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2000~2020年收录的586篇农民工返乡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 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年度发文量经历了平稳发展、迅猛发展和波动发展三个阶段;研究者的合作网络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特点;整体上,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交流较弱;2009年开始,研究热点为返乡潮和金融危机,近年来则转向农民工返乡及影响因素、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乡村振兴等。而未来农民工返乡研究需持续推进科研机构和研究者之间的多方位合作,更多关注农民工返乡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 可视化分析; Cite Space
一、引言
农民工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社会群体。据《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9077万人。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农民工“返乡潮”的出现。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农民工返乡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正成为一个逐步发展的重要知识领域。根据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已成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将有更多的农民工主动返乡。
知识图谱分析是指利用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某一研究领域的演变情况进行数据发掘、计量分析和图谱绘制的一系列过程。用于分析文献数据的应用软件Cite Space是由陈超美教授开发并将该方法引入国内学术界。该软件一经引入,就迅速得到了学者们的青睐。
农民工问题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有关农民工返乡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将基于Cite 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应用在农民工返乡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经过近二十年的学术发展和积累,国内有关农民工返乡研究的成果如何?有哪些核心研究机构和学者?农民工返乡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是什么?厘清这些问题对于农民工返乡的进一步研究及加快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以CNKI总库中收录的586篇农民工返乡文献为研究样本,借助Cite 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期更清晰客观地呈现出农民工返乡研究领域的文章脉络。
二、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本文选用Cite Space软件为工具载体,对文献关键描述项如作者、机构、关键词等绘制图谱,以揭示农民工返乡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热点等情况。运用该软件的具体步骤为:第一,时间区间选择2000~2020年,时间切片为1年;第二,网络类型(node types)依次选择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第三,网络剪裁方法(pruning)选择MST(minimum spanning tree,最小生成树),在对每个切片的网络进行裁剪时,亦对合并后的网络进行裁剪;第四,依据聚类模块性指数Q值和轮廓性指数S值,根据图谱聚类效果进行多次图谱的绘制选择。
(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CNKI总库中的文献,以“农民工返乡”为主题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2000~2020年,截至2020年9月23日,共获742条检索文献。为确保研究数据的科学性与精准度,通过人工筛选检索结果,逐一排除不相关文献、征稿启事等非研究型文献以及无作者文献,最终纳入分析文献586篇①。
三、文献统计结果分析
(一)文献时间分布
从时间分布来看,农民工返乡文献研究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缓慢发展阶段(2000~2008年):2008年以前年度论文发表数量均为个位数,发文量较少且相对稳定,可见2000~2008年有关农民工返乡主题的研究处于国内研究的萌芽状态。迅猛增长阶段(2008~2009年):自2008年开始,讨论农民工返乡的文章数量急剧增加,2009年文献发表数量骤升破百,达到峰值118篇。波动发展阶段(2009~2020年):2009之后,发文量基本呈现出先下降后稍有波动的趋势。农民工返乡年度论文发表量虽相比之前有一定回落,但最低也有23篇。
(二)发文作者分析
通过将网络类型选为“作者”,运行Cite Space软件进行共现分析。张秀娥是农民工返乡领域中最多产的作者,其次是朱红根、魏凤等学者。在作者合作网络中,呈现出“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以吉林大学张秀娥、孙中博为中心的团队形成了最大的合作网络。但是,两人合作较多的学者局限于同机构或同地区内合作。其次,熊智伟和王征兵实现跨省合作,联合发表了4篇有关农民工返乡的论文。再者,来自同一高校的朱红根和陈昭玖联合发表了3篇有关农民工返乡的论文。除上述3个学术团队之外,整体上而言,农民工返鄉领域内各团队或个人独立研究较多,学术合作研究有待加强。
(三)发文机构分析
通过将网络类型选为“机构”,运行Cite Space软件进行共现分析。可以发现,从发文数量来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表的文献数量最高,达16篇,吉林大学商学院和华中师范科技大学社会学院紧随其后。从合作网络来看,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为中心的合作网络最大,与湖北省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南昌大学社会学系等机构合作较多。然而,除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有直接合作外,其他6所研究机构之间并不存在节点连接。可见,当前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机构较为分散,尚未形成紧密的合作。
(四)关键词聚类分析
1. 农民工返乡研究热点
通过将网络类型选为“关键词”,运行Cite Space软件进行共现分析,聚类模块性指数Q值为0.7213,表明该关键词聚类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而且,聚类轮廓性指数S值为0.5934,代表该关键词聚类结构也较为合理。 基于出现频次≥15的关键词及其中心度大于0.04,再结合对样本文献的内容解读,对这14个关键词进行归纳总结,将我国农民工返乡领域的研究热点阐释为以下四个方面:农民工返乡及影响因素;农民工返乡创业及创业意愿;金融危机与返乡潮;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以下将展开具体分析。 (1)农民工返乡及影响因素。关键词共现结果中,农民工的共现频次最高,达208次,说明农民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近年来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其次是返乡农民工。当前返乡农民工是在务工城市“推力”与家乡发展“拉力”共同驱动下形成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大规模存在。有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影响农民工返乡的驱动性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民工返乡的直接因素。农民工还会受到婚姻与举家迁移和乡村文化认同等因素的影响而返乡。此外,农民工主观的社会心理因素也会对农民工返乡产生影响。
(2)农民工返乡创业及创业意愿。学界对农民工返乡框架构造的研究主要圍绕返乡创业及创业意愿等展开,可知返乡创业是农民工返乡研究的核心话题。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的就业压力,还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最终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需要分析促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机,进而制定出更好的扶持政策。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返乡农民工的外出务工经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还包括当地政府的政策和创业地环境等。
(3)金融危机与返乡潮。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大量农民工在2009年春节前提前返乡。此次返乡潮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了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而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使得讨论农民工返乡的文章数量开始急剧增加。然而,金融危机在对农民生活、农村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的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最为紧缺的青壮年劳动力。
(4)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与农民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时代背景也是农民工返乡领域的研究热点,即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自“十一五”规划开始,全国各地便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热潮,更多的农民工返回输出地进行创业。同时,农民工返乡创业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来源,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近年来,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该战略驱动下,小城镇建设步伐逐渐加快,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工返乡的积极性。反过来,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比如,返乡农民工转职就业很好地契合了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对于人力资本的内在要求,这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才支持。
2. 农民工返乡研究前沿
在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上,检测农民工返乡研究的突现词以进行研究前沿分析。由于突现词具有时效性,将结束年份为近几年和突现强度大的突现词作为本文农民工返乡研究前沿分析的依据。因此,本文认为农民工返乡领域的研究前沿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突现强度最高,达14.45,而且这一突现词结束年份为2020年,表明乡村振兴是当前农民工返乡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研究主题。现阶段,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因此更多的农民工将主动返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主体。有研究表明,乡村振兴战略中涉及的产业发展扶持、生态环境改善对老一代农民工返乡定居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城乡差距缩小、公共服务提升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定居意愿有显著影响。可见,政府应着力为返乡农民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集群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将农民工外出务工时期积累的资本转换为创业优势,从而振兴乡村。
(2)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亦有较高突现强度,突现强度达10.40。可见,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关注亦具有较高的研究发展潜力。目前,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通过促进空间转移、就业与市民化转型推进城镇化建设。反过来,城镇化建设使小城镇地区聚集了大量资源,吸引了众多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进一步而言,久居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具备了成为城市新移民的基础和条件,迁移形式为事实性迁移。
四、结语
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2000~2020年中国关于农民工返乡研究的586篇文献为数据源,通过Cite Space对作者、机构、关键词、突现词等文献关键项进行了分析,以便清晰地显示出该领域研究的研究力量、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研究发现,该领域研究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平稳发展阶段(2000~2008年)、迅猛发展阶段(2008~2009年)和波动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整体上,发文作者合作网络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特点。我国农民工留城意愿研究力量已初具规模,然而当前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机构较为分散,尚未形成紧密的合作。从关键词共现来看,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农民工返乡创业、新生代农民工和乡村振兴等。今后农民工返乡研究不仅需持续推进科研机构和研究者之间的多方位合作,注重多机构和多学者间的共同研究,从而更好地发挥学术研究的团队效应,更多关注农民工返乡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杰,陈超美.Cite 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
[2]张秀娥,张峥,刘洋.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机及激励因素分析[J].经济纵横,2010(06):50-53.
[3]杨秀丽.返乡农民工转职就业力的改进Career EDGE模型构建研究——以乡村振兴为背景[J].经济问题,2020(03):92-9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社会融入视角的农民工健康及其促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71603052)。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 可视化分析; Cite Space
一、引言
农民工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社会群体。据《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9077万人。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农民工“返乡潮”的出现。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农民工返乡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正成为一个逐步发展的重要知识领域。根据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已成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将有更多的农民工主动返乡。
知识图谱分析是指利用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某一研究领域的演变情况进行数据发掘、计量分析和图谱绘制的一系列过程。用于分析文献数据的应用软件Cite Space是由陈超美教授开发并将该方法引入国内学术界。该软件一经引入,就迅速得到了学者们的青睐。
农民工问题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有关农民工返乡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将基于Cite 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应用在农民工返乡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经过近二十年的学术发展和积累,国内有关农民工返乡研究的成果如何?有哪些核心研究机构和学者?农民工返乡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是什么?厘清这些问题对于农民工返乡的进一步研究及加快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以CNKI总库中收录的586篇农民工返乡文献为研究样本,借助Cite 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期更清晰客观地呈现出农民工返乡研究领域的文章脉络。
二、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本文选用Cite Space软件为工具载体,对文献关键描述项如作者、机构、关键词等绘制图谱,以揭示农民工返乡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热点等情况。运用该软件的具体步骤为:第一,时间区间选择2000~2020年,时间切片为1年;第二,网络类型(node types)依次选择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第三,网络剪裁方法(pruning)选择MST(minimum spanning tree,最小生成树),在对每个切片的网络进行裁剪时,亦对合并后的网络进行裁剪;第四,依据聚类模块性指数Q值和轮廓性指数S值,根据图谱聚类效果进行多次图谱的绘制选择。
(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CNKI总库中的文献,以“农民工返乡”为主题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2000~2020年,截至2020年9月23日,共获742条检索文献。为确保研究数据的科学性与精准度,通过人工筛选检索结果,逐一排除不相关文献、征稿启事等非研究型文献以及无作者文献,最终纳入分析文献586篇①。
三、文献统计结果分析
(一)文献时间分布
从时间分布来看,农民工返乡文献研究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缓慢发展阶段(2000~2008年):2008年以前年度论文发表数量均为个位数,发文量较少且相对稳定,可见2000~2008年有关农民工返乡主题的研究处于国内研究的萌芽状态。迅猛增长阶段(2008~2009年):自2008年开始,讨论农民工返乡的文章数量急剧增加,2009年文献发表数量骤升破百,达到峰值118篇。波动发展阶段(2009~2020年):2009之后,发文量基本呈现出先下降后稍有波动的趋势。农民工返乡年度论文发表量虽相比之前有一定回落,但最低也有23篇。
(二)发文作者分析
通过将网络类型选为“作者”,运行Cite Space软件进行共现分析。张秀娥是农民工返乡领域中最多产的作者,其次是朱红根、魏凤等学者。在作者合作网络中,呈现出“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以吉林大学张秀娥、孙中博为中心的团队形成了最大的合作网络。但是,两人合作较多的学者局限于同机构或同地区内合作。其次,熊智伟和王征兵实现跨省合作,联合发表了4篇有关农民工返乡的论文。再者,来自同一高校的朱红根和陈昭玖联合发表了3篇有关农民工返乡的论文。除上述3个学术团队之外,整体上而言,农民工返鄉领域内各团队或个人独立研究较多,学术合作研究有待加强。
(三)发文机构分析
通过将网络类型选为“机构”,运行Cite Space软件进行共现分析。可以发现,从发文数量来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表的文献数量最高,达16篇,吉林大学商学院和华中师范科技大学社会学院紧随其后。从合作网络来看,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为中心的合作网络最大,与湖北省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南昌大学社会学系等机构合作较多。然而,除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有直接合作外,其他6所研究机构之间并不存在节点连接。可见,当前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机构较为分散,尚未形成紧密的合作。
(四)关键词聚类分析
1. 农民工返乡研究热点
通过将网络类型选为“关键词”,运行Cite Space软件进行共现分析,聚类模块性指数Q值为0.7213,表明该关键词聚类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而且,聚类轮廓性指数S值为0.5934,代表该关键词聚类结构也较为合理。 基于出现频次≥15的关键词及其中心度大于0.04,再结合对样本文献的内容解读,对这14个关键词进行归纳总结,将我国农民工返乡领域的研究热点阐释为以下四个方面:农民工返乡及影响因素;农民工返乡创业及创业意愿;金融危机与返乡潮;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以下将展开具体分析。 (1)农民工返乡及影响因素。关键词共现结果中,农民工的共现频次最高,达208次,说明农民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近年来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其次是返乡农民工。当前返乡农民工是在务工城市“推力”与家乡发展“拉力”共同驱动下形成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大规模存在。有学者分别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影响农民工返乡的驱动性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民工返乡的直接因素。农民工还会受到婚姻与举家迁移和乡村文化认同等因素的影响而返乡。此外,农民工主观的社会心理因素也会对农民工返乡产生影响。
(2)农民工返乡创业及创业意愿。学界对农民工返乡框架构造的研究主要圍绕返乡创业及创业意愿等展开,可知返乡创业是农民工返乡研究的核心话题。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的就业压力,还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最终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需要分析促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机,进而制定出更好的扶持政策。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返乡农民工的外出务工经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还包括当地政府的政策和创业地环境等。
(3)金融危机与返乡潮。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大量农民工在2009年春节前提前返乡。此次返乡潮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了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而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使得讨论农民工返乡的文章数量开始急剧增加。然而,金融危机在对农民生活、农村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的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最为紧缺的青壮年劳动力。
(4)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与农民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时代背景也是农民工返乡领域的研究热点,即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自“十一五”规划开始,全国各地便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热潮,更多的农民工返回输出地进行创业。同时,农民工返乡创业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来源,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近年来,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该战略驱动下,小城镇建设步伐逐渐加快,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工返乡的积极性。反过来,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比如,返乡农民工转职就业很好地契合了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对于人力资本的内在要求,这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才支持。
2. 农民工返乡研究前沿
在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上,检测农民工返乡研究的突现词以进行研究前沿分析。由于突现词具有时效性,将结束年份为近几年和突现强度大的突现词作为本文农民工返乡研究前沿分析的依据。因此,本文认为农民工返乡领域的研究前沿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突现强度最高,达14.45,而且这一突现词结束年份为2020年,表明乡村振兴是当前农民工返乡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研究主题。现阶段,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因此更多的农民工将主动返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主体。有研究表明,乡村振兴战略中涉及的产业发展扶持、生态环境改善对老一代农民工返乡定居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城乡差距缩小、公共服务提升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定居意愿有显著影响。可见,政府应着力为返乡农民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集群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将农民工外出务工时期积累的资本转换为创业优势,从而振兴乡村。
(2)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亦有较高突现强度,突现强度达10.40。可见,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关注亦具有较高的研究发展潜力。目前,相关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通过促进空间转移、就业与市民化转型推进城镇化建设。反过来,城镇化建设使小城镇地区聚集了大量资源,吸引了众多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进一步而言,久居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具备了成为城市新移民的基础和条件,迁移形式为事实性迁移。
四、结语
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2000~2020年中国关于农民工返乡研究的586篇文献为数据源,通过Cite Space对作者、机构、关键词、突现词等文献关键项进行了分析,以便清晰地显示出该领域研究的研究力量、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研究发现,该领域研究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平稳发展阶段(2000~2008年)、迅猛发展阶段(2008~2009年)和波动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整体上,发文作者合作网络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特点。我国农民工留城意愿研究力量已初具规模,然而当前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机构较为分散,尚未形成紧密的合作。从关键词共现来看,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农民工返乡创业、新生代农民工和乡村振兴等。今后农民工返乡研究不仅需持续推进科研机构和研究者之间的多方位合作,注重多机构和多学者间的共同研究,从而更好地发挥学术研究的团队效应,更多关注农民工返乡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杰,陈超美.Cite 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
[2]张秀娥,张峥,刘洋.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机及激励因素分析[J].经济纵横,2010(06):50-53.
[3]杨秀丽.返乡农民工转职就业力的改进Career EDGE模型构建研究——以乡村振兴为背景[J].经济问题,2020(03):92-9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社会融入视角的农民工健康及其促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7160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