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锦99块出砂的现象,采用传统防砂技术存在地层伤害,施工工艺复杂,作业成本高,有效期短等问题,采取将防砂和射孔两个工艺过程一次施工完成的一项新技术即复合射孔防砂技术,经过理论研究、中间试验、现场试验,取得很好的防砂效果。现场应用表明,复合射孔防砂技术具有良好的防砂效果。
关键词:锦99块 复合 防砂 应用与研究
锦99块油层埋深为840-1010m,为中厚互层状边水油藏。油层储层主要由砾岩、砂砾岩、不等粒砂岩、中细砂岩和粉砂岩组成,以中细砂岩为主,分选系数1.63,分选中等,磨圆度为次圆~次棱角状。该块采用蒸汽吞吐方式开采,随着开发的日益深入,油井出砂越来越严重,大部分油井有不同程度的出砂现象。现有的各种防砂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缺点。其中机械防砂方法,作业施工后,井筒内残留有筛管和封隔器,为油井生产后期各种增产措施、分层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管内防砂减少井筒的内通径,降低了产能,同时还影响其它井下工具的下入;化学防砂对地层有一定程度的伤害,而且防砂有效期相对较短。
针对锦99块生产中出现的以上出砂问题,我们提出了应用复合射孔防砂技术,它将防砂和射孔两个工艺过程由一次施工完成,施工工艺简单,缩短了作业流程,同时对油井地层不造成污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油井的产能[1]。
一、技术原理
复合射孔防砂技术是利用复合防砂弹在对套管射孔的过程中,将射孔与防砂两种作业同时完成,复合防砂弹内装有颗粒形状的防砂材料。当聚能射孔弹起爆后,形成的高温、高压射流穿透套管在油层中射孔形成射孔孔道,同时点燃助推火药,使射孔枪内部的压力急剧升高,将防砂材料从射孔枪中推出,以不规则状交织压实并固定于射孔孔道中,形成一个整体的防砂塞,把地层砂遮挡在了油层孔道内,使产出液通过。
二、复合防砂弹的研究
1.新型射孔弹的研制
五、结论
通过复合射孔防砂技术措施施工井与其临井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复合射孔防砂技术在锦99块具有良好的防砂生产效果,减少了检泵次数。而且施工工艺简单、井筒内没有残留物。复合射孔防砂技术实现了射孔与防砂一体化,突破了传统的防砂技术思路,技术难度大;而且中间试验完备,施工安全可靠,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董长银,油气井防砂技术,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
[2] 周起槐等,火药物理化学性能,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2.
[3]Chou.P.C. et al.Improved Formulas for Velocity Acceleration and Projection Angle of Explosively Driven Liners. Proc. 6th Int. Symp.,on Ballistics Orlando FL ,1981(10):27~29.
作者简介:方文(1967-),男,工程师,长期从事动态监测工作。
关键词:锦99块 复合 防砂 应用与研究
锦99块油层埋深为840-1010m,为中厚互层状边水油藏。油层储层主要由砾岩、砂砾岩、不等粒砂岩、中细砂岩和粉砂岩组成,以中细砂岩为主,分选系数1.63,分选中等,磨圆度为次圆~次棱角状。该块采用蒸汽吞吐方式开采,随着开发的日益深入,油井出砂越来越严重,大部分油井有不同程度的出砂现象。现有的各种防砂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缺点。其中机械防砂方法,作业施工后,井筒内残留有筛管和封隔器,为油井生产后期各种增产措施、分层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管内防砂减少井筒的内通径,降低了产能,同时还影响其它井下工具的下入;化学防砂对地层有一定程度的伤害,而且防砂有效期相对较短。
针对锦99块生产中出现的以上出砂问题,我们提出了应用复合射孔防砂技术,它将防砂和射孔两个工艺过程由一次施工完成,施工工艺简单,缩短了作业流程,同时对油井地层不造成污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油井的产能[1]。
一、技术原理
复合射孔防砂技术是利用复合防砂弹在对套管射孔的过程中,将射孔与防砂两种作业同时完成,复合防砂弹内装有颗粒形状的防砂材料。当聚能射孔弹起爆后,形成的高温、高压射流穿透套管在油层中射孔形成射孔孔道,同时点燃助推火药,使射孔枪内部的压力急剧升高,将防砂材料从射孔枪中推出,以不规则状交织压实并固定于射孔孔道中,形成一个整体的防砂塞,把地层砂遮挡在了油层孔道内,使产出液通过。
二、复合防砂弹的研究
1.新型射孔弹的研制
五、结论
通过复合射孔防砂技术措施施工井与其临井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复合射孔防砂技术在锦99块具有良好的防砂生产效果,减少了检泵次数。而且施工工艺简单、井筒内没有残留物。复合射孔防砂技术实现了射孔与防砂一体化,突破了传统的防砂技术思路,技术难度大;而且中间试验完备,施工安全可靠,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董长银,油气井防砂技术,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
[2] 周起槐等,火药物理化学性能,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2.
[3]Chou.P.C. et al.Improved Formulas for Velocity Acceleration and Projection Angle of Explosively Driven Liners. Proc. 6th Int. Symp.,on Ballistics Orlando FL ,1981(10):27~29.
作者简介:方文(1967-),男,工程师,长期从事动态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