共产党诞生时,作诗概括90年历程为:(1921——1949)壮志南湖启远航,漫漫黑夜升曙光,英雄南昌红旗杨,星火燎原据井岗,遵义重镇凝壮举,抗日烽烟砥中梁,百万雄师慨而慷,共和揭开新篇章(1949——1978)天安门上红旗杨,站起来了震四方,美蒋封锁叫嚣狂,援朝卫国固边疆,鼓足干劲齐心上,跃进革命急又芒,三中全会指航向,转折迎来新篇章。(1978——2011)改革生产得解放,开放国富民又强,众志成城赴国难,钢铁长城固金汤,一心一意谋发展,特色理论帜高扬,和谐社会新理想,科学发展万年长。把中共的90年历程都写进去了,便于学生掌握知识;讲抗日战争纪念一二九运动时作诗:铁骑日寇入中原,骨肉亲人多离散,柔弱身躯赴国难,情系中华危亡间。高度概括学生了与接受并感兴趣。讲“五四运动”作诗为:春雷一声神州动,还我河山大游行。莘莘学子精英梦,唤醒工农新革命。
此外,可以整合教材,将有些课的内容诗意化概括,把教材进一步开发教学更有创意,学生学起来也容易些:如讲辛亥革命是将教材内容概括为三个话题:山雨欲来风满楼——背景篇,惊天动地谱新篇——经过篇,敢叫日月换新天----意义篇;再如讲太平天国运动时概括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兴衰历程,大同梦想与时俱进——治国纲领,浩浩乾坤树丰碑——作用与局限;抗日战争一课概括为:同仇敌忾赴国难,滔天罪行人发指;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一节概括为:昨天,不堪回首的屈辱往事,今天,紫荆花开满园春,明天,台海相连九州欢等等,
总之,诗词美化教学,诗意般的历史教学,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平时要练好内功,用心积累,厚积薄发。在历史教学中,可以用诗词来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后小节和设计试题,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历史感,使课堂充满情趣,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历史课不同于语文课,要围绕历史教学目的,结合教材,精心取舍,决不可反客为主,舍本逐末,冲淡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