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欣赏,即感受与鉴赏,作为现今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它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靠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创造音乐之中。但是,传统的欣赏教学已愈来愈不受学生的欢迎。在我们的欣赏课中,一般为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然后进行初步欣赏;接下去就是分析曲子,乐器,表现手法,再度欣赏。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教师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接受意愿和接受能力。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于是往往出现教师在上面口若悬河,学生却是云里雾里,甚至根本不想听。那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就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是一名农村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我在工作中十分关注的问题。通过实践和探索,我认为以下一些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一、注重视觉传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说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 ”爱因斯坦也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有许多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特别是在上到欣赏课的时候,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使我们失去了对学生进行施教的最佳时机和条件。
我们的学生在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其实,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比如说美丽的挂图与优美的板书就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多媒体教学的兴起,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比如学习戏剧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录像、听唱腔、见脸谱和戏装、知道舞台美术、用上锣鼓、学点念白和走步、甚至学一两个唱段等,通过这些最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戏剧有了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对于理解、评价京剧艺术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所以在欣赏过程中,运用一些直观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的音乐欣赏 、变抽象为直观。这样的方式能让教师教地更轻松,学生学地更乐意,更投入。
二、注重思维启发,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我们要鼓励学生对音乐多联想和想象。在课堂中试着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听音乐,去感受音乐。只有当课堂充满充满着想象,开始有了生动活泼的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受能力才会增强。
在过去的观点中有时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那现在我却要鼓励我的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发展形象思维是很有好处的。这样的鼓励、引导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
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也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
我在向学生讲解民族拉弦乐器时,在欣赏内容上作了精心的挑选和安排,使所选的乐曲既能充分体现该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又能使每首乐曲在情绪和音乐形象上有所对比。这样,整堂课的欣赏内容就丰富了。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同,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想说、想做”的氛围,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更自由的参与空间。
三、注重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表演意识
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获得情感深入体验,必须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活动性,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
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是中学教师应该着重培养的,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以及知识结构的限制,使得学生往往不能长时间地专注听音乐。教师一定要注意动静结合。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身体的动作去进一步地感受音乐,或者更形象地说:让音乐通过动作溶化学生体内,这样的感受必然更生动、更深刻。
总之,音乐欣赏课是教师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也是伴随学生终身,陪伴学生成长的伙伴。教師要善于通过欣赏把学生引入音乐的殿堂,通过欣赏教会学生从音乐中体验真善美,通过欣赏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正能量音乐的标尺。
我是一名农村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我在工作中十分关注的问题。通过实践和探索,我认为以下一些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一、注重视觉传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说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 ”爱因斯坦也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有许多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特别是在上到欣赏课的时候,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使我们失去了对学生进行施教的最佳时机和条件。
我们的学生在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其实,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比如说美丽的挂图与优美的板书就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多媒体教学的兴起,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比如学习戏剧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录像、听唱腔、见脸谱和戏装、知道舞台美术、用上锣鼓、学点念白和走步、甚至学一两个唱段等,通过这些最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戏剧有了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对于理解、评价京剧艺术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所以在欣赏过程中,运用一些直观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的音乐欣赏 、变抽象为直观。这样的方式能让教师教地更轻松,学生学地更乐意,更投入。
二、注重思维启发,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我们要鼓励学生对音乐多联想和想象。在课堂中试着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听音乐,去感受音乐。只有当课堂充满充满着想象,开始有了生动活泼的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受能力才会增强。
在过去的观点中有时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那现在我却要鼓励我的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发展形象思维是很有好处的。这样的鼓励、引导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
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也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
我在向学生讲解民族拉弦乐器时,在欣赏内容上作了精心的挑选和安排,使所选的乐曲既能充分体现该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又能使每首乐曲在情绪和音乐形象上有所对比。这样,整堂课的欣赏内容就丰富了。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同,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想说、想做”的氛围,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更自由的参与空间。
三、注重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表演意识
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获得情感深入体验,必须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活动性,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
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是中学教师应该着重培养的,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以及知识结构的限制,使得学生往往不能长时间地专注听音乐。教师一定要注意动静结合。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身体的动作去进一步地感受音乐,或者更形象地说:让音乐通过动作溶化学生体内,这样的感受必然更生动、更深刻。
总之,音乐欣赏课是教师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也是伴随学生终身,陪伴学生成长的伙伴。教師要善于通过欣赏把学生引入音乐的殿堂,通过欣赏教会学生从音乐中体验真善美,通过欣赏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正能量音乐的标尺。