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到哪里去了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qv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8年“大放卫星”,各地的高产卫星频频上天。高产卫星带来高征购,全县各个生产队把种籽、口粮统统卖光,还欠任务一大截。上级却认为,放了那么多高产大卫星,粮食获得空前大丰收,为什么完不成任务呢?认为是农民把粮食隐藏起来了。
  在湖北省委和地委的统一布署下,应城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开展了惊心动魄的“整粮风”运动。
  县委一书记做了动员报告,与会者个个毛骨悚然,都感到十分委屈。会上大搞逼供讯,把所谓的“右倾保守派”、“观潮派”、“秋后算帐派”,“进行打、骂、跪”等体罚。
  有的怕遭受皮肉之苦,开始报“隐藏”的粮食。红旗公社戴河大队支部书记戴八斤,坦白交待“隐藏”粮食80多万斤,说偷偷地藏在草堆中。
  在这个“典型”的带动下,与会的绝大多数支部书记都“坦白”交待了自已“隐瞒”的粮食,顺利过关。也有几个不识时务的基层干部,不“坦白交待隐瞒”的粮食,巷子里赶猪,直去直来——没有高产卫星,也没有粮食,在会上硬顶。结果,好汉吃了眼前亏,挨批挨斗挨打,受尽了皮肉之苦,精神上遭到严重的折磨,走上自杀的道路。
  在大会上报出“隐藏”的粮食有1亿几千万斤,县委立即派出工作组奔赴全县各地,核实“隐瞒”粮食数字。
  工作組带着戴八斤,赴戴河大队核实“隐藏”粮食的问题。他们动员全体社员把所有的草堆都掀开,却未查到一斤粮食。
  组长问戴八斤,你坦白交待隐藏的80万斤粮食,到底藏在哪儿?
  戴八斤说:“我没有隐藏一粒粮食,会上日夜逼我,我怕打、怕死,为了蒙混过关,说了假话,欺骗了县委。你们亲见群众吃羹喝水,有粮食我不拿出来给群众吃?”
  下来核实隐藏粮食的所有工作组都扑了个空。■
其他文献
梁漱溟,20世纪中国文化思想界的名人。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  1953年9月11日之后的那几天,梁漱溟因在全国政协常委扩大会议上讲的一篇话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彼此之间发生争辩,梁漱溟当面顶撞了毛泽东,以至言语失控,事情越闹越大。后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将当时毛泽东的讲话整理成一篇火药味很浓的战斗檄文——《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并将该文收进1977年
期刊
一、包惠僧,曾经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字    包惠僧,曾经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字,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党员,是中共“一大”的出席者,当然也是中共“一大”代表。  包惠僧,原名包道亨,又名包晦生、包一德、包一宇,1894年生于湖北黄冈县一个农民家庭,1917年毕业于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汉口新闻报》、《大汉报》、《公论日报》、《中西日报》的外勤记者。  1920年2月上旬,陈独秀前往武汉演讲,包惠僧跑
期刊
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让时光倒退到42年前,我又清晰地看到了我和柳真捷老师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1969年初春的一天,我怀揣着大队让我当民办老师的通知,敲开了我们这座非常小的山村小学的大门,走进了柳真捷老师的办公室。这所山村小学,全校只有两位老师,那一位民办老师还没有来,柳真捷是公办老师。  柳真捷的办公室,其实是三间民房里边的一个套间,套间外边的两间是教室,要进入办公室,
期刊
后晋的陶谷诗文写得漂亮,成名也早,据说十余岁就有了文名。他拿着自己的诗文拜见宰相李崧,李崧非常欣赏陶谷的文章和才气,“到处逢人说陶谷”,还联合同为宰相的和凝,一起推荐陶谷为著作郎、集贤校理。没过几年,李崧又推荐陶谷担任知制诰,成了皇帝的“笔杆子”。  陶谷进入体制内,凭的是才华,是真本事。然而,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虽然一再强调德才兼备,但对于“德”从来就没有一套完整、科学的鉴别机制,象陶谷,才华没得
期刊
公元前376年。  傍晚,一辆马车在夕阳的余辉中停了下来。“公子,”跟随晋静公多年的老家人还像往常一样称呼他,“公子,咱们到了!”  晋静公——不,准确地说,是晋国原来的国君俱酒,木然地坐在车上。马车腾起的尘埃慢慢地落在俱酒的肩膀上,俱酒像一座雕像,望着这座陌生的小城,一言不发。  俱酒的脸上淌下两滴泪珠。  俱酒哭了。  俱酒心中涌起无尽的哀伤。  700多年前。俱酒的先祖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一
期刊
宋人笔记《高斋漫錄》中记载了这样一则轶事:  苏东坡任凤翔府节度判官,章惇任商州令时,两人出游仙游潭,前面是悬崖峭壁,只有一根独木桥相通,独木桥下深渊万丈。章惇提出让苏东坡过桥,在绝壁上留下墨迹,苏东坡不敢。  章惇却神色平静,用绳子把自己系在树上,探身过桥,在陡峭的石壁上写了“苏轼章某来此”几个字。  苏轼不禁抚着他的背长叹:“能自拚命者能杀人也!”章惇大笑。  苏东坡认为,不珍惜自己生命的人,
期刊
李德在《中国纪事》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第五次反围剿中,肖劲光在黎川城不战而弃,带领他的独立部队仓忙撤退,把赤色的黎川城以及红军用血肉换来的一部分军事装备送给故人,做了敌人的内应……”  正是根据这一所谓“罪状”,1934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总书记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合演了一幕闹剧,在瑞金最高临时军事裁判法庭,对红七军团政委肖劲光进行了“公审”。   这次公审,差点断送了一位共和国大将的性
期刊
近来翻阅《后汉书》时发现,《三国演义》中充当“美女间谍”的貂蝉,实际上是“史有其事,却无其人”。  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司徒王允为除国贼董卓,以义女貂蝉为饵,充当“美女间谍”,挑拨董卓与其义子吕布之间不睦,进而借吕布之手成功杀死了董卓。  这段连环计,小说中描写得高潮迭起,十分精彩。关于这段故事,民间野史也多有记载,一说貂蝉乃“山西忻州木耳村人氏,因汉灵帝选入宫中,掌貂蝉官,故名貂蝉。”其结
期刊
一、碰到一个打日本鬼子的洋人    1945年1月的一个下午,沧县十八步邢家村的青年农民刘玉祥正推着车回家,突然看到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的“洋人”,穿着皮飞行服,坐在雪地上。离他几十米的地方,一架飞机燃着熊熊大火。  这个“洋人”正满脸痛苦地看着被大火吞没的飞机残骸,突然觉得附近有人,警觉地转过头来。大概是看到刘玉祥那一身装束不像是敌人,便解开飞行服,露出里面穿着的一件白布制成的大坎肩,上面用中文写
期刊
胡适一生主要是在大学任教,且在领导岗位多年。他对高等教育最了解,对“大学病”的症状和危害也看得更清楚。为此,他痛下针砭,拟就“诊断书”。  胡适诊断的“大学病”的“症状”,主要是:   1、教育思想陈旧,没有与现代文明接轨;  2、政治化、营业化(商业化)、野鸡化(乱办大学、随意拔高、滥发文凭)等问题严重突出,导致大学异化,地位下降;  3、粗制滥造的毕业生多,与品学兼优、但没有背景的毕业生争位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