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8日四川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来源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snowb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对2010年6月18~19日发生在川渝地区的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汽输送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强对流天气与垂直速度及涡度所表现的强烈上升区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高层对流不稳定层结的向南发展,配合低层条件不稳定,为形成强对流天气提供了强迫机制。湿Q矢量散度负值区与后续的6h强降水中心对应得较好。
其他文献
通过牺牲碳球模板合成了内含金核的二氧化钛空心球。这种新颖的核壳结构能够在3分钟内对亚甲基蓝催化降解率达到40%左右,20分钟左右亚甲基蓝催化降解率达到97%左右,可以很好的应
从化学反应进行完全的角度推导出一种确定混合金属离子滴定适宜酸度范围的新方法,并应用于Bi^3+与Pb^2+、Fe^3+与Fe^2+混合溶液,取得满意结果,解决了现有方法不能解释这两种混合溶液
以缬草酸内酯(1,4-戊内酯)为原料,合成中间体3-(3-羟丁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1;1与ω-卤代的芳酮缩合得到了8个全新三唑并噻二嗪类化合物2a-2h,其结构经1H NMR和Ms进行了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