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外汉语听说课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听说课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即听前、听时、听后。对外汉语教师要精心设计听说课的教学环节,以听为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获得语言技能,提高言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对外汉语听说课教学法
一、引言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无论在学科体系、语言习得理论,还是在语言教学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受到不同时期教学流派的影响,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中课堂教学法研究一直是一线对外汉语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对来华留学生的学习调查中,62.1%的留学生认为“听”很重要,57.3%的留学生认为“说”很重要。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杨惠元指出:“教授和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从听到说、从听到读到写。听说读写,称之‘四会’,‘听’是四会之首。” 可见“听”和“说”是人类交际活动中最主要的形式,而两者又以“听”为首。对外汉语听说课是在华留学生的主要课程之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汉语基础上将所输入的信息进行消化理解,并创造性地表达出来。但是不管是初级的、中级的还是高级的留学生都把听说课视为畏途,因此如何开展对外汉语听说课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是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合理设计听力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效果
对外汉语听说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习者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掌握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让留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的中国语言文化知识,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口语和听力能力,因此对外汉语听说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及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已经掌握一定语言基础的留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汉语知识进行简单的言语交际,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成段表达能力的训练。我们将听说课的课堂教学环节提炼为“三段习论”,即“听前预习-听时练习-听后复习”。实际上,每个阶段的教学方法是因人而异的。预习阶段要导入新内容,介绍背景文化等;练习阶段不能心急求快,要粗听、精听相结合,回顾强化知识点;复习阶段要延伸到课外,将课堂讨论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三、重视预习,创设情景
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对输入提出一系列假说,他提出“i+1”输入模式,认为教师应寻找合适的材料导入新内容,符合“可懂性输入”原则,提高输入的有效性。“i”表示学习者现阶段的学习水平,“i+1”表示下一阶段的语言水平稍稍高出目前的水平。因此教师要通过预习、设置语境、观看图片视频、导入文化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习得一定的语言知识。学生听懂并学到了新东西,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增强。在教学方法上要摒弃过去单一枯燥的听力教学模式,打造全新的“视-听-说”立体课型,增加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在情境设置中,对外汉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设置课堂语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一)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图片、音像资料等教具
用实物或者图片来导入知识信息不仅简单直观,而且生动有趣,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用图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人物、社会现象、文化符号等。涉及较为复杂的内容时,学生会产生听力障碍,因而可以采用图片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使导入更加全面和清晰。比如《民以食为天》一课,涉及到中国几大菜系,中国人对此家喻户晓,但外国学生却是一无所知,因而可以让学生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的视频资料,从而有助于其掌握课文新内容。
(二)介绍背景,导入中国文化知识
在课堂上,还要对学生讲授汉语表达背后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思维”。中级阶段的留学生对中国的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信息不够,所以要在课堂上导入中国文化知识,满足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同时为听力内容做好准备。比如在学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一课时,因为原文提到了古代四大美女,所以背景文化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对四大美女的传说作简要介绍。还可以引导留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或者组织中国学生与留学生开展传统文化交流活动。
四、听力环节要粗中有细
听力活动对语言习得非常重要,语言习得必须建立在听的基础上。
(一)粗听粗记,弄清文章主题,复述文章大意
预习听力材料,如果是选择题,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读一读听力答案的几个选项;如果是一段短文,不妨布置几个相关的问题,问题不要太多也不要涉及得太细。听完之后复述大意。听对话可以让学生复述对话内容,听短文可以让学生回答问题,复述短文大意。学生复述的时候,教师要认真记录,对学生复述过程中出现的语音语调、语法错误等问题要一一纠正。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因人而异,尽量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二)精听速记,能够概括要点,回答问题
例如学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一课时,在第二遍听全文时,教师要对前面的问题再做一些补充,将学生在第一次听的时候没有听清楚的地方,以及重要的生词和句型展现在黑板上,详细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拓展训练。在精听环节,教师要训练学生以下几项语言技能:语音模仿能力,复述课文能力,快速记录能力,猜词能力,抓关键、跳障碍能力。在精听环节还要适当地导入新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教师朗读,学生回顾内容,强化知识点
教师用自然的语速朗读一遍课文,学生一边复习全文,一边感受教师的自然语速。因为录音材料往往语言比较夸张,发音很清晰,语速也比较慢,而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语言却不是这样的,这就是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语言材料,在现实生活中却听不懂人们的交际语言的重要原因。在听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语速作适当的调整,让学生接触到真实自然的汉语发音。
五、复习巩固,从“能听懂”到能“说出来”
对外汉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学以致用。因此,除了课堂上设置不同的视听说练习外,课堂外的语言巩固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听后复习阶段,要结合课文内容设置情境语言练习,开展文化实践活动,打造课外实践的教学模式。
(一)分配任务,小组讨论
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给每一个小组分配任务,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直接参与学习和开口表达的机会。教师应当创设真实的语境,让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比如学习《我的未来不是梦》这一课时,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讨论“你的理想是什么?”,另一个小组讨论“谈一下对‘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的理解”。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查看资料,收集材料。课堂上让一位学生代表小组到讲台上向大家叙述观点。
(二)布置课后作业
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布置一些与本次课或者下次课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比如学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一课,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并能简单讲述其中某个故事;也可以让学生准备他们认为的美丽风景、漂亮的海报、可爱的玩具等,下一次上课的时候大家上讲台描述;或者运用课堂掌握的句型写一篇作文、一封信,组织开展相关调研和采访活动。
(三)语言文化实践
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教师每学期安排1~2次课外语言实践活动。可以赴当地特色景区或者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博物馆等进行文化考察,可以在学校或者宿舍周边的超市、食堂、小店、书店、菜市场等场所进行日常汉语交际实践,还可以举办全校性留学生文化活动和各类有趣味性的汉语大赛,给留学生搭建各类平台,使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习得汉语。
六、结语
对外汉语听说课是视、听、说相结合的多维教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界面,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开展相关文化实践活动,打造课堂情境化、课外大实践的听说课教学模式,提高语言输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惠元.中国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
1992,(4).
[2]白雪林.中级汉语听和说[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2.
[3]崔永华,杨继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文
化大学出版社,1997.
[4]胡晓清.中级汉语听说教程(上、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6.
[5]潘晓霞.中级汉语听力课课堂互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2009.
)
关键词:对外汉语听说课教学法
一、引言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无论在学科体系、语言习得理论,还是在语言教学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受到不同时期教学流派的影响,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中课堂教学法研究一直是一线对外汉语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对来华留学生的学习调查中,62.1%的留学生认为“听”很重要,57.3%的留学生认为“说”很重要。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杨惠元指出:“教授和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从听到说、从听到读到写。听说读写,称之‘四会’,‘听’是四会之首。” 可见“听”和“说”是人类交际活动中最主要的形式,而两者又以“听”为首。对外汉语听说课是在华留学生的主要课程之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汉语基础上将所输入的信息进行消化理解,并创造性地表达出来。但是不管是初级的、中级的还是高级的留学生都把听说课视为畏途,因此如何开展对外汉语听说课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是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合理设计听力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效果
对外汉语听说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习者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掌握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让留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的中国语言文化知识,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口语和听力能力,因此对外汉语听说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及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已经掌握一定语言基础的留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汉语知识进行简单的言语交际,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成段表达能力的训练。我们将听说课的课堂教学环节提炼为“三段习论”,即“听前预习-听时练习-听后复习”。实际上,每个阶段的教学方法是因人而异的。预习阶段要导入新内容,介绍背景文化等;练习阶段不能心急求快,要粗听、精听相结合,回顾强化知识点;复习阶段要延伸到课外,将课堂讨论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三、重视预习,创设情景
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对输入提出一系列假说,他提出“i+1”输入模式,认为教师应寻找合适的材料导入新内容,符合“可懂性输入”原则,提高输入的有效性。“i”表示学习者现阶段的学习水平,“i+1”表示下一阶段的语言水平稍稍高出目前的水平。因此教师要通过预习、设置语境、观看图片视频、导入文化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习得一定的语言知识。学生听懂并学到了新东西,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增强。在教学方法上要摒弃过去单一枯燥的听力教学模式,打造全新的“视-听-说”立体课型,增加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在情境设置中,对外汉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设置课堂语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一)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图片、音像资料等教具
用实物或者图片来导入知识信息不仅简单直观,而且生动有趣,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用图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人物、社会现象、文化符号等。涉及较为复杂的内容时,学生会产生听力障碍,因而可以采用图片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使导入更加全面和清晰。比如《民以食为天》一课,涉及到中国几大菜系,中国人对此家喻户晓,但外国学生却是一无所知,因而可以让学生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的视频资料,从而有助于其掌握课文新内容。
(二)介绍背景,导入中国文化知识
在课堂上,还要对学生讲授汉语表达背后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思维”。中级阶段的留学生对中国的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信息不够,所以要在课堂上导入中国文化知识,满足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同时为听力内容做好准备。比如在学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一课时,因为原文提到了古代四大美女,所以背景文化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对四大美女的传说作简要介绍。还可以引导留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或者组织中国学生与留学生开展传统文化交流活动。
四、听力环节要粗中有细
听力活动对语言习得非常重要,语言习得必须建立在听的基础上。
(一)粗听粗记,弄清文章主题,复述文章大意
预习听力材料,如果是选择题,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读一读听力答案的几个选项;如果是一段短文,不妨布置几个相关的问题,问题不要太多也不要涉及得太细。听完之后复述大意。听对话可以让学生复述对话内容,听短文可以让学生回答问题,复述短文大意。学生复述的时候,教师要认真记录,对学生复述过程中出现的语音语调、语法错误等问题要一一纠正。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因人而异,尽量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二)精听速记,能够概括要点,回答问题
例如学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一课时,在第二遍听全文时,教师要对前面的问题再做一些补充,将学生在第一次听的时候没有听清楚的地方,以及重要的生词和句型展现在黑板上,详细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拓展训练。在精听环节,教师要训练学生以下几项语言技能:语音模仿能力,复述课文能力,快速记录能力,猜词能力,抓关键、跳障碍能力。在精听环节还要适当地导入新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教师朗读,学生回顾内容,强化知识点
教师用自然的语速朗读一遍课文,学生一边复习全文,一边感受教师的自然语速。因为录音材料往往语言比较夸张,发音很清晰,语速也比较慢,而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语言却不是这样的,这就是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语言材料,在现实生活中却听不懂人们的交际语言的重要原因。在听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语速作适当的调整,让学生接触到真实自然的汉语发音。
五、复习巩固,从“能听懂”到能“说出来”
对外汉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学以致用。因此,除了课堂上设置不同的视听说练习外,课堂外的语言巩固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听后复习阶段,要结合课文内容设置情境语言练习,开展文化实践活动,打造课外实践的教学模式。
(一)分配任务,小组讨论
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给每一个小组分配任务,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直接参与学习和开口表达的机会。教师应当创设真实的语境,让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比如学习《我的未来不是梦》这一课时,将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讨论“你的理想是什么?”,另一个小组讨论“谈一下对‘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的理解”。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查看资料,收集材料。课堂上让一位学生代表小组到讲台上向大家叙述观点。
(二)布置课后作业
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布置一些与本次课或者下次课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比如学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一课,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并能简单讲述其中某个故事;也可以让学生准备他们认为的美丽风景、漂亮的海报、可爱的玩具等,下一次上课的时候大家上讲台描述;或者运用课堂掌握的句型写一篇作文、一封信,组织开展相关调研和采访活动。
(三)语言文化实践
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教师每学期安排1~2次课外语言实践活动。可以赴当地特色景区或者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博物馆等进行文化考察,可以在学校或者宿舍周边的超市、食堂、小店、书店、菜市场等场所进行日常汉语交际实践,还可以举办全校性留学生文化活动和各类有趣味性的汉语大赛,给留学生搭建各类平台,使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习得汉语。
六、结语
对外汉语听说课是视、听、说相结合的多维教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界面,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开展相关文化实践活动,打造课堂情境化、课外大实践的听说课教学模式,提高语言输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惠元.中国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
1992,(4).
[2]白雪林.中级汉语听和说[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2.
[3]崔永华,杨继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文
化大学出版社,1997.
[4]胡晓清.中级汉语听说教程(上、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6.
[5]潘晓霞.中级汉语听力课课堂互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